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现代学术名著丛书120年·纪念版)
识别二维码 一键购买☟
正如钱穆先生所说:“当信任何一国之国民,尤其是自称知识在水平线以上之国民,对其本国已往历史,应该略有所知。尤必附随一种对其本国已往历史之温情与敬意。每一国家必待其国民备具上列诸条件者比较渐多,其国家乃再有向前发展之希望。”
小编为大家带来关于历史的63种名著。
1.钱穆《国史大纲》(上、下)
在民族危亡时期, 用以唤醒国魂、御敌救国的佳作
钱先生的中国学术思想史研究博大精深,并世无人能出其右。
——杨联陞(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有汉学界第一人之誉)
识别二维码 一键购买☟
2.张荫麟《中国史纲》
天才史学家张荫麟先生的未完之作,广受赞誉。
世人多惊羡其文笔之粹美,以为胜过一般文学创作,不知其字字珠玑,皆为潜心涵泳几经锤炼而后成。中国新史学之大业,殆将于张君之身完成之。
——钱穆
识别二维码 一键购买☟
3.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上、下)
开创我国新的通史的著述范式
旧历史写尧、舜、禹、汤、文、武所处的时代都是一个样。本书试用一般的社会发展原则到具体的中国历史,这是和旧历史完全不同的。
——范文澜
识别二维码 一键购买☟
4.柳诒徵《国史要义》
从史原、史权、史统、史联、史德、史识、史义、史例、史术、史化十个方面
对中国史学传统做了全面回顾
公精于礼,言史一本于礼。
——熊十力
识别二维码 一键购买☟
5.郭沫若《中国古代社会研究》
最早运用唯物史观深入研究中国历史的一本史学名著
在这时中国人是应该自己起来,写满这半部世界文化史上的白页。外国学者已经替我们把路径开辟了,我们接手过来,正是事半功倍。
——郭沫若
识别二维码 一键购买☟
6.金毓黻《中国史学史》
中国史学史研究的创始之作
余之研史,实由清儒。清代惠、戴诸贤,树考证、校雠之风,以实事求是为归。
——金毓黻
识别二维码 一键购买☟
7.何炳松《通史新义》
较吾国固有者为切实而适用,足备国内史家之采择
他对中西文化交流、教育、中西历史均有研究,是一位融汇古今、学贯中西的史学家。
——周谷城
识别二维码 一键购买☟
8.李守常《史学要论》
20世纪中国史学上最早面世的史学理论著作之一
马克思主义史学在中国的奠基之作
识别二维码 一键购买☟
9.姚名达《中国目录学史》
一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著作
对中国古代的目录及目录学给予全面的科学性总结
识别二维码 一键购买☟
10.向宗鲁《校雠学》
以骈文写就,俪语为纲,子注为目,疏密有致
识别二维码 一键购买☟
11. 朱希祖《中国史学通论》
勾勒出了中国史学产生和发展的概貌
早年师从著名国学大师章太炎先生,为“章门五王(天王黄侃,东王汪东,西王朱希祖,南王钱玄同,北王吴承仕)”之一
识别二维码 一键购买☟
12.陈垣《通鉴胡注表微》
陈垣“所有著作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学识的记里碑”
《通鉴》之博大,特于此著明之。清儒多谓身之长于考据,身之亦岂独长于考据已哉!今之表微,固将于考据之外求之也。
——陈垣
识别二维码 一键购买☟
13. 梁启超《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新校本)
一本书读懂近三百年学术史
有关清代学术的百科全书式的著作
开创了学术史的新体例
凡研究一个时代思潮,必须把前头的时代略为认清,才能知道那来龙去脉。
——梁启超
识别二维码 一键购买☟
14. 陈登原《中国文化史》(上、下)
中国文化史研究早期的一部代表性著作
盖以“华”自诩,犹以“夏”自称,犹以“中”自勉。国于大地,必有与立。
——陈登原
识别二维码 一键购买☟
15. 雷海宗《中国文化与中国的兵》
推崇文武兼备,认为武德使人坦白光明,而文德之畸形发展会导致中国社会走向病态
凡在社会占有地位的人,必须都是文武兼备、名副其实的真君子。非等此点达到,传统社会的虚伪污浊不能洗清。
——雷海宗
识别二维码 一键购买☟
16.顾颉刚 史念海《中国疆域沿革史》
第一部公开问世的系统的历史地理专著
吾人处于今日,深感外侮之凌逼,国力之衰弱,不惟汉唐盛业难期再现,即先民遗土,亦岌岌莫保,衷心忡忡,无任忧惧。
——顾颉刚
48.陶希圣《中国社会之史的分析(外一种:婚姻与家族)》
作为中国社会史研究的开拓者之一,主张用社会历史的研究方法来研究中国历史,并由此为现实问题寻找答案。
《中国社会之史的分析》即是其这方面的代表作。本书对于士大夫和官僚产生的根源及其腐朽性、它们之间的关系均做了历史范畴的揭示,亦论述了封建制度毁坏的原因及封建势力继续存在的历史背景。对于中国社会的性质也从历史和社会的进程方面予以了论证。当年这本书的出版曾拉开了30年代知识界“中国社会性质”论战的序幕。 《婚姻与家族》也是陶希圣社会史研究的代表作。该文阐述了宗法、宗族、家族制度的历史演变,并分析了生产关系演变与上述制度演变的互动关系。
49.沈从文《中国古代服饰研究》
一个文学家的考古学著作
中国古代服饰研究系统化工程的开山之作
end
每日一书
《希腊悲剧时代的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