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肥欧娜和细西粒的第-18-篇文章
Fi说
细西粒上周的文让我感到自己为何只是普通员工了,比如今天又推晚了点,真的没法成为潜力员工。
什么都别说了,兑现上次的承诺。
请转发我们的任意一篇文章到朋友圈,在后台发送截图,我们会随机抽取一位读者,送出一套SK2洁面、神仙水和面霜三件套(旅行装)哈哈。
作者:肥欧娜FiFi
常常觉得这个社会污浊之气太重,每个人都被包裹在一坨布满灰尘的油腻浓雾中前行,原本就不多的精神空间被污染之后还要反复被挤压。
最近我自己也成为助纣为虐的一份子。近来在给一家网络媒体写时尚类的稿件,不是那种特别有观点的专栏稿,是日更类的栏目。写完交上去以后被编辑打了回来,不够有趣不够活泼,甩给我几个链接,要我揣摩让读者一口气读完不带停的文风是怎样的。
类似于“穿上蓝色条纹衬衫,一秒飞升上仙”,“一米五的她腿长两米八,究竟有什么秘诀”……
之前一直按照传统时尚杂志的感觉去写,后来揉进了一点欢快去调节,不过终究是没能得其精髓。编辑恨铁不成钢地跟我说“要写段子,多看些段子”,“多少纸媒停刊?写得再精致,没读者有什么用。”我也曾一度怀疑用这种网络化语言去解读时尚真的有人爱看吗?真相是此种文风还真的受欢迎,网媒微信号一天更新六篇,阅读量加起来有几十万,这还没算网站的点击量。
我一边写着读者可能会喜闻乐见的时尚解读,一边暗自觉得自己是文字垃圾的制造者。不知道曾在南都苦练写作功力,现用几个例子勾兑一股情绪来作文的咪蒙小姐是否会与我心有戚戚。
这几年来,尤其是微信开始兴起以后,整个社会的精神层面的氛围荒谬、低智、肤浅,若是想张开毛孔想去吸取什么养分,不好意思,如果说雾霾只是让你身体不适,这种社会文化氛围的荼毒可能造成永久性的精神伤害。我也不想用“社会”这么大的词,只是但凡你在我们这个社会以一个现代人的方式活着的话,你都能有所感觉。
先看看,我们最想成为哪种人?根据每天所浏览的信息,“人生赢家”的头衔颁发了给Angelababy这一类人。赢点在哪儿呢?反正不是演技。首当其冲的是她的外形,出生于88年的她29岁,相貌和装扮还是按照少女路线进行设置,非常讨好。已育,但是身材没有走形,产后第三天就亮相大众,当天所有新闻稿基本都是围绕她不像生过孩子这个特点,一片夸赞。赢的更漂亮的是嫁给了一个好老公——黄晓明,有世纪婚礼,有事业上的提携,而且对她呵护备至。整个怀孕期间,隔三差五听闻今天买下一个冰柜给她降温,明天陪吃陪喝,把自己吃胖了几斤。
昆凌和奶茶妹妹同理,人生赢家公式是“必须得漂亮,必须得嫩+老公有钱又有才+宠溺+生了孩子“,自己的事业无需放入评判标准。按这个公式,我最爱的Cate Blanchett还不够格,她有三个儿子,和老公关系极其融洽,可惜现在年纪大了点,她应该早点吹捧自己,注意:金球奖、奥斯卡奖影后什么的并不加分哦。
现实世界里是这般风气,投射到虚构世界里又怎么可能有佳作。我们的生活已经离不开电影、电视剧,不管你承不承认。我们能通过看戏这个途径去感知更大的世界,得到某种共鸣,反过来它会潜移默化的参与到你的价值观塑造过程之中。于是问题来了,作为一名二十多岁的女性,我想看看一部反映我国年轻人生活的作品,关于恋爱的烦恼、职场的疑问、人际交往的困惑,我该看哪部剧呢?
答案是没有。
我只好看《东京女子图鉴》,看女主从三茶到银座,从小城姑娘一步一步的成为她心中预设好的摩登女郎,在一个又一个男人之间流连,去爱人,被爱人抛弃,我能理解她的每一点转变,可是惠比寿、代官山、港区终归是东京人才懂得深刻。看《Mad Men》了解到美国女性从办公室的摆设蜕变成独立自主的事业女性经历了多么艰难的过程,可却从没在荧幕上对我们国家女性地位的演变有半分了解,没人解释过“妇女能顶半边天”何以沦落至此。看《请回答1988》,那些一点型都没有的校服,那些为了备战高考而熬的夜,那些暗恋人的小心思都好像是我们成长中的细节,哦,不对,是韩国人的。
眼下最红的是仙侠剧,都是神仙的生活了,其本质还是玛丽苏外加宫斗,还涉嫌一大堆抄袭问题,看完也就图一个爽字。去年的大热门《欢乐颂》职场情节单薄无力,感情戏市侩势利,人物设置呆板无趣,边嗑瓜子边看看倒还行。大概十几年前那部《中国式离婚》反而比眼下任何家庭剧都更赤裸和真实,共鸣更加强烈,还能促进思考,主演是陈道明和蒋雯丽,演技是有保障的。
我们越来越不能接受复杂和深刻的东西了。比如影视作品的低劣,现在找的理由是这些是拍给三四线城市的观众看的,可三四线城市的观众真的爱看这些吗?有米其林餐厅可以吃,谁又要吃饲料呢?对投资方来说,他们只想以最低的成本博取最高的收益,对于观众,是不费脑子还能爽的惰性没法根除。
我也曾以为爱我就给我打钱只是一句戏谑,直到每逢过节都有人晒出转账红包;我也以为必须要有口红的风也就随便吹吹,直到某些在网络上反复被提起的口红全线断货;我们都想加速飞驰,留给思考的时间只有一秒,若是跟不上便会惶恐不安。
我可以理解这个时代所有人都必须奔跑,不过还是别跟在别人后面跑,别太快妥协。人群扎堆的地儿少去,弄个VPN,翻墙透透气,多出国也能透气,知道自己真心喜欢什么,多琢磨,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在浑浊的江水中活成清流。
我相信流行与深刻之间并不一定是矛盾的,还是有动人的平衡。就像前面提到的编辑是学服装出身的,她叮嘱我一番之后,还是让我不要只顾语言好玩,一定要加上几段服装史的内容,只是图片要多点。请记住,当口红的颜色被称呼为“斩男色、姨妈色、吃土色”的时候,还是有眼影把颜色称为茜空、琉璃珠、春瑾的。
插图来自Patrick Demarchelier摄影作品
近期文章回顾:
长按二维码,一起做清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