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毅追悼会上,毛主席对张茜说:把孩子们叫来,我替陈毅安排几句

陈毅追悼会上,毛主席对张茜说:把孩子们叫来,我替陈毅安排几句

仓鼠书城免费小说 内地女星 2022-04-07 15:14:16 393

1972年1月6日,陈毅元帅去世,享年71岁。陈毅元帅的追悼会由周总理主办,当时关于追悼会的规格产生了争议,周总理认为要用最高规格,但还有一部分人认为应该从简,最后周总理只能采取折中的办法,但总理内心依然觉得遗憾。

没想到,追悼会当天,毛主席竟然亲自来到了现场送别陈毅,周总理见到毛主席过来,立刻提升了追悼会的规格,并且亲自上台讲话,终于给了陈毅元帅一场最盛大的道别。

离别总让人感到悲伤,尤其是对于突然来到现场的主席更是如此,陈毅是主席多年的战友和知己,陈毅离开了,毛主席的心里十分不好受。

离别之时

原本参加陈毅元帅的追悼会,并不在主席当天的日程安排里,因为那个时候主席上了年纪,身体不好,所以工作人员一般都很少安排这种出门的活动。

但是当天中午毛主席突然告诉工作人员给他安排车,他要立刻到陈毅的追悼会现场,去送自己的老朋友最后一程。工作人员拗不过主席,只好送他来到了追悼会现场。

主席走进来之后,现场的所有人都很吃惊,因为大家都不知道主席要来,就连周总理也倍感意外,而毛主席在众人的注视中走到了会场的中央,沉默的看着眼前陈毅元帅的遗像,他们已经认识了半辈子了,从井冈山、到长征、到抗战、随后到建国,他们经历了无数的历史变迁。

但现在,已经到了最后告别的时候。

追悼会开始之后,毛主席特意找到陈毅的夫人张茜和她说话,张茜因为陈毅去世备受打击,但看到主席亲自过来,张倩心里十分感动。张茜还没有开口,主席就对她说:“陈毅是个好同志。”

张茜听到这句话,眼泪更是控制不住地流了下来。张茜对主席说:“陈毅生前也是一直挂念您的。”

毛主席轻轻地叹了口气,他对张茜说:“你把孩子们叫过来吧,我和他们说几句话,算是替陈毅安排几句。”

张茜赶紧把几个孩子叫到毛主席身边来,毛主席看着这几个孩子,声音也哽咽起来,他对孩子们说:“你们的爸爸是个好同志,为新中国立下了很多功劳,你们还年轻,要多奋斗,像你们的爸爸学习……”

说着说着,毛主席的眼泪又掉了下来,几个孩子连连点头。他们都记住了毛主席的话,陈毅离开了,但是他留下的精神依然会传承下去。

陈毅元帅和毛主席第一次认识是在井冈山,当时是1928年,那年我党经历了很多的坎坷,白色恐怖之下,我党的成员流散各方,波折不断。

尤其是南昌起义失败之后,我党的武装力量受到重大的打击,原本夺取大城市的计划也受到了挫败,而毛主席在这个时候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想法,虽然毛主席提出这个理论的时候,陈毅并没有在场,但是在得知这个理论之后,陈毅深表赞同,他认为这个方法最符合中国的实际情况。

毛主席带着部队上井冈山的时候,陈毅和朱德依然带着部队在外作战,当时因为南昌起义的失败,陈毅等一众将领不得不带着部队离开南昌四处辗转,寻求一线生机,而井冈山成了当时最理想的落脚之处,于是陈毅决定带着部队上井冈山投奔毛主席。

而见到毛主席之后,陈毅立刻就被毛主席的智慧所折服,而毛主席和陈毅一见如故,他非常欣赏陈毅直率的个性以及卓越的眼光,英雄惜英雄,两个人很快就成为了最亲密的朋友。

后来毛主席提到自己和陈毅相识的这段经历,用了四个字——相见恨晚,足见这段友谊在毛主席心中的分量。当时两个人还没有达到后来那么高的成就,在战火流离之中,他们随时有可能面对牺牲和死亡,但是在那样艰难的情况下,他们携手并进,创造了一段辉煌的历史。

在井冈山期间,陈毅始终是毛主席坚定不移的支持者,陈毅的支持对于当时的毛主席而言,作用是巨大的,因为当时毛主席提出的很多军事战略思想,对于人们而言是非常奇怪的,是前无古人的,所以很少有人敢尝试,所以这个时候多一个支持者就多一份力量。

当然,也由此可以看出,优秀的战略家眼光总是相似的。尽管在很多人看来,毛主席提出的理论非常古怪,但陈毅却敏锐地认识到,毛主席提出的战略思想才是对中国最有利的思想,两个人在井冈山成为了最默契的搭档。

国之柱石

直到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做出了长征的决定,但这个时候,陈毅却无法和中央红军同行,因为在长征开始不久之前,陈毅在巡查营地的时候不幸中弹负伤,重伤的陈毅难以承担长途行军,所以中央研究决定,让陈毅留在根据地指挥游击战争。

毛主席不得不同陈毅告别,而当时他们都无法预测未来,也许这一别就永远没有见面的机会了,但是两个人还是义无反顾踏上了各自的征途。

对于陈毅而言,留守根据地和敌人进行游击作战的这段经历,可以说是他距离死神最近的一次,当时根据地的形势,比人们想象的更加危险。

敌人的追兵从四面八方包围过来,红军游击队被压缩在很小的一块范围里,缺衣少食,断水断粮。尤其是到了冬天,不断有战士因为饥饿和寒冷而死亡,陈毅本身就是一个身负重伤的病人,还面临着这种情况,自然是更加绝望。

在梅岭地区,因为敌人的围攻,陈毅险些就命丧于此,但或许是上天保佑,敌人在漫长的围攻过后突然撤退,给了陈毅一线生机,陈毅就这样带领着残余的红军战士逃出了包围圈,南下继续作战。

这支保留下来的红军后来成为了新四军的前身,陈毅的顽强作战给红军留下了宝贵的火种,毛主席谈到陈毅的这段经历,语气中也难掩佩服。

在两党确定了重新合作,统一抗战的方针之后,陈毅和毛主席才又一次见面,虽然这些年来联系断断续续,但是两个人见面之后依然觉得亲切,这些年来陈毅并没有跟随毛主席去长征,但是陈毅却始终践行着毛主席的作战方略。

毛主席和陈毅会合之后,和他讲了不少自己这些年来的感悟,还提到了论持久战,陈毅更加对毛主席佩服不已,他说:“毛主席这些年来的进步实在太大了,是我望尘莫及的。”

陈毅始终都非常佩服毛主席,把毛主席当做自己进步的一个标杆,他们之间的关系已经远远超过了一般普通朋友,而是真正的经历过生死的知己。在一些历史故事的记录里,他们在相处中有着很鲜活的一面。

陈毅经常会写信给毛主席,让毛主席帮自己改诗,陈毅和毛主席的诗作风格相差很大,但是毛主席依然不厌其烦地帮助陈毅修改,有时候俩人难得相聚,陈毅还会拉着毛主席一起下棋。

过去和毛主席相处的那段岁月,陈毅到老都一直铭记于心,对陈毅而言,那是一段非常珍贵的经历,战火连天之中,依然有人性的光辉存在。

建国之后,陈毅承担着多项国家工作,日子变得愈发繁忙起来。在孩子们的回忆中,父亲很少休息,不管是回家还是去办公室,心里惦记的都是工作。

在许多人的印象里,陈毅是一个大大咧咧,不拘小节的人,其实他工作起来比任何人都拼命,忙起来,连饭也顾不得吃。

在陈毅的心里,国家是第一位的,国家大事比什么都重要,这或许也是陈毅和毛主席能保持多年友谊的原因,因为他们的价值观是完全一致的,国家为重,人民为重,而自己则被他们放在了最后。

毛主席在陈毅的追悼会上特意和他的孩子们讲话,而陈毅对于自己的孩子们的教育更是绝不放松。

陈毅生前对孩子们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不要搞特殊化,不要把自己看得太高。陈毅自己位列十大元帅,是国家级的干部,但是他的孩子们却一直都过着简朴的生活。

陈毅的家风一向都是勤俭朴素,两袖清风,他从不让孩子们凭借出身去搞什么特殊待遇,自己更绝对不给自己家的亲戚开后门。陈毅常说,要是国家干部仗着自己的一点点地位就乱搞,那国家就乱了套了。所以为了国家的利益,陈毅以身作则,严格要求自己及亲属。

陈毅的儿子结婚的时候,订婚宴上最值钱的东西是一盘西瓜,而婚宴的规格就和当时北京城里一个普通职工差不多,甚至于一眼看上去很难相信这是一个元帅儿子的婚礼,但陈毅觉得自己的孩子就应该过得和普通人一样,这才正常。如果自己的儿女变成小皇帝,那自己可就是罪大恶极了。

永志不忘

陈毅这种教育孩子的理念和毛主席同样是不谋而合的,从年轻到老,陈毅内心的精神是没有变的,他一直都是那个心怀国家的英雄。

到了晚年,陈毅的身体越来越不好,甚至出现了在工作岗位上昏倒的情况,到最后他无法再承担繁重的工作,只能住进医院病房里养病。躺在医院的病床上,陈毅还是闲不下来,他老是想要回去工作,但他的身体却一天比一天衰弱。

毛主席没有时间去病房探望陈毅,因为毛主席当时的身体也很糟糕,但是毛主席还是特意写了一封信,让叶剑英给陈毅带过去安慰他。陈毅看到毛主席给自己写来的信,非常激动,看了一遍又一遍。

1971年末,医生已经给陈毅的家人下了病危通知书,委婉地暗示陈毅的身体可能要不行了,孩子们的心情都非常沉重,而陈毅则乐观的安慰众人说自己的情况还好。

那个时候陈毅其实已经基本上吃不下东西了,维持生命全靠医生给他输营养液。

但是到了1971年的12月26号早上,陈毅忽然一大早就醒过来,告诉女儿去给自己煮一碗面。女儿看到父亲的精神忽然这么好,心里也很高兴,赶紧去厨房煮了碗面端过来。

陈毅笑着对女儿说:“今天是毛主席的生日,我要吃一碗长寿面,给毛主席祝寿。”

到了生命的最后时刻,陈毅心里牵挂的还是毛主席,甚至连毛主席的生日他都记得很清楚,当时为了避免陈毅胡思乱想,大家把房间里的日历和钟表都拿走了,所以陈毅并不知道准确的日期,之所以能够在毛主席生日的那天还能记着吃长寿面,是因为他自己悄悄地在心里算着日子。

大家都觉得陈毅性格豪爽,不拘小节,其实他心里有很多在意的事情。

在去世的最后几天,陈毅的说话都变得很困难,但是他还是很渴望和人交流,因为身体衰弱,他说话很慢,有的时候几分钟才能勉勉强强说出来一两个字,他说的还是自己年轻时候的经历,说的最多的一个名字还是毛主席。

有时候他精神稍微恢复一点,就让孩子们把收音机拿过来,他要听新闻,听着收音机里播放的新闻,陈毅就能安心地睡上一会,其实他能够预感到自己的生命在渐渐流逝,只不过他心里还是非常不舍。

眼前的这个国家,他亲眼看着它从衰弱到慢慢站起来,他也曾经是这段历史的参与者,所以到了告别的时刻,心里才会有很多的留恋。

陈毅在临终的时候还在对孩子们回忆着他26岁,第一次见到毛主席的时候,他把当时所有的细节都记得很清楚,那是他人生中最波澜壮阔的一段回忆,他带着这样的回忆,永远的闭上了眼睛。

相见恨晚,相别恨早,人生终须一别,但是,陈毅元帅依然活在所有人的记忆之中,和新中国的历史一起存在着。

本文内容及图片全部转载自网络,不代表本平台立场,仅供读者参考,著作权属归原创者所有。我们分享此文出于传播更多资讯之目的。如有侵权,请“后台留言”联系我们进行删除,谢谢!

请转发到您的朋友圈让更多的人阅读到此文章!

感觉不错请点击:   在看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鼓励,我会继续努力的!

文章地址:

用户邮箱:

打赏金额:USDT

点击”去打赏“,即可进行打赏支持本文章哦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