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觉寺大众阅藏(十七)
春风送暖,圆觉寺大众阅藏在大众的祈盼下,于观世音菩萨成道日扬帆起航。
秉持“读经很重要,阅藏能做到,活动无中心,引导有僧宝”的原则,圆觉寺西行法师引领信众阅读佛教经典,大众阅藏目的缘起,就是让佛子有机会亲聆佛陀金口亲宣的言教,在闻思修的次第上,先以阅读经藏而听闻,后是思维,再将闻思的法义的落实在实际修行上。
《大众阅藏》周直播表
日 期:4月30日---5月4日
(周日一到周五)
时 间:16:00---17:00
闻法方式:网络直播,无重播
直播房间:YY智悲弘愿(53196533)
大众阅藏5.4版第一辑第二册
阿難七夢經
東晉天竺三藏竺曇無蘭譯
阿難在舍衛國,有七種夢,來問於佛:一者、陂(bēi)池火炎滔天;二者、夢日月沒,星宿(xiù)亦沒;三者、夢出家比丘轉在於不淨坑塹(qiàn)之中,在家白衣登頭而出;四者、夢群猪來觝(dǐ)揬(tū)栴(zhān)檀林怪之;五者、夢頭戴須彌山,不以為重;六者、夢大象棄小象;七者、夢師子王名華撒,頭上有七毫毛,在地而死,一切禽獸,見故怖畏,後見身中蟲(chónɡ)出,然後食之。以此惡夢,來問於佛。
佛時在舍衛國普會講堂上,與波斯匿王說法:苦、習、滅、得道為樂。見阿難憂色愁苦叵(pǒ)言。佛告阿難:「汝於夢者,皆為當來五濁惡世,不損汝也,何為憂色?
「第一夢:陂池火炎滔天者。當來比丘,善心轉少,惡逆熾(chì)盛,共相殺害,不可稱計。
「第二夢者:日月沒,星宿亦沒。佛泥洹後,一切聲聞,隨佛泥洹不在世,眾生眼滅。
「第三夢:出家比丘,轉在於不淨坑塹(qiàn)之中;在家白衣,登頭出者。當來比丘懷毒嫉妬,至相殺害,道士斬頭,白衣視之,諫(jiàn)訶(hē)不從,死入地獄;白衣精進,死生天上。
「第四夢者:群猪來觝揬栴檀林怪之者。當來白衣,來入塔寺,誹謗眾僧,求其長短,破塔害僧。
「第五夢者:頭戴須彌山,不以為重者。佛泥洹後,阿難當為千阿羅漢出經之師,一句不忘,受悟亦多,不以為重。
「第六夢者:大象棄小象。將來邪見熾盛,壞我佛法,有德之人,皆隱不現。
「第七夢:師子死者。佛泥洹後一千四百七十歲,我諸弟子修德之心,一切惡魔不得嬈(rǎo)亂(luàn);七毫者,七百歲後事。」
阿難七夢經
佛說分別經
西晉月氏國三藏竺法護譯
聞如是: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晨朝整服,儼(yǎn)然而坐。
佛語阿難:「告諸比丘,皆寂靜明聽,今當為汝說人生受苦。」
阿難從坐起整衣服,為佛作禮,白佛言:「願樂欲聞。」
佛言:「人有六惡以自侵欺。何謂為六?眼為色欺、耳為聲欺、鼻為香欺、口為味欺、身為細滑欺、意墮邪念為邪念欺,是為六欺,令人墮惡道中,無有出期,黠(xiá)人乃諦(dì)覺是耳!」
佛言:「人從三可得三苦。何謂三可?一、身可殺盜婬;二、口可兩舌惡罵妄言綺語;三、意可貪恚癡。用是三可故,墮地獄、餓鬼、畜生中,是為三苦。唯黠(xiá)者覺之。」
佛言:「人有六恣(zì),墮十八痛。何謂六恣?眼恣入色、耳恣入音、鼻恣入香、口恣入味、身恣入細滑、意恣入邪念,是為六恣。亦為受、亦為衰,用是故墮十八地獄,苦痛長久,無有出期。」
阿難白佛言:「人有事佛受戒,能得脫是苦痛不?」
佛言:「有人事佛受戒,得福無量,不可譬喻者,有人事佛墮極罪者。」
阿難問佛:「事佛、受佛戒當得福,更得深罪,何以故?願聞其意。」
佛言:「有人事佛奉持經戒,精進不犯,得福無量,不可譬喻也。」
佛言:「有人事佛,受戒不持,不能精進禪定思惟,託(tuō)名事佛,專行邪業,貪求無厭,不知止足;婬妷(yì)色欲,好喜歌舞,耽(dān)于酒味,以自放恣,雖云事佛,其過難量。用是之故,長墮三塗,苦痛萬端,難得免出。」
佛言:「事佛有三輩:一輩者、為魔弟子事佛;二輩、為天人事佛;三輩、為佛弟子事佛。」
「何謂魔弟子事佛?」
佛言:「雖受佛戒,心樂邪業(yè),卜問是祟(suì)解除禱(dǎo)祀(sì),信有家親丈人,不信正真,不知有罪惡之對,假名事佛,常與邪俱,死墮無擇地獄,受苦長久。久乃出,為魔邦屬,諛(yú)諂(chǎn)妖�(yuè),難可得度。是曹輩人,宿命餘福,暫得一時見於正道,心意瞢瞢(měng)難曉宿已,當復更入邪見無窮已也。是為魔弟子事佛。」
「何謂天人事佛?」
「受持五戒,行於十善,死死不犯,信有罪福,作是得是。壽終之後,即生天上,是為天人事佛。」
「何謂佛弟子事佛?」
「奉持正戒,廣學經戒,修治上慧,知三界苦,心不樂著,欲得解脫,行於四等六度,愍傷眾生,欲安濟之。不貪身命,知死有生,求長益福,不為邪業,是為佛弟子事佛。」
佛言:「吾般泥洹後千歲,魔道當興,時世大惡,國無常主,民無常居。遠方之人,當入中國,掠殺殘暴,無有法則,於斯之際,像法當興盛。」
阿難問佛:「何謂像法?」
佛言:「當來比丘不持正法,挾(xié)妻養子,無有慚愧心;耕田種殖,以為常業,無復學問坐禪行者;好樂俗常,以為綺雅,佯佯(yáng)相看,上下雷同;撥(bō)拂(fú)相教度世之基。迷於色欲,不畏于罪。時有知法者,為說真言,教示正法,便懷憎嫉,欲毀壞之。為立言議(yì),抄持長短誹謗驅(qū)踧(cù),使其無憀(liáo)。用是之故,大法轉減。」
阿難問佛:「於是之時,頗有奉法者不?」
佛言:「多有事佛,亦出家者耳,但不持戒,共相嫉妬;識義(yì)者少,多不曉解。」
阿難言:「當爾之時,何國最惡,不信行者?」
佛言:「真丹之土當有千比丘,共在大國,墮魔邦界,其中黠(xiá)者,若一、若兩,為佛弟子耳。生六天上者,亦復少少;在魔邦者,甚多甚多。」
佛言:「吾般泥洹後,亦多有外學來求吾道,度者當隱括,審(shěn)悉三月,知其志能習清淨行,虛寂少欲不為污行,便可受之。先授十善,滿三年已,服習道意惡事不犯,乃為更受二百四十戒。其為威儀之事,精進守行,皆向解脫,是彌勒所當建也,當從得度,以為應道。」
阿難問佛:「如佛所說,我皆頂受,宣語後人,令佛之弘法不為斷絕。」
佛言阿難:「汝前後所受,皆以貫心,我亦知汝有信護於佛法也。」
阿難問佛:「後若有人,信樂應法,至心欲求,斷世違俗,以從正道。若時無明師傳教誡者,若有一人,書寫戒律授與之,便可得度為道者不?」
佛言阿難:「皆當得。知禁法者,爾乃可授戒耳,不可以文字受便為應法。何以故?佛為天上、天下之大智,天上、天下之大度,天上、天下之大明,不可妄傳失旨,皆當明於戒法禁律,事事委練,乃為相授耳。不明法戒禁要之事,而妄授人戒法,違佛誠信,反用為是,大罪不小也,宜以審(shěn)諦。」
阿難白佛言:「後末之世,若有人至心至意,厭於苦痛,欲求度脫,世無有佛,當以何濟其來意?」
佛言阿難:「當將詣彼明戒法者,曉習威儀禁要之事,如是應度,度亦得度。自不明而復授彼,兩迷失道,渾沌無窮竟已,何從得度脫耶?」
佛言:「當來有比丘,不能自淨,畜妻養子,身行污濁,貪求供養,不信罪福,而望安樂,難得免脫,甚亦可傷。」
阿難白佛言:「如是後世,其有從道被服,皆是佛威神,其人以得像於正真因緣,當從得脫。何緣中復不信、違佛明教,當復更若干無數劫受苦痛耶?」
佛言阿難:「是皆前世無數劫,墮久苦之中,其人於苦痛之地,自悔責,願得為善,當從得脫。緣一時自悔之福輒(zhé)得福,隨來生末世,為人暫覩佛經。又能除剔頭髮,以為比丘。本識未械,心意猶豫,瞢瞢(měng)不了,故有污濁,多不能離俗,不遇明慧。如是當後,更墮極苦之中,受無數劫罪。」
佛言:「諸比丘!汝以出家,捨妻子棄世行,作沙門,當修戒行,如羅漢法,寧以洋銅灌口中,下過焦爛腹腸,終不無德食人信施。寧以利刀截手支解身體,不以無德受人信施。人無德力,受人信施,當累劫墮於罪苦,久久得出,用餘(yú)�(qí)末之福,得為人身,當復更還一一償之,有作奴婢償者,有作兒子償者,有作父母償者。」
阿難問佛:「何謂償債?」
佛言:「有作奴婢,大家撾(zhuā)打,不以道理,奴婢受之,無有怨心,勤力作務(wù),不憚(dàn)勞疲,愛惜大家之物,不敢放散,是為現世償債奴婢也。宿命先世,受人信施,不行功德,罪畢來償,猶有本識,故無怨恚甘受而已。
「何謂償債兒子?兒子致財,父母散用無有限度,兒子心亦無惜意,是為償債兒子。
「何謂償債父母?父母致財,兒主散用,父母不為愛惜,恣所當得,皆是宿識因緣相償故無惜心。諸此償債,因緣合會,對訖更散,亦無常住。明者覺之,故不為也。唯有道德,可以久保。吾前世時,亦更為人償債奴婢、兒子、父母不可稱數,皆有一時之緣,難可免脫。至今得道,現我父母皆先世道德之緣,不由償債。父母世世放捨,使我學道,累劫精進,今成得佛,皆是父母之恩。
「人欲學道,不可不精進孝順,二墮失人種,累劫不復。五末之世,持宜順行,遭值經道,不可不勤。遭值佛世,不可不諦受著心,遭值明人,不可不勤問奉受。何以故?人身難有,六情難具,才聰(cōng)難得,佛難得見,經難得聞,故宜勤之。」
佛言:「吾般泥洹後,當有五逆惡世,當斯之時真丹土域,魔事當盛,閉塞(sè)正道。雖有經法,少有學者;設有學者,少有行者。世有比丘,少能自守清淨,多有污濁習俗之行高望遊步,世人無異;求好衣服,學世辯辭,追世禮費,群黨(dǎng)相隨,以快心意,求世名譽;教人入法,度為弟子,不教護魔,不依正道;度世之業,亦不學問,追求明智,自謂德大,不守根門。雖得為人,假時而已,自謂長久,不知大對,當後受苦無窮竟已,顛倒翻覆,在魔部眾,一何痛哉。諸比丘!已得人身,六情完具,覩(dǔ)佛經戒,勤行當行誦之。一失人本,難有復時。佛世難值,經法難聞,宜各思惟。」
佛說經竟,諸比丘皆儼(yǎn)然坐,自思惟即得羅漢。
佛說分別經
佛說五恐怖世經
宋居士沮渠京聲譯
聞如是: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佛告諸比丘:「有五當來恐怖,未到、未成、且來不久、可畏。當善思惟,以方便遠離之。何謂五?
「一者謂後當來比丘,身無行無戒、意不拘、無慧從身。自無行無戒、意不拘至無慧內。彼人為學至與大戒,從其學以師之,自可戒、自從意、自明慧。本從上學類,至後學者,法先頭學如上,從後毀律、言謗法經、真慧所遠。比丘!是為第一未來恐怖可畏,且來不久,當善思惟方便避之。
「二者謂後當來比丘,身無行無戒、意不拘、無慧。為彼稱說有藏寶,以非次、內無戒,違尊令彼學,謂從是可到岸,為以遠流。是為第二未來可畏,且來不久,當善思惟方便避之。
「三者謂後當來比丘,身無行無戒、意不拘、無慧。本無明師受不正法,比丘從受法,失法律義。是為第三未來可畏,且來不久,當善思惟方便避之。
「四者後當來比丘,身無行無戒、意不拘、無慧。從身無行無戒、意不拘、無慧比丘聚會講律說義,後語現之在中、中語現之在後,從是失明就冥,不能自覺遠離正法。是為第四未來可畏,且來不久,當善思惟方便避之。
「五者後當來比丘,身無行無戒、意不拘、無慧。從身無行無戒、意不拘、無慧,世之所造巧言放語悉受意善,見彼誦之意為悅樂;尊所說合十二因緣苦空非常,意態(tài)不樂悉捨不受,聞彼之說意疑不然亦不悅喜。是為第五未來可畏,且來不久,當善思惟方便避之。」
佛說如是。
佛說五恐怖世經
佛說罪業應報教化地獄經
後漢安息三藏安世高譯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王舍城耆闍崛山中,與大菩薩摩訶薩及聲聞眷屬俱,亦與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及諸天、龍、鬼神等皆悉集會。爾時信相菩薩白佛言:「世尊!今有地獄、餓鬼、畜生、奴婢、貧富、貴賤種類若干,唯願世尊具演說法!若有眾生聞佛說法,如孩子得母、如病得醫、如羸(léi)得食、如暗得燈,世尊說法利益眾生亦復如是。」
爾時世尊觀時已至,見斯菩薩勸請慇(yīn)懃(qín),即放眉間白毫相光照于世界——地獄休息,苦痛安寧。爾時一切受罪眾生尋佛光明,來詣佛所;遶佛七匝,為佛作禮;勸請世尊,敷(fū)演道化,令此眾生得蒙解脫。
爾時信相菩薩為諸眾生而作發起,前白佛言:「世尊!今有受罪眾生,為諸獄卒,剉(cuò)碓(duì)斬(zhǎn)身,從頭至足乃至其頂;斬之已訖,巧風吹活,而復斬之。何罪所致?」
佛言:「以前世時坐不信三尊、不孝父母、屠兒魁(kuí)膾(kuài),斬截眾生,故獲斯罪。」
「第二,復有眾生,身體頑痺(bì)眉鬚墮落舉身洪爛,鳥栖鹿宿人跡永絕,沾污親族人不喜見,名之癩病。何罪所致?」
佛言:「以前世時坐不信三尊、不孝父母,破壞塔寺、剝脫道人,斬射賢聖、傷害師長,常無返復、背恩忘義,常行苟且、婬匿(tè)尊卑,無所忌(jì)諱(huì),故獲斯罪。」
「第三,復有眾生身體長大,聾(lónɡ)騃(ái)無足宛轉腹行,唯食泥土以自活命,為諸小蟲之所唼(shà)食,常受此苦不可堪處。何罪所致?」
佛言:「以前世時坐為人自用、不信好言善語,不孝父母、反戾(lì)時君;或為帝主大臣四鎮方伯州郡令長吏禁督護,恃其威勢侵奪民物,無有道理使民苦悴(cuì),吁(yù)嗟(jiē)而行。故獲斯罪。」
「第四,復有眾生,兩目盲瞎都無所見,或觝(dǐ)樹木,或墮溝(gōu)坑,於時死已,更復受身亦復如是。何罪所致?」
佛言:「以前世時坐不信罪福障佛光明,縫鷹眼合、籠(lǒng)繫(xì)眾生,皮囊盛頭不得所見。故獲斯罪。」
「第五,復有眾生,謇(jiǎn)吃瘖(yīn)瘂(yǎ)口不能言。若有所說,閉目舉手乃不言了。何罪所致?」
佛言:「以前世時坐誹謗三尊、輕毀聖道,論他好醜(chǒu)、求人長短,強誣良善、憎嫉賢人。故獲斯罪。」
「第六,復有眾生,腹大頸細,不能下食;若有所食,變為膿血。何罪所致?」
佛言:「以前世時偷盜僧食,或為大會福食屏處偷噉;悋惜己物,但貪他財;常行惡心,與人毒藥,氣息不通。故獲斯罪。」
「第七,復有眾生,常為獄卒熱燒鐵釘釘人百節骨頭,釘之已訖自然火生,焚燒身體悉皆焦爛(làn)。何罪所致?」
佛言:「以前世時坐為針灸醫師,針人身體不能差(chài)病;誑他取財,徒受苦痛,令他苦惱。故獲斯罪。」
「第八,復有眾生常在鑊(huò)湯中,為牛頭阿傍以三股鐵叉,叉人內(nà)著鑊湯中煮之令爛,還復吹活而復煮之。何罪所致?」
佛言:「以前世時,信邪倒見祠祀鬼神,屠殺眾生,湯灌搣(miè)毛、鑊(huò)湯煎煮,不可限量。故獲斯罪。」
「第九,復有眾生,常在火城中煻(tánɡ)煨(wēi)齊心,四門俱開;若欲趣向,門即閉之,東西馳走,不能自免,為火燒盡。何罪所致?」
佛言:「以前世時坐焚燒山澤、火煨(wēi)雞(jī)子、燒他村陌,燒煮眾生身爛皮剝。故獲斯罪。」
「第十,復有眾生常在雪山中,寒風所吹,皮肉剝裂,求死不得。何罪所致?」
佛言:「以前世時坐橫道作賊,剝脫人衣,使冬月之日令他凍死;生㓟(pí)牛羊痛不可堪。故獲斯罪。」
「第十一,復有眾生常在刀山、劍樹上,若有所投,即便割傷,支節斷壞。何罪所致?」
佛言:「以前世時坐屠殺為業,烹害眾生,屠割剝裂,骨肉分離,頭脚星散,懸(xuán)於高格,稱量而賣;或復生懸眾生苦痛難處。故獲斯罪。」
「第十二,復有眾生五根不具。何罪所致?」
佛言:「以前世時坐飛鷹走狗,彈射禽獸,或斷其頭,或斷其足,生搣(miè)鳥翼。故獲斯罪。」
「第十三,復有眾生,攣(luán)躄(bì)背僂(lǚ),腰髖(kuān)不遂,脚跛(bǒ)手拘(jū),不能操涉。何罪所致?」
佛言:「以前世時坐為人憯(cǎn)剋(kè),行道安槍;或安射窠(kē),施張弶(jiàng)穽(jǐng),陷墜(zhuì)眾生,頭破脚折,傷損非一。故獲斯罪。」
「第十四,復有眾生,常為獄卒桎(zhì)梏(gù)其身,不得免脫。何罪所致?」
佛言:「以前世時坐網捕眾生,籠(lǒng)繫(xì)而畜,飢窮困苦;或為宰主、令長貪取財錢,枉繫良善,怨苦號天,不得縱意。故獲斯罪。」
「第十五,復有眾生,或癲、或狂、或癡、或騃(ái),不別好醜(chǒu)。何罪所致?」
佛言:「以前世時坐飲酒醉亂,犯三十六失,後得癡身,如似醉人,不識尊卑,不別好醜。八萬劫墮沸屎地獄,獄卒斬剉(cuò),求死不得,求生不得,五窮六極,長夜受苦,以坐貪酒過。受罪已,始得為人,癃(lóng)殘跛(bǒ)蹇(jiǎn),為人之所憎嫉;行逢接他橫事,常無樂時。以酒過犯,故獲斯罪。」
「第十六,復有眾生其形甚小,陰藏甚大;挽之身疲,皆復進引;行立坐臥,以之為妨。何罪所致?」
佛言:「以前世時坐治生販賣,自譽(yù)己物,毀呰(zǐ)他財;囂(xiāo)升弄㪷(dǒu),躡(niè)秤(chènɡ)前後,欺誑於人。故獲斯罪。」
「第十七,復有眾生男根不具,為黃門身,不得妻娶。何罪所致?」
佛言:「以前世時坐喜犍(jiān)象、馬、牛、羊、猪、狗不可稱數,令此眾生苦痛難忍,死而復穌(sū)。故獲斯罪。」
「第十八,復有眾生,從生至老無有兒子,孤立獨存。何罪所致?」
佛言:「以前世時坐為人暴惡,不信罪福;百鳥產乳之時,齎(jí)持瓶器,循大水渚(zhǔ),求拾鴻、鵠(hú)、鸚、鵡、鵝、鴈諸鳥子卵,擔歸煮噉(dàn);諸鳥失子,悲鳴叫裂,眼中血出。故獲斯罪。」
「第十九,復有眾生少小孤寒,無有父母、兄弟;為他作使,辛苦活命;長大成人,橫罹(lí)殃禍;縣官所縛,繫閉牢獄;無人追餉,飢窮困苦,無所告及。何罪所致?」
佛言:「以前世時坐喜捕拾鵰、鷲、鷹、鷂(yào)、熊、羆(pí)、虎、豹,枷鎖而畜,孤此眾生;父母、兄弟常恒憂念,悲鳴叫裂,哀感人心;不能供養,常苦飢餓,骨立皮連,求死不得。故獲斯罪。」
「第二十,復有眾生其形甚醜,身體黑如漆,兩目復青,頭頰(jiá)俱垖(duī),皰(pào)面平鼻,兩目黃赤,牙齒踈(shū)缺,口氣腥臭,矬(cuó)短癰(yōnɡ)腫(zhǒnɡ),大腹腰髖(kuān),脚復繚(liáo)戾(lì),僂(lǚ)脊匡(kuāng)肋(lèi),費衣健食,惡瘡膿血,水腫乾(gān)痟(xiāo),疥(jiè)、癩(lài)、癰(yōnɡ)、疽(jū)種種諸惡集在其身;雖親附人,人不在意;若他作罪,橫羅其殃;永不見佛、永不聞法、永不識僧。何罪所致?」
佛言:「以前世時坐為子不孝父母,為臣不忠其君,為君不敬其下,朋友不以其信,鄉黨不以其齒,朝廷不以其爵(jué);趣為趣作,心意顛倒,無有其度;不信三尊,殺君害師;伐國掠民,攻城破塢(wù),偷寨過盜,惡業非一;美己惡人,侵陵孤老,誣謗賢聖,輕慢尊長,欺誑下賤。一切罪業悉具犯之。眾惡集報,故獲斯罪。」
爾時一切諸受罪眾生聞佛作如是說,悲㘁(háo)動地,淚下如雨,而白佛言:「唯願世尊久住說法,令我等輩而得解脫!」
佛言:「若我久住,薄德之人不種善根,謂我常在,不念無常。善男子!譬如孩兒母常在側,不生難遭之想;若母去者,便生渴仰思戀之心;母方還來,乃生歡喜。善男子!我今亦復如是。知諸眾生善惡業緣、受報好醜(chǒu),故般涅槃。」
爾時世尊即為此諸受罪眾生而說偈言:
「水流不常滿, 火盛不久然,
日出須臾沒, 月滿已復缺。
尊榮豪貴者, 無常復過是,
念當勤精進, 頂禮無上尊。」
爾時世尊說斯偈已,諸受罪眾生白佛言:「世尊!修何善行得離斯苦?」
佛言:「當勤孝順父母,敬事師長,歸奉三尊;勤行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慈悲喜捨,怨親平等,同己無二;不欺孤老,不輕下賤,護彼如己。汝等若能如是修行,則為已得報佛之恩,永離眾苦。」
說是經已,菩薩摩訶薩即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聲聞、緣覺即得六通、三明、具八解脫,有得法眼淨。若有眾生得聞是經不墮三塗、八難之處。地獄休息,苦痛安寧。
爾時信相菩薩白佛言:「當何名此經?云何奉持?」
佛告信相菩薩善男子:「此經名為『罪業報應教化地獄經』,當奉持之,廣令流布,功德無量!」
諸天大眾聞經歡喜,五體投地,作禮奉行。
佛說罪業應報教化地獄經
五苦章句經(上)
(一名淨除罪蓋娛樂佛法經,一名諸天五苦經)
東晉西域沙門竺曇無蘭譯
世尊曰:「三界、五道生死不絕,凡有五苦。何謂五苦?一曰諸天苦,二曰人道苦,三曰畜生苦,四曰餓鬼苦,五曰地獄苦。
「何謂諸天苦?從第一天上至二十八天,除中阿那含天,皆是持五戒、守十善、行四禪者得生其上。無道慧意故,有生老病死,亦有不盡其天壽者,隨其先世所作故,壽命有長短。諸天有二大災:一曰命盡,二曰劫盡。劫盡有三因緣:一曰大火,二曰大風,三曰大水。命盡有七證:一曰項中光滅,二曰頭上華萎,三曰顏色為變,四曰衣上塵土,五曰腋下汗出,六曰身形損瘦,七曰蠅(yínɡ)著自然,離於本座。遭水災時,大洪水起,齊十五天,其中所有無不盡者;遭風災時,隨藍大風四起,吹須彌山及諸名山,山山相摶(tuán),令如粉塵,無不盡者;遭火災時,七日竝(bìnɡ)出,凝住不行,燒滅天地,皆如融金,欲界所有其中皆盡。最上四天,雖壽八十億四千萬劫,要當皆死,屬八惡道,是謂一苦。
「二曰人道苦。有百千種,人實為疲勞。從奴婢、下使、乞兒、賤人,中間富貴,上至帝王、轉輪聖王,皆有生老病死、飢渴寒熱、苦痛愁惱、憂患災變,或有兵賊、牢獄刑戮(lù)、火燒水溺、墜(zhuì)落堆廅(è)、塼(zhuān)石刀杖、奔車逸馬、怨家劫盜,更相傷害。其死萬端,一切眾生,未脫三界,皆共有之,是謂二苦。
「三曰畜生苦。蜎(yuān)蜚(fēi)蠕動、蚑(qí)行喘息、飛鳥走獸、上至象、龍、金翅鳥王皆是畜生,亦有飢渴寒熱、憂患勤苦,強者伏弱、更相噉食,或有屠殺、田獵、網羅,以肉供人。其變萬端,不可具說,是謂三苦。
「四曰餓鬼苦。有九種餓鬼:第一輩者,身長一由旬,頸所咽處,如一鍼(zhēn)孔。行步之時,支節骨解,如五百車聲。咽火炎出,自相燒然。若見流水,往即枯竭,不得一咽。或得一咽,化為膿血,或為沸屎,或為銅銷。咽自然大,熱爛下過,無不洞徹。罪過未畢(bì),身自然復如是。皆先時為人,治生暴逆,恐怛(dá)迫脅(xié),不以道理,慳貪獨食,故受此殃,是謂四苦。
「五曰地獄苦。鐵(tiě)城鑊(huò)湯,劍(jiàn)樹刀山,鐵柱消銅,膿血寒氷(bīng),沸屎醎(xián)水,竹葉火車,爐炭火釘,十六毒刺,烏(wū)鵲、狡(jiǎo)狗、鶉(chún)鳥(niǎo)、屈鳥,其鳥喙(huì)嘴(zuǐ)純是剛鐵(tiě),飛入人口,表裏洞徹,食人五藏,東西南北,無有避處。苦毒罪獄,凡有十八。諸受罪者,不問尊卑,隨惡輕重,各自受之。或有一劫半劫畢者,不能不翅者。罪畢還生世間,受諸餘殃,是謂五苦。
「八惡處者:一曰地獄,二曰餓鬼,三曰畜生,四曰邊地,五曰長壽天,六曰雖得人身,盲聾(lónɡ)瘖(yīn)瘂(yǎ)、手足殘跛(bǒ),不能聽受,七曰雖得人身,六情完具,世智辯聰,學世經典,信邪倒見,祠祀鬼妖,或屠殺田獵,肆心放意,欺偽萬端,不信三尊。從是後身,還入地獄,從冥入冥,無有脫時。時得為人,復不信正,不奉三尊,誹謗聖道。八曰生佛故處,是謂八惡,亦謂八難。
「三惡道者,是一切眾生之家,暫得為人,暫得為天。譬如作客日少、歸家日多,學者思之,勤力精進,可得脫苦。人身難得,六情難具,口辯難中,才聰難致,壽命難獲(huò),明人難遭,直信難有,大心難發,經法難聞,如來難值。世間有樹,名優曇鉢,但有實、無有華,如來出世乃有華耳!已得人身,六情完具,口辯才聰,壽命延長,遭值明人,發菩薩心,直信不還,具聞經法,遇如來世,此皆宿行。覆福德人,從明入明,尋如來迹,累行不止,會於道場,無毀其根,忘失前功,一失道意,動有劫數。慎之,慎之!一切眾生,常在長獄,有十二重城圍之,以三重棘(jí)籬(lí)籬之,常有六拔刀賊伺之,能於其中得脫出者,甚難,甚難!
「何謂長獄?謂三界也。何謂十二重城?謂十二因緣也。何謂三重棘籬?謂三毒也。何謂六拔刀賊?謂六情也。已發道心,當具禁戒、四等大慈、六波羅蜜、安般守意、三十七品、諸禪三昧總持之門。等一切法,意無高無下,無想無願,出三脫門,得三治法,分別三向,曉三達智,無縛無解,不求諸天、人中之尊,轉輪王位不動其心,不畏罪苦,不計有勞,志在一切,無所榮兾(jì),解三界空,不習三有,是謂得出十二長獄。知十二因緣,所起所滅,能斷癡本,是謂得出十二重城。知婬、怒、癡三垢無原,意不復著,是謂得拔三重棘籬。曉了六情,皆無本末,譬如芭蕉,意不縛愛,是謂得離六拔刀賊。
「要當先解,無我無人,都無所作;無所不作,所作功德,億劫不惓。譬如鳥飛虛空,無有足迹,作無跡行,無能見者;不與罪事、諸惡因緣,大如毛髮,是謂發菩薩心者能度苦厄。居家為牢獄,妻色、兒息、財物、珍寶為下,為是鋃(lánɡ)鐺(dānɡ)杻(chǒu)械,恩愛癡著,為是重擔。」
佛告諸弟子:「一切善男子、善女人!汝已出家,為得離獄,棄捐妻子,為得脫械,如何不能放捨重擔?」
諸沙門曰:「我無所擔!」
佛言:「汝沙門著吾我人,貪身計壽,是汝重擔;專求供養,畜積所有,是汝重擔;同學不和,反親白衣,是汝重擔;自大種姓,貢高憍(jiāo)綺,是汝重擔;恃智慢愚,輕邈他人,是汝重擔;很(hěn)戾(lì)自用,不受人諫,是汝重擔;食無節度,飲酒貪味,是汝重擔;法服不具,著俗衣裳,是汝重擔;外似如法,內懷諛(yú)諂(chǎn),是汝重擔;不制六情,毀戒犯欲,是汝重擔;賦斂百姓,興起寺廟,是汝重擔;祠祀鬼母,祈請福願,是汝重擔;假託佛法,呪術治病,是汝重擔;違負眾祐,犯四重禁,是汝重擔;栖息無恒,不還廟房,是汝重擔。不捨擔者,後入地獄。」
佛言:「有大白象,力壯移山,壞地成澗,拔樹碎石;象力無雙,有人以髮絆繫(xì)其脚,象為之躄(bì),不能復動。」
佛告諸弟子:「當解此譬,當善思之!若有賢者,居家為道,厭世所有,苦空非身,常欲出身,為道辭家妻子,當就明師,受持法服。臨(lín)出之日,妻子戀泣,悲訴聲哀,其辭辛苦。賢者覩之,心為悵然,意即迴變,為妻子所惑,無復出家之志,是如髮繫象,不能復動,長受衰矣!」
佛言:「一切壯無過心,心是怨家,常欺誤人,心取地獄,心取餓鬼,心取畜生,心取天人,作形貌者,皆心所為,能伏心為道者,其力最多。吾與心鬪,其劫無數,今乃得佛,獨步三界,皆心所為。一切眾香,莫過栴檀;其香無量,香價貴於閻浮提金。又療(liáo)人病,人有中毒,頭痛體熱,磨栴檀屑,以塗其上,若以服之,病即除愈,一切眾生,莫不願得。有人大得栴檀香樹,束薪賣之,無買之者。佛在世時,所說經法,令人得道,無不度者。般泥洹後,十二部經留在世間,動有卷數,無人視者,亦如栴檀,束薪賣之,無有買之者也。一切臭木,莫過伊蘭(lán),其臭毒惡,人見惡之,畏聞其氣。伊蘭栴檀生有四輩。何謂為四?一曰有栴檀樹,伊蘭遶之;二曰有伊蘭樹,栴檀圍之;三曰有栴檀,栴檀自為叢林;四曰有伊蘭,伊蘭以相圍遶。何謂栴檀伊蘭遶之?有家長者,直信為道,妻子室內不從其教,奉邪倒見,祠(cí)祀(sì)鬼妖,不從教令,是謂栴檀伊蘭繞之者也。何謂伊蘭栴檀圍之?有家長者,信邪倒見,祠祀鬼妖,妻子、兒婦、家內大小直信三尊,不失八齋,布施為德,六度不廢。長者呵止,不從其教,竊(qiè)避為之,是謂伊蘭為主,栴檀圍之者也。何謂栴檀栴檀以為叢林?有家長者為道,室家眷屬,皆隨其教,不相違(wéi)戾(lì),直信三尊,心意和同,是謂栴檀栴檀以為叢林者也。何謂伊蘭伊蘭自相圍遶?有家長者,信邪倒見,具行十惡,祠(cí)祀(sì)鬼妖,闔(hé)門烹(pēnɡ)殺,意同歡喜,是謂伊蘭伊蘭自相圍繞者也。此四輩因緣,皆由宿命意行不同,故令不和。是以律經明曉因緣,獲罪福事,若祠祀家殺生,鬼飼不與從事,不食其飲食,若入山澤,見飛鳥走獸聚食,終不驚怛(dá),斷其食味。若見屠殺猪羊、網獵、刑戮罪人,不得看視,當避捨之。縱(zònɡ)不得避,當起大慈,誓願僧那:『我得佛時,使我剎(chà)中,飲食自然,無令有此諸惡因緣!』」
曰:「昔者國王夫人付香不與屠者之妻,生死作對因緣,展轉相緣,或罪緣福,或福緣罪,罪福之會,有二栽果,心以生想,為行種栽,以有根孽(niè),後受報果,此屠者之妻,為罪緣福,後相經歷,輒(zhé)當過生,為種苦本,是以不與香也。
「夫父子、夫婦、兄弟、家室、知識、奴婢有五因緣。何謂為五?一曰怨家,二曰債主,三曰償債,四曰本願,五曰真友。何謂怨家?父子、夫婦、兄弟、宗親、知識、奴婢相遇相殺,是謂怨家。何謂債主?父母致財,子散用之,是謂債主。何謂償債?子主致財,供給父母,是謂償債。何謂本願?先世發意,欲為家室善心歡喜,厚相敬從,是謂本願。何謂真友?先世宿命,以道法因緣共相承事,後相經過,生則明法,精進志和,是謂真友。
未完,请接下一篇
五苦章句經(下)
(一名淨除罪蓋娛樂佛法經,一名諸天五苦經)
東晉西域沙門竺曇無蘭譯
「昔者阿難邠(bīn)邸(dǐ)家有五福德因緣。何謂為五?一曰時節,二曰身教,三曰口言,四曰一味,五曰和順。何謂時節?晝夜六時,不失禮敬,是謂時節。何謂身教?長者起時,室內大小無不隨者,是謂身教。何謂口言?長者欲有所作興福事時,先報家中,皆從其教,是謂口言。何謂一味?衣食平等,奴婢亦然,是謂一味。何謂和順?上下相從,不相違戾(lì),是謂和順。以是五福,家中奴婢、牛馬六畜、蜎(yuān)飛蠕動死皆生天。其有人家,宿止經歷,飛鳥走獸,過其居屋者,死皆亦生天。用長者家,合門之內,能言之屬,口誦法者,經聲不絕,其有聞音入耳中者,無不歡喜,心則是本,是故生天,亦是長者本願所致。從無數劫來,口言篤(dǔ)信,不欺慢人,不與諸惡,共作因緣,功德純淑大,僧那力故使其然。天地境界,遭三災時,其中所有一切皆盡,不及彼界。大劫盡時,一佛境界,其中凡有百億須彌山,百億鐵圍山,一切皆盡,不及彼佛國也。如是十方諸佛國,無極虛空,無極眾生,無極佛國,無邊虛空,無際眾生,無原大千國土,如來滿中,以億劫之壽,不說眾生有始有終,如來之智,了知一切眾生無底故,言般若波羅蜜無底,眾生無底。」
曰:「佛又說:『有四種生:一曰胎生,二曰卵生,三曰濕生,四曰化生。』此分別說耳,示語一切使知種類,三界五道眾生,一切所有皆是化生,故言一切如化、如夢、如影、如響(xiǎnɡ)、如水月形,無有作者。先了此意,乃可為道。道亦如化,一切無原、無造、無作、無始、無終,新學聞之,其意驚疑。諸驚疑者,有三因緣:一曰本功德少,二曰不得明師,三曰不勤於經學。自用意著於吾我,逐於名色,貪求利養,所行諛諂,無有至信,如是不能近深法忍。」
曰:「空無所有、無相、無願是道之要。慧道以空為上,學以無為為先。此三句者,不可為新學人說之。聞無所有,便曠(kuàng)其意,不復修戒,無所罣(guà)礙;於六德中,事事懈廢,言一切空,當何所作?口但說空,行在有中,墮四顛倒故,言無功德。菩薩不應使聞無所從生法忍。夫善知識欲教新學,稍稍以漸教,語魔事,令護魔,因緣生死罪苦,五道分明,令信罪福,事事了了,乃可語道。
「昔分和檀王與佛捔(jué)智。佛告王曰:『以海水磨墨,斫(zhuó)樹為筆,寫(xiě)吾所知為經卷,海水竭盡,樹枝了索,吾經不盡。』所以爾者?佛有三達之智,來今往古靡不通焉!佛經眾多,以虛空為量;佛智弘深,以無造為原。經中所演,不可思議,或有反覆,難了難明。粗以六事,可知其要:一曰正道,二曰善權,三曰至教,四曰誘導,五曰福德,六曰禁戒。何謂正道?說無端緒,無造無作,虛無所有,無所從生,無行無得,自然如也,是謂正道。何謂善權?變化無方,或出或處,隨類而入,與為因緣,時宜而說,不合章句,趣化度之,是謂善權。何謂至教?指示罪福,作是得是,皆行所致,無橫與者,其事明白,是謂至教。何謂誘導?開童蒙人,有護有德,增壽益算,現世可獲,是謂誘導。何謂福德?六度無極,主治六情,制守根門,可得天人,轉輪聖王,長樂無極,是謂福德。何謂禁戒?守口攝意,身不殺、不盜、不婬、不欺,奉孝不醉,三惡趣苦,不可久處,是謂禁戒。先了此意,乃可為道。譬如捉網,先攝其綱,諸目皆正。不曉持綱,先理其目,顛倒錯亂,互相絆繞,無有解已。學亦如是,不達其要,聞經中說,不解權宜,不能分別,便相譏(jī)恃(shì),遂執所守,興起恚意,失本忘義,毀正逐邪,學者雷同,追逐音響,不相匡正,識真者少,墮落滋多。如此之輩徒載學名!」
曰:「四諦者:一曰苦諦,二曰習諦,三曰盡諦,四曰道諦。一切眾生不覺此苦,以苦為樂,於罪苦中,求欲得安。賊醫偽說,迷惑人心,便言:『所作可現世得!』學者聞之,莫不喜隨,聞中至之言,逆耳不受,故言『正言似反,誰能受者?』復不知習,知習者死,死不敢復作;復不知盡,知盡者死,死不敢復作;復不知道,知道者聞道,便能為道。一切世間人,作罪事易,為福事難;一切學士,作福事易,為道事難。為道復易,解道者難;說道者易,行之者難。故言甚難,甚難!」
曰:「如來眾經禁戒律法,凡有八億四千萬卷,為一切之良藥,治人身、口、意,療人生、老、病、死耳。教眾生有二要。何謂為二?一者,作是得是;二者,不作是不得是。如佛所說:『三界五道,罪垢苦惱,不離於作。一切無橫,非天授與,亦非鬼神,亦非帝王,亦非父母,亦非沙門、梵志授與。所作罪福,如影隨形,如響(xiǎnɡ)應聲,不失如毛髮者也!』」
佛言:「昔者為鹽(yán)樓王,有弘普之慈。諸墮罪獄者,王盡現之。王曰:『汝等何為是間?』罪人對曰:『我等死時,不知如行,諸惡自然追逐,送我來到是間。願王哀我,赦除罪過!』王曰:『汝等皆作何惡?』罪人對曰:『我等生時,不孝父母,殺盜、婬欺、飲酒、鬪(dòu)亂、持刀強勢,侵易善人,誹謗聖道。所作眾惡,不可具說!又信惡師,祠祀鬼神,謂當有福;烹殺三生,禱賽神靈。我今自首,悔所作惡!』王曰:『汝等在世間時,吾遣五使者,案行天下,告語汝曹。汝曹何以不受其教?』諸罪人曰:『我等生時,實不見聞!』
「王曰:『諦聽,當為汝曹說!五使者:一曰世間母人,懷妊(rèn)十月,身為之病,臨(lín)當產時曰,父母怖危,既得㝃(miǎn)身,從死得生,乳哺懷抱,推燥居濕,遲得長大,憂慮萬端,汝見之不?』罪人曰:『見之!』王曰:『是吾一使者!二曰世間老人,顏色壞敗,頭白齒落,目冥耳聾,肉韁(jiānɡ)皮縮,傴(yǔ)僂(lǚ)而行。汝見之不?』罪人曰:『見之!』王曰:『是吾二使者。三曰世間病人,困劣著床,百痛普至,美食為惡,汝見之不?』罪人曰:『見之!』王曰:『是吾三使者。四曰世間死人,刀風斷脈(mài),拔其命根,身體正直,不滿十日,肉壞血流,膖(pānɡ)脹(zhànɡ)爛(làn)臭,無可取者,生時相愛,死皆相惡。汝見之不?』罪人曰:『見之!』王曰:『是吾四使者。五曰世間犯罪,縛(fù)束送獄,桁(háng)械鞭(biān)笞(chī),五毒普至,戮(lù)之都市,或截手足,火燒鈇(fū)質(zhì),斬之梟(xiāo)拕(tuō)五刑。汝見之不?』罪人曰:『見之!』王曰:『是吾五使者。』
「王復告罪人曰:『汝見是已,當自思惟,汝身亦更生、更老、更病、更死,汝犯逆罪,亦當如彼,現受其殃。汝何不孝順父母,謙敬長老,慈仁為首,心所不欲,亦勿施人。世有賢明,當從啟受;歸命三尊,迮(zé)心奉道;節情止欲,可得度苦。自汝所作,今當受之,吾不抂(wǎng)汝!』罪人白王:『我等生時,實作苦劇(jù),不暇(xiá)得為!』王告獄卒:『汝便將去,到其劇處。』
「獄卒名傍,牛頭人手,兩脚牛蹄;力壯排山,持鋼鐵叉。叉有三股,一叉罪人數百千萬,內(nà)著鑊(huò)中。其鑊縱廣等四十里,自然制持,令不墮落。罪過未畢,故令不死。從口至底百歲,乃至從底至上,亦復百歲,是名劇處。諸罪人受罪,更苦楚毒,遍十八處,中有罪畢,當得出者。王復現之曰:『汝等今去,或當為人家作子生,當念孝順,報父母恩。曼年盛時,當忍惡為善,篤信三尊,守戒奉道,修諸功德。莫復作惡,還來入此。夫地獄者,終不呼人,善自思之!』諸罪人歡喜,皆稱:『萬歲!』」
佛言:「諸有聞法乍信乍不信、狐疑進退還入邪者,皆從地獄來出。受閻王教者,信根淺少,故令其然。雖爾,所作功德,終不唐捐;佛之弘慈,亦不遺忘。但劫數彌之耳,久後亦當度世。」
爾時佛告阿難:「受是經典,持諷、誦讀、廣為人說,疾令時遠,普法澤流布來世。」
阿難白佛言:「唯當受之!今斯經典所號?云何奉行?」
佛言:「阿難!是經名『淨除罪蓋(ɡài)娛樂佛法』,一名『授無思議光菩薩道決』。當奉持之!族姓子及族姓女盡其形壽,供養如來,隨之宜,從其所安。若以天華,如須彌山,用散佛上,及以名香、澤香、雜香、繒蓋、幢幡,謙敬貢上,精進不懈,不如族姓女受是經法,奉持諷誦,廣為人說,遵修法行。如是所教,功德福祐,過彼供養巨億萬倍!」
佛言:「阿難!常當以法供養如來,若欲奉敬無上大聖,當受斯經,持諷誦為他人說,及應法卷。」
佛說如是,無思議光菩薩、賢者阿難,一切眾會阿須倫、世間人民,聞佛所說,莫不歡喜,作禮而去。
天上福已盡, 墮為牛領蟲,
譬如大田家, 收入甚大豐(fēnɡ)。
但食不復種, 穀(ɡǔ)盡亦飢窮;
食福亦如是, 福盡墮罪中。
人身甚難得, 根具亦甚難,
百劫復百劫, 時乃得為人。
失戒離人本, 但坐著因緣,
不知厭足故, 受苦如彌連。
蜎飛蠕動類, 其神同一原,
坐犯不與取, 借貸無還心,
受寄而拒抵, 持頭觸突人,
展轉畜生中, 其苦難縷(lǚ)陳。
佛說餓鬼苦, 但有飢渴患,
東西求飲食, 不聞水穀(ɡǔ)聲。
軀體一由旬, 裸形髮繞身,
但坐慳獨食, 故墮黑繩城。
鐵圍兩山間, 窈窈何冥冥,
識神墮其中, 不覩日月精。
展轉不相見, 但聞叫呼聲,
一切眾惡聲, 苦痛傷人情。
既得生為人, 當受身諸殃,
盲聾瘖瘂痾(kē), 跛(bǒ)躄(bì)不能行。
雖有度世法, 不得聽受聞,
長夜受是苦, 宛轉如車輪。
受身雖根具, 端政辯聰明,
邪見墮顛倒, 不信有佛經;
或行屠網獵, 酒樂著情欲,
沒身見閻王, 罪至乃怖驚。
邊地無義理, 父子相噬(shì)汝,
室家更相賣, 屬人為奴虜(lǔ)。
恒畜給驅使, 動靜加杖楚,
雖得為人形, 畜生共同侶。
世間純淑善, 無有師法則,
當生長壽天, 無形但有識。
壽命雖延長, 三塗為隣(lín)側,
後作曲蟮(shàn)蟲,泥沙為飲食。
以在八難處, 難得復為人,
譬如海盲鱉(biē),欲值浮木孔。
先死墮須河, 甫(fǔ)來已過去,
值法已沒盡, 輒(zhé)生佛故處。
為法船欲壞, 思惟入甘露,
精進諷為勉, 善知識為師,
精進為大力, 慧明踰日光,
甘露消諸毒, 亦能除五陰。
若人已有信, 住在佛教戒,
便道通亦利, 以開甘露門,
甘露聲已出, 三界遍分明。
已開大要道, 但當正意行,
一心向在在, 為道莫中止。
人意譬如稱, 常當攝拘牽,
思惟止與觀, 是為世間明。
叉手持頭腦, 三界皆禮佛。
五苦章句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