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州词·其一》
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我是中国的母亲
我是中国的生命
我是中国永远的经脉”
你知道吗?
饱含对中国土地和母亲河
如此挚爱的这首歌曲
词和曲的创造者
是来自于台湾的一个音乐人
而他,已离开了我们21年
他就是张雨生
张雨生,这个惊才绝艳又英年早逝的歌者
因发生严重车祸,车辆撞至变形
1997年11月12日晚,也就是21年前
在医院昏迷了24天的他停止了呼吸,年仅31岁
“我一直觉得自己很平凡……我在澎湖出生
父亲是军人,我叫张雨生,真的是因为下雨天出生。”
这是张雨生在他的一篇自传文章中写的话
张雨生是台湾创作型歌手
其音乐成就由于英年早逝
而失去了再发展的机会
但他的坚持与努力
在歌坛成为了一种精神象征
不是科班出身,没有音乐基础
喜欢读老庄等中国经典
成名之后仍渴望攻读历史研究所
张雨生是华人音乐世界里的天才一代
留下了很多经典的音乐作品
也影响了众多的音乐后辈
包括《大海》、《我期待》等一系列
耳熟能详的歌曲
1988年,张雨生凭借高亢嘹亮的嗓音
把《我的未来不是梦》
唱进千万人的心坎深处
从此奠定其在海峡两岸歌坛地位
张雨生生前留下了许多没来得及发表的遗作
而这首《黄河长江》就是张雨生的遗作之一
21年之后,杨培安在《经典咏流传》的舞台
再度唱响经典
将张雨生未完成的遗作《黄河长江》
和王之涣的《凉州词》
几乎完美地融合在了一起
唱出了张雨生心中华夏子孙的骄傲
也唱出了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的写意
这首歌中
他以第一人称的形式
站在黄河长江,两条母亲河的角度
表达了对这片土地的深爱
这首歌3分钟长度
却没有一句重复的歌词
用最有力的语句道来哺育着华夏千年
母亲河的赞歌
“流我蜿蜒身躯,为寂寞行旅”
其实有很多跟张雨生一样的华夏人民
对生长的脚下踏着的这片土地
都有着一份特别深厚的情感
而蜿蜒在这片土地上的母亲河黄河长江
它孕育了数千年的文化
也继续传承着世世代代炎黄子孙
就好像你我的血液里一直不断沸腾的那份热情
张雨生的所创作的《黄河长江》
讲的是祖国河川与情感的有机连接
而王之涣在创作《凉州词》时
也特别突出了“情绪”的表达
王之涣一生当中流传至今的只有六首诗
大部分的作品可能已经失散了
但是这六首诗却句句经典打动人心
一首果敢Duplessy疯马乐队所唱的《登鹳雀楼》
把曾宝仪感动到泪流满面
今天,杨培安又将王之涣的经典带回来了
正如《凉州词》中提到“黄河入海流”
在凉州,诗人其实是看不到黄河的
所以从意境来讲
诗人用诗情把现实和自己的胸怀联系在了一起
黄河长江的疾呼,也是张雨生的疾呼
两岸血脉不会被一湾浅浅的海峡隔断
余光中用一张小小的船票
遥寄对祖国的期盼
胡德夫用无尽的乡愁
唱出岁月长河的故土难离
包括周杰伦的《青花瓷》和
S.H.E的《中国话》等经典作品
中华民族的血脉
就像母亲河黄河长江从未断流
正如两岸的文明也从未断流
即便隔着浅浅的一湾海峡
这份深沉的情感
也永远留在炎黄子女的心中
张雨生生前都没来得及发表的这首歌
但是今天杨培安却唱出了大江大河的气势
因此尽管《黄河长江》这首歌
张雨生没有来得及唱
但是通过杨培安
让全国,甚至让全世界的人们都知道
中国的黄河长江是如此的磅礴有力
这就是身为经典传唱人贯彻始终的使命
鉴赏团成员康震提到的“血脉不断”一词
对于中华文明有着特别的含义
“它的发源可能不是最早的
但它的生命力是最强的
它绵延至今依然有着强大的生命力
这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骄傲所在”
王之涣(688年—742年),是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字季凌,汉族,绛州(今山西新绛县)人。豪放不羁,常击剑悲歌,其诗多被当时乐工制曲歌唱。名动一时,他常与高适、王昌龄等相唱和,以善于描写边塞风光著称。其代表作有《登鹳雀楼》、《凉州词》等。
诗的前两句描绘了西北边地广漠壮阔的风光。首句抓住自下(游)向上(游)、由近及远眺望黄河的特殊感受,描绘出“黄河远上白云间”的动人画面:汹涌澎湃波浪滔滔的黄河竟像一条丝带迤逦飞上云端。写得真是神思飞跃,气象开阔。“黄河远上白云间”,方向与河的流向相反,意在突出其源远流长的闲远仪态,表现的是一种静态美。同时展示了边地广漠壮阔的风光,不愧为千古奇句。
详情请添加老师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