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喆当年有多神?

陶喆当年有多神?

音Talk 港台男星 2021-01-13 21:14:41 1655


陶喆《黑色柳丁》这张谁不爱?拜托,听华语R&B 如果不听这张专辑的话,你就不是欢欢的好朋友了啦!(本张专辑无法插入到文章里,点击阅读原文,即可收听全部专辑~)



这张专辑核心音乐风格确实是R&B,不论是唱法还是音乐本身(作曲、编曲、配器音色选择),但如果只有R&B,那《黑色柳丁》就不会被封为陶喆的神专了。这专牛逼在陶喆老师融会贯通中西东亚各音乐genre,把能用的音乐元素都信手拈来放入歌里,有一些融合乐思的精妙程度甚至超越了当时某些欧美R&B音乐人特别直接且square的创作想法(还是要横向对比一下哈)


当然,因为年代原因,有某些合成器的音色听起来稍微有点点塑料,但完全瑕不掩瑜。



《黑色柳丁》专辑同名单曲放在了专辑intro的位置。


这个位置欢欢说过很多次了,intro的存在要么是告诉听众整张专辑的音乐氛围,要么就是提醒听众专辑的音乐元素大概有哪些,埋在其中的惊喜还需要听众们一首首挖掘,那么intro算是一个引导的作用。但2000s年初我们听到的很多华语专辑其实概念并没有想那么多,也不够鲜明,或又有公司来直接干预,不考虑音乐人做专辑的主题动机or打乱乐思,所谓的“专辑概念”完全没有,或者就单纯零专辑架构为了卖钱。


陶喆老师的这张几乎全自己作词作曲编曲,专辑架构也相当明确。我们就从《黑色柳丁》这首同名单曲开始说起,刚说了intro曲里包含着整张专辑的音乐氛围or音乐元素,这首的音乐元素可不只是R&B,还有emo-rock+一点点metal元素+前卫摇滚的ambient氛围营造。为了让大家听明白,陶喆老师在编曲上特意把每个元素主导的段落做得极其明显,一耳朵就能get到每个乐段里的元素是什么。



歌曲intro里的几个人工泛音+弦乐开场,整个音乐氛围甚至有点儿黑金的味道,而到了主歌却画风一转变到了R&B,但主歌段落里的大镲片敲的那叫一个深藏功与名,当然了还有主旋律里的失真吉他,“草蛇灰线”地提醒着听众,你以为爷要玩儿传统R&B?别傻了嗷。紧接着就是pre-chorus的过渡段,这段最亮眼的音乐元素是铺垫在backing music里合成器+大混响吉他+delay的前卫摇滚里ambient氛围营造,元素定位这么准的原因是这一小段的氛围实在是太Pink Floyd,如果你听了欢欢之前推荐过的平克弗洛伊德94年的《The Division Bell》专辑里的《Marooned》,你就知道欢欢说的是什么意思了,这吉他的延音氛围真的不要太Gilmour啦~



而进入副歌又分成了两个鲜明的“段落”。副歌主段落以几个鲜明的动机和弦扫弦为主,效果器开起来!几乎没啥太多技巧性的旋律创作,这里人声也从单纯的R&B变到了撕裂嗓,拳拳到肉非常直接,而这里主导的音乐元素有点儿2000s早期欧美emo-rock+流行摇滚的味道,至少人声表现是这样的(backing vocal里的人声效果器表明一切)但这只是副歌的第一段落;隶属于副歌的post-chorus段落,吉他扫弦开始变得激流thrash,metal感极强。


然后又开始新的一轮循环,又回到了R&B。而第二轮的旋律表达里多了bridge段落,前卫摇滚里的氛围营造加倍表现,同时又增加了弦乐音乐(由合成器来完成,音色略微塑料)把这些声音效果综合起来,某种程度上有一点倾向于简易版Dream Theater梦剧院乐队的作品(当然不可能做的像梦剧院一样牛逼就是了~)



从刚才欢欢的乐评里大家也应该能感觉出来,陶喆老师极其钟爱摇滚元素,各式各样的摇滚音乐都被他化为元素放入歌曲中编曲里。而作为专辑的intro,摇滚元素也昭示了本张专辑里很多歌曲都离不开摇滚。


欢欢可没在说三小哦~上半张专辑的《Dear God》、《Angel》,下半张专辑的《Anata》编曲元素里都有摇滚元素,咱们一首首来聊。


《Dear God》这首歌intro两个吉他交织,主音吉他失真弹奏主旋律,节奏吉他清音扫弦弹奏主动机和弦的这番旋律表达方式熟不熟悉?4 Non Blondes乐队1993年发行的那首超著名摇滚/布鲁斯摇滚金曲的《What's Up?》就是这样的旋律构成。不知道陶喆老师的《Dear God》灵感来源是不是这首,intro一起来音乐氛围真的很内味儿,但不同的是,两首歌只是音乐氛围构建像,旋律模进一致,和弦构成可是完全不一样的,what's up就很直接,A/Bm/D/A这样特直白的,而陶喆老师创作的《Dear God》则更倾向于R&B+华语流行乐的和弦构成和音乐色彩,更多使用的是Asus2/E/F#/A等等这样构成。



我也必须要说,如果仅以布鲁斯摇滚为核心元素,那陶喆老师就不神了。显然,陶喆老师这首要听起来更轻,是因为他在正式进入副歌之前完全没有进鼓点,而且失真效果器也没有开的特别强烈,同时人声表达上也少了很多R&B转音,更多的是长延音和长乐句的存在,颤音也很少很少,比较不加修饰,这样的音乐氛围其实还蛮folk rock的。


音乐之所以简化成folk rock的原因我觉得不光是音乐本身作曲到这里就应该supposed to be,我觉得如此简洁的作曲和编曲所要突出的是歌词,是陶喆想要表达的内容。这首歌的背景也很直白,陶喆被911事件震撼到了,此事之后结合自己所见所闻创作出来的音乐。其实这样的歌词论述早在九十年代郑智化的《大国民》就已经说的很尖锐了,陶喆老师的这首作品如同音乐本身一样,softer,但也很直击人心。



紧接着《Angel》这首歌音乐本身保留了folk民谣元素(chamber+flute音色的选择让folk这一音乐genre很是明显了),在此基础上副歌的部分进鼓点又很流行摇滚,同时人身表达相比folk要更R&B一些。不过老实讲,整体听下来越发的回归当年的华语流行R&B,但因为流行的味道更重。


下半张的《My Anata》就不只在摇滚这一领域内打转了,首先结合日本音乐元素,包括采样也包括节奏型,都有昭和时期音乐的味道,毕竟人声旋律线很多半音存在,同时一些细节比如转音处理都没有像欧美run一样顺滑,非常日系,而主歌旋律本身其实有融合南美音乐的,到副歌的位置其中的两个和弦欢欢恍惚间仿佛听到了张震岳老师的经典流行摇滚曲目《爱之初体验》,包括歌词的搞怪都让这首整音乐元素大融合的歌儿,闽南+台湾味儿满满。



除了闽南味道,本张专辑里向“内”寻找音乐元素的单曲还有《讨厌红楼梦》《月亮代表谁的心》。前者内容体裁和主题动机方面选择了“红楼梦”,但,也只是浅尝辄止,以红楼梦为题讲男欢女爱;而这首歌的所选择的音乐元素其实就蛮欧美的了,格外像2000s的欧美R&B,吉他主动机和弦,节奏线里碎拍较多(毕竟那段时间欧美R&B和hiphop正在融合阶段~),flute的采样也很hiphop,更别说还还有一段说唱段落~同时,人声的部分按不同段落处理,三度、八度(高低八度)和声反客为主,主人声缠绕其中,做各种即兴和ad-libs


歌词也很欧美了:“爱没有什么不对,快进我棉被”,骚爆了好吗!


而后者,《月亮代表谁的心》,陶喆大才子副歌采样并改编了邓丽君的《月亮代表我的心》。最有趣的是,邓丽君的原曲中国味其实没那么重,陶喆大才子把这首歌直接编成了中国风(特别有趣,那年的牛逼台湾音乐人都很喜欢02年周杰伦也在《龙拳》里这样的作品里融入中国通俗音乐元素)


当然了,intro里的配器音色现在听来还是稍微有点儿塑料的....可是这超冲击力的才华,我觉得如果无数音乐人的音乐启蒙老师,邓丽君女士在世的话,也会很喜欢吧~



本张专辑最最最最动人华语R&B单曲《Melody》我想放在最后说,陶喆大才子是真的!太!会!写!旋!律!了!Melody真如歌名,好听到极点,全专最佳不容反驳。


不过欧美音乐的痕迹还是很重,这一曲其实更像九十年代的Contemporary R&B,很有Toni Braxton的《Un-Break My Heart》的味道,音乐元素选择的也像歌曲结构包括高潮升调也很像,带着一点点拉丁音乐的感觉,但又不离开R&B这一genre。陶喆老师在动机和弦的创作上大面积使用七和弦以及属七和弦,Am7/Dm7/E7等等等都给歌曲蒙上了一层浓重的忧郁色彩。


但和Toni Braxton不一样的是,《Melody》这首歌融入更多hiphop元素,在歌曲声调高潮之前bridge部分做变奏,拍子变得细碎,拍子中间又有吉他的和弦分解,进一步打碎形成听觉上的错觉,更感bpm快,这样的操作在后来JYP大猩猩的创作中也有,特hiphop。



所以你说陶喆老师神在什么地方呢?作曲直击人心,编曲元素大融合,专辑概念又完整又有趣等等等,能挖的东西真的不要太多。不仅如此,陶喆老师创作真如泉涌,后面《乐之路》精选+新歌的合集,又出了N多首经典单曲,像是《普通朋友》、《小镇姑娘》等等,前者可是周笔畅在超级女声选修前几轮的晋级单曲,影响力之大,我就不多说了。


不听大才子陶喆的歌儿,你还说你听啥华语R&B啊!



公众号现在可以转评赞三连啦!

留下你的三连再走呀~

我们现在有了官方微博:@常回音Talk看看

官方粉丝群:后台回复【进群】

更多硬核乐评只在:

音Talk.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鼓励,我会继续努力的!

文章地址:

用户邮箱:

打赏金额:USDT

点击”去打赏“,即可进行打赏支持本文章哦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