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2016书单

总结/2016书单

漫长 港台男星 2017-01-01 18:54:25 179

“于是我们从此有过去,一度有明天”





这是2016年看的第一本书。在1200bookshop买下的。当时在书店选了好久,带回这本随处可见的当时的畅销。那天下着雨,出门没带伞,躲雨的时候正好在街角一家7-11,就在那时候带回了小黄伞。一路逛到书店。书店里有个男孩子,坐在我对面一直很安静的看书写读书笔记。

书带着从南到北,印象最深的情节是在书开篇的一个场景“我好爱他!我以前不知道自己有多爱他!我们才刚结婚,走在街上,他会抓住我的手把我转一圈,不停吻我,路人都对我们微笑。”

关于核电站给人带来的灾难与伤痛,通过前后的对比反差,从心底里认定,这桩悲剧所带来的影响根本无法随着时间磨灭。

麦田里的守望者

寒假在书店赖了三个半天看完的一本书。从书架上随手挑来。

塞林格唯一一部长篇小说,一度被摆上了叛逆者的神坛,书中的主人公霍尔顿被追捧为英雄式的人物。而看完我也只是羡慕他的离经叛道、对自由的渴望和对教条式的冲击,并未有再多的强烈的震撼。还是附上书中最著名的那段话

“有那么一群小孩子在一大块麦田里做游戏。几千几万个小孩子,附近没有一个人——没有一个大人,我是说——除了我。我呢,就在那混帐的悬崖边。我的职务是在那儿守望,要是有哪个孩子往悬崖边奔来,我就把他捉住——我是说孩子们都在狂奔,也不知道自己是在往哪儿跑。我得从什么地方出来,把他们捉住。我整天就干这样的事。我只想当个麦田里的守望者。”


书的扉页写着的时间是2012.12.那年的生日礼物。收到的那天十分兴奋,那个场景的每个细节我都还记得,不是因为这本书,而是这件事和书上的字之于我的意义。

我并不打算看这本书,要么是觉得没到恰到的时机,要么是觉得因为太过于有意义所以应该留下关于内容的缺憾。就这样它在我的书柜里放到2016年初,寒假放假在家时不知哪根筋出了问题将它拿出来看完。

治愈系的青春文学小说。从高中起我就不太看归属于青春文学这类的作品了。落落的书也就看过这一本,大概是讲好朋友之间的明争暗斗。女生之间的友谊太过于微妙,青春期的那点内心小把戏,旁人一看便知的,却自以为包裹着很好。在对待同性的竞争排斥嫉妒心理上,在懵懂无知年代里,特别是在遇见相同喜欢的男孩子后表现得更为显著。那万一对方是自己的好朋友,该如何呢,相爱相杀大概是这样来的。也还有着,自己的好朋友自己能百般嫌弃挑剔甚至厌恶却不允许旁人说半分坏话。看完我也奇怪,似乎并没有经历这样复杂的过程,在那时候更多的是平静,反而在过后的这些阶段,才能体味到一些是是非非。只是这个当下不用应对那些危机,因为都以所谓成年人的体面方式化解。而青春年少的结局一定是彼此挂念却老死不相往来的。


皮囊

蔡崇达的皮囊火了很久后我才看,看完后就在想,为什么皮囊都能火,而阿花的小镇姑娘却没火起来。

没有更为深刻的影响,只记得Beeby告诉我说她觉得书里描写的闽南的人文她有很深的感悟,书中写实的场景和她家乡别无二致。靠着本土家乡的文字描写来给现代都市的年轻人以回味故土来达到情感的共鸣,只能说营销手段高明,而实际内容又是另外一回事。


十日谈

黑死病爆发,十个青年男女躲在佛罗伦萨的乡间别墅十天,讲了一百个故事。我看的是1988年上海译文的出版,里面删去了几个故事。薄伽丘批判宗教思想,提出“幸福在人间”,而纵欲乱伦血腥暴力常充斥在书中的故事中。教会的神父都是虚伪道貌岸然的代表,可大众们也没什么好东西。它绝对不是一本纯情的故事书,算是正儿八经的小黄书了。

书中有个故事大概这样写。公主和一个侍卫相爱,国王得知后勃然大怒将侍卫杀死挖出他的心放在器皿中给公主,公主说你夺走我心爱的东西,我也要夺取你心爱的东西,于是她将毒酒倒入器皿,喝了下去。这报复,惨烈决绝,根源于爱。


只爱陌生人

路过守望者书店将它带回,也是一眼相中的一个意外。惊喜之余拆开看后震惊居多。书背后的介绍写着与托马斯·慢的《死于威尼斯》有着意味深长的正引与戏仿,回想了一下,死于威尼斯讲述了一个在威尼斯度的老男人相中了同旅馆的美少年,一见钟情,以极快的速度陷入对美少年的爱恋中,无法自拔,以至于当众人告诉他威尼斯有瘟疫感染,他也因为对美少年的恋恋不舍没及时撤离而死在这座美丽的水城。爱与欲念夸张扩大,让人深陷失去理智。而麦克尤恩在只爱陌生人中塑造的两对夫妻,一对是表面寻常,实则内心暗涌不安,另一对是早已认知并释放自己的欲念来填满自己。它并不是通俗的爱情小说,两对人之中甚至是没有通常意义的爱的存在,或许是存在更为激烈而不被寻常人所理解的爱,这种爱化为欲望与完全的占有。书中跟踪游客夫妇的男子和他的妻子共同渴慕着故事中的男性主人公,他们欣赏男子的美貌,几近赤裸的爱欲,设好步步陷阱将他们带往家中并囚困于此。全书读来惊险刺激,不断击垮世俗的三观。你也知道,故事只能仅存于想象,可想象无限。


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

跑步吧,运动吧。至死就是十八岁。


摆渡人

(并非电影摆渡人)年度最不喜欢的书。完全是因为没有看书看到半途而废的习惯才勉强将它看完。一个自以为是的女主遇见她的灵魂摆渡者并且爱上了他。情节中二且女主不是白痴就是傻,和大鱼海棠中的椿并无二致。唯一认同的书中的一句话是“如果我真的存在,也是因为你需要我”。


缥缈录


暑假从别人那里借来的书,还是精装版,拿到书的时候有惊吓到我,小心翼翼害怕弄坏。六本书花了我一个暑假的时间,整日窝在家里看得昏天黑地,一本接着一本。我总是记不得里面的各种人物的背景和历史,它是作者新建的一个世界,最开始各族版块划分以及历史还有人物间的各种关系总是让我昏头转向,可能看到后来才有了一个模糊的大体轮廓。

而我似乎还是不太能消化这类书,看完后没有太多的感悟,只是基于书中一些小而细微的情节,有一个印象十分深刻。吕归尘告诉皇子说你将你的诗抄错一些送给那位姑娘,若那位姑娘特别中意你,一定知道会指出你抄写的错误。真是微妙啊。还有一句话“说那么多隐隐约约的眷恋和表白你始终都不明白”



地狱

就在看完书后没多久得知电影要上映。

这本书是意外来到我手中,也是艰难读完。书中涉及到大量的宗教,符号学,艺术文化等来作为线索,让阅读者时常处在懵逼状态。好歹只将它当做一般的悬疑惊悚小说看下来也能看完,脑海中留下大概的故事情节已足够。或许相对于让作者名声大噪的《达芬奇密码》,地狱还是稍微逊了些。


岛上书店

出版社女编辑和小书店怪异孤僻老板的爱恨情仇。在经历丧失伴侣、生意惨淡书店关门和生命危险等种种磨难后,两人幸福生活在一起的故事。

套路有些俗套,也没觉得有多治愈。至于其中推荐的那些书,还是要分层次去阅读。当时让我对这本书产生兴趣是因为书中的一个情节,女编辑和相亲对象约会,她问对方对你影响最大的一本书是什么,那个人回答说,是会计学基础。女编辑在心里翻了个白眼,从此和这人说拜拜。由此可见,会计是多么摧残人性的一门专业。得到的启示是,要不以后开个书店吧,或者当个编辑也可以。


相约星期二

他所谈论的爱与死亡在看书的那个阶段有给我一定的思考和拯救。想不开的时候,可以拿来看看。


祈祷落幕时

除了《白夜行》和《幻夜》我常常get不到大家所说的东野圭吾那个感人至深的点在哪里,只是把它当做一本普通的推理悬疑小说来看。悬疑小说我看得少,不做评价了。


花的圆舞曲
古都
睡美人
伊豆的舞女
千只鹤
山音


之前有一篇文章介绍川端康成,标题是“春空千鹤若幻梦”,后来才知千只鹤。这几本书中,我最喜欢的也是千只鹤的故事。

就像是纳博科夫的洛丽塔,男主的恋人在青年去世,他关于女性的美好与幻想全都停留在了那个年纪。川端康成的书中永远少不了少女的影子,伊豆的小舞女是他的年少的美好爱恋,他往后的日子对少女一直保留着这种爱慕怜悯。

千只鹤中的菊治、文子与夫人之间的纠葛,川端康成可真是细腻而敏感,他不直接写,也不多说,而是把情感寄托在物品和场景中,情节推动迟缓杂乱,再通过信件上的言语来解释,读者困在不明的情感之中再回头去看时,才恍然明白人物的在当时情境中的言行与心理,回味无穷。夫人以自杀来解脱,文子离开菊治逃到远方,菊治在波千鸟中娶了那位美丽的小姐,小姐在他心中是纯洁天真的代表,爱与背德的苦难因为与小姐的结合而得到消解,故事没有落幕,死去的人逼迫着活着的人继续承受,永无止境。

川端细腻,情感深不露骨,总是隐忍在背后,非得让人掘地三尺才能找得出、体会到。也正因为这样,看过他的一系列书就像做了一场梦,而梦不留痕。

(PS叶渭渠的翻译真的是很和我口味,太赞。没有能力读原著的话,找到合适自己的译本,很重要)


且听风吟

村上君的青春三部曲之一。一切关系都是虚幻,看完后我想开间酒吧,就是这么简单。


二十四个比利

从荒岛书店的旧书区淘来的。本意是想读24重人格,结果错当成了这本书。不同的人活在一个躯体中生活,像一出舞台剧,主控灯打在谁的身上谁上场,惊险刺激,旁人惊异之于也觉有趣,只是记忆的紊乱和缺失造成的痛苦怕也是不能承受。作为一部纪实性小说,在看的过程中还是会产生一些困惑,它不是一部单纯的写关于人格分裂的小说,给人的感觉更像一本不专业的事件报告。总之看下来有些无趣。


恰巧在看完电影后在荒岛偶遇到原著,便带回。坐在图书馆靠窗的位置看完了它,每个下午的太阳光照在书页上时,我的脑海中就浮现出书封上塞西莉娅的样子,阳光布满的街道,尽头处的光线将一切隐藏。战争远了,罪恶也远了,只剩下手中要寄出的那封信,投往邮筒中,告诉他“I love you .I’ll wait for you .come back”

赎罪,罪是无法赎回的。犯过的错误无法挽救,只能在假象中想象着幸福美满。“死去的不在眼前,而不在眼前出现的就被假定为还活着”。罗比熬过了战争的残酷,走在硝烟未散的战后之地里,一心想着等待胜利他就能回去“Our story can resume.I will simply resume”命运弄人,他们最终最能在另外的境地中重逢。而书中少女时期的布里奥妮对待罗比的情感,是少女的任性,也是直率和大胆。有一幕罗比走在前往塞西莉娅家中的那条长廊上,晚风拂面,那时的他感到前途一片光明,他人生最快乐的时刻开始于此也终结于此。在面临后来那猝不及防的事情后,又怎能不为此惋惜呢。源于一个谎言,也用谎言完结。


看完恶时辰之后准备再重温百年孤独。

在书的封腰上写着马尔克斯说这是他最满意的描写孤独的书。可我却没能很好地体味到书中所写的孤独。反倒是书里那炎炎夏日,终年闷热的气候,裹杂着褪不去雨季的潮湿,想让我去和布雷迪亚上校一起凿冰块。可也逃不过,冰块凿完要继续面对这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的闷热,小说以匿名帖杀人事件展开,人们匿名将流传在坊间的谣言揭露贴在公众的视野内,人与人之间相互猜忌不信任,社会局势动荡不安,没人能保护镇子的安全。内部的混乱,锅里端,才最为可怖。而关于孤独,大概是无人可依赖,无人可信任。


大概是因为封面上那个可爱的小猴子才会想买这本书。四大名著中只有西游记这本书没有正儿八经看过,大多关于它的印象是从电视电影上获取。以这故事为原型延伸出的各式影视剧没少看,都停留在儿时的记忆中,看这本书时才慢慢回想起以往的那些情节,勾连成串,在脑海重新思索一边,才惊觉原来西游记不是儿时的游戏,处处暗藏玄机,可读完一遍,我只知道它藏有玄机,没能参破玄机。张怡微将西游记当做哲学书来读,也用哲学来写。既是情关,七情六欲离不得,说来说去还是人生二字。

“人生在世,各有所取之经,各有一条西天之路。“西游”是一面镜子,令我们反观自身,也烛照世情。”人生各有路,大概也算是所谓的天命。


继百年好合后民国素人志的又一系列,金家女儿们的人生浮沉。夏志清称蒋晓云为又一张爱玲,可蒋晓云与张爱玲到底不同。蒋晓云笔下的民国人物们,没有情节之下的暗涌,都是把大时局里的惊涛化为平素的生活,在上海巷弄里妇女的日常闲话中日子便打发着过了,是不论人世怎样离合,日子都还得过下去的淡然。命运诡谲,看的还得是今朝。

“明明是香艳浪漫的小调,被时间磨成了荒诞走板却天长地久的哀歌”


怨女

张爱玲的短篇小说集。最喜欢的还是色戒,之前一期推书里有写过,这里就不重述了。


并不喜欢这个女主,这是看完这本书的第一反应。黛西身上总带着理所应当的接受,她的内心挣扎煎熬也只是因自己的不好过而非对他人的心疼怜悯。大概是爱中最虚荣自私的一方,没有付出,只是纵乐。

盖茨比“伟大”的爱,或者只是他一厢情愿或是臆想之中的爱,而这种爱一旦具体到任何一个人身上就是毁灭性的灾难。

对岸的绿灯是盖茨比一生的信仰,信仰存在的意义只在于为之奋斗,可远观,离得越近,信仰也没落越快。人物是在时代下塑造,不可抛开,也不可过分依赖。20年代的美国,浮华热闹,是整本书的基调。菲茨杰拉德是时代的受益者,也反省也批判,病态消费主义与拜物注意的盛行,似乎也存在于现如今的时代。纸醉金迷的纵欲主义,痛快淋漓,真爱不会消失,也大概不得不裹上物质的外衣,去追求去挽留。而痛恨的深情,一方面只不过是为什么感到惋惜。




在微博上被种草。目录单十分可爱。

关于酒的文学和历史。狂热是它,放纵是它,绵软是它,浓情也是它。情色相关,酒之于人,禁酒与嗜酒。这是个秘密。沉湎其中的人,也是得到解救。


饺子

饺子是一本小说合集,里面的小说都和食物有关,所谓食色性也,以食物来描写爱情。最喜欢的故事是那个吃卤水鹅的女人。妻子施计将出轨的丈夫杀死,闭门三日剥皮剔骨放入家传卤汁中,用慢火煎熬,越陈旧越香甜,她要的就是将背叛的爱人的身体灵魂困在大缸中,让他逃不出。故事以女儿的口吻讲述,母亲在女儿嫁人时将卤汁送给女儿并倒出事情真相,写到后来,母亲仍是饱满深情的“她不过用腥甜、阴沉而凶猛的恨来掩饰”,来掩饰爱。看时就想到绝对占有相对自由里的歌词,字字句句都是血淋赤裸的恨,是爱,也是欲。


胭脂扣

芳华绝代的梅艳芳和风华绝代的张国荣。大概是电影的主演名声太响,即使是没看过电影先看书,也会自动把这两位的形象带入书中。风尘女子如花和阔家十二少真心相爱,故事演绎着不是少爷变心辜负了痴心的青楼女子,而是两人在现实的重压下不得不做出抉择。再痴缠浓情的爱恋,总有被消磨尽的那天。大概两人害怕到最后真会变成以埋怨和恨意相对,所以选择了双双殉情。这和鲁迅的《伤逝》讲着相同的道理,不同的是鲁迅讲道理是真讲道理,李碧华则不同,她是用道理来反道理。李碧华写尽饮食男女的痴情背叛,爱得曲折颠沛,即使没有完满的结局也不愿让男女主角在故事中为了所谓世俗的平稳幸福当了爱情的缩头乌龟。可惜到后来,人心还是需要思量。殉情的戏码古往今来太多,最终也都是演绎成负心汉在死亡面前止住了脚留女子一人独自赴黄泉,如花也害怕,她不信任十二少会真的丢下家中的大好前途和她共死,也就是不相信爱,于是留了一条后路。十二少最终还是没死成,命运弄人,如花在黄泉下等了五十三年,拒绝喝孟婆汤投胎,还是没能等来十二少。十二少没有负如花,他真的做好了去死的准备,而自动死亡和被爱人下毒是截然不动的性质,被救过来的他在心底怕是也思绪万千,怕是也怨过恨过。只是何必等,姻缘已过,抓住过去不放,是将自我圈住。誓言是幻化的烟雾,“人被爱留住,问哪天会重逢”哪天都不会重逢。


霸王别姬

程蝶衣想着“一辈子是一辈子,差一年、一个月、一天、一个时辰,都不能算一辈子。”可惜他们是唱不了一辈子。年老的段小楼和程蝶衣在香港重逢,大半生往事,全在眼神里,那些爱呀,恨呀,说一千道一万都是说不明的,往事幕幕牵绊,哪里能一笑泯恩仇,人生如戏,梦中和戏中,幻想着惨烈决绝的情死,却也只能站在现实的岸上,他早知道,他怎么会不知道。可那旧账太难翻了,经历本已耗尽全身力气,哪还有心里去责怪去质问。陈凯歌的电影中将文革中人性的劣毫不留情地展现,让人不忍看下去,书中则还是蝶衣小楼和菊仙三人的纠缠更为惊心。说来李碧华笔下的风尘女子似乎都没被辜负过,段小楼把菊仙捧在掌心呵护,菊仙也是重情的人,落了全部身家赎出自己跟随小楼,小楼辜负的到底还是蝶衣的一片痴心。


青蛇

向来的剧和书中白蛇都是主角,这本以青蛇的口吻来写那则传唱千年的爱情故事。说是传唱千年的爱情,说到底在爱情里,许仙还是一个懦弱无能的男人,没见过大世面的书生被貌美的年轻女子吸引,天大的好事降在他头上怎会不喜欢,不过人就是贪心,你给他一点甜头他便想要更多,又不舍得为此付出些什么。青蛇和白蛇都爱上了许仙,双方的争斗中甚至都要杀死对方。可怎么看怎么觉得这个故事的着意点既不在白蛇、青蛇与许仙的三角恋,而是在隐藏在青蛇对法海的爱中。小青对这个和尚算是一见钟情,李碧华写的极其隐晦,反倒是徐克在电影中将小青和法海的感情挖掘展现出来。(具体可观影并参照知乎关于法海和小青那段的解读)(另推荐一本《人间》重述白蛇传的故事中这本写得极妙)


金阁寺

三岛由纪夫的哲学观与美观,似乎全都浓缩在了金阁寺中。一个从小不被理解的孤僻少年,面对诠释美与罪恶的金阁寺,最终还是选择毁灭它。火光在金阁寺燃起时,少年心中一心念着“我要活下去”。匆忙之中看完,有些类似浅层阅读,在看,而非真正的读,只觉沉重与压抑,无法再做深入的探解。读书笔记上摘录下的一段话“怎么样,心里准有什么东西毁掉了吧?我是最忍受不了看到朋友抱着容易毁掉的东西活着,我的亲切表现,就是只顾把它毁掉”。金阁是信仰,信仰不存在于人世,必然走向崩溃与毁灭。


我的名字叫红

看完书后整个人像是松了一大口气,心里想着,终于看完了。奥尔罕的这本小说读起来绝对不轻松,即使它情节引人入胜,构思巧妙,以不同的人物视角串联出整个故事,设下悬疑,将答案一步步揭开,读起来依然不像寻常的侦探小说那样为了寻求最后的答案能够一口气读完。书中提到的赫拉特画派和法兰克画派之争,运用了大量细密画的绘画知识来解读。三个嫌疑人画师不同的绘画手法和各自拥有的特色,在自我剖析解读中又故意掩人耳目使情节更为扑朔迷离。而书中最吸引人的不是猜出凶手是谁,而是有关于细密画的发展历程和细密画师的精神,而这些也是暗藏的玄机,是后来情节发展的暗示性部分。奥尔罕太爱伊斯坦布尔,他将这个城市,将他的国家看得透彻淋漓,罪恶与美好并存,他都选择承担接受。年长的细密画师戳瞎双眼,“黑暗的丝绒缓缓降临”,伊斯坦布尔的城市中隐藏了几千年来神不知鬼不觉的犯罪,它的智慧也来源于此。


鳄鱼竟然变得可爱,“两眼发光,头顶长角”的生物,在人类社会中的特殊性。正常人一心想要找到隐藏在人群中的鳄鱼,一是惧怕,再一是将它当做稀有物种,对它们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书里的鳄鱼说,鳄鱼也是人生出来的,鳄鱼也是人,这到底有什么不一样?

最先知道邱妙津是在鲤的公众号上,有一期节选出了《蒙马特遗书》的一书。我对她的了解还是只限于网络上只言片语的介绍,二十六岁在巴黎自杀的台湾小说家,女同性恋者。今冬看见一个人说冬天的时候会听黄小桢看邱妙津,当时正在听小桢的歌,于是便买来邱妙津的两本书。

蒋勋在给书写序时也提到惹内和寒波,一个是非阅读动机的写作者,街头男妓,小偷扒手,一个是和大诗人魏尔伦颠覆世俗败德的美少年。邱妙津像是集合了这两者的灵魂,她写,丝毫不掩饰地写,也肆无忌惮地爱,袒露而赤裸。这是面向大众,而在面对爱人时,又是另一种小心翼翼,时而强大如磐石,时而脆弱如丝。她的内心包涵深情与爱怜,同时又自负且傲慢。不论是在鳄鱼手记还是在蒙马特遗书,她所表现出的爱,基于自身,过于热烈,是献出整个生命在燃烧,让对方一时难以接受而产生不知所措,一旦这种不知所措表现出丝毫抗拒,她的情感便会急剧变化。她既依赖于任何爱恋对象,又在另一种层次上极其抗拒她们。她是一个巨大的矛盾体。

邱妙津善于用对话营造环境,表现人物心中的挣扎和双方的对抗,像是无形的战争,一把把温柔刀。在看书的时候我既没有悲伤也没有感动,反而时常感到气愤,气愤之余又理解这样性格矛盾所带来的巨大的无赖。沉重压抑在于,无论爱恨,往往都是伤人伤己。

死去的人或许成为传说,如神。邱妙津应该期盼过如今甚至未来的社会,或许有一天她所说的鳄鱼不用再隐藏自我。只是她的痛苦似乎从来不是来自于社会的认同,而是源于过于激烈的爱。




这是2016年来看过的书,有些是囫囵吞枣看完的,有些认真写了读书笔记。曾试想每看完一本书写一篇类似读后感的东西,而时间真是不充足,有些书又需反复咀嚼,积攒了一年才做出这个,写得粗糙。除了近半年看的,上半年很多感受都已遗忘,只做一个记录,对于一些不喜欢的书有言语上的不满,无意诋毁他人兴趣,看书这件事也是全凭借个人喜好。

我向来主张读“无用”书,而不是怀着某种目的去看,并且拒绝成功励志鸡汤学这类书籍。

感谢这一年来有这些书的陪伴,总以为人生在世,有些东西是不可或缺的。这一年中我有过一两个月的间断期没看过任何书,整天浑浑噩噩不知该如何是好。后来也捱过难熬的时候,烟酒借不了愁,也还好有这些书,求知欲带着往生里走。

曾一度想要放弃一些什么东西,有人说看很多书是因为内里的空虚所以想要依靠书中的丰富来填补,我不否认,因为也曾从中得到解救,只是这到底不是一个阅读的好状态。好的阅读是精神食粮,而不能错用为精神鸦片。

可是写一年的总结,真的好累。拖延如我,本来打算在昨天发,结果贪玩,回家后才发现时间已经不够,本来还想总结一下电影,写不动了。以后争取每月写一次。

2016完结在这些书里,也迎来2017吧。

祝大家万事胜意吧。这是我最喜欢的祝福语了。


图文 | 主页菌

编辑 | 主页菌




我们早该见面了


漫长


微信号:manchang42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鼓励,我会继续努力的!

文章地址:

用户邮箱:

打赏金额:USDT

点击”去打赏“,即可进行打赏支持本文章哦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