杀害 Amy Winehouse 的三个凶手  观纪录片《Amy》

杀害 Amy Winehouse 的三个凶手 观纪录片《Amy》

不二法门 欧美女星 2016-06-01 00:02:12 212
你有权不点蓝字
但你在这里看到的一切,都会成为你的财富


导演: 阿斯弗·卡帕迪尔
主演: 艾米·怀恩豪斯
类型: 纪录片 / 音乐 / 传记
制片国家/地区: 英国
语言: 英语
上映日期: 2015-05-16(戛纳电影节)
片长: 128分钟




第一次听到 Amy Winehouse 这个名字是高中时,在 Eminem 的专辑 Recovery 中的 So Bad 这首歌里听到这样的歌词:

My love has got you so blinded
you couldn t pick Amy Winehouse 
out of a lineup.

我当时想,这个 Amy Winehouse 是何方神圣?后来又在 Eminem 早一年的 We Made You (专辑是 Relapse)里听到:

You're my Amy, I'm your Blake
Matter fact make me a birthday cake
With a saw blade in it to make my jail break
Baby, I think you just met your soul mate.
后来才知道这个 Amy 就是 炙手可热的明星 Amy Winehouse. 第50届格莱美,她拿下五项大奖成为最大赢家,却因为正在戒毒被拒签(后来通过了,但是来不及去了)没能到达现场。

AMY 这部纪录片不但像一般人物纪录片一样,有很多对主角身边人的访谈,还包含很多第一手的录像。从她小时候和朋友在一起唱生日歌,到刚开始从艺,发行第一张专辑,再到进戒毒所,都有她自己或朋友、恋人或是粉丝用手持设备拍摄的录像和照片。这些镜头前面的,不是镁光灯下的爵士歌后,而是一个活生生的人。

家庭不幸,滥交,在爵士乐上的天才,对 Blake 疯狂的从一而终的爱,后来在毒品中的沉沦无法自拔,被自己的事业和家人拖累,被媒体和公众骚扰攻击,这部影片将 Winehouse 从出道到最终去世的过程完整地展现给了我们。她的快乐,她的痛苦,她的挣扎,在一个一个镜头的拼接下逐渐清晰,我们得以一窥一个才华横溢的爵士歌手如何在爱情、毒品、家人、公众的撕扯下耗尽生命的最后一点火焰。

对于2000年以后发生的事情,我有特别的感觉。2000年我开始上小学,对事情开始有比较清晰的记忆。凡看到一桩历史事件是在2000年以后的某个年份发生,我就会去回想同样的那个时间点,我在做着什么。「我在那个小学里懵懵懂懂的时候,在英国有个歌手用一张专辑轰动了全国呢」「在高二暑假我虚度时光的时候,这个大明星在伦敦的寓所里死去了」,类似的感触贯穿我看这部纪录片的始终:我在校园里渐渐长大的时光里,地球另一边有个爵士歌手与我一样真真切切地经历着生活的酸甜苦辣(当然,我的生活比起她的要轻松幸福许多)。

Amy with friends
凶手:父亲和丈夫
叙述童年时,Amy 的妈妈(还是 Amy 自己,我忘了)就提到,她的父亲没有尽到父亲的职责,因为当需要「父亲」这个角色时,"he was never there"。这不是说他人不在家,而是他没有作为一个父亲站出来,履行自己的职责(举的例子是孩子调皮不肯睡觉时,父亲没有加以管教)。后来因为他的婚外情,给孩子的幼年造成了更大的阴影。

而这个父亲,却在 Amy 成功后,「积极地」参加到了她的所有工作中,和他的丈夫一样几乎形影不离 Amy。是啊,人总是趋利避害,利益在哪里,他们就在哪里,不是吗?
看影片后段,能明显感到 Amy 最后的悲剧很大程度上是她所在的娱乐业、身边的亲人(主要是他父亲)和他的丈夫造成的。Winehouse 的巨大成功带来了巨大的利益,在巨大的利益面前,最亲的人都想法设法地利用她、直至她死。Blake 显然只想着和她灯红酒绿花花世界,父亲则在她想要安静地度假时,还带来了一个摄像团队全程跟拍。

度假时他们遇上了两个粉丝求合影,Winehouse 和他们合了影,但说了句挖苦的话,回头父亲就开始责备他。父亲显然很看重自己女儿的公众形象,这没有错,但如果他看重这一点是为了让女儿能继续给他带来巨大的利益,如果他看重这一点已经超过了自己的女儿本身的幸福,那么他已经变成了 Winehouse 不快乐的一个根源了。还真正在乎她的,有 Salaam 这样从很早就非常赏识她的同事,还有几个儿时的好友。但在繁忙的工作中,她被父亲和丈夫紧紧地攫住,无法脱身。

身边的人,与其说是在帮助她,不如说是在 "exploit" 她。她的生命本是一座富矿,却在利益至上的娱乐业、不关心自己的亲人、毒品中消耗殆尽。

Blake 与 Amy 吸毒后在街上被拍到。
这里还有个插曲,Blake 「嗨」了之后打破一个瓶子,划伤了自己的手臂。Amy 就捡起碎玻璃,开始划自己的手臂,一边还说:"I will do anything you do."
凶手: 你和我
影片的最后,Winehouse 的保镖回忆,她曾对他说,如果把歌唱的天赋还给上天,可以换来安安静静的生活,可以换来走在路上不被人骚扰,她愿意把这份天赋还给上天。联系整部影片里频频出现的娱乐记者对这位问题歌手穷追猛打式的拍摄情景,我们很难不去思考,对于一个人来说,成名意味着什么。可能在很多人看来,明星抱怨自己被粉丝骚扰、被侵犯隐私近乎无病呻吟——一般的人想被这样关注还不得呢!但在 Winehouse 身上,这样的情况真实无比:在她最低谷的时候,在她最落魄的时候,记者们仍然举着无情的相机,对她疯狂地拍摄。到后来,她已经麻木,仿佛是动物园里面的动物,不说话,不躲避,也不看那些镜头,但能感觉到她内心的痛苦和愤恨。大众媒体的客户是读者而非被拍摄者,为了生产新闻,他们不会在乎被采访者的感受。明知道问起这件事会让你更加痛苦,但还是要问;明知道这样写会让你更加百口莫辩,但还是要这样写。媒体有错吗?

如果媒体有错,那么也同时是公众的错。无论你对花边新闻、小道消息、狗仔队抓拍的照片作如何的评论,你必须承认,这些东西抓人眼球——即使是对这些东西嗤之以鼻的人,注意力也不得不被它抓住。承认吧,我们热爱看到丑闻!我们热爱看到那些在台前幕后光彩照人的人,有着怎样不堪的生活,我们热爱掌握他们的把柄,然后用口水淹没他们。我们对名人隐私的疯狂热爱导致媒体对名人的疯狂骚扰,在所有媒体的「恶行」后面,是每一个普通人普普通通的阴暗偷窥欲。

Amy 和朋友在一起
凶手:Amy Winehouse
Winehouse 不但是嗓音动人、技巧娴熟,她能写出动听的爵士乐曲和隽永的歌词。她自己也说,会在歌词里加入一些 "punch line"。她的歌描写自己原生的感受,但绝不只是表面的、肤浅的情感。她写男欢女爱,悲欢离合,总是以自己为原点,却同时写出千千万万人相似的宿命。爵士乐常常听起来轻松、随意,但静水流深,细听下去有多少无奈。

I'm not gonna meet your mother anytime
I just wanna grip your body over mine
Please tell me why you think that's a crime
I've forgotten all of young love's joy
Feel like a lady and you my lady boy
You should be stronger than me
- Amy Winehouse, Stronger Than Me

片中有个人描述他第一次听到 Winehouse 唱歌的感觉,说她是 "a very old soul living in a very young body",之外也有两三个人说听到十七八岁的 Winehouse 唱歌时,觉得她年纪轻轻却与真正的爵士大师一样纯熟。我认为这样的早熟除了她天生的爵士天赋,与她儿时家庭的不幸也是分不开的。「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缺乏庇护的孩子,往往更早懂得世间冷暖。但这样的人,一旦抓住一根救命稻草,便会奋不顾身,就像她发了疯地爱 Blake 一样(Though as depicted in this documentary Blake is obviously a friggin' dick)。

父母离婚后,Winehouse 说她觉得觉得很自由,想穿什么就可以穿什么了。很难想象没有父母管教的她,年幼的她,会如何放浪形骸。也许她没有年纪轻轻就成为流落街头,很大程度得归功音乐对她的治愈和引导。

纪录片里一个友人提到,Winehouse 短暂戒毒后,容光焕发,所有人都觉得她状态奇佳,那个「她」又回来了。而她却在演出后轻轻地抱怨了一句:life without drug is boring. 毒品当然是罪魁,但谁说她残缺的内心不是最大的帮凶呢?

"Love is a losing game."
Back to Black
我认为她的 Back to Black 是一首少有的、真正堪称「完美」的歌曲。Stronger than Me, You Know I'm No Good 这样的歌同样伟大,但不是那种你听完之后会情不自禁地喊出来「完美」的歌。显然,没有和 Blake 那些操蛋的事情,Amy 不会写这样的一首歌。根据影片里的说法,如果他们及时让 Amy 接受治疗(她已经接受了,但父亲跟她说她没有问题,不需要治疗,因此作罢),她也不会有机会写出 Back to Black。也许对于艺术家来说,生活的痛苦可以催生伟大的作品,但难道伟大作品的诞生可以为别人对她的伤害正名吗??

我不知道。但 Amy Winehouse 已经真正地 go back to black 了,for good.

发布第一张专辑时疲惫的 Amy



我是一名法学本科学生
也是古罗马的第六大法学家
「郭力尼安」(Guolinianus)
我在这里写
与法律有关和无关的东西

我常对别人说的一句话: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鼓励,我会继续努力的!

文章地址:

用户邮箱:

打赏金额:USDT

点击”去打赏“,即可进行打赏支持本文章哦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