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听闻同事的一位正值事业顶峰的朋友因为肝癌去世了,大吃一惊,因为不久前还看到他的这位朋友参加某个社区活动,满腔热情地为社区华人提供免费服务,根本看不出任何癌症迹象……其实,这样的例子并不鲜见,而且许多得肝癌的人都是英年早逝。
2015年,年仅32岁的男演员安钧璨罹患肝癌,最后一次露面于《康熙来了》节目,只过了12天就离开了人世。
香港娱乐圈的“开心果”——“肥姐”沈殿霞,当年也是身患肝癌,撇下未成年女儿撒手人寰。
曾主唱《铁血丹心》、《射雕英雄传》等多首脍炙人口的电视剧主题曲,香港“歌王”罗文,因肝癌医治无效,去世时57岁。
身患肝癌的一代英才的逝去,总是伴随着人们的无奈叹息,其实普通人患肝癌又何尝不让人难过。近年肝癌患病更有年轻化趋势,为何不知不觉竟患上不治之症?
身负“将军之官” 肝脏是最沉默的器官
费城华裔中西医师杨景端博士说,“如果说我们身体相当于一个国家,中医认为肝脏是一个将军之官。”即便从西医角度讲也有道理,因为人体蛋白质的合成、各种营养的输送、解毒等功能都通过肝脏进行。
具体而言,肝脏是合成蛋白质的器官,储存来自食物的各种重要营养,比如维生素B12,叶酸等;肝脏承担着血液、脂肪酸载体,诸如三酸甘油脂,胆固醇等的生成;人体摄入的各种食物都要通过肝脏进行解毒,肝脏就一直和胆囊在不停的工作。
从中医角度看,杨景端认为肝脏还有更重要的任务,那就是负责全身能量畅通无阻的运输,调节大脑功能,执行大脑的决定和判断,同时具备调节情绪、睡眠与血压等。
然而,肝脏虽然承担着如此重任,却和其它器官截然不同,它在遭受病毒等侵害时一直默默承受。
这是因为肝脏神经分布在表面,肝脏内部少有。当家庭医生为你体检时,通常会用手按一下你的右腹下方肋骨边缘,问你疼不疼,那就是在看你的肝脏有没有病变,尤其是华人多发的肝炎。而肝炎正是肝脏的主要杀手之一。
长期的慢性肝脏发炎,可能导致肝硬化,让罹患肝癌概率大增。当肝脏长出小颗肿瘤时,人几乎不会感到疼痛,身上也不会出现任何症状。如果没有定期筛检,非常容易忽略。
如果肿瘤刚好长在胆管或门脉静脉附近,才会很快出现症状。一般情况下等到出现肝癌症状时,通常已是肝癌晚期。
亚裔得肝癌概率最高
临床发现,美国所有族裔中,亚裔得肝癌的概率最高。波士顿公共卫生局公布的癌症研究报告显示,从1999年至2013年,亚裔肝癌的发病指数(每十万人)从15.6增至23.1,是白人的两倍多。
乙肝(B肝)是肝癌的风险因素之一。纽约市的一项调查发现,在中国出生、纽约生活的亚裔人口中,有超过20%的人是乙肝病毒带原者。但有不少人并不知道自己是带原者,直至演变成肝炎、肝硬化,甚至肝癌。
对此,纽约大学朗格尼医学中心医学系助理教授帕克(James Park)说,“如果不及时进行治疗,1/4的乙肝病毒感染者最终将死于肝硬化或肝衰竭或肝癌。亚裔社区的问题是发现癌症时都是晚期。”
西奈山医院肿瘤外科教授施瓦茨(Myron Schwartz)介绍,在西奈山医院,仅在2014年共收治400多例肝癌患者,其中1/4都是受乙肝病毒感染的亚裔。他分析说,造成亚裔肝癌的最主要原因是乙肝病毒感染引起,最常见的是母子传播,很多感染者无任何症状可长达几十年。
预防肝癌7要点
尽管亚裔是肝癌多发族裔,但好消息是,肝癌有较长的潜伏期,从感染肝炎到癌症发作,短则数年,长则甚至高达20年。但对于普通人来说仍不可掉以轻心,预防肝癌也是一项持久战。
综合专家意见,预防肝癌至少可以从如下方面着手:
1.注射乙肝疫苗,减少得肝癌机会。
2.已经感染乙型肝炎或者丙型肝炎(B肝、C肝)者,要及时治疗,一旦治好可以避免肝硬化、以及演变成肝癌。
3.有脂肪肝的人,要通过运动、调整饮食、减轻体重来改善脂肪肝,避免发展成肝硬化。
4.糖尿病病人应控制好血糖,因为糖尿病患者中有多种肿瘤发病率较非糖尿病人要高,包括肝癌。有研究发现,二甲双胍类的糖尿病用药,可降低肝癌的发生率。
5.定期体检追踪肝脏健康,尤其40岁以上的男性、50岁以上的女性,及早发现及早应对,避免肝癌晚期陷入被动。
6.日常饮食留意护肝,至少要避免含黄曲霉素食品以及酒精带来的肝脏损伤。
7.关注最前沿医疗信息,一旦得了肝癌,也不应灰心丧气,一些新疗法可能发挥意想不到的功效。
肝癌风险或增70%? 为何糖尿病人易患癌症
最近的一项研究为糖尿病患者带来了需要关注的问题:癌症。
乔治全球健康研究所的研究人员,经过密切追踪全球近2千万人,得出的结论是,无论是第1型还是第2型糖尿病的患者,罹患癌症的概率都显著增加了。
女性糖尿病患的罹癌风险更高,比非糖尿病患高出27%。
男性糖尿病患罹癌风险较非糖尿病患高出19%。
“糖尿病与罹癌风险之间的关联现已确立,”该研究的主要作者大熊俊明博士说,“我们还发现,患有糖尿病的女性更容易患上各种形式的癌症,且罹患肾癌、口腔癌、胃癌以及白血病的概率显著增加。”
针对糖尿病会提升罹癌风险的研究,这并非第一次。
从2008年到2012年,澳大利亚研究人员曾调查了5个国家的第1型糖尿病患者。结果显示,这些糖尿病患者罹患胃癌、肝癌、胰腺癌、肾癌和子宫内膜癌的概率较非糖尿病患增加了25~50%。
研究人员还指出,与没有糖尿病的男性相比,第1型男性糖尿病患者罹患前列腺癌概率虽然较低,但他们罹患肝癌的概率却高出2倍。
同样,患有第1型糖尿病的女性,相较于没有糖尿病的女性,患肝癌的概率高出78%。
为什么糖尿病患容易罹癌?
为什么糖尿病患者较容易罹患癌症?目前尚没有明确结论,但有几种解释。
研究人员首先提出,高升的血糖水平会“破坏DNA”,这是已知的一种癌症诱因。
澳大利亚研究的共同作者萨拉·怀尔德(Sarah Wild)博士提出的另一个理论是,长期使用当今制造的胰岛素做治疗,可能是罹癌潜在原因。但第1型糖尿病患必须依靠治疗维持生命。
另一种理论认为,一些糖尿病患者体内的炎症环境适合癌细胞生长。
“肥胖对第2型糖尿病患者的影响也很大。”纽约莱诺克斯山医院内分泌科医师米妮莎·苏德博士告诉Healthline, “肥胖和第2型糖尿病都与代谢异常有关,因而可能促进癌症的发展。”
苏德补充说,糖尿病患者体内普遍存在的发炎情况,也是引发癌症的重要因素。“这种发炎状态可能导致体内其它组织产生胰岛素抵抗,从而造成更高的胰岛素水平和更高的胰岛素需求。”
“更高的胰岛素水平还可能使其它激素增加,这些激素也会促进细胞和癌细胞生长。总之,可能综合了高血糖水平、高胰岛素水平、高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作用,加上糖尿病和肥胖患者体内的炎症环境,导致了癌细胞生长增加。”
为什么女性风险更大?
为什么女性的总体风险似乎高得多?这个至今无法让人完全理解。
牛津大学乔治全球健康研究所流行病学研究员桑内·彼得斯(Sanne Peters)博士表示,一种理论认为,在得到充分治疗之前,女性经历的“前期糖尿病”阶段,比男性长了近两年。
“根据以往的经验,我们知道,女性一开始出现糖尿病症状时,往往没有得到充分治疗,服用的药物水平也与男性不同。”彼得斯说,“这些都可以解释为什么女性患癌症的风险更大。但是,没有更多的研究佐证,我们也无法确定。”
彼得斯指出,对心脏病和中风等其它疾病,女性的风险因素差异也很大。
但不论性别,任何类型糖尿病患者都应该多吃全食物、进行充足的运动、每天监测血糖水平、在医生的帮助下调整药物并保持健康的体重,从而降低罹患癌症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