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柏芝为什么那么喜欢生孩子?

张柏芝为什么那么喜欢生孩子?

更南姑娘 港台女星 2021-07-30 22:00:47 417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更南姑娘」每晚推送】



文:女神书馆

来源:女神书馆 ID:nvshenshuguan


毫无理想而又优柔寡断是一种可悲的心理。


——培根

1

曾经是玉女掌门人,出道那年,被香港演艺圈认为:香港最大的惊喜;
 
艳照门中,她虽受重创,但仍然坚强在媒体面前发声,争取到大众的支持;
 
离婚后是励志的独立女性,自立、有爱、负责任的单亲妈妈;
 
不久前,被所有媒体集体攻击:人设崩塌。
 
所有人都在说,她是大话精,说谎成瘾,不知所云。
 
甚至说:精神不正常。
 
风光的时候,人们都捧;人设一崩,人们就都踩。
 
可是,我们知道真实的她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吗?


2
 
张柏芝这些年,纷纷扰扰。
 
最出名的是,是在那次《天天向上》节目里,被主持人追问多次:孩子喜欢吃什么?

结果,张柏芝一直在自说自话,好像根本没听到。顾左右而言他。一直塑造的好妈妈形象崩塌,连孩子吃什么都不知道。


这件事不断延伸,被媒体拔出很多夸张的、前后不一致的说法。
 
比如,说不吃肉,结果被人扒出大口吃肉。


后来,剧情反转:发现其实吃的是鱼生,张柏芝不吃肉,但是,是吃鱼生的,所谓的“鱼素主义者”。


也许,娱乐圈的具体纷扰,我们作为吃瓜群众,很难知道真实的情况。
 
可是,张柏芝情绪化、夸张、总是给人感觉一惊一乍、冒冒失失、自说自话的性格,确实不是第一次呈现出来了。
 
向太也说过她这一点。 


向太说的很细致传神,张柏芝说话的时候,确实给人一种“沉浸在自己世界”中的感觉,夸大、沉浸而不自知。
 
《向往的生活》中,任贤齐说张柏芝的这种感觉是因为她:太直了。
 
可以看出来,张柏芝跟人交流时,缺乏对他人的关注。
 
我曾经一度认为,张柏芝是普通话不够好。

可这些其实是性格问题。
 

这恐怕不仅仅是“直”,而是自己在表达自我时,没有人际沟通时应该有的分寸感。



3
 
张柏芝确实是一个缺乏生活中“分寸感”的人。
 
这不仅仅体现在她似乎总是活在自己的世界里,说话缺乏“度”,还体现在她的行为上。
 
张柏芝曾经在飞机上偶遇陈冠希,并大方合影。


网友震惊了。
 
我想,不仅仅是网友,任谁都要震惊。
 
这并不是简单的是否“一笑泯恩仇”这么简单。
 
尚且不说,之前二人之间发生的事情,无论对公众还是对他们自身,都影响非常深远;

而且,但就一个公众人物,不注重公众影响和形象这件事来说,张柏芝这件事做的,就相当缺乏“分寸感”;

更遑论,当时的张柏芝,还在与谢霆锋的婚姻之中。
 
此外,张柏芝还是一个极度没有安全感的人。
 
谢霆锋曾经说张柏芝:没有安全感,外出工作,张柏芝会在电话里哭。


这也得到了工作人员的证实:张柏芝在找不到谢霆锋的时候,会不停地打对方电话,把对方手机打到没电,还会挨个问周围的工作人员。


4
 

情绪化、夸张、极度缺乏安全感……所有这些性格特点,看看张柏芝的原生家庭,似乎就都能找到答案了。
 
张柏芝父母,在她9岁时离婚。

后来,父母各自再婚,母亲改嫁三次,家庭成员复杂;

父亲混黑道,嗜赌成性,被下江湖追杀令三次,连张柏芝刚出道,也被黑道追杀。
  


如此“动荡”的家庭关系,如此复杂的家庭成员,父亲的缺席,没有安全感的成长环境,在一个人小时候,对人的影响自然巨大。
 

因为,这一切的因素,看起来,没有一个人是“稳定”的:父母不稳定,家庭成员不稳定,连这个家都不稳定。


 
婴幼儿乃至童年时期,是一个人,对外,形成对世界的认知;对内,形成自己独立人格的关键时期。
 
而他们接触的第一个“外部”,第一个“世界”,第一个自己之外的人,就是这个家庭,就是自己的父母。
 
如果,这些因素都动荡,自我的形成就不会稳定,我们对这个世界就会缺乏起码的安全感。
 
5
 
虽然自己成长环境不够理想,当了妈妈的张柏芝,却一直有一个“好妈妈”的人设。
 
一个女人,单独抚养孩子,要说照顾家庭,内外操持,那是一定的。
 
《女人30+》中,她逛街边店,和老板说话非常熟悉,讨价还价,给孩子买衣服时对孩子身体各方面也非常了解。
 
《向往的生活》中,当天湘西下雨,她把每一个出门的人都劝回来穿雨衣、带雨伞;


回来后,看到他们衣服都湿了,嘱咐他们赶快洗热水澡;
     

有人感冒了,又使出她常用的“蛋灸”疗法。 


临走前,还用带的很多缎带,给狗窝做了装饰。
 
手法娴熟,心细,一气呵成。
 
做一件事情时,内行人和外行人装内行人的感觉,是完全不一样的,非常自然,非常熟练。
 
这种熟练,就是一个操持家庭的女人应该有的熟练。
 
6
 
我并不怀疑张柏芝对家庭和孩子的照顾,当然,任何一位为人母亲,也就更能理解,一个母亲,对孩子本能的爱。
 
只是,这个“爱”里的动机和成分,都有什么,每个人却非常不同。

至于如何不同,就要掰开了揉碎了看一看,因为,单看外表,其实是看不出来的。
 
从动机上来说,张柏芝对孩子的爱,更多的是张柏芝自己的需求。
 
今年年初,毫无征兆的,张柏芝第三胎出生。


张柏芝曾经在一档节目里说:自己喜欢小孩子在自己身边,但是,孩子长大后,就会离开自己。

因此,为了可以维持这样的感觉,她会一直生下去。


一直生下去,就一直会有更小的孩子在她身边,陪着她,她就不会孤单。
 
这是不断让自己成为妈妈的动机,也是爱的动机。

7

那么,照顾别人怎么就成为了自己的需要呢?
 
第一,通过照顾别人,能够找到被需要的感觉。

就好像在《向往的生活》中的表现一样,张柏芝一刻不停地在干活,一刻不停地在照顾别人,甚至让人感觉有点“啰嗦”。

但是,这种“啰嗦”的背后,却确实是对你的关心。这通常见于自我价值低的人。
 
张柏芝当然是自我价值低的人。
 
在一个不断重组的家庭中长大,缺少父母的关注,凡事一定只能靠自己。

而且,只能通过不断证明自己、讨好别人的方式,才能换来他人的关注,“自我价值感”根本无从发展。
 
没有被足够的看到、关注、尊重和肯定的成长,自我价值感一定是低的。


第二,自己缺什么,长大后,就要加倍的努力去做到。


小时候,正是因为没有得到父母的关注和照顾,因此,长大后,当自己一旦有能力去扭转局面的时候,就想拼命地把自己曾经渴望。

但是,却从来没有得到过的最好的照顾,给到孩子。
 
因为,在自己渴望而又不曾被父母看到的小时候,每一次的期望落空的背后,那种绝望,往往是铭心刻骨的。
 
而那种锥心之痛,往往让我们誓死都不愿意再经历一遍。
 
这个时候,我们看起来在照顾孩子,其实,是在照顾我们自己的内在小孩,稍稍弥补儿时自己的缺憾。
 
就像张柏芝。
 
离婚后,感觉她的人生,就是围绕着孩子而过。

努力工作为了孩子、努力照顾孩子、努力生孩子,以孩子为中心,给孩子最好的照顾,换来了一个“好妈妈”的人设。

 
第三,对家庭的渴望。

这是显而易见的。

老公也许并不容易控制,但是,如果自己生一个孩子,孩子就需要妈妈的照顾。

在这个照顾中,孩子就显得更好“控制”,因为孩子小,孩子依赖大人,孩子会听话。

这样,就营造出了一个温馨的家庭的感觉。
 
但是,这种照顾,却有一个后遗症,那就是对孩子的吞噬。
 
当我们把过多的期待都放到孩子身上的时候,孩子就默默承担了父母的爱恨情仇;

当我们与孩子过度卷入的时候,就容易模糊掉当孩子长大后,作为独立的人所需要的界限;

如果我们不断越界,那么,孩子的自我就会被吞噬掉。

8
 
我们也许曾经因为张柏芝的漂亮、成绩、努力和“好妈妈”的人设,而赞扬一个女性多么地吃苦耐劳、自立自强、奋斗、坚韧和拼搏;
 
我们也许也曾因为张柏芝各种人设相继的崩塌,甚至,前后反差太大,崩塌到之前在我们心中所有的一切都碎成了渣渣,而谴责她。
 
事实上,我倒认为,当我们看到张柏芝的原生家庭,看到张柏芝的性格,看到张柏芝的心理发展轨迹。

也许,我们更能接近一个真实的人,而不是荧幕上的偶像。

我们既不用在她站上巅峰的时候,就不吝惜所有的溢美之词去称赞,也不用当人设崩塌时,一声叹息扼腕悲悯于这个人的虚弱与无力。
 
所有的感叹,似乎都不太有必要。
 
因为,都是普通人。
作者简介:本文来源:女神书馆,ID:nvshenshuguan, 这里是50万都市知性女郎的后花园,八卦又文艺,有料又有趣,深扒每个女神背后的故事,令你停不下来。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鼓励,我会继续努力的!

文章地址:

用户邮箱:

打赏金额:USDT

点击”去打赏“,即可进行打赏支持本文章哦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