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看得见(上)

时间看得见(上)

美中毒 港台女星 2018-08-27 20:00:54 501

张艾嘉导过一部电影,叫《20 30 40》,讲三个不同年龄段女人的情感故事和个人蜕变。人好像到了这样的年纪,总会有一些重大的变化,除了外貌上的,最重要还是心理上的改变。直逼40大关的意思是,人的有效时间不多了,可以用来实现自己人生愿景的时间不多了。“我们老得太快,而智慧来得太迟!”所以,这辈子是不是活得尽兴?是不是把想做的事儿都做了?成了一直萦绕在心头的问题。


作为一个21岁就“出道”,已然工作18年的职场资深人士来说,“职场”是绕不过去的一个词儿,除了每天的例行事务,还需要处理各种突发事件,更让人头痛的是免不了与各色人等打交道,互相消耗,于是渐渐养成了一种所谓的“职场人格”。所以,回头看,自己是如何走到这一步的呢?人生最重要的选择不过就那么几个。



初中  发轫

如果我不喜欢文字这件事,现在的我一定是个“老太妹”。上小学的时候,就是“大姐头”,身边总有五六个“小跟班”,鞋带松了有人帮系,东西忘了有人帮我回家拿,放学不回家带着一帮人去围观打群架,还High到不行~仗着有三道杠,对同学颐指气使、口不择言。因为嘴甜又聪明,懂得察言观色,会讨老师喜欢,年纪小小已经懂得逢年过节送礼(其实从幼儿园开始就会拍马屁了,简直天赋异禀),又在各种文艺汇演中大出风头……小学六年过得实在是非常嚣张了。


真正让自己发生改变,是初中的班主任及后来的同班好友,她们让我开始喜欢读书,喜欢写字,开始感受到这个世界上还有“美”这件事。每当班主任在上课的时候朗读我写的作文,有一种又喜悦又害羞的感觉。在写作文的时候,仿佛去到了一个更加渺远的世界,又虚无又充实,忘记还有时间这件事,后来才知道,这叫所谓的“心流”。那时候读的书也是非常有时代烙印了,比如三毛、罗兰、张晓风、张爱玲等,也附庸风雅地买了一堆的名著,包括乔伊斯的《尤利西斯》也是在那个时间段买的。从内心深处,十分向往那种高深莫测的境界。


初中阶段是我的美好时光。放学早就跟好友一起去书店,寒暑假,两家其实离得特别近,却要书信往来,一天一封的频率,每封信都有三四页那么多,至今还保留着。还记得有一年,和她一起去看《霸王别姬》,她因为不能太晚回家提早离开了,我一直在影院里坐到《当爱已成往事》唱完,对于一个16岁的少年来说,当时感受到了无比的荒凉和悲哀。也是从《霸王别姬》开始,认识了一个叫做“李碧华”的女作家。


这一切让我开始向往一种更加美好、纯粹、干净的生活,区别于原生家庭的不堪。而读书这件事更像是一颗种子,慢慢在我心里生根、发芽......


高中&大学  自闭

我从一个热爱交际,爱说话,喜欢扎堆儿的人彻底变成一个“自闭症患者”——我觉得,书里的一切都比现实生活有意思多了。因为中考失利,高中三年主力忙活的事儿就是一边应付学业,一边继续自己的爱好——读闲书和完成我的“追星大业”。这个闲书主要包括各种娱乐杂志(《当代歌坛》《星河影视》《中国百老汇》等)和时尚杂志(《ELLE世界服装之苑》),当时资讯闭塞,我所有的零花钱,几乎都贡献给了这些被大人们认为“不正经”的书刊。


这里要提到几个重要的人,严重影响了我的审美。文字方面,惊喜地发现顾湘和骆平这两个小姐姐。所谓语感这件事,真的是跟天赋有关系,骆平的语言天赋让彼时的我大开眼界,我还工工整整地抄写了她的《古典情怀》;音乐方面,王菲的《浮躁》简直为我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每到八九月份,必然循环播放;然后就是王家卫的《重庆森林》,当时还是租录像带时期,楞是看了七八九遍,每次看,那首《California Dreaming》一响起,都让我心情好到爆炸!那个年代,听电台节目也是主流消遣,在无锡这么个小地方,有着好品位的主持人简直是稀缺资源——她叫悦然,从她那里,我知道了万芳的《伴袖》、黄舒骏的《雁渡寒潭》……


然后高考又失利了(没错)……

 

我的大学,就是别人在忙着谈恋爱,我在忙着各种投稿的日子……1998年,一个大学生,每个月的零花钱是2000块,是相当奢侈的,然而全部用来买书、杂志,然后疯狂阅读,疯狂投稿。我找到了一种可以兼顾我对文字的热爱和追星需求的“新事业”,就是给《当代歌坛》写稿,也没想到一投就中。我一向觉得自己嗅觉灵敏,那时候关注的就是黄伟文、林夕、陈绮贞、杨乃文、何欣穗这一挂的,现在看来都成主流,且主流得都要过时了……当然最让我自豪的还是在严肃文学期刊《书城》上发表的文字,处女座就叫《重庆森林》,至今我还保存着。


大学快毕业,经历了几次莫名其妙的面试,当了几个月翻译,做过几星期五星级酒店前台,当接到《当代歌坛》的录用通知后,相当果断地辞职,坐了30个小时的火车毅然奔赴哈尔滨。当我老妈在车站送我的时候,内心丝毫没有那种煽情流泪的画面,心里涌动着的热情已经把一切淹没。从现实层面来讲,我放弃了月薪3000,去哈尔滨挣500,也真是青春无敌了!



我能从事编辑、记者这份职业在我周围人眼里是一件相当诡异的事儿。这么一个不靠谱的业余爱好突然就变成正经工作了?但对我来说,一切水到渠成,我喜欢,于是我就去做了。所以,永远不要放弃自己真正喜欢的事情,那是一道光!

 

在我的人生当中,很少只专心做一件事,我总是会被各种新鲜有趣的事物吸引。于是,学了一堆有的没的。后来在一篇叫做《像艺术家一样去偷》里看到这样一段话:副业往往才卓有成效。我说的副业是那些你以为只是消遣时间、瞎玩玩的东西。那些才是好东西,那些才是奇迹诞生的地方。用副业和爱好维持你的热情,你会在本职工作中也充满创意。没必要做每件事情都是为了钱。


第一份工作  10

谁能想到,第一份工作就做了10年。

 

北方,对于一个南方姑娘来说,也实在是个神奇的城市。单位在腐败一条街“昆仑商城”,北方菜对我来说,实在是太好吃了,我楞从108斤胖到近130斤(那时喜欢我的男生,我觉得是“真爱”)。寝室男女混住,居然有女生一年只洗一次澡,还要来拉我的手,跟我手牵手一起回宿舍……在哈尔滨工作一年多被调到北京驻外,但因为SARS缘故又被调回北京。在哈尔滨待了差不多三年半的时间,公司总部决定从哈尔滨搬到上海,我也完成了从编辑到主编助理到副主编到主编,一路光速的升职过程。


当上主编之后,基本上是“灾难”的开始,我也觉得自己基本上是“雌雄同体”了,像禽兽一样拼命干活儿。每天工作12个小时是家常便饭,没有双休日,从来没休过年假,整天一张扑克脸,脾气暴躁,动不动就想掀桌。在已经高强度的工作压力下,领导又给摊派了一本新杂志,犯了点小错误还被批评,于是从生理到心理全盘崩溃,第二天就罢工了。现在看来,好机会也可能是灾难,得看自己HoldHold得住,要懂得拒绝,包括拒绝领导。


 

曾经的“情敌”说过一句话:不管做什么事儿,都得图点什么。现在觉得她说得也是很有道理了。这10年的工作,完全可以在5-6年之内完成,之后不过是一种重复,体力透支得干干净净。一份工作,就是物质和精神两方面,要么报酬丰厚,要么给你足够的空间去施展。然而,不可避免地成为一个老牌文艺女青年的问题就是,缺乏理性的思考,感情用事。


10年的工作也让我有另外一个体认。因为大领导是男性,友刊《看电影》《灌篮》的主编,也都是男性,大家一起共事,会发现,某些男性(没有一竿子打翻一船人的意思)的骨子里是完全瞧不起女性的,这在我以后的工作和生活当中也屡屡遭遇到。但其实,我们这些女人,也在心里对他们频频大翻白眼……但不得不承认,男人们有时候的现实、理性,虽然看起来残酷,倒是给自己的人生铺设了一条相对安全和稳妥的道路。


当时的工作环境,完全是“闭环式”的,本来女人就偏感性,还整日沉溺在这些风花雪月之中,只知YY,不知外面的世界。28岁,遭遇了生活中的巨大变故,人遇到问题,才会想办法解决,否则就是“温水煮青蛙”,又在这一年看了稻盛和夫的《活法》和王阳明的很多东西,像飓风一样彻底改变了我的很多想法。于是,在31岁那年辞职。


若要说这10年的收获,就是“职场品格”的养成。对于一个从小就善于“抱大腿”的人来说,不是不懂得怎么处理人际关系,而是不想把时间和精力花在这样没有营养的事情上面,要事的解决不是靠打几圈麻将,说两句风凉话就管用的,最后拼的还是实力!所以,这10年养成了我非常“冷硬”的处事风格:讲究做事程序和规范,标准放在那里是“金线”人人必须达到,原则、底线不容侵犯。


插曲

辞职之后休息了5个月,干了两件让我觉得蛮有意思的事儿。一是本打算留在老家工作,正好看到有本地电视台招聘主持人,当时想的是,上镜有点够呛,但是不是能让他们知道小小的无锡城,有我这么个“人才”,做个幕后策划工作之类的。于是,我就毫不犹豫地报了名,非常认真的准备演讲。当天比赛,一看就傻眼了,乌泱乌泱的年轻人,目测也就20出头,大多都是专业对口的,我一老人家在他们中间也是相当违和了。


轮到我的时候倒是一点不紧张,对于从小就有上台表演经验的我来说,在众人面前说说话,不是什么难事。演讲完,他们留下了我做的杂志。之后,有个人跑过来跟我说,你要是能早点来就好了,《新周刊》前段时间在招主编,刚刚招完……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留在无锡的希望是破灭了,应聘时尚杂志没有兴趣,继续从事媒体工作,我只对《第一财经周刊》有感。于是,我利用这差不多半年的时间,把《第一财经周刊》从创刊到当时所有的杂志都看了一遍,连广告都没落下。然后给当时的主编伊险峰写了一封信以及对于杂志的一个策划案。因为我心里很清楚,一个专业不对口、学历不高、年纪又大的人,如果遵循常规渠道是不可能有任何应聘机会的。没想到,很快就收到了回音,等他从北京回上海见了一面。具体当时聊了什么不太记得了,最后的结果就是,如果去《第一财经周刊》就得从最低做起,但对当时已经31岁的我来说,实在有点放不下身段。然后,经由以前驻外认识的朋友来了北京,开始之后长达8年的帝都生活,这也是我第一次向所谓的“现实”低头。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鼓励,我会继续努力的!

文章地址:

用户邮箱:

打赏金额:USDT

点击”去打赏“,即可进行打赏支持本文章哦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