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脱贫攻坚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主要政治任务,到2020年实现全面小康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必须想办法完成好这项工作。结合我多年来的乡镇工作及现在分管的农村工作,谈谈我对发展石楼县的小杂粮产业从而助力全县脱贫攻坚的一些看法及体会。
一、基本县情
石楼县位于山西省西部,黄河东岸,地处吕梁山连片特困地区。全县国土总面积180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9.5万亩;辖4镇5乡134个行政村492个自然村;总人口11.9万,其中农业人口9.8万。
小杂粮是石楼传统古老的农作物,也是全县主要的粮食作物,近年来,石楼县以谷子为主的小杂粮产业稳步发展,特别是绿色谷子的规模和效益更趋明显,目前,全县小杂粮种植面积达10万亩,小杂粮平均亩产达500斤,预计收入7500万元。其中绿色谷子面积1万亩,实现绿色谷子总产1000万公斤,每公斤售价高于市场价0.4元,共增收400万元。
二、石楼县发展小杂粮的优势
石楼县发展小杂粮产业具有自身的独特优势。
(一)石楼小杂粮具有独特的自然优势。全县境内地形东高西低,属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山高坡陡、沟壑纵横、支离破碎是主要的地貌特征。全县年平均气温9.6℃,无霜期181天,有效积温3204℃,日照时数2566小时,年降水量500㎜左右,东部靠山海拔最高2051米,西部黄河滩海拔最低,567米;相对高差1484米,县城海拔900米。县域特殊的地形地貌形成的垂直温差和昼夜温差、种植区域千米内无工矿企业污染的清新空气和无工矿企业污染的生产环境使得小杂粮种植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为良好的产品品质提供了源头基础。
(二)石楼小杂粮具有久远的传统优势。自古以来,受传统种植理念和自给自足的客观需要,石楼农民一直就从事小杂粮种植,石楼人具有小杂粮种植的基础和经验,而且随着小杂粮市场价格的逐步回暖,农民种植小杂粮的积极性正逐年提高,小杂粮种植规模正逐步扩大。
(三)石楼小杂粮具有良好的品质优势。石楼农民精耕细作的农作方式和天然无污染的良好环境,使得石楼小杂粮具有更好的品质。石楼谷子品种主要以晋谷21号为主,该品种圆润饱满、金黄明亮、清香可口、营养丰富,其中所含的维生素B1等营养物质含量位居所有粮食作物之首,熬制的小米粥有“代参汤”之美称。经检验,已草胺、氧化乐果、镉等各项有害指标都远低于国家规定的标准指数,属于上乘产品。
三、主要做法
2016年,石楼县以创建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县为目标,大力发展绿色农业,特别是在绿色小杂粮上,我们坚持绿色引导、精准扶贫、龙头带动、提质增效的发展理念,以农民增收和产业壮大为目标,以农产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动力,积极创新小杂粮与贫困户的合作机制,育龙头、建基地、优服务、创品牌,全力推进小杂粮产业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市场化、品牌化提升。
具体工作中我们主要是做到了一个规划、两种模式、四项保障。
(一)一个规划
“一个规划”就是科学制定全县的小杂粮种植规划,在区域布局上将小杂粮集中在自然气候条件更适宜的三个片区,片区连片规模达到3万亩。
(二)两种模式
一是小杂粮与沟域经济相结合的合作模式。借助千家万户治理千沟万壑的沟域经济政策优势,我们将小杂粮产业向沟域经济方面拓展,通过沟壑治理,平整田地,种植小杂粮,带动贫困户。
二是小杂粮“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合作模式。为使小杂粮种植户利益最大化,我们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合作模式,在积极发展小杂粮种植户的同时,大力扶持合作社和龙头企业,组建成立了“谷丰”、“禾丰”、“晟丰”、“科力”、“龙源”专业生产合作社,通过合作社带动农户,发展订单农业,实现双方的共赢。
(三)四项保障
1、强化了组织管理。按照“一项产业、一个方案、一套班子、一支队伍、一抓到底”的要求,成立了小杂粮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组,农委一把手人任领导组组长,分管项目的副主任任副组长,领导组下设办公室,领导组职责明确,强化协调配合,按照操作流程认真抓好各项任务的落实。对示范基地的龙头企业,示范区所在乡、村要全力支持、搞好服务,确保各项工作顺利实施。
2、强化了政策扶持。我们在落实杂粮直补、一县一业等优惠政策的基础上,出台了《石楼县多元产业发展脱贫扶持奖励办法》,对贫困户小杂粮种植补助100元/亩,其它杂粮种植,参照绿色谷子补助标准。
3、强化了资金保障。用好市县两级杂粮产业专项扶持资金(市、县按1:1资金配套),对生产基地每亩种植补贴100元;用于优质、有机肥投入及生物防治。龙头企业实施每斤0.2元的价格补贴和每片区5万元的有机认证补贴。
4、强化了技术服务。为全面推进绿色谷子种植,县农委制定了绿色有机谷子生产技术操作规程,抽调专人对小杂粮全过程实行“四统一”模式,即统一供种、统一施肥品种、统一种植方式、统一病虫害防治。同时定期组织所属乡镇村委干部、龙头企业、合作社、种植大户等骨干经营管理培训,开展农户生产技术培训等工作,为全面完成任务目标提供技术支撑,确保谷子品质最优化。
四、存在的问题
(一)发展基础薄弱。由于石楼县特殊的自然地域条件,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水、电、路和仓储设施的落后,制约了现代特色农业的发展。
(二)农民意识较低。石楼县是一个国定贫困县,大多数群众生活贫困,知识水平不高,对种植技术的学习和接受程度不高,对农业生产的投入乏力。
(三)投入资金不足。尽管省市对小杂粮的补贴不断提升,但是作为贫困县来说,由于各种产业和项目资金需求过大,像小杂粮这样的产业,资金投入仍然有限。
(四)龙头企业发展资金短缺,产业链条短。由于地方财政困难,财政投入少,金融信贷对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支持渠道不畅,加之龙头企业缺乏自身资金积累,筹措民间资金更是困难,对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投入不足,严重制约了农业产业化的快速发展。我县的农产品仍主要以原产品销售的方式为主,农产品开发能力弱,龙头企业带动乏力,产业链条不长,加工增值不高,市场营销滞后,品牌推广举步维艰。
五、今后工作的建议
(一)扩大种植面积,积极引进外商,培育龙头。建议县政府出台补助政策,每亩绿色谷子补助100元,从而调动农民种植谷子的积极性。石楼县将以每年5万亩的速度增加绿色谷子的种植,争取到2020年完成20万亩的种植面积,同时完成好我县正积极同山东孙祖小米股份有限公司协商,帮助该公司在我县完成每年1000亩的有机谷子的种植,从而辐射带动全县谷子产业的发展。重点培育扶持一批科技含量高、产品竞争力强,经济效益好、带动作用大的龙头企业,通过民营企业带动,发展订单农业,带动农户产业结构调整。
(二)延伸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积极借鉴一些农业发展成功的产业模式,走出去引进来,努力探索小米收购及深加工模式,提高农产品的良性开发。出台相关优惠政策,鼓励和支持本土农产品加工销售企业,开发小米系列产品,如小米营养粉、营养粥、婴幼儿米粉等,从而扩大市场。
(三)强化技术培训。结合种植户实际,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做好良种的引进和推广,并开展好送科技下乡活动。定期对种植户进行相关培训,着力解决他们在生产上遇到的问题。
以上是我在工作及学习考察的基础上的一些思考,总之,石楼县的扶贫攻坚工作需要我们动真情、想法子,需要我们用不达目标不罢休的勇气和魄力去实施和落实。相信,通过我们上下的共同努力,脱贫奔小康的目标一定会早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