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署昆明特派办扶贫工作纪实
从大关县到益珠村的方竹产业基地,需要约1小时的车程。山路百弯,左边是悬崖,右边是滑坡,前几日刚下了雨,路中间时遇落石。一路上,车上的人胆颤心惊,但靳志高却不动声色。对于审计署昆明特派办的扶贫审计人员而言,这样的路不过是日常。
云南和贵州是国家脱贫攻坚战的主战场,截至2015年底,两省共有国定贫困县154个,占全国的18.51%,是全国贫困人口最多的省份,承担云贵两省扶贫审计任务的即是审计署昆明特派办。7月底,记者对该办扶贫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了实地探访。
“小”项目里的大感情
大关县位于云南东北部,属乌蒙山区,99%面积为山地,县城里连1平方公里的平地也难找到。由于山高坡陡、沟壑纵横,自然灾害频发,发展极其艰难。在记者到达的前一日,该县因连续降雨,发生了滑坡等灾害。入县城的道路上,一排停靠在山旁的轿车已被落石砸中受损。
作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乌蒙山区是国家重点扶贫攻坚的14个片区之一。目前,大关县共有6个贫困乡镇、68个贫困行政村,贫困率为34.63%。“在悬崖上求生存,在峭壁上寻发展”,这是该县干部对本区域的评价。
从7月3日开始,以昆明特派办资源环保审计处主持工作的副处长靳志高为组长的5人审计组进驻大关县。开展扶贫审计需要走村入户,和老百姓面对面。很多扶贫项目地点偏僻,为了调查扶贫政策和资金是否真正惠及到贫困户,他们要经常到田间地头实地勘察。早出晚归,周末不休,吃饭缺顿是经常有的事。
1990年出生的马艳丽是审计组年龄最小的一位。虽然是工作只有1年的新兵,但已参加了4个县的扶贫审计工作。“那些年错过的田野,工作之后全部还给了我”,这个从小生活在城市的河南姑娘感叹。
让马艳丽印象深刻的是去年贵州省石阡县的扶贫审计项目。当时是去一位80多岁的五保户家里核查补助金发放情况,老人住的房子低矮简陋,昏暗潮湿。说到补助金让日子有所好转,老人虽言语不清,却激动不已,以致眼眶湿润。
“看到这一幕很有触动。扶贫资金就是帮助这样的贫困人口的,那一刻就觉得我一定要把扶贫审计做好,努力维护贫困低保户的切身利益。”马艳丽说。
审计组的廖重刚对扶贫审计也有自己的认识。今年6月,廖重刚“升级”成了父亲。孩子还没满月,他就匆匆赶到了大关县,这也是他参加的第一个扶贫审计项目。以往关注大案要案线索的小廖,一开始并不适应“小打小闹”的扶贫资金审计。“以前审的项目金额最少也上亿,而一个扶贫项目资金往往只有几万块,太少了”。
但随着扶贫审计工作的深入,廖重刚有了不一样的感受。“产业扶贫注重贫困户的长期稳定收益,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虽然摊到每户的投入不大,但对于贫困户来说,这是他们的‘救命钱’。能尽我所能查清产业扶贫政策的落实情况,真正帮助到他们,和查大案要案线索一样,让我同样觉得很有成就感。”廖重刚对记者说。
与大关县审计组同期开展扶贫审计的,还有在云贵两省的另外5个审计组,而这只是昆明特派办扶贫审计的一个缩影。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云贵两省扶贫审计工作量约占审计署扶贫审计任务的六分之一,2016年以来,昆明特派办在每个季度制定计划,确定扶贫审计的重点县区和审计专题,有步骤、有重点地实施审计。为确保在2020年底对两省所有国定贫困县实现审计全覆盖,他们制定审计规划,倒排任务表,每个季度抽审云南5至6个县,贵州3至4个县;同时,昆明特派办进一步探索大数据审计方法,发挥信息化对扶贫审计的支撑作用,采取省级数据分析组与抽审县审计组上下联动的工作方式集中分析和分散核实,大幅提高了扶贫审计工作效率。
“云贵两省的扶贫审计工作极端重要,我们把扶贫审计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和最重要的审计任务抓紧抓实,努力抓出成效。”昆明特派办特派员杨宁生强调。
一年多来,昆明特派办审计人员不分昼夜,牺牲节假日,一直战斗在审计一线,他们的付出也得到了回报。
2016年6月29日,审计署审计长在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所作的2015年度审计工作报告就列举了昆明特派办查出的“云南省寻甸县2015年发放的1339笔扶贫到户贴息贷款6560万元中,仅有711笔3433万元(占52%)发放给了建档立卡贫困户”的问题。
在审计署2016年国家重大政策措施贯彻落实情况跟踪审计结果公告中,也采用了昆明特派办查出的昭通巧家等6个县未按规定发放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的案例。之后,云南省相关部门对残疾人两项补贴发放情况进行跟踪问效,要求各州市梳理补贴制度建立以来的总体情况,并全面开展自查。截至今年5月27日,上述6县共为2.5万余名残疾人发放了生活补贴或护理补贴,补贴资金1400余万元。
用心用情用力的扶贫之路
挂钩扶贫,是昆明特派办从2004年开始承担的工作,他们把这作为应尽的社会责任。自2015年开始,昆明特派办挂钩扶贫的县,从姚安县马油村调整为会泽县以礼社区。在13年的时间里,姚安、会泽,处处留下了审计人的扶贫足迹。
会泽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以礼社区属半山区,152户建档立卡的贫困户,要在2018年底全部实现脱贫摘帽。刘奇、李锐、黄荣华,是昆明特派办先后派出到社区的驻村扶贫工作队员。2015年帮助建档立卡,2016年落实基础设施项目,2017年研究制定未来发展规划,三位审计人接力帮扶,为社区打好扶贫攻坚战带去了信心和勇气。
扶贫工作是否能达到预期效果,“精准”是关键。而“脱贫对象精准”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前提。作为第一任驻村扶贫工作队员,刘奇一到社区,就逐家逐户开展调查,梳理贫困对象,分析致贫原因,因户制定脱贫策略,并帮助编制了《挂包帮责任分工表》等表格,被曲靖市作为建档立卡档案样本进行推广。直到现在,这套统计表还在使用,效果明显。
在找准致贫原因及帮扶需求的基础上,昆明特派办扎实推进“挂包帮”工作,14个处室党支部结对帮扶,实行公示制,每户贫困户门牌上都标明帮扶支部和支部书记,接受监督。
在以礼社区易地搬迁集中安置点,搬入新房不久的刘玉仙热情地把记者邀请到家里。刘玉仙的新家有80平米,房间四面通透,宽敞明亮。“现在的日子比原来好多啦,搬了新家,山上的地种着核桃和水果,昆明特派办还帮我在社区找了个工作,也给孩子学费上的支持,真是太感谢了。”刘玉仙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而半年前,刘玉仙一家还住在半山腰的土坯房里,没有电也不通水,再加上身体残疾,丈夫去世,两个孩子上学,日子过得非常艰难。在昆明特派办的帮助与协调下,一家人走出大山,成为当地第一批易地搬迁的受益者。
记者注意到,刘家的墙上挂着一些风格迥异的画作。“都是我儿子画的,他现在在大学读美术专业”。说起儿子,刘玉仙满脸骄傲。摆在客厅茶几旁最醒目位置的,是一幅儿子与外婆的画像。画中的祖孙二人,相互依偎,满眼欢喜。当李锐将画拿到老人面前时,一直安静的老人也笑弯了眼。
“三位驻村干部工作务实,亲力亲为,与我们并肩作战。好多村民见到他们比我们还亲,每家贫困户的情况比我们都熟,真正做到了用心、用情、用力帮扶。”以礼社区所属的金钟街道书记李奎民这样评价昆明特派办三位驻村干部。“审计干部不但能帮助村委搞脱贫攻坚工作,还能对各项资金进行把关和监管,保证资金使用安全,把钱用在刀刃上。”
“今年脱贫,明年巩固,后年致富”,这是现任驻村扶贫工作队员黄荣华的工作目标。在昆明特派办的大力帮助下,未来他将与街道办、社区共同研究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的实施,结合以礼河灌溉区水利项目的落地,发展现代农业,真正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扶贫审计,乘风破浪;脱贫攻坚,路在前方。(杜蓓)
(本文内容有删减)
来源:中国审计报
责任编辑:陈韵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