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阿雅葡萄基地开园,前来采摘的客人络绎不绝
“妈妈快来、妈妈快来,这一摞葡萄又大又紫……”
盛夏时节,走进太平营街道白果坝社区,处处瓜果飘香,笑语欢歌。随着如阿雅观光农业产业开发有限公司的葡萄基地如期开园,周远珍夫妻俩大清早就带着孩子来体验采摘的乐趣。
走进白果坝葡萄园,一串串紫金色的果实映入眼帘,一阵阵浓郁的果香扑面而来。藤蔓之间,三五成群的市民一边挑选着心怡的葡萄,一边尽情享受着美妙的田园乐趣。
“今年气温、雨水适宜,葡萄口感特别好。”看着辛勤汗水浇灌出来的果实受人青睐,技术员金传强的心底就像喝了葡萄汁一样爽。
游客前来采购葡萄
在葡萄挂果时,技术员们结合藤蔓的承受能力,每株精心修剪,只留下16串葡萄,因此,结出的葡萄个头大、糖分高。如今,经过七月阳光的抚照,近4万公斤的有机优质葡萄陆续进入采摘期。
“我们打造的是有机绿色食品,在葡萄生长过程中严把质量关,通过施用农家肥、人工疏果、自然晒熟等措施,来确保葡萄的品质,所以葡萄味甜、水多、口感佳。今年挂果已有5个年头,前来观光采摘的客人一年比一年多。”瞧着人来人往的基地,如阿雅观光农业产业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杨华笑眯眯地说。
陈杰是基地的熟客,连续三年开园他都没有错过。进入七月以来,几乎每隔几天,他都会给杨华打电话,反复确认开园时间,生怕自己“落伍”。
“50多亩的葡萄园,即使来走一走,也能饱了眼福,更不用说大饱口福了。”陈杰有着自己的理由。刚才,他随手发了一个朋友圈,“生意”就主动找上了门来,亲朋好友们点赞的同时也纷纷留言,托他带上个三五斤。这不,一家三口提着“冒了尖”的篮子,却还在因为不够分而发愁。
杨华告诉客人,基地分别在县城文化街、松桃苗食产业联盟设有销售点,以弥补市民们不能入园采摘的遗憾。可是,送去的新鲜葡萄很快就被一扫而空,4万公斤的产量,如何满足得了十多万县城居民的“胃口”。
面对商机,杨华在各级党委、政府和帮扶下扩大了种植规模。现有“红肉蜜柚示范基地”1550亩、红肉蜜柚苗圃示范基地200亩、“H一品藤稔葡萄示范基地”50亩、葡萄苗圃示范基地10亩,总资产3000万元。
公司采取+基地+贫困农户+效益的运行摸式,带动太平白果、孟溪油蓬等地的200多户贫困村民从5年前的户均4000元增加到3万余元。
如阿雅观光农业产业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杨华在园里剪第一摞葡萄
葡萄味甜、水多、口感佳
葡萄园管理员李冬花夫妻二人在基地务工三年,每月近6千元的稳定收入。回想以前东奔西走、颠沛流离的时光,俩人泪眼朦胧,苦尽甘来的生活让他们有了满足感和归属感。“现在,我只想把葡萄园打理好,把家照顾好!”李冬花斩钉截铁地说。
在如阿雅观光农业产业开发有限公司,有不少这样的家庭,而李冬花朴实的话语,就是大家共同的心声。
“我最大的幸福,就是让白果坝这片土地结出了‘金果子’,让父老乡亲们品尝到了致富的果实。”手抚着一串串晶莹剔透的葡萄,杨华吐露了埋藏多年的愿望。
国务院扶贫办认定的“全国妇女创业示范基地”、“国家级农民合作社示范社”、“全国科普惠农先进单位”、“全国巾帼脱贫示范基地”、贵州省智力支边办认定的“智力支边示范点”、“贵州省青年创业示范基地”和“贵州省智力支边示范基地”,一块块沉甸甸的奖牌,见证着如阿雅观光农业产业开发有限公司承载着贫困户脱贫致富的梦想,一步步发展,一步步壮大。
有机水果栽培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果树果苗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送到了农户手上。办样板、抓培训、抓示范,以点带面,通过科技示范辐射,推动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带动贫困村民增收致富。
如今,产前、产中和产后服务有了较强的技术保障,形成了集育苗、栽植、科研、改良、收购、营销为一体的一条龙服务。沐浴着产业扶贫的融融春风,如阿雅观光农业产业开发有限公司把致富的“金苗”,顺利地移栽到了千家万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