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乐
我是个港乐爱好者,也因此交了一些臭味相投的朋友。
我们的经历大都相似——生长在粤语地区,吃着珠江水系的水,走着丘陵起伏的路,连呼吸的空气都带着“南粤”特有的味道。就像是橘子生南生北的环境问题,不管来自何方,浸在绵延的一股“粤“气里,对于这的一切,都很自然地习惯。港乐,是近代粤文化无可否认的代表。
之前和朋友在微信上玩“接歌游戏”,规则要求一人发一句歌词,另一个人则接出上句或是下句,若是接不上便是输,得乖乖发个红包。我和朋友们听的歌相似,发的句子被人轻松破解,从几十年前说起,经典的歌曲不要太多,从罗文到许冠杰,从温拿到beyond,从谭张到双陈,从林子祥到李克勤,从杨千嬅陈奕迅到薛凯琪麦浚龙何韵诗,我们说也说不完。但到后来,我们越说到近年,脑子里却愈发空荡,有时竟出现短暂的空白。
于是我们都沉默了。
港乐爱好者大多都习惯了这样的情况——歌库里的歌不断听着,但却许久都不曾添一首新歌了。
这十分清晰又直白地揭示了一个大家都心知肚明地情况:港乐地衰落。
没有人能否认港乐地辉煌,也没有人能否认港乐地衰落。
时常有乐评人不无感慨地回忆过去的香港乐坛:“遍地都是歌手,电台都在举办歌手比赛,选出有潜质的新人,男女老少对歌星的八卦了如指掌,甚至还有一家人因为崇拜者不同而大打出手。粤语歌唱到台湾,唱到东南亚,唱到全世界。”那是个香港全民音乐的时代,也是香港文化最璀璨的时代:张学友的专辑能在世界大卖400万张,香港仅一年的唱片销量就近2000万,红磡体育馆无夜不欢,甚至有“未到香港不算世界巡回”的说法。
但是某一刻开始,好似浪潮退去,露出斑驳坑洼的沙滩与无数尾跳动的鱼。
有人说那一刻是1997年。
1997年,金融风暴席卷亚洲,亚洲四小龙之一的香港在金融海啸中瑟瑟发抖,艰难生存,经济大幅衰退,股市、楼市均跌到谷底,音乐市场自然受到重创。
“人人都想着还债、跳楼,哪有心思听歌?”
才子佳人
被誉为香港四大才子的黄沾在2003年论文中认为1984到1997年是香港乐坛的黄金时期,并以他自己的歌词“滔滔两岸潮”为之命名。
诚如黄沾所言,80年代初至90年代末的香港乐坛枝繁叶茂,才子佳人如过江之鲫,令人目不暇接。有谭咏麟、张国荣、陈百强这样叱咤风云的巨星,有罗文、许冠杰、林子祥类祖师爷般的存在(林子祥至今仍健在,在《我是歌手》登台献唱时已近70),有梅艳芳、王菲、叶倩文、陈慧琳等女星,更不用说90年代统治乐坛的四大天王。
与之一同爆发的,还有一众优秀的作词者,作曲家。诸如黄沾、林敏聪、潘源良、林夕便是其中的代表者。这些才子歌者一改70年代大量翻唱西方歌曲之风,创作了大批流传至今的经典歌曲。
九零迷思
“既是同舟,在狮子山下且共济,抛弃区分求共对”——出自黄沾86年为电视剧《狮子山下》同名主题曲填词。
80年代末90年代初,香港乐坛鼎盛中暗潮汹涌,97年如大限横在每个人的头顶。北方,亲近而又陌生的中国,将会重新拥有失去了一个多世纪的香港主权。迷茫、无知、惶惶,这些情绪宛如海中冰块浮沉。这一时期的香港,一方面终于产生了清晰的集体本体意识,一方面又对未来的方向感到迷茫。前者体现在黄沾以温和积极的笔触写出代表港人“奋斗不息”精神的《狮子山下》,后者则体现在那首脍炙人口的《皇后大道东》上。
《皇后大道东》由集结当时乐坛众多音乐大家、新锐的音乐工厂制作发行,罗大佑作曲,林夕填词。歌曲中不段重复数段长句歌词,以香港某市民的角度讲述,歌词没有剧情,句句通俗又令人费解,仿佛带有魔幻色彩的异变乌托邦。诸如“但是旺角可能要换换名字“、“但是路线可能要问问何事”展现了对未来深深的迷茫。歌曲编曲复杂,简单、重复的旋律充斥着整首歌,尤其在后半部分,不断地重复,使得歌词和旋律洗脑而又朗朗上口。
音乐永远是某一时期社会大众情绪最真实、直接的反映,在资本主义中野蛮生长的香港,面对未知而庞大的社会主义中国,不由得充满了戒备。一如分隔多年终于重聚的父子。
后天王时代
要讲述新世纪的香港乐坛,陈奕迅和容祖儿绝对是绕不开的两个人物。在后天王时代,香港乐坛将“歌神”这一类似掌门、住持的称号交给了陈奕迅。而陈奕迅不负重托,在新世纪的十余年里,与容祖儿一起包揽香港各大音乐奖项,甚至有某奖连拿十三年的纪录。这一方面体现了其对香港乐坛的“统治”,也从另一个角度反映了香港乐坛青黄不接的状况。
有人曾用这样的话来评论他:香港乐坛最后一根台柱。
但是即使是陈奕迅在香港乐坛作品最多,质量最高的“新千年”时期(2000-2010)年,其影响力也在非粤语区甚微。更广阔的大陆地区,在新世纪的十年,正深受着产出“周杰伦”、“林俊杰”的台湾乐坛影响。
香港的乐坛的式微,似乎已是事实了。
一首香港的时代曲
黄沾曾写道:“香港流行曲是个异数,因为历史遗留的现实,地理环境的配合,经济条件的繁荣,政治因素的因缘巧合和人才的巧合汇聚,滋生了这种揉合中西音乐元素,承先启后的现代声音。港曲的演唱语言为粤语,造就了港乐的独特性格,也严重规限了其发展”
他也在文章的最后同许多人一样认为:港乐的黄金时代,很难再来临了。
前些天听着香港的电台播歌,排行榜上除了一些粤语歌外,出现了一些香港音乐人制作的国语歌,甚至榜单还有李荣浩、薛之谦的名字——这在排他性极强的香港音乐市场是不可想象的。感慨之余,有些开心,有些叹息,有些期望。
所有时代都会逝去,“滔滔两岸潮”般,我们都被时代浪潮裹挟而行,像是创世纪中的诺亚方舟,载着人们从一个时代前往另一个时代。
港乐的黄金时代或许结束,但它的进化不会停止。
港乐永不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