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鸿祎的产品心得
创业变成一项运动所引发的问题
娱乐的未来和电子商务的未来
未来的科技和人
北京上海应该按照5000万人口来规划
摩拜单车之后,ofo也拿到了上亿美元融资
40%欧美企业将不复存在,65%的工作闻所未闻
“设计APP时不要只想着新奇”
通往伟大作品的道路之一就是蛮力
周鸿祎、俞敏洪、马云、斯皮尔伯格
梁建章 、思科CEO约翰·钱伯斯
Oculus CTO约翰·卡马克
Facebook产品设计副总裁
1. 做产品最忌讳的是“我以为”
可好好学习
360董事长周鸿祎在内部产品沟通会上分享说,“用户至上,体验为王”是互联网思维最基本的点,这也是他自己要做客服的原因。“例如我在花椒里面做客服,是为了拿到一手用户的信息,我也需要思考这个产品下一步怎么走。做客服确实对我理解花椒很有帮助,我知道很多花椒主播的喜怒哀乐,我也知道很多土豪的想法,我不可能只听你们说,就相信这个产品现在这样就挺好。”
不仅是做客服,周鸿祎也推崇做产品“一定要自己的狗食自己吃”。他说,花椒以后所有同事,“评定大家工资奖金和表现的好坏,除了看业绩之外,还要看花椒里的等级。在花椒里做干部的,每天晚上不在里面花钱,你就没法体会用户的感受。很多细节,你不去用产品,是没法知道的。”他说:“做产品说白了,就是能够想用户之所想,从用户角度出发思考问题。做产品最常见的一个误区,就是我以为用户知道这个功能,我以为用户知道这个功能是干什么的,我以为用户能找到这个功能,我以为用户能把这个功能用完。我告诉你,所有这些假设都不存在,用户不是专家,他进到一个软件里面,就想用最简单的功能。”
李翔
腾讯创始人马化腾曾经说过,做产品经理的一个诀窍是,能够瞬间把自己变到一个普通用户的状态,然后以普通小白用户的视角来看产品的功能以及体验。跟周鸿祎的说法有相似之处。
2. 创业变成一项运动所引发的问题
可自省
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在自己的微信朋友圈说:“当我们把创业创新变成一句人人都能喊的口号,以至于不分人群不分群体,把所有人都忽悠到所谓创业创新的渠道来的时候,这里面就形成了很多问题。”
他说,第一个问题是资源的浪费。政府和已经成功的企业家都投入了大量资源和精力,“ 但实际上创业是有规律的,(无论)你投入多少资源,创业的成长是有一定的时间、一定的空间和环境的限制的”。因此,过去两年之内中国成立的几十万家创业公司,真正有活力和有前途的,“能到一两千家就了不起了”。而一些估值上百亿美元的公司,现在有些只有原来十分之一的估值了。第二个问题是人才的浪费。俞敏洪说,现在中国民营经济中典型的创业成功者,基本是40岁到55岁之间的一批人,“实际上我们这些人中的百分之八九十在创业前都是有过五六年甚至七八年工作经验,同时大部分人创业也不是一次成功的”。他的意思是,大部分创业者都需要在其他公司积累一段经验。
触动他发言的是春雨医生创始人兼CEO张锐在10月5日晚因为心肌梗塞去世。“这件事情我觉得确实跟我们这两年鼓动年轻人拼命创业,创业者自己前面有事业的拉动,后面有投资者的敦促,弄得身心疲惫,非常紧张,也跟我们现在创业环境急功近利,恨不得一天就能成功这样的心态有关系。”俞敏洪说。
3. 娱乐的未来和电子商务的未来
可开会时引用
导演斯皮尔伯格和企业家马云在10月9日进行了一场对话。阿里影业投资了斯皮尔伯格的公司Amblin Partners。在对话中,斯皮尔伯格和马云分别谈到了对娱乐和电子商务的未来的看法。
斯皮尔伯格说:“对于娱乐内容,会有各种各样不同的交互方式,最伟大的交互内容应该是虚拟现实。我觉得虚拟现实是一种平台技术,可以让我们更深入地来体验一些内容。虚拟现实可以用于教育,用来购物,方方面面。但这些不同的内容的交互系统,在我看来永远不会替代我们在实际生活当中所做的工作,人与人之间的这种联系。在现实世界中,我们有眼神的交流,虚拟现实是做不到的。我们也愿意生活在虚拟现实里,通过娱乐可以做到一些逃离,但有的时候如果过多地沉溺于逃离的世界的话,就会忘记这个实际的世界。”马云对电子商务未来的看法则是:“将来没有电子商务,我指的是我们不再谈电子商务了,只有商务。无非是线上线下这两个部分,在未来线上线下会叠加起来。虚拟现实和真正的现实也会结合起来。我觉得80%或者90%的商业在三十年后,都是扁平化的,都是电子化的。如果绝大多数都是电子化了,就不用非要说电子商务了,说商务就行了。所有线下活动都会慢慢变得更加线上化。”
4. 未来的科技和人
可做谈资
斯皮尔伯格说,他和马云的一个共同特点就是,他们会对未来进行规划,同时他们对未来也非常乐观,“我们对于未来持有这种坚定的信心,不管事情多么糟,但我们相信将来是好的,我们认为有一个好的时代在等待我们,如果我们有足够的想象力的话。我们都知道世界很复杂,但是我们对于未来非常乐观。”
马云则说:“我所说的未来不仅仅是高科技,它是关于人,关于人的价值。我们在过去二十年里面,把人变成了机器,接下来二十年时间里面,我们会把机器变成人。机器并没有相应的价值,而人有自己的价值,科学是冷的,但人是暖的。”他把机器和人的区别同知识与智慧的区别关联起来。他说:“机器实际上是科学或者说知识工作的结果,但智慧是来源于人的直觉,来源于艺术。比如说在斯皮尔伯格的电影当中,我看到了一种理想主义,我觉得这也是人类最伟大的一部分,机器永远不可能是理想主义,人才会是理想主义。”
李翔
马云对机器和人的阐述,让我想起崔健的一句歌词:石头虽然坚硬,可蛋才是生命。
5. 北京上海应该按照5000万人口来规划
可涨知识
人口学者、携程网CEO梁建章发表文章说,要求网约车驾驶员具备本地户籍是一种就业歧视和地域歧视,它会加剧贫富差距并且拉升本地人的生活成本。他说,要求北京上海的网约车司机必须有当地户口,根源还是在大城市的人口控制政策,但事实上这种控制并不合理。“如果北京上海能够按照5000万人口来规划,那么房价、交通、公共设施等各方面都会得到改善,能吸引大量年轻人,包括高素质创新人才,也包括大量像专车司机、快递这样的服务行业的从业人员。这样既可以拉动内需,加快城市化,也可以缩小全国的贫富差距。反之,继续执行错误的严控人口政策,把农村人口挡在大城市之外,将加剧贫富差距,大城市的创新活力也会大打折扣。”
6. 单车共享融资之战
可供思考
ofo共享单车CEO戴威对经纬创投微信公众号说:“「学校更封闭,城市更开放」这个论断并不准确——从出行的角度,没有人会把自行车从北京骑到河北作为一种日常通勤方式。城市内的出行也是相对封闭的,只是放大版的校园——把1000 平方公里的范围当做封闭区域,比如北京的五环内或者是六环内,本质上是一样的。终归来说,投放密度高、单价低和骑起来舒服方便,是核心的用户诉求。”学校和城市的说法应该是针对竞争对手,从城市自行车共享出发的摩拜单车。
经纬创投是ofo的投资方之一。2016年10月10日,从校园起家的ofo共享单车宣布完成C轮1.3亿美元融资,投资方包括滴滴、小米、中信产业基金、经纬、金沙江等。经纬创始管理合伙人徐传陞说:“其实现在「最后三公里」的解决方案,全国都是一个非常初级的状况,没有系统性的服务商。根据2014年数据,全中国有142个城市人口超过百万,6个城市人口超过千万。出行需求是高频的、日常的需求,所以我们认为从融资节奏上应该迅速,这样能够快速广泛布局。”国庆长假之前,城市自行车共享公司摩拜单车完成了C轮1亿美元的融资,投资方包括红杉资本和高瓴资本。ofo的早期投资人朱啸虎曾说,在滴滴投资了ofo之后,单车之战将会和此前的拼车与代驾一样,在90天内结束。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7. 40%的欧美企业将不复存在,65%的工作你闻所未闻
可做谈资
思科CEO约翰·钱伯斯(John Chambers)在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年会上说,到2020年,全球会有超过三分之一的工作是以技术为核心的,“但是我们的教育体系似乎并没有为此做好准备。这将造成全球4000万高级技工和4500万中级技工的短缺。更可怕的是,今天还在读小学的孩子,当他们毕业工作时,会发现65%的工作是今天还没出现的”。他还预测未来十年,“欧美企业中将会有超过40%不复存在,原因是像Uber、Airbnb和亚马逊这样的公司改变了传统商业形态。而这种新型的商业模式又将渗透到各行各业中,包括汽车和金融”。
8. “为了追求新奇而牺牲性能或降低视觉质量,是完全错误的”
可自省
VR(虚拟现实)设备厂商Oculus CTO约翰·卡马克提醒VR应用开发者,VR是一门新奇的技术,最开始出现的惊奇是人们之前没有看到过的,但是如果用户发现VR应用、游戏比相应版本的非VR产品质量更差,他们就会离开。他说:“我们在新奇的世界前进,必须自己下判断:你能否开发出一些VR产品,它们的价值和非VR产品一样大,或者更大?如果做不到,就要小心评估,看看自己的项目有没有必要变成VR产品,或者说有没有必要存在。”“设计APP时不要只想着新奇。从某种程度上讲,大家都有这样的心理:「这是VR,我希望VR能新奇一些。」这是一种误解。为了追求新奇,结果牺牲了性能,或者降低了视觉质量,这样做是完全错误的。”
李翔
我记得之前安德玛的一位高管也表达过类似的观点。安德玛是美国第二大运动品牌。他说,他们在研发产品时,会非常注重设计的新颖和美观,但是他们也提醒自己,用户不会因为你的鞋子和运动服设计得新颖就会去买,用户买它,是因为价格合适、穿起来舒服,以及有他的尺码。
9. 通往伟大作品的道路之一就是蛮力
此句可入PPT 可自我激励
Facebook产品设计副总裁Julie Zhuo在Medium发文章说,通往伟大作品的道路之一就是蛮力,如果你尝试过所有可能的变化,就会得到最好的解决方案。她曾认为优秀的设计来自天才设计师才华的闪现,现在她意识到,“一个设计师向我展现的完美设计可能是来自于他在与我同等技术水平的基础上,对于每一种可能的组合、样式、行高、颜色和其他的元素尝试过大约一百种复杂布局的变化后得出来的。”蛮力可能是枯燥无味或者无聊的,但每个伟大的设计师都要脚踏实地走过这条蛮干的路,“ 试图尝试太多的捷径就是大多数设计师成长缓慢的原因”。
听你的
摩拜单车和ofo的新一轮融资都超过了1亿美元。自行车共享可能是现在最火爆的创业领域。你看好自行车共享出行吗?还是你认为这只是一个泡沫?
来源:得到APP 李翔商业内参
泛舟分享,只分享好的。
长按二维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