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惠君说
十年前,互联网金融还是个陌生的词汇,唐宁创办的宜信公司却已经开始发展P2P业务。如今,互联网金融成为时代的金融变革力量,肩负着普惠金融的发展的重任。十年后,它又将怎样?
互联网金融发展这十年,从探索到引领,从专注到拓展,宜信不仅成为国内重要的互联网金融企业,也见证了中国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发展,成为首家登陆美股的中国互联网金融企业。
上市归来,再见唐宁,依然思路清晰、逻辑严谨,但是那份溢于言表的喜悦自是无法隐藏。如今,宜信公司已涵盖普惠金融、财富管理、互联网金融三大业务板块,在232个城市(含香港特区)和96个农村地区建立起全国协同服务网络。
2016年,宜信发展的第十年,是个节点,也是个新的开始。
岂止磨一剑
﹀
﹀
﹀
从0到1的过程,往往是最痛苦的,宜信毅然决然做了这个开路先锋。
2006年,唐宁创立了宜信,“人人有信用,信用有价值”就是他创办公司的初衷。彼时,国内既没有互联网金融的概念,也无人了解P2P到底是个什么东西。唐宁面对的是一个几乎没有个人信用体系的金融市场。但是,唐宁深信借助互联网实现个人对个人的借贷,是实现普惠金融发展的有效途径,也是对小微个体贷款难问题的有效解决。
回顾宜信的成长轨迹,这样的故事经常被提及:为了帮助达内培训的贫困大学生顺利入读,唐宁把自己的钱借给了他们,并且按照合约,到期后收取一定的利息。几经验证,这些无抵押、无担保的信用借款也很靠谱,唐宁的朋友以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加入进来。
宜信的模式是做一个平台,帮助个人借款人高效匹配出借人,有个人出借人,也有机构出借人,出借人把钱借给平台推荐评估过的借款人。这是后来在国内快速发展的P2P雏形。
后来,宜信的服务范围逐渐扩大,城市工薪阶层、城乡结合部的小微企业主、乡村的活跃农户,一点一点全覆盖。不仅帮助他们筹措生存发展所需资金,宜信还利用现代信用技术帮助他们累积个人信用,同时联合高校和商务伙伴为小微企业主提供管理培训,与公益助农组织一起对贫困地区妇女开展文化教育。
在唐宁看来,依靠模式创新和技术创新推动普惠金融的逻辑被验证是成功的,也推动了整个P2P行业的大爆发。如今,监管政策的落地既是对行业的规范,也是对行业的认可。
发展靠人才
﹀
﹀
﹀
在宜信,唐宁还相当于“首席人力资源官”。初创期,唐宁就在清华大学附近的一家咖啡馆面试各类应聘者。当公司逐渐走上正轨之后,唐宁开始不惜重金从华尔街、国内知名企业以及知名高校挖掘各类金融人才。
目前,宜信的管理团队构成主要有三大来源:第一类是来自花旗等外资银行的高管,他们的加入把国际上的先进理念、经验带入企业。第二类是来自国内知名企业、机构的高管,他们更了解中国市场需求。第三类就是MBA毕业生,几年来,宜信已经吸揽数十名优秀的MBA毕业生,这些高级人才成为整个管理梯队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之所以能取得今天的成绩,与信用管理风险控制团队同事们、销售团队同事们、支持团队同事们的共同努力分不开,与我们大家庭主要同事们真正秉承诚信,真正践行诚信直接相关。”唐宁说,没有诚信的组织,不可能做顶级的风险管理。好技术、好数据、好德行,深层次愿意为组织好、为客户好、为同事好,这样的高标准严要求才能够支持强大的信用管理风险控制。
如今,宜信的普惠金融、财富管理、互联网金融三大业务板块越发成熟。其中,宜信普惠通过遍布全国100多个城市的分支机构,致力于为城市及农村高成长性人群,即小微企业主、工薪阶层、大学生和农户,提供普惠金融服务;财富管理通过国内外40多个分支机构为中产阶层提供包括固定收益、私募股权、资本市场、对冲基金、房地产、保险保障、投资移民、游学教育等全方位产品与服务;互联网金融则通过大数据、金融云服务,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等科技与金融技术,以宜人贷、投米网、指旺网为平台,为更广泛的高成长性人群带来普惠金融及财富管理服务。
在唐宁看来,宜信的业务遵循两条线来发展,一条线是普惠金融,解决未被覆盖人群的信用建立和获取资金,包括大数据、征信的业务都在这一逻辑之中。另一条线是财富管理业务,帮助有理财需求的人分析个人财务情况、量身定制资产配置方案,这其中也涉及互联网金融产品的推荐。十年来,两条业务条线逐渐布局完成,宜信的业务版图也逐渐清晰。
下一个十年
﹀
﹀
﹀
在互联网金融领域摸爬滚打了近十年后,宜信成了一些同行企业模仿的样本。唐宁对同行们也有话要说。
2015年底,一些金融欺诈事件的发生导致互联网金融行业整体声誉受损,尤其是网络借贷行业,一度成为金融风险爆发的重灾区。唐宁说,“最近几年这个行业发生了一些事情,确实成为行业发展的一些隐忧。但是,其实很多这些事情都跟创新模式、金融逻辑不相关,它属于误用、盗用这样模式的违法犯罪,所以绝非模式本身的问题。但从我们从业来讲,确实感觉到社会对于金融创新的负面认识。”
唐宁指出,这也正是宜信过去多年一直努力试图为全行业树立榜样作用的初衷,希望投资者能够认清真正具有创新精神的平台,从而规避类似风险。一系列有关互联网金融的监管政策在2015年下半年密集而至。互联网金融正式进入全面监管时代。
2015年7月,央行等十部委联合下发的《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成为互联网金融监管的纲领性框架,明确了监管分工、确立了监管思路和方向。随后,保监会印发《互联网保险业务监管暂行办法》,明确了参与互联网保险业务的主体定位,规定销售、承保、理赔、退保、投诉处理及客户服务等保险经营行为,并有条件地放开了部分险种的经营区域限制。12月28日,《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和《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管理办法》同日下发。
随着监管政策陆续落地,互联网金融行业发展再次面临机遇与挑战。在这样的背景下,唐宁认为企业维持良好生存状态的最佳手段是提高风控水平。“2016年,其实国际国内资本市场的不确定性还很多,相关的风险因素比较多,所以对于新进入的机构来讲,建议要审慎考虑,一定要去评估好自己的能力。对于既有的机构,一定要在核心竞争力的打造上,尤其是在风控方面的工作水平上,要不断提升,以应对更多的挑战。”
“真正做一件社会意义和商业价值都大的事情,需要一个长线的心态。”唐宁认为,未来十年,互联网金融这个词会逐渐消失,说明科技会成为金融内生的一部分,特别是大数据、云计算这类互联网精神会在金融领域一以贯之。下一个十年,不论互联网金融这个说法是否会消失,宜信基于科技形成的信用体系一定会创造一笔不小的财富。
摘| 瞭望周刊
整理编辑| 普惠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