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部电影让探长等的望穿秋水。
在今年的戛纳电影节上,观众看完此片后起立鼓掌,掌声长达4分钟(信息来自legionm.com,站着鼓掌4分钟也是蛮拼的)。
更重要的是,这片的男主是尼古拉斯·凯奇!
作为影帝,凯奇大叔因为债务问题啥片都接,电影质量参差不齐,被戏称为“烂片之王”(但他演技一直在线)。
如今一句评价“凯奇终于翻身了!”,就看嗨无数影迷。
这部片子就是在14号刚刚在网络上映的《曼蒂》。
《曼蒂》
Mandy
2018.1.19日圣丹斯电影节首映
2018.9.14日网络发布资源
在烂番茄100%开局,至今保持着95%的高新鲜度,对于凯奇主演的片子,这样的评价,让影迷等了太久。
有媒体评价:这片子太爽,凯奇奉献了职业生涯最佳表演。
更有网友在豆瓣评论区为凯奇呐喊:劳资终于把债还完了!
烂番茄媒体新鲜度95%,观众喜欢88%
Metascore上媒体评价(左)至今保持81分
观众评价7.1,其中一条是探长评的,你们猜是哪一条
然而资源一出,形式急转而下。
二十四小时内,IMDb评分从7.8降到7.2,豆瓣从7.1直降到6.1(目前5.9)。
媒体和观众之间如此大的反差,让人不禁想问:烂番茄媒体新鲜度是刷的吗?
凯奇翻身的意思是指从一个沟里翻到了另一个沟里?
这部片子注定备受争议。
在电影节上接受采访时,导演帕诺斯·科斯马图斯Panos Cosmatos表示:这部片子并不适合所有人(It's not for everyone)。
而凯奇则这么形容:“这电影不是为了卖钱,也不是为了获得奥斯卡奖,只是为了对电影的爱。”。
影片的气质,先在预告片里感受下:
探长连夜刷了电影,说实话,观影体验非常非常之纠结。
这是部非常cult(在小圈子被推崇和喜爱)的B级片。
摄人心魄的配乐、刺激的色彩和离奇的故事让人不安,凯奇的表演也确实让人眼前一亮,但我真的不知道这电影是要讲什么(这是心里话)。
这条短评表达出无数影迷的心声
对于这样饱受争议的片子,探长先给你解析下(也权当是攻略,不然你肯定会看晕),片子是好是坏,你看完再跟探长好好聊下。
《曼蒂》是导演帕诺斯的第二部作品,第一部《迷幻黑彩虹》就已经迷幻且诡异。
左《曼蒂》右《迷幻黑彩虹》
《曼蒂》的故事极其简单。
故事发生在1983年。
尼古拉斯·凯奇饰演樵夫米勒,他和妻子曼蒂(安德里亚·瑞斯波罗格Andrea Riseborough饰,曾出演《鸟人》)一起在森林中生活。
一个邪教组织的老大耶利米(莱纳斯·罗切Linus Roache饰演)看上了曼蒂,将她绑架并烧死。
于是米勒开始了疯狂的复仇……
《曼蒂》的故事简单到干瘪,但内容却丰富到让人难以吸收消化。
一小挫观众看到嗨,一大波观众却看得云里雾里,原因就在于它是一部极具个人风格的亚文化(非主流文化)作品。
用导演的话说这是一部“摇滚歌剧”(rock opera),而这场歌剧的主角是重金属和电吉他配乐。
先看配乐。
作曲是约翰·约翰逊(Jóhann Jóhannsson,1969-2018),是位来自冰岛的大师,提到他的名字,不少影迷都会惋惜。
他的作品包括《降临》和《囚徒》,而他给《边境杀手》和《万物理论》的配乐两次提名奥斯卡。
《曼蒂》是他最后一部作曲作品,狂躁粗糙的重金属电子音乐奠定了影片的基调。
(点开听着看,才能感受到《曼蒂》强烈的风格)
接着看色彩和构图。
全片极端的霓虹配色上来就暗示你,《曼蒂》是超现实的,不能以正常人的眼光去理解它。
美丽又迷幻的星空
颗粒感的枯黄代表着神圣的光明,又暗示着死亡:
安静的青绿色充满屏幕:
高饱和的暗红色时刻刺激着人的不安情绪:
在这种极端的色彩下,镜头却采用对称构图。
一般的对称构图给人带来的是和谐稳定的感觉,但配上这些色彩,就好像硬用平衡来掩盖不安。
最后给人带来的是无端的压抑和烦躁。
猜这是谁的小pp
了解完配乐、色彩和构图奠定的调调之后再看故事。
《曼蒂》故事简单,但影片为了传达强烈的情感而摒弃了故事完整性和逻辑,这也是许多影迷怒打低分的原因。
影片前半程,节奏缓慢,展现的是米勒和曼蒂神仙眷侣般的恩爱生活。
唯一能让人打起精神的,是凯奇帅气的丢烟镜头:
弹烟头绝不用兰花指
在一条小路上,邪教头头看见了曼蒂,从此无法释怀。
影片从此画风大变。
这个邪教召唤来一支神秘的摩托车党,他们装束诡异,不像人形。
他们的造型大概是在致敬80年代经典的cult恐怖之作《养鬼吃人》(Hellraiser,看过这片子整个人都会不好)。
《曼蒂》
《曼蒂》
《养鬼吃人》,1987
接下来,影片高能。
邪教老大耶利米极度自恋,他想征服曼蒂,和她“融为一体”。
耶利米先是吟诗,又展示自己创作的歌曲,最后当众脱衣展示美好肉体。
然而他得到的,只有曼蒂近乎疯狂的嘲笑:
重叠模糊的人影让影片犹如梦境
JJ太小被嘲笑,太没面子,遂杀之。
而且,是当着米勒的面把曼蒂给活活烧死。
挚爱之死让凯奇丧失理智,他身穿白色小内内在厕所发出灵魂的呐喊。
影片进入高潮,简直就像嗑了药。
《曼蒂》前半程使用高饱和的极端色彩带给人强烈的危险和不安。
同时用慢节奏和平衡构图压抑了这种危险和不安。
开头看得人眼睛发胀的暗红色
这种被压抑的感受,直到后半程凯奇彻底愤怒之后才喷涌爆发,而压抑之后的井喷戳到一些人的G点。
再加上狂躁的重金属配乐,和凯奇疯狂的表演带给观众强烈的浸入感。
隔着屏幕,你都能感觉到那种心底的愤怒被释放所带来的快感。
徒手断喉:
凯奇在此还即兴发挥说了句:“你把劳资的上衣撕坏了!”
挥斧砍头:
即便画面不再是血色,也能感受到复仇和血浆带来的多巴胺:
复仇部分却换成了黄色
最后的电锯大战,明显致敬了历史上经典的《德州电锯杀人狂》。
难得的是《曼蒂》拍出了少有的酣畅淋漓的感觉,再加上原始的、有砂砾感的重金属配乐,这一战堪称经典。
《曼蒂》
《德州电锯杀人狂》,1974
最后凯奇复仇完毕,开车回家,这时才发现,这个邪恶疯狂的复仇故事并不是发生在地球上。
天空中有太阳,还有另外两颗星球,怪异的石头和山峰也说明这不是地球。
但不少观众此时的反应都是:What神The马Fuck鬼???
《曼蒂》其实是荒诞的
喷个血浆,复个仇就完了?
这片到底要表达什么?
导演帕诺斯在《Indie Wire》上接受采访时说这部片子讲的是“男性自我”(male ego)。
简单的说,就是我是男的(我有JJ)我牛逼。
这种对男性自我的偏执在他的处女作《迷幻黑彩虹》中就已经展现。
《迷幻黑彩虹》,2011
《曼蒂》和《迷幻黑彩虹》的海报主题都是正三角。
在古老的炼金术中,正三角代表火,倒三角代表水。
实际上,三角形是最早代表男性生殖器的符号,倒三角则代表女阴(阴道和卵巢,自行脑补配图吧)。
本来配了一张专业的图,但担心尺度大
将就着感受下探长的灵魂画风吧
在《曼蒂》和《迷幻黑彩虹》中出现的正三角,都是一种对男性生殖器的崇拜。
《迷幻黑彩虹》中男主通过一种三棱锥形状的装置控制女主的超能力。
《曼蒂》中的邪教头目最后试图用JJ来征服曼蒂。
《曼蒂》
《迷幻黑彩虹》中控制女主的装置
在两部电影中,都有用针刺女性脖颈的镜头。
这代表的是强行进入女性身体。
《曼蒂》
《迷幻黑彩虹》
但这种男性征服是兽性和原始的,也是可笑荒谬的,在现实中无法存在(打炮打出真爱的另说)。
邪教头目耶利米像救世主一般存在
《曼蒂》中表达的,高雅了说,是超现实中,邪教头目男性自我在女性面前的崩塌,以及米勒在妻子死后男性自我的觉醒。
曼蒂失去理智后变成传说中的狂暴战士(berserker),进入的是完全自我的复仇世界,人挡杀人,佛挡杀佛。
俗了说,不过是一种男性的意淫,但哪个男人没对性和暴力意淫过?
邪教老大对曼蒂和米勒的征服失败了
米勒的复仇则是从精神到肉体对邪教人员的彻底征服
《曼蒂》想表达的并不是故事,而是一种强烈的情感。
一种打破理智枷锁之后,对仇恨与愤怒的极度宣泄,和魔鬼般的疯狂快感。
《曼蒂》的剧本是和《迷幻黑彩虹》一起创作的,那时候导演父母刚刚离世(父亲乔治·P·科斯马图斯曾指导《卡桑德拉大桥》和《第一滴血2》)。
帕诺斯说,《迷幻黑彩虹》像是呼入(inhale),《曼蒂》则是呼出(exhale)。
前者是导演接受世界崩塌和悲痛的过程,后者则是由内而外的感情宣泄。
探长文笔有限,只描述出影片快感的十分之一。
如果你嗑过药(导演曾嗑药),再有点神经病,那你将能体验到《曼蒂》的癫狂。
嗑药既视感
但问题是一般人没有嗑过药(板蓝根之类不算),而且为了这种感受,人物的关系、背景和联系全被摒弃。
结果,整个故事甚至影片在常人看来显得毫无意义。
普通观众最直观的感受是:饱受折磨。
《曼蒂》是电影艺术性的极端
导演表达自己根本不在乎你的观影感受
《曼蒂》是一部极具个人风格的亚文化作品,在北美确实给一拨人带来狂欢。
但在国内,受过重金属和嬉皮士等文化熏陶的人太少,也就很难对这片子有感觉。
平心而论,《曼蒂》绝不是烂片(觉得难看打一星无可厚非),虽然不好看,但它的美学、配乐以及整体质量足以碾压许多国产烂片十万八千里。
而且凯奇大叔继续用实力证明自己仍然是影帝。
凯奇的演技可以给10分
至于凯奇有没有翻身,不是一部电影所能决定的。
毕竟就算片子再烂,凯奇的演技从没有让我们失望过。
《鸟人》
《抚养亚利桑纳》
《变脸》
话说回来,凯奇主演的这部cult片,烂番茄95%和豆瓣的5.9是高了还是低了?
你觉得应该打几分?
(后台回复 曼蒂 获取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