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德施教 | 樊凡:毕生情系新闻学

以德施教 | 樊凡:毕生情系新闻学

武汉大学 内地男星 2017-10-31 18:34:11 433

人物名片:


樊凡(1933-2017),著名新闻学家、新闻教育家。在武汉大学求学任教六十载,是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科的主要开拓者之一。主要从事新闻业务、比较新闻学研究,出版了《拓展新闻写作研究的思维空间》《中西新闻比较论》《经济新闻范文评析》等专著。1993年退休之后依然关心新闻教育事业,连续多年担任新闻与传播学院的教学督导职务,关注青年教师的培养和成长,以及学院学科建设与发展,走访了上百位毕业生和新闻学界各派名流,总结办学理念和办学经验,为新闻传播学科建设做出重要贡献。



 7月12日,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暑期工作研讨会在江夏召开。会上,学院党委书记吴爱军在梳理学院工作时,提到了樊凡教授生前写给他的最后一封“谈工作”的长信。在场的老师无不为樊凡的精神所打动。


今年1月31日——也是樊凡逝世的前16天,卧病在床的他写完了人生的最后一封长信,字里行间满是对新闻与传播学院建设发展的建议。在信中,他仍然谆谆告诫继任者应当整顿学风,抓好管理,将学院的学科建设为“一流学科”。


在学生心中,樊凡既是师长,又是父辈,更是君子。


1993年,樊凡退休。但他始终关爱学生,保持与学生的联系,甚至经常检查毕业生的“作业”。自己的学生写了报道、论文,他都会细细点评。“有时候是表扬,有时候是纠错,不管怎样,大家都深深感受到老师的关心。”单波教授说道。


单波是樊凡指导的1989级硕士研究生,现任武汉大学媒体发展研究中心(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主任。他用“君子之交”来概括樊凡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樊凡从不与自己的学生有物质上的来往,连“下馆子喝酒”也没有过。“顶多就是到他家,喝一杯莲子汤,”单波说,“这种风格,在当今时代越来越可贵了。”



樊凡总是告诫后生:“学问不可挟势力以行。”这句话本是黄焯先生题写给他的赠语,樊凡又将此话送给自己的学生,警醒他们要保持思想和精神上的独立。单波对这句话印象尤其深刻:“时间久了,也入脑入心了。”


现任《人民日报》浙江分社社长的王慧敏是樊凡指导的1991级硕士研究生,如今回忆起先生往日的新闻教育思想,他依然感叹其睿智。当年,樊凡要求学生既要勤于写作,定期撰写观察日记,培养新闻写作的多向思维,又要广泛读书,补充自己的学养,而这些理念,现在都被王慧敏应用到了对年轻记者的训练之中,传承到年轻的新闻人身上。


退休后的樊凡本来随女儿在美国生活,但因为“不想总是生活在美国”,所以每年都回国待一段时间。单波在学院内组织读的书会,每次邀请樊凡,他都会欣然应允,纵论自己观察到的美国社会文化新现象,参与学生讨论。


2006年,受强月新教授的邀请,樊凡开始担任学院的教学督导。每年9月开学时,樊凡会选择回汉,直到次年3月份再返美。在近半年的时间里,他全力履行教学督导的职责。年逾七十的他,每天都会准时步行至课堂,用钢笔工整做下课堂记录,并整理成报告,反馈给学院。时过境迁,如今已是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的强月新回忆起此事,表示印象仍然深刻,因为“定期都会收到他对课堂的一些反应和建议”。


樊凡整理的课堂报告


直到2016年,樊凡仍然在任教学督导。前后十年的时间里,他不仅把学院年轻教师的课都听了个遍,同时累积起来的,还有长达数万字的课堂报告。通过听课,他发现,现在的老师们讲课“把新闻专业的知识面越搞越窄,大家的讲课思路不开阔,”“就新闻论新闻,”“如果你不做知识交叉,怎么会把新闻做得丰富、扎实呢?”坦诚的批评过后,他又会耐心指导,温和地交流。


在2013年院庆30周年到来之前,学院委托樊凡“做一个30年院庆的总结”。樊凡认为此事绝不可能“关在屋子里可以完成”。其实,在此之前的若干年以来,他就从调查研究,请学问难开始,途沿深圳、广州,北京与上海等地,走访了上百位毕业生和新闻各派名流。毕竟是樊凡指导的1992级硕士研究生,时任《香港商报》副总编辑,他对樊凡连续几年的调研工作记忆深刻,感叹“老师的思维依然非常活跃,既熟悉新闻与传播学院的教学现状,又了解新闻第一线的境况。深谙如何把新闻传播学科与实践对接”。



后来樊凡离开深圳,毕竟开车送他前往广州继续调研。“到广州时已经很晚了,但还是有很多已经毕业的本科生、研究生都在等着他,场面令人感动。他关爱学生们,学生们始终没有忘记他。”毕竟回忆道。


新闻与传播学院每两年举办的青年教师教学比赛,樊凡也绝不落下。2016年6月,他事先了解到学院将要举办青年教师教学比赛的情况,特地按照比赛时间的设定,调整了自己返回美国的时间。


每次青年教师教学比赛结束,樊凡都会写好一份反馈,递交学院。他总是一方面热情鼓励年轻老师,肯定教学改革的成绩,另一方面又直面教学中的问题,诸如一些老师“只重做事,不谈做人”,教学都很认真,但格局太小,视野狭窄。总之,他一直以“建设国际一流学科”的目标来要求大家,一直维护着良好的学风。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先生之风,山高水长。樊凡的经验与精神,将永远成为新闻学科发展的指引与动力。


武汉大学 

-luojia1893-


来源:武汉大学新闻网

供图:新闻与传播学院

作者:辛雯

编辑:杨欣欣

排版:饶云杰


投稿邮箱 :[email protected]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鼓励,我会继续努力的!

文章地址:

用户邮箱:

打赏金额:USDT

点击”去打赏“,即可进行打赏支持本文章哦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