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陶虹告诉妈妈为什么要“溺爱”孩子

小陶虹告诉妈妈为什么要“溺爱”孩子

伴月湾 内地女星 2018-01-13 20:40:33 486


在综艺节目《演员的诞生》中,观众高兴地发现45岁的小陶虹不仅美得像个少女,还是个在分镜、灯光、布景、导演等都颇有天分的全才,不禁让人可惜她因为婚姻淡出荧幕,是被家庭“耽误”的好演员。


但小陶虹本人似乎并不这么想,她很享受作为母亲的身份,而且也做得很出色。




腾讯新闻最近出品的一档演讲节目《@所有人》。小陶虹分享了自己的育儿感想。


小陶虹是亲力亲为带孩子的,她是从眼神就能看出母爱的那种温柔型母亲。


被主持人李小萌问起“你的教育观是什么,什么是好的教育观”时,小陶虹说出了很多妈妈的心声:

我没有一个特别坚决的教育观,我的教育观是跟随者我的成长,或者伴随着她(女儿)的成长在不停改变的。与其说是我在教育孩子,不如说她是我的师傅。



是啊,每一位妈妈都不是生来都是一位坚定的母亲,我们会担心、害怕、焦虑,会在各种各样的选择中无所适从:不知道该遵循普世的成功学价值观,还是遵从自己作为一个平凡母亲的本能。


小陶虹就经历过这样的纠结。


她看过很多育儿书,书中教导妈妈“要几个小时喂一次奶、孩子哭的时候不能抱,要什么时候才能抱”这些“科学”育儿观,包括老公徐峥也说“孩子一哭你就去抱她这样对吗?书上不是这么说的吧”。


于是,小陶虹决定学一次书上的内容,在孩子哭的时候不抱她,而是透过门缝偷偷观察,然后小陶虹突然领悟到:

那本书不适合我,这种做法不是我本能的态度。


之后,小陶虹再也没有试过书中教导的做法。李小萌问出了很多人的疑问:有一种理论说,孩子一哭你就抱,那孩子是在用哭要挟你。


小陶虹不认可这个观点,在她看来:

妈妈的最高职责就是给孩子安全感,如果妈妈是来让孩子来经历挫折的,那后面挫折多得是,她可以慢慢长大再去学。

她在妈妈这得到的就应该是港湾、就应该是安慰,就应该是最好的那个拥抱。


这真是我见过的,最好的“溺爱”孩子的理由。(笑)



但小陶虹并不真的是一个无底线纵容孩子变成熊孩子的妈妈,她甚至是以一种谦卑的态度在和孩子相处,和孩子一起成长的。


她发现女儿不愿意玩积木,原因是自己玩得太好,女儿才不敢尝试。所以她会和老公徐峥在女儿面前表演失败,来让女儿获取小小的信心和满足感。



在她看来:

我们不是上帝,我们经常会出错,但是我们在训斥孩子的时候,我们完全是以一个上帝的姿态,我是对的,你是错的,我永远是对的,你永远是错的。



小陶虹随后分享了关于一个犯错的故事很动人:


她曾经因为女儿打碎一杯牛奶而发火,看到女儿被自己吓到的样子,她发现了女儿的恐惧,于是决定遵循母爱的本能:“如果连妈妈都不能包容她的错误,这个世界谁能包容她?”


于是当女儿再一次打碎东西时,她没有生气,反而去抱住女儿对她说“害怕了吧,没事没事”,没有被训斥的女儿反而哇地哭出来,小陶虹努力不给女儿留下“妈妈不允许你犯错”的印象。


说完这个故事,小陶虹控制不住地哭起来,感慨:

孩子给自己的是百分之百的信任和爱。


小陶虹也为了更好地处理和孩子、和父母的关系,去上课程,学习到一些实用有效的“超级武器”,而当她发现这些“武器”成为教育孩子的“套路”时,她警觉到:

用什么武器去对付孩子都不是最棒的,我没有想赢她,打败了她,我也没什么好骄傲的。最重要的是,我希望和她(孩子)永远是能够沟通的,能够有一个爱的流动。与其去修炼那些技能,不如修炼我这颗(有爱)的心。


和孩子的交流中,从来没有赢家和输家,当父母真的计较对错输赢的时候,那他就已经输了。


小陶虹的完整视频戳这里↓↓




这档栏目除了小陶虹,还邀请到很多三位不同身份的家长来聊教育。


主持人李小萌讲述了她和孩子相处的各种“害怕”,她得出结论“教育不是我和孩子之间的较量,而是与自己内心恐惧之间的博弈”。


她分享了5岁的女儿画的一幅让人“害怕”的画



这幅看起来杂乱的画中有这些细节:

左上角是被刀尖山扎死的死猪,中间是血丝做的桥,左上角是床单怪,右下角是一只死鸟,左下角是一具死尸,最下面那一团是一只死羊和流出来的肠子。


当女儿把画面中的内容解释给李小萌之后,她显示感到害怕“一个5岁女孩的心里怎么会有这些负面、恐怖的东西”。后来当她意识到女儿画这幅画,是因为白天和她在沙漠牧民家里做客的经历,女儿亲眼看到了宰羊的场面。


李小萌忍住了担心,任由女儿通过这样看起来杂乱的画来表达自己的内心。



还有一位妈妈粲然,因为找不到自己理想的幼儿园,就在厦门的山海之间自己建了一个社区幼儿园。那个乌托邦式的儿童社区里,有很多奇奇怪怪的课程。


面对孩子“妈妈我是从哪里来的”这样的问题,他们设置了出生的小游戏,老师坐在垫子上扮演生孩子的妈咪,身上盖着棉被暗喻妈妈的产道,让小孩子玩钻棉被。


在玩游戏前,小朋友们先分享了他们心中自己出生时妈妈的感觉:

我妈妈告诉我生孩子是很痛的,所以你要叫好痛啊好痛啊。


老师配合演出“好痛好痛啊”,孩子们就按照妈妈告知,按自己的理解演出自己是怎么生出来的:

难产的孩子就在棉被里拱啊拱啊,顺产的孩子一溜烟就钻出了棉被,剖腹产的孩子不从棉被尽头而是中间拐了个岔道出去。


面对“生与死”这个有些沉重的话题,他们通过盘古开天辟地的故事来给孩子启发,盘古把自己化作天地万物和星辰后,他到底是活着还是死去了呢?


五个孩子中,四个认为:盘古没有死,他还遍布在天地之中。


只有一个5岁小女儿说出了让成人都惊诧的回答:

盘古已经死了,盘古一个人在世界上孤孤单单的,还不如死了好呢。


讨论后,所有的小朋友都收到盘古写来的一封信,在心中,老师们从成人的角度阐释了生死观“每个人的出生都开辟了一个全新的世界,而每一个人的离去都使这个世界变得更多元”。


那个认为“孤独比死亡更可怕”的5岁小女孩,在几个月后经历了家中老人病重抢救,在全家人围聚的重症监护室门口,这位小女儿拿出了那封《盘古的信》给全家人朗读。亲人生死攸关的时刻朗读一封关于死亡的信,有的成人无法认可,但女孩的妈妈理解了女儿的行为:

她是借此帮助自己,度过对亲人离去这样一个困惑且困难的时期。


节目里,教育界的专家杨东平提到,一位两岁的孩子,因为家长向他考虑名牌幼儿园,在各种补习培训班上连轴转,居然出现了斑秃。


针对目前国内家长对孩子教育问题的焦虑,一位教育机构创始人告诉大家:美国家长其实也焦虑,甚至有美国孩子在寒暑假时来中国参加针对美国高考的补习班。有标准化考试的地方,就有焦虑。



当妈的哪个不是在各种忧虑中过来的我们深爱自己的孩子,以为有了孩子后“铠甲”加身,从此变成战士,后来发现稍稍戳戳我孩子这根“软肋”,还是脆弱的不行。


孩子还小的时候,听见睡觉鼻塞都能失眠;

孩子高烧三天,自己恨不得脱一层皮;

孩子刚进幼儿园不适应,每天都想翘班蹲在幼儿园门口;

孩子上学前几年就攒钱计划换学区房;

每天要和孩子斗智斗勇,像小陶虹那样学习使用好各种“武器”,没有最焦虑,只有更焦虑.....


真累啊!


可是又甘之如饴,有了孩子才知道人生还有那么多可能,一个全新的自己跟着孩子一点点长大,一点点重新体会世界,感受被百分百信任和依赖的爱。


当妈路上,且走且修行,这个世界上或许没有绝对“成功”的妈妈,而是用自己的方式和孩子一起成长的妈妈。



-The End-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鼓励,我会继续努力的!

文章地址:

用户邮箱:

打赏金额:USDT

点击”去打赏“,即可进行打赏支持本文章哦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