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 唐岱 沈源 圆明园四十景图之十二
这事纯个人意见,个人观点,也不关心谁赞同,谁反对。
最早得知女权运动之类的,还是因为“赫敏”,即艾玛 沃特森在联合国维护女权的发言,随后百度了一下女权运动始末,大概了解了一些。
迄今为止,西方有三次女权运动,大概这样:
第一代女权主义 ( 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初) 为了妇女的工作权益,争取同工同酬。
现代女权主义( 20世纪初至60年代) ,争取妇女的政治权益,男女政治上的平等。
后现代女权主义 ( 20世纪60年代至今),已经提高到哲学层面,因为女权主义盛行导致的性解放和男女权力对立,导致一系列的社会问题,诸如家庭破裂,单身家庭增多等等,更多的倾向于对女权主义的反思。
之前两次的时间节点很有趣,第一次女权运动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后,第二次在一二次世界大战之后。
第一次的成功,意味着,并不是因为有人喊就能成功,是因为生产力的进步。
当妇女与男人一样,通过操纵机器就能生产同样的产品,同工同酬,成了必然的结果。
第二次的成功,源于二战结束后,新旧势力交替,妇女若有同样的政治权利(专指投票权),自然利于新势力的上台。
当然,同工同酬是获取应有政治权利的前提。
至于一直到现在的第三次女权运动,并没有一个明确的核心,给人的感觉就是,什么都要反对,仿佛全世界的女性都处在水深火热之中。
基于前两次的女权运动的判断,我并未看到第三次女权运动成功的希望。
对,我的判断就是如此,第三次女权运动,我并不看好。
首先,前两次的成功,源于生产力的进步,让妇女如同男人一样,能够创造足够的剩余价值。
正如母系社会转变成父系社会一样,并不是因为父系社会是正确的,而是因为石器的进步,让狩猎变得稳定,谁养家,谁说了算。
其次,第三次女权运动并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也没有一个明确的政治诉求,可以说是星星点点,多看一些女权的发言,就能找出他们自身矛盾的地方。
最后,当然是动机不足。为了名誉的人,当名誉有了,自然不会奋战到底;为了理想的人,注定会受挫,当受挫以后,自然心灰意冷,就此作罢;为了身边的广大女性同胞…算了,这个借口不成立。
只有当个体利益受损,并且这些个体凝结在一起,这才是成功的基础,当然,目标也会更明确。
以上都是历史。
当今的女权运动,也有许多可喜的地方,比如对春晚小品《真情永驻》的怒怼,对《乘风破浪》歌词的批判,这些都是进步,是对企图倒车轮的某些男权思想的回应,这些我倒是挺愿意归结为个人思想的进步,值得赞扬。
但也有打着女权口号,倒行逆施的人群,诸如欧洲伊斯兰提倡的所谓的“女权”,极端的宗教信仰下,哪里有女权?
因为离婚,就要被石刑;因为与自己喜欢的人私奔,就会遭到亲生父亲,亲生哥哥的谋杀,这样的信仰下,倡导女权?
我并不是要针对谁,只是对于当下的女权运动,并不看好。我不相信阴谋论,只相信事实。
我相信,当生产力,生产工具再一次进步,当男女可以凭借自身付出的劳动能得到相当多的财富,男权问题,女权问题并不重要。
至于社会舆论,女人应该怎么做,怎样才是好女人,这些都是睡大觉的人们异想天开的结果,远离他们就好了,别想着改造他们,因为好吃懒做是人的本性之一。该怎么做,自己说了算。
至于最近提出的工作性别歧视,我并不会为说这些话的人产生任何的同情,找什么人工作是用人单位的事,当男女比例失衡严重,自然会调节,用不着谁去操心。
主义都是假的,money才是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