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总结—2017年时装圈发生了哪些大事?

一个总结—2017年时装圈发生了哪些大事?

圈子 欧美女星 2017-12-31 15:09:17 346

2017年究竟发生了什么?它们又将产生哪些影响?以下是我认为2017最重大的十个时尚事件。排名分先后。



这可谓时尚界渴望的现象级联名合作系列。围绕它产生的新闻和话题是爆炸式的,争议与褒赏齐飞。几乎是没有悬念的,它引发了对时尚产业最持久的批评之一:地上收编地下,主流精心挑选了小众的风格密码,再高价贩卖给时尚精英。Supreme的街头灵魂尤其在此联名中受到质疑。品牌“人设”似乎有坍塌迹象,其在之后的各种举动,包括接受注资、宣布与Rolex合作等,似乎也在加深这种质疑。

 

这个系列也掀起了跨界之年的序幕,Off-white的设计师Virgil Abloh单在本年就完成了九个跨界合作。品牌之间,尤其是高级时装品牌与街头潮流品牌之间的跨界,将成为持续发酵的潮流。



 


Terry Richardson是情色摄影大师的代表,而在他那些极其挑逗、百无禁忌的影像背后,他本人究竟会和模特发生些什么,已经成为了时装圈公开的秘密。

 

要不是好莱坞电影大亨Harvey Weinstein长达30年的性丑闻终于被搬上台面,点起了“不再沉默”的大火,Richardson理应还将继续受到行业的默许和保护。

 


如今,风向已然转变,《时代周刊》的 2017 年度人物,颁给了今年那些“打破沉默的人”。位于行业顶端的人,利用自身优势对下游猎物的性胁迫,这属于制度性的恶。它也许未可能被完全清除,但也的确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前模特Cameron Russell开始为在自己的instagram页面贴出时尚从业者发给她的匿名揭发信。“摄影师一直把手指伸入我的私处,我当时才 15 岁”、“拍照时摄影师一直捏我的乳头说这样表情会更性感”、“整整三天我和其他模特都被要求赤裸着上半身”,这些情形,但文字描述就足够让人心惊肉跳。它像一把刺刀,挑开了这些生动刺激的前卫影像背后最肮脏的秘密。


 Miley Cyrus Photographed by Terry Richardson 

Richardson在今年受到了职业生涯里最严厉的惩罚。Condé Nast集团宣布不再与其合作,他为美国《Elle》掌镜的封面被临时撤换。广告金主们,包括Bulgari、Valentino和Diesel在内的一众品牌,也决定停止聘用。

 


而Richardson的性侵风波还未平息,另一功成名就的美国摄影师Bruce Weber也被接连被两位男模指控,卷入了性骚扰风波。


这些事件,除了促进行业道德的反思和重塑,还将直接影响时尚摄影的风格走向。在过去近20年的时间里,充满性暗示与裸露的时尚图像都因其强烈的话题性和反叛气质而受到品牌们的推崇。在如今的敏感氛围下,活色生香的时装广告不可能再大行其道,冷静的、文艺的、疏离的、甚至怪诞的影像将取而代之,成为新的主流时尚摄影潮流。

 




Riccardo Tisci在Givenchy十二载,实现了时装行业的范式转换。以塑造经典风格为最高使命的高级时装,首次成为了必须一眼就具有识别性的、依托平面视觉语言的爆款制造机。

 


Tisci率领Givenchy获得了巨大的成功。然而“潮”的保质期有限,一旦Vetements和Off-white这样的新潮涌现,旧潮就愈发显得过时。我们需要接受的是游戏规则的变化,懂得剪裁和工艺或者具备杰出的艺术修养已经不是设计师的必备条件了,懂得消费心理才是。街头品牌与高级时尚之间的界限愈发模糊。如果说几年前,我们还在为设计师离开大品牌屋而扼腕,如今则大可不必。通过新的创意总监变换风格、增强活力,已经成为了老牌时装屋司空见惯的手段。

 

Clare Waight Kelle原本让人期待。


她是那类品位无可挑剔、风格稳定且持续的女性设计师。她是重拾Givenchy优雅基因的最好人选。而遗憾的是,设计师的首个系列平淡无奇,差强人意。而她在Chloe的继任人Natacha Ramsy-Levi呢?直接呈现了一个Louis Vuitton柔化版。设计师的轮换游戏,在今年的首发系列看来,一点儿都不让人惊喜。

 



 

凭着激进的数码营销策略,Burberry曾声势大好。而自从Christopher Bailey兼任了Burberry的CEO之后,品牌和他自己就好像糟了殃,传来的都是些坏消息。经历了品牌业绩下跌、Bailey被减薪和解除CEO职位之后,这位效力了16年的创意总监终于要离开了。

 

据说,Bailey本人心情大好,倍感轻松。使用了新造型师的Burberry,也在渐渐变得“潮“起来。根据某个众所周知的原因,时装界内不少买手和零售商纷纷预测,Burberry将成为next hit。

 



 

杨幂成为Michael Kors全球代言人,Angelababy、黄轩、赵丽颖、陈宇飞成为Dior中国区品牌大使,古力娜扎担任Fendi首位华人品牌大使,刘诗诗成为Tod’s首位全球品牌大使……


关于奢侈品牌的明星策略,我在之前的文章中已有评论。这是流量全面胜利的时代,这也更显示了:尽管奢侈品牌着力于打造品牌形象(所谓人设),增强与消费者的情感联系,但拨开文化和艺术的包装,它的思维方式终究是商业化的、机械式的。以趋利为最大原则,它不可能真正建立起稳固的价值取向和审美判断。所以,鼓励大家用消费什么来证明“我是谁”,是商业社会里最大的谎言。

 




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时尚产业的热门话题,环保无疑是未来最重要的时尚趋势之一。考虑到Gucci的热卖单品中,正包括那双皮草乐福鞋,这个宣言可以说了体现了品牌的决心。由具有影响力和话语权的大品牌参与其中,必然将加速动物皮草的“过时”进程。

 

然而,不再使用动物皮草就能使时尚品牌从道德指摘中脱身吗?我看未必。说到底,动物皮草和动物皮革又有什么本质区别?有选择性地不采用动物制品的某个部分,就是一种浮于表面的形式主义。况且,时尚对于环境最大的伤害并不是滥用动物制品,而是生产过剩。少设计、少生产、少购买,才是真正的环保。这有可能吗?

 




Celine曾经是网络时代里的一个异类。直至2016年,品牌几乎没有任何线上布局、没有Instagram、没有Facebook、没有Twitter。在行业内“线上战略”一片乱局之下,它纹丝不动。

 

Net-a-Porter的工作人员曾向我透露,网站数次与LVMH集团洽谈,最希望拿下的品牌就是Celine,可惜屡屡无果。

 

Celine官方网站首先开放了法国地区的在线购物功能。


如今,高冷如斯,也终不可逆流而行了。毕竟,高级时装的电商历程已经走过了将近20年,很快,新的一批消费者就完全不需要经历从线下到线上的心理转化。对他们来说,线上线下是生来就并行不悖的,天然存在的。网络已经不是生活的附属品,而是生活的另一面,是另一种生活和另一个现实。

 

当范式已经发生了变化,抗拒这种变化或许看上去有末日英雄的悲壮,但终究是愚蠢的。如何在新的范式下仍然保持风格,才是品牌需要真正研习的。





Azzedine Alaia有个时装圈里著名的厨房。在这里宴请宾客是他的日常惯例,他喜欢这种大家轻松惬意、如归家一般的愉悦气氛。

 

Alaia还爱开玩笑。他看上去颇严肃,其实是那种年龄再不会丢失孩子气的人。听闻,在今年的一天,有人来Alaia的厨房做客。他听到脚步声,知是客人已至,便一时兴起,戴上了个面具躲起来。Alaia想要跟客人开个玩笑,吓他一大跳。谁知命运竟是这样写的,在Alaia手舞足蹈地下楼梯时,他一脚踩空,当场就被送去了医院急救。


当今最伟大的设计师,因为开一个玩笑,竟然殒命。

 


Alaia是上世纪制衣巨匠的代表。他是“范式转换”前成就的伟大设计师。那些新一代设计新星们再无需触碰的画稿、面料和针线,是成就他设计的灵与肉。

 

也正因此,时装于他而言,不是一种观念和策略,不是煽动和颠覆,而是对恒久不变的女性之美的表达,是对第二层肌肤的永恒探索,是技术和工艺的实现。他不依靠任何造型,亦不依托于任何小众文化来讲述概念,这是一种完全不同于当下的思维方式。喜爱Alaia的人们不得不接受一个事实,哪怕是还有继承Alaia灵光的年轻设计师存在,在如今的时装体系甄选标准下,他/她也再不可能被推到我们的眼前了。

 

此为一个时代的逝去。

 




1997年Colette开店时,它所在的St.-Honore大街还人迹罕至。如今,就凭着Colette的号召力,这里已经成为巴黎熙熙攘攘的名品街。“去Colette朝圣”,几乎已经成为了一种接近时尚的必要仪式。一家时装买手店所能达到的影响力巅峰,莫过于此了。

 

Colette还建立了店铺跨界的方式和标准。每一季,它所出产的品牌跨界产品数量多到几乎无法总结。从时装、科技到食品、玩具、运动……各个领域的酷品牌们,都争相与Colette合作。


 

巴黎位于时尚产业中心的地缘优势、创始人Andelman 母女俩的独特理念与坚持、网络传播的便利和时装全球化的发展……Colette的成功是天时地利人和的结果,可一不可再。

 

事实上,直到关店前,Colette都保持着不错的生意额。所以,关门的点不是什么实体店的存亡,而是模式无法复制的精品买手店完全依赖于创始人本人的精力和状态,经营起来过于耗神。

 

在Colette关闭之后,Sarah Andelman 将开设一家名为“just an idea”的品牌咨询公司,专注于推动跨界系列。看来,Colette的灵气还是会继续滋养时装界的,而最让人感到失落的,还是已经习惯的巴黎地标的消失吧。

 




Phoebe Philo初入Celine时,简直被给予了时装救世主的期待。首个系列一出,媒体好评如潮,直言定义了未来摩登大女人的审美,这姿态也是救世主式的。而当时我作为刚入行的小编辑,其实并看不出这个系列的好。我嫌它过于保守、平淡,根本不像一则振聋发聩的时装宣言。和彼时的一些前卫或者未来风格一比,简直暗淡无光。

 

后来,我年纪渐长,也经历了人生的不同阶段。在成为一个更为成熟的女性之后,我也渐渐越来越品得出Celine的好,也明白了Philo并不希望女人们穿得像什么时装宣言的苦心。

 

 Celine Resort 2018 Ad Campaign 

Celine有着低调但完美的外观,它是当代精英女权主义的精神体现。尤其难得的是,在强节奏和密集信息量的今天,设计师极易受干扰,而Celine几乎无一季失手。

 

据闻Philo除了工作的震荡外,也正经历着生活的波澜与不顺遂。祝福这位让女性发自内心感到安全感和自信的设计师。现在能做的,唯有尽可能地搜寻未收入的Celine旧款,以及期待Philo的下一步早日尘埃落定吧。



 

一个突如其来的互动环节:你认为今年影响最重大的时尚事件是什么呢?请在评论区留言,我将选出留言中点赞最高的一位,送上一份小礼品。


感谢在过去的年月中,对更新频率极低的圈子仍然不离不弃的各位。


- Wish you a happy 2018 -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鼓励,我会继续努力的!

文章地址:

用户邮箱:

打赏金额:USDT

点击”去打赏“,即可进行打赏支持本文章哦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