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文山:读得愈多,你的梦想愈开阔 / 方道 · 文山流

方文山:读得愈多,你的梦想愈开阔 / 方道 · 文山流

方道文山流 港台男星 2016-11-10 21:33:03 1544


FROM 《搶不走的競爭力:閱讀的力量2》


读得愈多,你的梦想愈开阔


这几年,歌词创作人方文山,有了另一个新的舞台,就是编导影视作品。继二○一三年的爱情文艺电影《听见下雨的声音》后,方文山近期正紧锣密鼓的筹备一出五十二集的连续剧,很特别的是,他将书法做为贯穿全剧的主题。


剧中将会出现不少挥毫的画面,「可是,演员通常不会写书法,而会写书法的人,却又不懂演戏,」方文山苦笑道,不打算用替身、剪接手法蒙混过去的他,目前想到的解套方式,是让演员去上短期的书法课,至少写起书法来可以有个架势。


这不是方文山第一次以书法做为题材。早在二○○八年,他就以王羲之的书法名作《兰亭集序》为灵感,为周杰伦的《魔杰座》专辑,创作《兰亭序》的歌词,同时还号召歌迷,到故宫博物院观赏「晋唐法书名蹟展」。在《听见下雨的声音》中,也安排了一场结合摇滚乐和书法的比赛。


从歌词、电影,到电视剧,不难看出方文山企图透过通俗文化,向社会大众介绍书法之美的用心。「像书法这种珍贵的传统艺术,如果只是用座谈会的方式推广,只能影响本来就喜欢书法的人,」方文山强调,「如果要吸引原本对书法没兴趣的人,就要用流行音乐、漫画、戏剧等通俗文化,才能引起共鸣。


他举日本漫画《棋灵王》为例,当年因为大受欢迎,带动年轻世代学习围棋的浪潮,而韩剧《大长今》,不仅引发「韩流」,也将韩食文化推向世界舞台,正是他有心师法的典范。




- Page 1 -

悠游书法世界


如果放弃阅读,等于是白己剥夺成为这个世代人的权利。


方文山对书法的热情,最早来自年轻时读龙应台的《野火集》,封面上十分大气的「野火」两字,深深吸引方文山的目光,本以为题字的书法家是男性,后来才发现出自书法家董阳孜女士之手。


开始创作之后,透过友人的介绍,方文山和董阳孜有更多交流,像《兰亭序》、《烟花易冷》的MV、电影《听见下雨的声音》,都曾用董阳孜的字,至于二○一一年的「董阳孜X亚洲海报设计暨文创跨界创作展」,方文山也是开幕晚宴的策划人。


本身就对书法很有兴趣,加上投入以书法为题材的电视剧,方文山看了不少书法相关的书,像他办公室就摆着《书法有法》、《汉字书法之美》,前者是大陆书法家孙晓云的作品,记录她长期浸淫在书法艺术中的思索和体悟,后者则是美学大师蒋勋的著作,谈汉字起源和书法美学。


- Page 2 -

阅读是身而为人的权利


书法与文字有关,文字的起源则可追溯古文化,方文山手头的另一本书,便是历史学者郭静云的《夏商周:从神话到史实》。份量十足的砖头书,洋洋洒洒七十万字,他看得津津有味,书中主张中国上古文明源自长江流域,颠覆一般人认知的「黄河流域起源说」,让他感到眼界大开,彷佛看到了一个新的世界。


这就是阅读的力量,」方文山直言:「让我们不再坐井观天,而能穿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更加了解这个世界。」


牛津英文字典主编罗伯·柏菲德(RobertBurchfield)曾说:「世界上任何一个受过教育的人,如果不懂英文,就等于被剥夺了某种权利。」方文山则提出自己的诠释:「如果放弃阅读,等于是自己剥夺成为这个世代人的权利。」


想想看,一本书的诞生,作者可能要耗费数年,甚至一辈子来写作,而你只要花个几天,甚至是轻松喝着咖啡,就可以吸收他人的心血结晶,化为自己的生命养分,世上哪有比阅读更划算的事,方文山强调:阅读,绝对是投资报酬率最高的行为。


事实上,方文山本人,就是一个透过阅读为人生加分的最佳示范。


- Page 3 -

出身蓝领家庭,自力书写人生


方文山的歌词中,浓厚的中国风,是多数人的第一印象。


不论是《青花瓷》中的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月色被打捞起,晕开了结局」,或是《东风破》中的「谁在用琵琶弹奏,一曲东风破,岁月在墙上剥落,看见小时候」,或《发如雪》中的「妳发如雪,凄美了离别,我焚香感动了谁」,字里行间颇有古典诗词的意境。


笔下一派诗情画意,方文山本人却显得很「朴实」,带点头发、略长的头发在脑后扎成马尾,几分「浪人」风格的打扮,说起话来相当平易近人,完全不走所谓的「文青」路线。


方文山从不讳言,自己出身蓝领家庭,父亲修机车,母亲在工厂工作,因为家里经济状况不好,他没上过幼稚园,更别说上才艺班,当然父母亲也从来没给过孩子零用钱,如果要用钱,就得凭着白己的劳力赚取。


如果人生是一本书,像我们这样家庭背景的孩子,因为没有人可以帮你执笔,只能靠自己写下书中每一页内容,」方文山感叹。


自小,方文山就认知到,钱是用劳力挣来的,因此念国小放暑假时,他就会跟着邻居,到住家附近的大楼工地,捡拾绑鹰架的废铁丝,还有工人喝剩的饮料铝罐,变卖所得,就是他的零用钱。


因为这样的成长经验,当时的方文山,看到电视里的办公室场景,居然有人写写字、批批公文,就算是在工作了,「我觉得那一定只是在演戏,这样怎么赚得到钱?


升上国中、高中后,方文山打过各式各样的工,收入除了做为自己的零用钱,也会交出一半当作家用。


细数过去的「打工史」,从在电子工厂当打螺丝的工人、广告派报生、到速食店炸鸡块的店员、高尔夫球场的杆弟,过程中有许多曲折,像是发不完的广告文宣,要偷偷拿到庙里的纸钱炉烧掉,没有杆弟经验却骗客人说有经验,结果一上果岭就露馅。方文山引用《论语》中「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为自己的成长历程做了注脚。


然而,即使环境刻苦,方文山心中仍抱着一个创作梦,而梦想的萌芽,正来自于「阅读」。


- Page 4 -

宋词也是流行音乐


在方文山的记忆中,小时候家里能接触到的书,就是从寺庙里拿来的免费「善书」,直到国小五、六年级,有出版社到学校摆摊,原本不爱看书的他,才发现书中的世界竟是如此多采多姿。


因为家庭的经济条件,不允许方文山随意买书,他只好一有空就往旧书摊跑,站在书店的角落看书,往往一站就是好几个小时。


跟着兴趣阅读,长期累积一定会为人生带来意义。当时,最让方文山着迷的书,就是诗词,包括唐诗、宋词,以及新诗。


相较于唐诗,方文山对于宋词更有共鸣,「宋词可以入乐,其实就像是那个时代的流行音乐,而且宋词的字句结构比较活泼、有变化,也是我偏爱它多于唐诗的原因。」在众多词人中,方文山最爱李后主及李清照,这两人正好都是婉约派词人中的大家。方文山对他们情有独钟,正是因为他们擅长以景喻情,而且对情感的描述十分深刻。像是李后主用「剪不断」来形容离愁,李清照以「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描述相思之情,使人联想到愁眉深锁的形象,都令人格外感同身受。


- Page 5 -

为兴趣而读


现代诗人中,方文山特别喜欢席慕容,「她的诗无意中带有韵脚,阅读起来自然会产生旋律和节奏,」他直言,席慕蓉的诗作浅显易懂,对于年轻人来说,特别有魅力。


后来他为周杰伦创作歌词时,还特别填写一首《七里香》向席慕蓉致敬。另外,方文山也喜欢诗人夏宇的作品,她那首《时间如水银落地》,巧妙衔接的文字意象,让方文山惊叹:「原来文字可以这样错置」「读席慕容的诗,就像欣赏一幅风景画,百看不厌,」方文山形容,「而夏宇的诗,则像街头的神秘女郎,背负着离奇的身世,让人想要一探究竟。


从后见之明来看,方文山年少时所读的诗词作品,无疑为他日后的创作,奠定了重要的基础,但是当初阅读的初衷,其实就是单纯的喜欢而已。因此,方文山每次到校园推广阅读时,总是提醒年轻学子,跟着自己的兴趣阅读,比较不会有负担,长期累积下来,对自己的人生一定会带来意义。无功而返的编剧梦如果不广泛涉猎,就没有机会从另一个角度看问题。


服役时,方文山当的是通讯兵,主要的工作是接电话,不算太忙,没事他就去文康室找书看。那些书很多都跟战争、历史有关,平时乏人问津,书柜一打开都是灰尘,但是方文山却读得很起劲,书中描述的遥远时空,在他心中形成许多画面,累积一定程度,让方文山有了创作的念头。


退伍后,方文山当过纺织厂机械维修工、百货物流送货司机、外劳仲介、防盗系统技术员,多数都是以付出劳力为主的蓝领工作,但是,他真正向往的,还是文字创作


只不过,他当时想写的,并不是歌词,而是剧本。于是,方文山靠着送报存下的一笔钱,兴冲冲的跑到台北闯天下,「自觉是个即将被发掘的明日之星。」他租了个房间,埋头苦写电影剧本《五胡乱华》。长达半年的时间,三餐只有便宜的意面和紫菜蛋花汤,房租缴不出来,就从押金里扣。直到他写作写到手指得了肌健炎,自知无法再继续下去,才黯然打包回到桃园。


第一次台北行不算顺遂,方文山乖乖回去上班,从事防盗系统安装。「我不喜欢这份工作,想要脱离它,」创作便是他最好的遁逃之道。方文山脑子里想的全是歌词,半年内迅速累积了两百多首。他挑出其中一百多首,还按照笔画分类,装订成一百册,毛遂自荐寄到各大唱片公司。


在国语流行歌坛,作词人要靠投稿入行并不容易,方文山望穿秋水等了一个半月,终于等到机会。一九九七年七月七日,凌晨一点半,吴宗宪打电话给他,后来方文山就和阿尔发唱片签了七年合约。


吴宗宪的那通电话,彻底改变了方文山的命运。他和当时尚未走红的周杰伦成为合作拍档,后来周杰伦大红大紫,在幕后操刀写词的方文山,才华也因此被世人看见。


- Page 6 -

走红并非只靠机运


外界在看方文山时,多少有人会认为他运气好,刚好搭上巨星周杰伦的顺风车,方文山虽不否认自己「机运」好,然而,他也并非一步登天。刚签约的那一年,他还要兼做唱片公司的行政工作,薪水只有两万台币,经过前一次的经验,他知道台北居大不易,只好每天骑机车在桃园、台北往返。


他跟周杰伦也不是一开始就很投缘,周杰伦曾说他的歌词写得不怎么样,方文山在旁边偷听到了,差点气死。不过,在吴宗宪有心栽培下,几经磨合,两人联手发表第一首作品《落雨声》,后来收录在江蕙的专辑中,他们也成为词曲创作的黄金组合。


方文山坦承,自己很幸运,因为切入市场的时间正确,很快就建立自己的品牌,现在的新人如果还想以「中国风」走红,可不会那么容易。然而,机会总是给准备好的人,若不是多年来大量的阅读打下基础,就算遇上千载难逢的机会,也是枉然。


另外,方文山创作歌词时,相当用功,除了借由阅读丰富创作素材,对于文字的磨练更是绝不马虎,才能创作出深入人心的作品。


以《青花瓷》为例,开始是因为认识了骨董鉴定领域的朋友,触发方文山的创作灵感,本想以「青铜器」为题,但是不符曲调的婉约风格,欲改以北宋最富盛名的青瓷窑址「汝窑」为名,又觉得不够凄美。


后来从五代后周世宗的诗句「雨过天青云破处,这般颜色做将来」发想,字斟句酌,反复琢磨,终于完成《青花瓷》这首动人的情歌。


而他从南北朝名著《洛阳伽蓝记》中的「城郭崩毁,宫室倾覆,寺观灰烬,庙塔丘墟,墙被蒿艾,巷罗荆棘」获得灵感,虚构出一段大时代中没有结果的爱情,写出哀艳凄美的《烟花易冷》,是方文山的代表作之一。


- Page 7 -

消费成自己的观点


提到个人的阅读习惯,方文山用「杂食性阅读」形容。


除了最爱的诗词歌赋,他也阅读散文、游记、时评、文物志、文化论述等,最近因为对文创感兴趣,更是看了不少文创设计的书。方文山唯一比较看不下去的类型是小说,特别是长篇小说。


想到花那么多时间阅读,收获就是一个故事,对我来说,是有点不那么划算,」方文山坦承,自己缺乏看长篇故事的耐心,不过,他依然会阅读篇幅较短的小说。


对于方文山来说,阅读是一个「凝聚观点」的过程,他经常是透过阅读不同的书,获取不同的视角,再消化成自己的观点,「如果我们不广泛涉猎,我们所认知的世界就只是被有意识灌输的世界,没有机会从另一个角度看问题。


对方文山人生带来影响的书中,其一便是龙应台的《野火集》。龙应台直指一九八零年代台湾社会的种种问题和弊病,行文相当犀利,像是把疮疤撕开,让人直接看到伤口。「当时的我看了这本书,感到很震惊,因为居然有人这么看问题,」方文山回忆「原来写文章不一定只能风花雪月,也能够以笔代剑、气势磅砖。


另外,方文山也是蒋勋的书迷,蒋勋以现代的语言解析古典艺术之美,写成如《美的沉思》一类的作品,让他更深入了解中国文化的精髓。


做为一名创作者,有自己的观点很重要,」方文山指出,龙应台针砭时事有她的观点,蒋勋对美学的解释也成一家之言,「他们都看到别人没看到的东西,这就是个人特色


只是,身处网络时代,大量的网络资讯是否足以满足人们拥有多方视野、形成「观点」的需求?方文山不否认,就资讯的即时性来说,网络远胜于纸本书,「但是书也有它的优势,当手指跟书页接触的时刻,内心就开始安静下来,」方文山形容,那种沉浸在书中世界的喜悦,还是网络无法取代的。


- Page 8 -

消费成自己的观点


就我本身的成长经验而言,我认为阅读对大人和小朋友的世界都是尤为重要的。」方文山指出,阅读是一种很浓缩的学习,透过阅读,可以迅速了解这个世界、知道白己有哪些选择,再从中找出自己有强烈动机想要研究的领域。他认为,特别是在这个快速的网络时代,更需要像阅读这样静态的、专注的、深入的吸收知识方式。


对一般人来说,『著作等身』并非易事,但是,『阅读等身』绝对是每个人都做得到的,而读得愈多,你的世界就变得愈宽广。」方文山强调。



/ 来 翻 翻 方 文 山 给 你 的 好 书 /


01.《夏商周:从神话到史实》

作者:郭静云

推荐理由,他说:这本书特别之处在于作者是金发碧眼的犹太人,其中文能力竟可读懂文言文形式书籍,且身份为汉学家,透过史学家的观点创造一个史诗的视野,颠覆许多人以黄河流域、中原地带为中华民族发源地的概念。作者的论点有所据也有所本,还亲自做了许多田野调查,也到殷商出土之处搜集许多史料,所以我满推崇这本书,虽然不知为何这位在台湾研究的汉学博士只由内地的出版社出了简体字版。我初次接触到此一新观点觉得很新鲜,原来我们以前接受的讯息很多都是被教育的,不见得就是正确的观念,透过这本书的阅读可以训练自己对于史料的主观认知跟客观上的评断。很多的历史记载不见得是完全正确的。


内容简介:该书运用不同的史料,从各种角度观察夏商周神话所隐藏及不予刊载的史实。作者着重于中国青铜时代的历史,将出土资料和传世史料相互对照,重新思考早期国家形成的历程。上编「多元文明与集权之滥觞」,由考古事实探求中国集权政体的形成;中编「政权承前启后:殷周王室的关系」,从考古与传世文献探讨商周王室和两国历史阶段之间的关系;下编「商周文献中历史观念形成脉络考」,着重讨论古代历史观念的形成脉络。


02.《纳粹:历史的教训》(TheNazis:AWarningFromHistory)
作者:劳伦斯吕译者:林立树

推荐理由,他说:讲述二次世界大战德国消灭犹太人的过程,透过访谈的纪录、历史资料的汇整跟蒐集,主要是为了提醒大家要避免战争、避免种族仇恨,但人类会一直重复这样的事情,这是很吊诡的。当初,所有德国人民为何像是被集体催眠一致对外侵略,认为这是对国家有意义的事情,引发一场人类历史上最大的浩劫与错误的战争,是有历史原因跟背景的。此书也讲述许多比较不为人知的事情,例如苏联被德国迫害集体枪决、德国战败后俄国的报复等等。这本书可以看到人性的劣根性,也看到现在承平时代的人们有多幸福。


内容简介:本书作者从记者的角度采访、直击上百位纳粹份子(其中很多受访者如今都已不在人世),对照最新披露的历史档案,呈现一幅更贴近真实的历史图像。这不是一本巨细靡遗的二次世界大战史,而是希望尽可能探索当年德国为何会出现像希特勒这样的独裁领袖,而关于纳粹的种种又是从何而来,以及为什么德国人民会纵容这般让人难以置信的残酷事件发生在人类历史上;同时,也分析了纳粹法西斯主义和史达林共产主义之间的诸多纠葛,以及德苏之间视人民如草芥的冷血战略。


03.《书法有法:给书写实践者的循本之径》

作者:孙晓云

推荐理由,他说:此书特别之处是它讲书法,但不教你写书法,而是讲与书法相关的事情,介绍书法的源起、书法流派跟历史间的印证。作者将生活中的书法、古人写书法的心情态度或是历史资料中跟书法相关的轶闻逸事加以整理,汇整成这本书。他讲的书法不太像一般人理解的书法,一般是从美学、哲学、心理学、道家、佛家、禅宗或日本的书道去归纳,而是从人们能理解的概念深入浅出的去讲书法,例如他研究笔杆的长度、直径,从人体工学的角度找出最适合书写的笔杆尺寸,而且会找很多线索证据佐证他的观点。


内容简介:本书以日记写法,记述作者自身习书过程中的疑惑与发现,并以出土文物为解密线索,推演出历代书论中常被误解却生动实际的所指。书中前半部分别以用笔(执笔、运笔方式)、书写工具、姿势等面向,考证出书「法」的完善过程;后半则从「法」的完成、变革及消失,谈到以转笔发力「取势」的运笔方法在书论中各种形象化的诠释,最后辩证了书法笔法与绘画的关系,并探讨中国书画的本质。

04.《知中·山水特集》

作者:苏静/主编



推荐理由,他说:此杂志社之前推出一系列《知日》杂志,以分析日本为主,偏知识领域的汇整,我每到机场免税店有看到就会买。《知中》这版为新的版本,是谈中华民族或传统琴棋书画,有许多对艺术家的访谈纪录,还有艺术作品的欣赏,所以我觉得这本杂志的内容多元值得推荐。你可以透过这本杂志去理解新世代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思维或论证,而且它的图片量很大,对于图像世代在阅读上来说会比较容易接受。


内容简介:「山水」一词是相当「中国化」的词汇,不仅使得国人保有近乎宗教般的崇拜和敬畏,也是所有对中国感兴趣的外国人难以全面理解的典型东方文化的范例。山水二字,是丰富且凝练的汉语言的直观佐证。谈论山水,可虚可实,但为了规避谈及人文知识时的高深和玄妙,本书尝试重新审视思考力和运用新的语言体系,在书中梳理出山水文化在自然景致、山水画、山水诗词、山水盆景、园林建筑、风水以及音乐等维度的具体投射。本书里所有的历史语汇,都将被赋予现代视角和中外比照,除了涵盖基本的科普类知识,亦会显现现代视野与传统承袭碰撞出的种种火花。

05.《汉字书法之美》

作者:蒋勋


推荐理由,他说:蒋勋是位美学大师,他、龙应台和席慕蓉都是我早期接触课外书最喜欢的作家。蒋勋所讲述的美学触及许多领域,从古诗词、艺术品、雕塑品等,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这本书是讲书法的美学,讲书法的匀称、对称,把汉字的演变做一系统理解,从结绳记事开始讲起,到一系列文字演变与汉民族的美学养成有什么关系,看了本书对书法的热爱者是很有助益的。全世界只有汉民族会把自己的文字书写当作艺术表现,自己的文字写得有一定程度的美,在社会上有一定的地位。他理解秦篆、汉隶、唐楷、行书、草书,并分析了这些文字的形成与跟美的关联,对美的理解与观点是全方位的。


内容简介:作者以他独特的美学情怀,谈汉字的起源与书写的美学,述说动人的汉字书法故事。作者认为:书法是呼吸,是养生,是身体的运动,是性情的表达,是做人处事的学习,是安定保佑的力量,是生活现实里的记忆,是还原到初写自己名字时的认真……


Id:BJFangDao

整理|方道文山流微信

配图|网路

本电子报免费订阅

如引用之插图文案有版权争议

敬请告之,感谢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鼓励,我会继续努力的!

文章地址:

用户邮箱:

打赏金额:USDT

点击”去打赏“,即可进行打赏支持本文章哦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