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子来了 / Devils on the Doorstep
上映时间:2000年
1、这是迷影君最喜欢的电影,也是我的电影启蒙作。
影片透过一个北方农民与两个战争俘虏的故事,刻画了深刻的人性,解构了战争的荒谬。姜文称:“我描绘了人类的误解与爱恨,恐怖与死亡。”
2、故事改编自尤凤伟的小说《生存》,有较大改动。故事一波三折,尤其在后半段出现了戏剧强烈的反转,观影之前,不建议看详细剧透。本文不涉及详细剧情。(因为迷影君对本片的喜爱,所搜集的资料有点多,请您慢慢看。)
3、作为姜文的第二部导演作品,本片电影手法凌厉彪悍,充满激情和力量,在国内影坛极具开创价值,在人物刻画、故事手法、摄影技巧等方方面面,均独树一帜。只可惜,因为种种原因,本片无法在国内上映。国内观众的观看渠道只能是影碟或者在线渠道观看。如果有一天本片能在大银幕上放映的话,观影肯定是另一番感受。
4、被禁原因:当年电影局对这部影片的部分回复内容如下:“影片一方面不仅没有表现出在抗日战争大背景下,中国百姓对侵略者的仇恨和反抗,反而突出展示和集中夸大了其愚昧、麻木、奴性的一面”。
此外,本片中的粗口也是被禁映的原因。“多处出现污言秽语,并从日本兵口中多次辱骂“支那猪”,另外还有女性的裸露镜头,整体上格调低俗。”后来姜文还是带着胶片参加戛纳电影节,由于影片为拿到电影节的许可证,属于“违规参赛”,事后姜文受到了电影局“五年内不能担任导演”的行政处罚。
5、本片2002年曾于日本公映。此前日本五大暴力集团曾发传真到发行公司,说本片一旦在日本放映将不保证日方演员安全。最终公映后这部电影还是取得了不错的票房记录,主要日本演员香川照之(花屋的扮演者)还因此“身价飙升”。影片在日本引起了很大反响,社会各界反应不一媒体评价普遍较好。日本影评人石子顺高度评价这部电影,认为这是一部日本人都必须看的电影。
当时日本影评人的评价:井上志津评论:“虽然一直有幽默作陪,但紧张不安的气息亦跟随始终,并在最后得以爆发。借助马大三这个令人同情而心地善良的农民,姜文导演提出了‘当死亡逼近时,人究竟会做出何等举动?’这一针对人性的普遍提问。
胜田友已评论:“它无疑以自身的强大震撼深深扣击着每个人的心灵深处。我也不禁惘然失言。” 浜本良一:“姜文把一个命运起伏的农民刻画得有声有色,同时,香川和泽田扮演的日军角色的心理也真实可信。”清水节认为:“有人说本片过于强调日军的人性一面,这种说法纯属误会。”
6、“与他的同胞张艺谋和陈凯歌相比,他的风格更接近费里尼和库斯图里卡,一部推陈出新的电影杰作标志了一位才艺非凡的电影人横空出世。《阳光灿烂的日子》将姜文的少年回忆留驻在胶片之上,《鬼子来了》则进一步确立了姜文在当代中国影坛的独特地位。”(法国观点周刊)
7、本片获得了戛纳电影节评审团大奖,在最高奖金棕榈奖的争夺上,惜败给更具欧洲文艺气质的《黑暗中的舞者》。
8、关于配乐:姜文在谈到他为什么给《鬼子来了》选择刘星的音乐时说:《鬼子来了》的故事原本“隐藏”在我为拍电影而看过的众多小说之中,并没有清晰地凸现出来。而最终诱发灵感的是两张风格迥异的CD,一盘是日本军歌,另一盘是当代音乐隐士刘星的专辑《一意孤行》。前者激昂有力中带有霸道倾向,后者则尽得中国文化超脱与空灵的真谛。
片中日本海军军歌出现了7次,军乐的作用是在为影片的叙事段落提供了音乐背景之外还参与了叙事。刘星的音乐在影片中共出现了6次。热闹欢快的日本军乐使刘星的音乐显得更加虚无缥缈,而超脱空灵的音乐使欢快的音乐更加热闹、甚至嘈杂。这两种风格迥异的音乐在《鬼子来了》这部电影中得到了很好的协调统一。
片中还有两段音乐是崔健创作的,分别在鱼儿包饺子和大三拿斧子砍人的片段。
9、本片的摄影顾长卫,中国顶尖级的摄影师。正是他建议姜文将本片拍成黑白片。当时的技术手段和人员设备都不是特别齐全,其实黑白片对摄影师来说是一种挑战。姜文曾经为一场戏从美国专门进口一台特殊摄像机。《鬼子来了》用48万卷胶片,结果导致比原计划2000万投资超30%还多。
10、姜文1963年出生于河北唐山的姥姥家,童年是在唐山度过的。本片的拍摄地大部分在唐山迁西县的潘家口水库,一部分在河北蔚县暖泉镇的西古堡村(县城段落)。影片使用了姜文熟悉的唐山方言,这让人物真实可信。
11、姜文为了这部戏,曾经去过靖国神社,当时国内哗然,姜文的解释很简单:“杨子荣还上过威虎山呢。”
12、扮演士兵花屋的日本演员香川照之说:“《鬼子来了》可以让日本人受到教育。日本人都认为,这部电影是一部相当了不起的电影,但却拍不出来。作为日本电影业界中的一员,我认为拍不出的原因是对战争的认识问题。日本人与韩国人、中国人相比,与任何东方人相比,历史认识薄弱,或者说是把历史忘掉了,或者说是不敢负责。另一方面,只是一味自尊,好像惟有自己是上帝的选民。”
回国之后,香川照之写了本拍这部戏的书《中国魅影》,他说:拍《鬼子来了》所用的精力和投入,即便在日本,都够拍7部电影的。
13、本片六位编剧(姜文、李海鹰、刘星、史建全、述平、尤凤伟)中除了原著小说《生存》的作者尤凤伟出生于上世纪40年代,其余均为60年代后生人。
在剧本创作上,对人物塑造避免了以往的刻板认识,让人物鲜活立体,马大三、二脖子、六旺、鱼儿、八婶子、五舅姥爷、七爷、四表姐夫、一刀刘、小碌碡、说书艺人、国军上校……以及对立方面的花屋、野野村、酒冢猪吉、董汉臣、电话兵,每一个出场人物都是生动的。
14、尤凤伟后来因为影片与原小说改动较大,以侵犯著作权为由与电影制作公司打过一场官司。官司最终不了了之。
15、花絮:影片里有台词的鬼子兵,基本都是日籍演员,姜文当初从日本选中演员后,将这些演员连同留学生一起送到京郊武警某部进行军训。经过一系列的历史教育、“思想教育”,日籍演员们对当年日军的罪行有了进一步认识,深感耻辱,所以拍摄中格外卖力。
16、花絮2:在最后鬼子屠杀村民那场戏时,村民六旺的扮演者(剧组制片主任李丛喜)被日籍演员泽谦也狠狠击了一巴掌,当时李丛喜忍着痛继续拍了8条胶片,但最后还是疼痛难忍倒下了,送到医院检查发现右胸上部第二根肋骨断裂。此前,李丛喜还多次挨打。头回是被老电话兵实实在在地抽了六十多个耳光,脸肿了,耳鸣了,一个礼拜听不清声音。第二回是被马大三打了十几个耳光。第三回是被演他爹的群众演员在后背上踹了二十多脚。
17、花絮3:扮演疯七爷的陈述,拍摄电影是已经79岁,曾亲眼目睹了日军侵华的暴行。在剧组,他一见日籍演员就想发火,恨不能把当年的那口气“补”回 来。
18、花絮4:本片是饰演鱼儿的姜宏波第一部电影。一直在城市中长大的姜宏波被姜文剧组“下放”到最原始的农村体验生活。两个月的时间,姜宏波就跟当地的老乡们一起生活。那时候为了晒黑自己,她每天都下地,一直跟着太阳走。“没记错的话,我那时候呆了两个月一直都没洗澡。”姜宏波说。姜宏波后来出演过《芈月传》里的威后。
19、细节:荒诞、幽默在最后一段表现的尤为突出,黑毛驴的突然跑出。据香川照之回忆,剧组曾经一再给公驴打雄性激素,但好像不起作用,最后怎么拍的,就不知道了。高队长讲话时,一头猪在士兵脚下穿行,混沌的场面。
20、不同版本:姜文最初送交戛纳的版本是162分钟,在戛纳之后为了让影片更紧凑姜文对其中一些枝节进行了删减,变成了140分钟。162分钟的版本只作部分非商业性的影展放映使用。这些删除的内容,绝大部分并非完整段落的删除,而是在一整个段落里删除若干镜头或对白。
21、精彩台词:“大哥大嫂过年好,你是我的爷,我是你的儿。”
“我出了村,就过了河;我过了河,就上了山;上了山,就进了城;我进了城,就去了药铺;我去了药铺,就找了李麻子。”
“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我一手一个掐巴死俩,拧成麻花,刨坑埋了。”
—往期热文—
电影,是醒着的梦境
简洁理由+真实考据
每天推荐一部电影
记住一部佳作
只需2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