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方△藍字,與80萬小夥伴聽流行音樂
WELCOME TO MR.FELIX
我需要三件東西:愛情友誼和圖書。然而這三者之間何其相通!熾熱的愛情可以充實圖書的內容,圖書又是人們最忠實的朋友
——蒙田
Hins Cheung - 1985 Gifted Children
(虾米音乐搜索用户”卖火柴的小男孩“即可获取更多歌单)
作者:卖火柴的小男孩
来源:原创,欢迎商务合作
“半夜,無眠。一直刷新著蝦米音樂歌手“張敬軒”的最新單曲《天才兒童1985》,縱使QQ音樂等各大平台都已發佈,或許喜歡蝦米猶如喜歡張敬軒般如此地單純。
是日,終究發佈單曲。聽罷,如現代版的《傷仲永》,我在漆黑的房間里用手機連著藍牙音箱,將音量調到最大,讓軒的聲線充斥著耳朵。從第一句的高潮,繼而下跌,再到惆悵,最後結束,結合軒的似歎卻並非歎的感情,雖則首遍聽不理解歌詞的意思,但是從歌詞里聽出這不正正唱的是我們這群80末90初的“中年人”嗎?歌詞描述的是大部分的普通人,或許有某些過人的才華,但終其壹生,也只是活的夠理想,又或者不太理想。寫到壹半的歌詞、編到壹半的程序、畫到壹半的畫,但壹定要完成什麽才算壯舉嗎?《天才兒童1985》又是壹首令人沈思、反思的作品,張敬軒先生把它唱得無可奈何卻又希冀重生。壹聽就非常入耳,又是壹首值得循環的歌曲。
說起張敬軒,我也忘記是誰安利給我。那是一個沒有“安利”這潮語的年代,也沒有牽扯到政治層面的點點滴滴,更是無一群高層博取某些東西而將藝人玩弄于掌心的日子。首次聽張敬軒的作品,那時候還是一個非主流的年代,而那時候的軒并非屬於偶像派,極端的五官甚至有點讓人覺得“恐怖”,但正正這“恐怖”讓我記住這位廣州仔,并欣賞到他的《透露》。推出《透》的時候,個人認為張敬軒先生唱功還是沒有上神台,僅僅是屬於“歌手”,只是我深深被其那前衛的曲風而吸引著,其實也沒什麼,只是循環了幾百遍而已。
隨著一國兩制的推動之下,這位小夥子帶著迷惘帶著希冀獨身一人前往一個看似熟悉,但卻是陌生的地方,開闢屬於自己港樂的一片天地。
身邊朋友看到今天獲取如此成就的張敬軒,不熟悉他的他及她便會覺得港漂的張敬軒先生的成就是用財富,父陰而建成的,但熟悉他的便會知道一個黝黑長得像菲傭的張敬軒初到香港,當個助手,做個服務員,雖說音樂方面是天才,但機會並非自動送到他手,而是他狠狠捉住機會,再加上後天的努力,終於《斷點》讓他晉升到“一首歌歌手”。
當時的樂壇,一首歌的歌手不計其數,這群一首歌的歌手憑藉僅僅一首的作品在國內撈得風生水起。當然,這也不能說其不是,只是人各有志,張敬軒選擇放棄當“一首歌歌手”的機會,毅然在音樂上越走越遠,直至《酷愛》的出現,也可算是徘徊于香港樂壇的一線和一點五線歌手之間,到《不吐不快》等的推出,張敬軒先生躋身一線歌手,也憑藉著多張管弦樂的CD(演唱會)加上自身洋溢著藝術細胞的原因,到這階段的他,稱為“藝術家”更不為過。或許能獲取這個成就,是其將音樂不僅視為工作,更視為一種娛樂,以及是一種傳承。前半階段的張敬軒給我的感覺就是一種“鬼曲神工”,曲風比較小眾且神秘;后半段的他給我的感覺便是“情懷藝術家”,音樂風格趨向逐漸傾向人生的甜酸苦辣,而非一味的情情塔塔。
然而,在這個大社會的音樂環境下,元素少不了與政治及人文扯上關係。因為某些誤會以及某些造謠分子之下,張敬軒先生被當成GD歌手。這一舉動將2017年的他計劃打亂,從參加某內地知名節目,到現今依然仍有不少群眾被始作俑者蒙蔽,在此,也不得不說,簡而概之,張敬軒的微博自我介紹是中國歌手(自行search)。而今年初的新作《缺》仿佛算是其對社會無奈的一首發洩的作品,訴說對社會的無奈,更是對粉絲一個答復,仿佛答案就是沒問題,我很好。
很多人說誰誰誰誰是我的青春,但我想說的是張敬軒先生的歌並不僅僅是我的青春,更是童年。而《青春常駐》、《不同班同學》以及《天才兒童1985》這成長三部曲,完全概括了我們這一輩人的童年,青春,少年。這次的1985,由wyman解說得知僅僅只是一個順口,1985是壹個藝術上的約數,不是特定的年份,而是代表80年代出生的那個年齡層,如我理解的不僅僅是80年代出生的那個年齡層,也正正是90年代初出生的我們。
要,背負個包袱,再,跳落大峽谷。官方說這是首中年危機的歌。其實不完全是,這還是首大眾警鐘式的歌曲,為何我們有靈感要放掉?為何我們有精力去拼要頹掉?為何我們有棱角要磨掉?歌詞用好幾句發問,讓人不禁叩問:“有天才,為何我們卻無後半?
THE END.
軒迷福利
正價購買鏈接(識別二維碼)
福利軒迷福利
正
預告:#天才兒童1985#限量版T恤即將推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