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Janeilde_(豆瓣ID:51387571)
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古宫闲地少,水港小桥多。提到苏州,大多数人首先想到的是“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古典园林是苏州文化的代表,因此姑苏城也成为众多建筑景观从业者必游之地。然而今天作者想通过此文,为大家介绍一些苏州除园林之外的隐藏打卡地。
2017年九月,由于论文写作的需要,作者进行了一次以“茶馆”为主题的江南古镇巡游,全方位感受古镇生活,在探寻老茶馆的同时,试图品评、甄别不同古镇的独特价值。
△调研路线总图
明清以降,丝绸、茶叶贸易带来江南地区的经济大繁荣(所谓“白银时代”),作为四乡农户交易中心的市镇迅速在环太湖地区成形、成熟,如今的水乡人家多是当初经济贸易发达的区域中心。
“七十二桥话甪直”
甪直 | 苏州,江苏
“老茶馆大概80年代左右吧就没有了……以前茶馆一进门就是灶,然后里面全是桌子,三四点开始,下午就是评弹,晚上人就不多了……”
——保圣寺看门大哥
△甪(读鹿音)直镇域
甪直,费孝通誉为“神州水乡第一镇”,原名为甫里,因镇西有“甫里塘”而得名,距今已有2500年的历史,后因镇东有直港,通向六处,水流形有酷如“甪”字,故改名为“甪直”,是江苏省首批四大历史文化名镇之一,亦是太湖风景名胜区主要景区。
票价信息:进镇免费,参观景点可购联票60元,学生等半价,包括保圣寺、万盛米行、沈宅、萧宅、王韬纪念馆等景点
交通方式:苏州站有公交直达,非常方便
景点参观时间:8:00-17:00
※市河、航道
△从车站出来刚刚进入市镇,水面十分开阔,两岸住宅都是新盖的小楼。
△镇内市河为“甪字形”格局,河网基本保存完整,驳岸多为原物,局部有整修。
※街巷
△里弄虽然经过整体的修整,但依旧保留原生态的贸易功能,是镇民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远离市镇核心区的老街巷,典型的“屋-街-屋”格局,两侧商铺早已歇业,但仍保留部分原貌。
△传统的下店上宅铺面,小木作装修简单雅致。
△镇中心经过整饬的通长檐廊,在承担交通职能之外,成为邻水住户向外扩展的生活空间。
※寺庙、宅院、园林
△保圣寺
原名保圣教寺,是甪直镇内最具价值的文物点,始建于梁天监二年(公元503年),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现存建筑有二山门、天王殿、古物馆等。
△旗幡夹石
△天王殿内屋架
进深六步架,梁上置驼峰,据陈从周考证为明代崇祯年间在宋代殿基上重建。
△天王殿宋代遗留的柱础
△“唐幢宋础”
上层经幢为七层经幢,底部为“剔地起突”、“压地隐起”做法的宋础,此外对称一侧置铁钟一口,铸于明末清初,二者均露天无其他遮蔽。
△古物馆(设计者:范文照)
在大雄宝殿原址上修建,内部保存世界闻名的“塑壁罗汉”,1918年夏天,史学家顾颉刚发现罗汉塑像及大殿,之后并登报呼吁重修,1928年,大殿半边坠塌,半数罗汉被毁,之后,经蔡元培、马叙伦、叶楚伧、顾颉刚等先生的呼吁,公私合力集资倡修,现古物馆为范文照设计,为中西合璧样式。
△保圣寺罗汉塑像
相传此塑像为唐代塑圣杨惠之的作品,全国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泥塑,仅剩9座,由雕塑家江小鹣、滑田友等安置。殿内禁止拍照,图片来源自网络,侵删。
△萧宅内门楼
事先看了唐塑,再看房子感觉已经不过瘾了,随便拍些照给大家看。
△当地人家门头上都会安置这样的辟邪物件,在一个竹筐内放置一把剪刀,还有符咒和秸秆等,具体含义还不是很了解,欢迎补充。
△一些大宅的外墙面后期开辟新的洞口,上设披檐,做法考究,年代难以断定。
※桥梁、码头
△兴隆桥(陈家桥)
建于明成化间。甪直历来享有江南“桥都”的美称,一平方公里的古镇区原有宋、元、明、清时代的石拱桥72座半,现存41座。
△江南古镇多见得“三步两桥”,此处均为平桥。
△万盛米行(或万成恒米行)旧址及前“河滩头”
前店后场格局,此处位于甪直镇南市河的西岸,水面开阔便于装卸和航运,现原米行空置待修缮,似乎曾作民居用。码头宽大开阔,尺度远非一般家用码头可比,为四乡敞口小舟提供较大停留空间,可以借此想象当年贸易之繁盛。
△依旧保留使用的家用码头
水道是江南人家重要的交通和生活渠道,人们择水而居,临水人家多自设小码头,一方面便于停靠船只,一方面便于生活取水。当下古镇的交通方式早已由传统水陆变成陆路,早期那种家家摇小船的生活场景对于笔者一个北方人来说还有有一定的想象差距。
△萧宅老宅后院的双圈水井
对于一些不临水或体量较大的深宅大院,开凿水井是解决取水问题的一种辅助方式。
※茶馆
根据前期资料调查,至1950年代初,甪直镇仍有茶馆36家,80年代后逐渐消失殆尽,现有茶馆多为近年发展旅游业的产物。
△圣莲人家茶饭店
多次易主改造,位于河道岔口,进利桥堍,选址体现茶馆的商业特点。
△一层内景,桌椅新设
△墙面临水处仍保留两处小门,为停船码头,舟行至此可由水陆直接进入茶馆内部。
△柜台及楼梯
△二层可轻易俯瞰河道,成为视觉的制高点。
△古镇第一餐,现在营业的茶水都是盖碗茶,笔者匆匆赶路茶水只喝第一遍水就撤,物价基本在古镇内持平,性价比毫无意外的低。
甪直镇镇区小巧,距离苏州市区非常近,旅游开发时间稍晚于周庄、同里等镇,格局保留完好、居民基本保留,生活原貌保存的非常好,是笔者心中典型的江南小镇,游客数一般,文物价值极高。此外还有万盛米行(叶圣陶《少收了三五斗》)、叶圣陶纪念馆、沈宅(教育家沈柏寒)、王韬纪念馆等多处景点可参观。
作者评级:4.5/5
关键词:唐代罗汉塑像;米业;“甪”字形水网
“水乡泽国梦周庄”
周庄 | 昆山,江苏
“茶馆是一个信息中心,交流情报,小镇上什么什么地方的消息,农民相互交流,这个猪养的怎么样……”
“现在就是5块钱的话维持不了”
——周庄三毛茶馆老板
△周庄镇域
周庄,旧名贞丰里,江南六大古镇之首,有“中国第一水乡”之誉,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始建于1086年(北宋元祐元年),因邑人周迪功先生捐地修全福寺而得名,周庄由原来小集迅速发展为商业大镇,与江南富豪沈万三的发迹很有关系。
票价信息:进镇门票100(含景点),学生等半价,包括沈万三故居、富安桥、双桥、沈厅、怪楼等景点。
交通:各地汽车客运站、旅游专线
景点参观时间:08:00-21:00(其余时间进镇免费)
※市河、航道
△周庄位于太湖至淀山湖之间的泄洪道上,白蚬江擦镇而过,西接京杭大运河,东北接浏河,航运便捷,是富商沈万三发迹的重要基础。
△本科读书的时候画的钢笔画??石望柱印象非常深刻了。
△沿着市河一直走,走到古镇的边界处,就可以看到混杂的生活形态,图中的女性在河中涮洗衣物。
※街巷
△周庄地块有限但又居民众多,现有内街都十分狭窄,两侧铺面相对较高,游人多的时候异常拥挤。
△深巷
△在周庄随处可见文字介绍和标志牌,对于原地信息的保存是目前笔者见到最好的古镇。
※桥梁、码头
△镇为泽国,四面环水,咫尺往来,皆须舟楫。周庄算的上网状河道,境内桥梁种类众多且形态各异,通过观察桥梁形式,基本可以判定所跨河流所承担的职能。
△保存的原有小码头经过装饰改造,成为一处开敞的后花园。
△驳岸边栓船只的牛鼻子
※寺庙、宅院、园林
△沈宅松茂堂
△沈宅厨房及灶头
△楠木柱墩
△以富安桥为中心的南北市河两岸是旧集镇的核心地带,桥堍商铺林立。
△迷楼
近代柳亚子、陈去病等南社发起人,曾聚会迷楼饮酒吟诗,现为革命纪念地。
△富安桥头商铺二楼的窗户使用白色贝壳,传说中的“蠡窗”?待考,欢迎解答。
※茶馆、理发店、铁匠铺
△聚宝楼
据当地人说为原有的老茶馆,二层临街,近桥,现一层为大堂附设书场,二层为雅座,门口设老虎灶。
△在当地民宿博物馆偷偷拍的老茶具,真实性不明。
△三毛茶楼
据说店主与三毛有通信,如今变成周庄的文艺打卡地,店主是周庄本地人,基本上见证了茶馆业的由繁至衰的过程。
△古镇中随便穿梭时拍下的老理发店,镇上的老人是这种理发店最后的和唯一的顾客。
△“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铁匠店的警世恒言。
周庄镇域面积大,人口多,遗存较丰富,尤其在古镇信息的保存和展示上比其他古镇都做的成熟、细致,不仅保存了宗教、祠庙、大家宅院,同时对普通生活相关的遗存也有所保留,如重要的手工业和商业的展示都是研究日常生活的天然素材,算的上是不虚此行。80年代后,周庄开始迅速发展旅游业,周庄成为目前江南古镇旅游中最成功的市镇,同时在管理和旅游体验上出现许多矛盾,但这些都在笔者可接受的范围内。
作者评级:4/5
关键词:贸易中心;区位优势;信息保存
最后
如果你有其他适合设计师的打卡攻略,欢迎推荐给我们
【文末福利】
分享该文章至朋友圈,发送截图到公众号后台,可领取“同济快题抄绘笔记48P”一份
-END-
编辑| Janeilde_
本文版权归作者所有,原文发表于豆瓣个人账号,转载请注明出处。
欢迎扫描下面二维码,加入建匠fami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