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那天,我打开豆瓣。封面上的小姑娘打扮朋克,一头干脆利落的清爽短发,侧脸轮廓柔和而耀眼。照片上方是Beats 耳机的Logo,Logo下方写着一行小字:Beats by Dre呈现——《声来如此》。
封面上的小姑娘正是我喜欢的窦小姐。
2.
窦小姐全名窦靖童,或许她的父亲窦唯和她的妈妈王菲更为人津津乐道。她自己倒也不悲不喜,安静地做音乐,给电影写主题曲,直到入围金马奖,直到和王菲同台演唱会,呼声丝毫不亚于自己的妈妈。
这首歌就是曾经的《七月与安生》的主题曲——《(It’s not a crime )It‘s just what we do》。七月与安生在小树林里奔跑的画面还停留在我脑海中挥之不去,这个微电影又对这首歌做了一个全新的诠释。
生活时常会面临烦恼,音乐是他们与自我和解的唯一契机,也帮助他们完成了自身身份的转变。也许出门在外,你是一个闪闪发光的“大明星”,是一个不合群的“孤独患者”,是一个事业不成功的“Loser”。但“家”的意义——永远是饭桌上那碗做好等你来尝的可口红烧肉。
3.
提及窦靖童,她是我继张悬之后喜欢上的第二个唱歌的女孩子。也许你觉得她又酷又朋克又有思想,但我还是更想温柔称呼她一声“窦小姐”。
窦小姐刚刚过完自己的20岁生日。回想我的20岁,还在大学里写着不知所云的论文,还在过着饭堂、教室、图书馆三点一线的平淡无奇的生活。抱着书本匆匆经过宿舍楼下的走道,一抬头,永远晾晒不干的衣物飘荡在南方潮湿的空气里。
为什么喜欢她呢。大概是因为,她在和我们相仿的年纪,将自己喜欢的事,践行到了极致。并且不卑不亢,从不招人嫉妒。即便偶尔我会设想,她无非就是出身较好、基因不错、天赋异禀,否则以她作品的小众程度,她现在也许还在后海的某个小酒吧里驻唱。
但我去看她的微博、视频以及现场演出,发现她是一个思想有趣、成熟懂事、并不骄纵,且笑起来温柔讨喜的姑娘。
2010年,13岁的窦靖童跟随李亚鹏去学校做慈善,首次在公众场合登台唱歌。大家纷纷赞叹这个 2岁就在王菲歌曲《只爱陌生人》中献声的小孩儿遗传了妈妈的好基因。在那天的篝火晚会上,穿着蝙蝠衫、牛仔裤、一头齐耳短发,还带着黑框眼镜的小窦靖童,在李亚鹏的鼓励下细声细语对台下的人说:“我给大家演唱一首英文歌《I Need You》吧”。
一开始有些紧张忘词,随后就开始渐入佳境了。喜爱唱歌的她在14岁的时侯组建了自己的第一支乐队并担任主唱。
4年前(2012年),15岁的窦靖童发布了一首《With You》,首次向外界展示了自己在音乐上的才华与天赋。彼时的她还在北京念高一,繁琐的教育体制与校园规则令她感到厌烦,所以她的成绩始终算不上太好。就连这首《With you》,也是她为了报考美国某所音乐学校而上交的作业。“写这首歌只花了半个小时,摸了几个和声就摸出来了”。事后面对媒体的提问,窦靖童如是说道。紧接着2013年,她又写出了《On The Beach》。
与陈家瑛签约的窦靖童15年开始出现在各大音乐节上,迅速收割了一群少女心并获得“国民老公”的头衔。她唱歌的时侯始终一副随性自如的状态,以一句简单的问候“大家好”作为开场,随后就沉浸在了自己的世界里。高起点使得她的眼界和审美远远超出同龄人,与妈妈王菲一贯的清冽、高冷不同,窦在舞台上时不时调皮扮鬼脸、微笑与乐迷互动,猝不及防戳中大家的苏点。
摄影师/七仔
16年10月的上海简单生活节,一大片人拥簇在梅赛德斯前的空地上,等待窦靖童的到来,其中就包括作者柏邦妮。彼时的窦靖童已经拥有了自己的第一张专辑《Stone cafe》,演出期间她晃动着轻盈的身体,不时回头好奇地看看自己在大屏幕上的投影,底下的乐迷们也忍俊不禁。
打耳洞、纹身、泡吧、晒和混血少女的亲密合照、力挺好友水原希子并删博淡出众人视线等等。这些让她看起来注定不是一个太“乖”的小孩。
但她又十分谦逊有涵养,她被网友发现在三里屯的一家咖啡店打工,弯腰为客人服务的态度很有礼貌。并且在下班的时侯为粉丝带去的专辑签上名。
当媒体向她投去不怀好意的问题时,她只是礼貌的笑笑,并不尖锐。《七月与安生》的主题曲出来后,她有一次和导演陈可辛的对谈。陈可辛表示她和自己想象中很不一样,她是这么回答的:
“我有音乐,所以我没那么多刺”。
毫无疑问,窦靖童是继承了父母天分的,这是她比一般人幸运的地方。但她就只是她,如果一定要概括她,我想那大概就是将七月与安生两个人加在一起吧。
两个人她都占有一部分,她像安生,因为外表很酷,也希望出去打开眼界、体验生活。但同时又有七月的心理:想要踏踏实实的做好自己。
不想完完全全按照社会框架规定的路线走,但同时又不想做一个愤世嫉俗的人。我想这是父母赋予她最好的特质。
我心爱的窦小姐,去唱吧,去燃烧吧,去做自己。因为你生来如此,于是我愿闻声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