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90年代初,他还是宁津县一个普通的理发师;如今,他却已是中国书协会员、宁津县文联副主席、宁津县收藏家协会主席。
有着如此传奇经历的他,却貌不惊人,为人低调,平易近人,不善言谈。
7月23日,记者在董子文化街见到了这位1966年出生的传奇书法家——李东海。
◆“玩”出来的书法家?
在网上搜索李东海的资料,记者看到一则由著名书法家于明诠撰写的文章,说李东海是“玩”成书法家的:
“东海中学毕业后在县城开了一家小小的理发店,娶妻生子做生意过日子。记不清哪一天就结识了同在一个县城的书法家李越、王琪璋先生,得空就跑到他们那里,看他们写字,听他们侃书法,他虽然还似懂非懂,但却是很愿意掺和着和他们一起玩。当然,为了一起‘玩’,聊备粗疏薄酒以助谈兴也是常有的事。就这么玩着玩着,他的瘾越来越大了,把辛辛苦苦的积蓄拿出来收藏了当代书家的字。”
“后来他干脆关了理发店的门,一门心思干起字画装裱来。”“有一天,从没摸过毛笔的东海写起字来,且一发不可收拾,某次拿给李越、王琪璋先生一看,二位书家还真是不大不小地吃了一惊。于是二位就如此这般地点拨一番,东海呢自然就写得更带劲了。一来收藏的好东西多,朝夕摩挲,眼界高了;二来结交的书画界高手多,耳濡目染心领神会;第三呢,这种轻松散淡的‘玩心’使他既无失意又无宠辱态。有了这三点,他写起字来当然就进步得快。近几年,他向全国展览投稿,竟连连得中。书协的同志说,条件够了,填个表吧。就这么,海发轩主人李东海就‘玩’成全国书协会员了。”
◆毫不在意别人怎么说
7月23日,见到李东海时,记者向他求证于明诠的说法。李东海微微一笑,说:“这里面说的基本上都是事实,但若说我完全没有经历磨难和压力,完全是‘玩’出来的,那也不过是于老师的调侃。”
李东海的这个传奇经历,并不是只有于明诠“调侃”过,德州市书协主席刘峥,也曾为此写过文章。
李东海说,自己从初中时就喜欢上了毛笔字;80年代,他就开始收藏现当代名家的书法作品。后来经营理发店时,他在自己的门市后面专门收拾出一间屋子来练字。他曾自己写了“请勿吸烟”“请勿乱丢垃圾”等标语,贴在墙上。“只要爱上这一行,就要天天练,不能断,否则就生疏了。”他说。
理发店经常有客人来,能有时间静下心来练字吗?“不能找理由说忙。很多从事其他工作的人也都喜欢书法,他们的工作也都很忙。时间要是想抽出来,总能抽出来的。”
会不会有人对此说三道四:一个理发的,花钱搞这些东西做什么?“当然会有人说,但我不在乎。我就是喜欢。”
◆“经历过的难事太多了”
后来,在书法家李越、王琪璋的指点下,李东海在书画收藏和书法创作方面真正有了长足的进步。他把自己的理发店关了门,去学习装裱技术,然后开了个装裱店。
经营理发店,好歹还能够保证每天都有收入;经营装裱,却有可能连续一个月都没有活干。况且,这对李东海来说,是个全新的行当,他并不知道自己在这个领域能走多远。即使如此,他还是毅然选择了这条道路,并坚持走了下来。
“经历的难事太多了。”回想起那段经历,李东海说,“刚开始经营字画装裱时,缺乏资金,连装裱用的原料,我都要借钱买……”
但不管有多难,李东海都坚持了下来。他成功了,成为了一名有实力的书法家。山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国画系主任宋丰光说“他的书法作品有高品位的书卷气,充满了颇具情趣的人情味”;书法家李越说“他的书作既无多少过于张扬的狂野恣纵,也不存在传统文人的浅吟低唱,讲求收放有度、顺其自然”。2003年,那个曾经的理发师李东海,凭借自己多年的努力,成为了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已载7月29日《德州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