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把这刀下的风物化为眼里的诗篇——潘胜军紫砂陶刻印象

且把这刀下的风物化为眼里的诗篇——潘胜军紫砂陶刻印象

三希堂紫砂 内地女星 2017-02-22 10:28:03 232


潘胜军(胜君)

工艺美术师

中国国画协会会员

中国青年书法协会会员

国际孔子文化研究院一级美术师

江苏宜兴紫砂收藏鉴赏专业委员会理事

青年陶艺名家


1981年生,自幼爱好书画。2000年进入紫砂工艺厂接受胡洪明大师教泽,学习传统紫砂成型、胚体装饰,期间又得到许士群先生耳提面命。2003年接受徐秀棠大师指导,并参加巨型浮雕作品“梁祝”创作。2004年受何忍群大师教泽从事陶刻创作。2008年创办三希堂紫砂艺术馆。2010年获“中国书画紫砂艺术大师”称号。2011年受聘于国际孔子文化研究院。2012年获浙江省“慈善天使”荣誉称号。2013年获漯河市首届“金三角杯”书画紫砂艺术展最高奖。2014年获山东省临沂市“爱心慈善人士”称号。

作品传略入编多部艺术典籍,曾多次荣获江苏省现场手工大赛各大奖项、中国十大茗壶金奖和“蓝丝羽”杯工艺美术金奖,第四届中国民间艺术精品展金奖,并被多家省、市级博物馆永久收藏。云南电视台、浙江电视台、青岛电视台等多家媒体曾对其进行专题报道。




名家题字

著名书画家范扬题“紫泥塑魂”


河南省文联主席、美协主席马国强题“匠心独运 道法自然”


天津文联主席、书协主席唐云来题“龙窑炼性 陶埴成金”



漯河市文联主席、书协主席张富君题“醉里乾坤大 壶中日月长”


陕西省著名学者、书法家王山枫题“中华紫砂 得阴抱阳”



合影 

与奥运冠军桑兰作为“浙江省慈善天使”一起合影


与著名书法家、全国兰亭奖获得者顾翔先生合作留影


与山东大学博士生导师刘光教授合作留影



作品欣赏 

艺术的天趣,就在心手之间的自然默契,

在与器之间的对话是一场欢聊。

潘胜军所写的所画的在刀下成了笔墨晕染的风致,

是有对陶刻艺术的领域所形成的个性主张。

他的人物有古人之雅意与风骨,

是要在几千年的风雅之中觅取一种超然,一种洒脱。


中国人对艺术形意的讲究较之西方只有更为精到。

所以在字画的表现上我们古人是在同一个体系上的,是密不可分的。

所以我们看《奇石》陶板的时候会有这样的感触。

画面的布局及其表现出来的意韵是能够体现作者对书画的掌控能力的。

画面的气度要让人在眼眸之中得到预约并非是填满,而是留白。

存有想象的美好,才能去延伸美的艺术张力,才能有令人驻足品赏的艺术感染力。


青峰叠翠,绿水清流。

我们在看到中国古代山水画的时候,总能看到高洁之风。

天地万物所蕴含的灵性在国画之中犹能体现地淋漓尽致。


笔不周而意周。

在画面上不需要都太过精致,亦不能太不讲究。

其笔墨之韵,皆在线条之中见得妙义,陶刻亦如是。



凝眸道器之间,一了俗尘万般累。

苏子说,吾心安处是故乡。在潘胜军的陶刻作品之中,能得潇洒之境,逍遥之意,取这一份艺术的天真浪漫,在内心之中有一份惬意就足够。




胸中一池墨,刀下方寸天

潘胜军

中国的民族艺术,从来都是代代相传、不断提高和创新,最终又以独特的面貌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来呈现其的独特的东方审美理念耸立于世界文化之林,紫砂艺术也不例外,紫砂工艺传承至今可谓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紫砂陶刻是紫砂艺术不可或缺的一种装饰手法,是紫砂文化进步的重要条件之一。紫砂陶将诗、书、画、茗吸纳交融,使其充盈文化味和书卷气,满足了人们的审美情趣与鉴赏需求。紫砂陶刻装饰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对文人具有特殊魅力和诱惑力的艺术。在今天,文人参与仍是传承仍是传承这一艺术的有效途径。紫砂素面素心,加上精湛的工艺技术,更充分发挥其浑厚大气、朴实无华的特性,在紫砂胚胎上铭文作画,字需要提笔画稿或以刀代笔,对文化人来说这是一种艺术情感的宣泄,因此当代诸多文人雅士都乐于此道。


早在明朝万历年间,便有供春、时大彬等制陶高手开始用竹刀在陶底部镌刻自己的姓名,拉开了陶刻的序幕。随后,被誉为“陶之中书君”的陈共之、汪大心等专为陶工代书铭刻。清嘉庆、道光年间,又有书画篆刻家潥阳县令陈曼生亲自刻陶,并带动了一批文人参与紫砂陶刻。书画家董其昌、郑板桥、任伯年、吴湖帆以及书画爱好者也都不同程度地参与了紫砂陶刻的领域,他们大都在紫砂壶上作书作画,然后由专业的陶刻先生操刀而成。文人与陶工的合作,亦大大地提高了紫砂艺术的文化品位。

陶刻是融书法,金石、绘画、文学修养为一体的综合视觉艺术。历来便有“壶以字贵,字以壶传。”之语。只有两者配合得当,以诗切壶,或以景切情,再加上作品的构图严谨、参差有致,这样才能体会陶刻艺术的精髓,凝聚成一件传世的陶艺佳品。好的陶刻装饰,当有画龙点睛之妙。陶刻装饰与紫砂壶造型艺术协调而又和谐,或俯视天地、气韵相生,或逆风疾行、逆道乾坤,或深刮浅雕、白描传神。此等迹外传神的格调使人品茗之余,油然产生陶情冶性的美感。

紫砂陶刻的刀法,却具有碑刻、篆刻,它不同于碑刻和篆刻的视觉效果。紫砂陶刻经过数百年的发展,逐渐形成了今天丰富多变的陶刻刀法,陶刻刀法主要分阳刻与阴刻两大类,阳刻属浮雕刻法,就是把所要表现的对象“凸”出来,有平刮阳刻、砂地阳刻等表现形式;阴刻指把所要表现的对象“凹”下去,分单刀、双刀、砂地三种刀法,单刀又分刮和刻,刮比较浅,有墨润感;刻则比较深,金石味浓。以刀代笔,直接写刻,轻重顿挫得体。双刀,是把所要刻的笔画线条两边下刀,中间起底,有三角底、圆弧底、平底、砂地底和不规则底等表现形式。砂地底刻法是用刀尖一点一点地挑琢出来,使其像砂地一样,主要表现有平底砂地(同双刀砂地底)、圆弧底砂地。另外还有双刀与砂地结合法、单刀与双刀结合法、单刀加刀法、多刀法等。单刀加刀法通常是单刀空刻,再局部加刀,一般如刀在笔画的起笔与收笔处。好的空刻作品,制作者必须有较高的文化素养以及艺术修养,并且需要有双刀正入的法的熟练基础,有扎实的运刀技巧。要达到较高的境界,就必须胸有成竹,意在刀先,未落刀时构思布局已成,下刀准确而洗练,一刀起落必须朱中一笔画的起势、收势,全神贯注,一气呵成,又要收的住,干净利落、胆大心细。

这样可出来的作品方能从刀中见神采,刀下见神韵,这种刻法刀痕明显,锋芒毕露、气势磅礴、奔放恢弘,犹如书法中的狂草、画中之写意刚劲挺秀、回味无穷。多刀法则是在笔画中施以三刀或多刀。以上刀法可以相互参融而形成另外的刀法,应用时可根据需要运用肘、腕、指力和转动胚体结合操作,达不到理想效果时,只要不刻出线形之外,还可稍作修改,有时刻根据线条的变化把几种刀法结合起来,形成多变的刀法。比如毛笔作书画时,细线是毛笔的锋尖画出来的,用单刀或双刀刻法效果都很好,当笔画比较粗时,笔锋就会跟着展开,画出的线条像排刷刷出来一样,这时再采用上面的细线刻法就不行了,要改用双刀“平底”或“砂地底”刻法就比较恰当了;再如使用毛笔作书画时,有中锋、侧锋及中侧锋变换的过程,刻时要根据笔锋的变化不断地改变刀锋,刀随笔锋随时变化,笔锋朝着哪个方向,刀锋也要朝着哪个方向刻,这样刻出来的效果更加强了毛笔的韵味,否则即使是把一幅很好的书画墨痕全部刻掉也未必能刻出来作品的神韵来。


陶刻的用刀是在胚体上体现刀法的痕迹,以运用的自然、轻重、快慢,线条的粗细,运刀起落准备、明书朴质、一气呵成。且需上下左右的前后顾盼,更得具备楷、隶、篆、草各种书体的基础,亦需掌握花卉山水、人物等画工技法。

紫砂陶刻形成优良的传统和强烈的艺术风格,绝非一朝一夕之事。紫砂陶刻与胚体制作的造型设计是分不开的,陶刻的装饰作用远远超过了其装饰的本能。随着审美意识的提高和觉悟,逐步形成了书画陶刻和紫砂造型艺术混为一体的风格,趋向厚重端庄。紫砂陶刻艺术,不但注重形式、内容及手法上的技巧,最主要的作者的文学素养、书画功力以及人格气质整体的表现。因为表现形质的笔法、技法、章法只是手段,而写神才是艺术的本质,也是艺术表现水平的重要标准。所以,一把茗壶陶刻书画装饰配置得体了,便为上乘的艺术作品。当余甘留舌之时,体会铭文刻画的意境,当能理解文人雅士对茶道的钟情、砂壶的珍爱及陶刻艺术的颂赞。





三希堂紫砂

微信号:sanxitangzisha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鼓励,我会继续努力的!

文章地址:

用户邮箱:

打赏金额:USDT

点击”去打赏“,即可进行打赏支持本文章哦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