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蓑烟雨任平生——EMPAcc校友陈继的多彩人生

一蓑烟雨任平生——EMPAcc校友陈继的多彩人生

EMPAcc 日韩男星 2017-10-24 10:49:55 199


全球23强|国际名校硕士|全球顶级师资

财界精英同窗|教育部认可|免联考|中文教学




初秋。上海。

陈继侧坐在窗边,有逆光斜射在他清矍的面容上,他神情是一贯的疏淡,金丝边眼镜在温软的阳光里泛着淡淡的金属光泽,多么像是一位资深的杂志编辑。

也许这么说也没错,他的多重身份里确实有这么一个“主编”的衔儿。然而,一路走来,小陈、陈会计、陈会计师、陈经理、陈工、陈主任、陈总、陈主编、陈老师、陈教授每一个职业称呼都是他,每一个称谓却又都道不尽他是谁?


他是上海国家会计学院的EMPAcc校友、上海立信会计师事务所授薪合伙人陈继。若你唤他一声“天南诗人”,他也一定会晗笑回应你,或许还能为你吟一首新成的诗。


阴差阳错,小陈会计,白马春衫少年郎

青涩的回忆 顺着树枝攀沿

都依恋这晴朗的天空

生命的时光 有那么美好的一瞬

总能记着晴朗的一天

——天南·《晴天》



陈继成为一名职业会计师用他自己话形容是“阴差阳错”。中学时代的陈继沉浸在文学、历史、哲学的世界,地理考试睡一觉再奔赴考场一样能提早交一份高分卷,反而对数学怵得厉害。高考之后,落在重点大学录取分数线上的他本来满怀信心以为可以被华师大、山东大学、厦门大学这样的文科名校录取,却阴差阳错地落榜并调剂到了当时还属于中专的上海财经学校,这对于一身傲气的高考生来说不可谓不是一场巨大的打击。在他自己的诗集自序中他用这么一段话表白了当时的心境——“那时的悲愤是可想而知的,由于这种悲愤,我去上海财经学校报到的那天,在课堂上写了一首诗来表达这种悲愤”。


所幸这种“诗人的悲愤”并没有埋没一个好会计师的诞生,抱持着“干一行就把它做到圆满”的态度,陈继完成了两年中专学业,“小陈会计”得以光荣上岗。


毕业后陈继被中专老师推荐到市政府办公厅工作。陈继对于自己20岁时的这份工作记忆犹新,当年办公地点为人民大道100号,办公室窗前人民广场,窗后人民公园,一把算盘一本帐开始了忙碌而不紧张的会计生涯。而今100号已变成200号,他对朋友戏称“这是通货膨胀的缘故”。也正是由于这段政府机关工作的契机,陈继参与筹建了上海的第一栋玻璃幕墙建筑、也是上海第一栋现代化的办公大楼——上海联谊大厦。三年后联谊大厦项目筹建完成,陈继马不停蹄地转战到自己工作生涯的下一站——上海锦江集团。当时的他并不会想到,与锦江的缘分长达十五年之久,在自己的前半生画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陈继用“机缘巧合”一词概括自己这段青葱年华的工作经历,随缘而来、尽心做事。


1984年到1999年,陈继完成了从锦江集团一个“小兵”到锦江集团业务元老级人物的经历,历任基建房产部、计划财务部、投资发展部,锦江厦门公司、锦江(佘山)度假村有限公司等部门、单位会计、财务、工程审价、投资主管,兼职过团总支部书记、工会干事、锦江集团报记者。曾在工地顶着毒热的阳光测算工程量、曾对着报表一手算盘、一手核对数据、曾一手相机一手笔地奔走在集团每一个新闻发生的现场……1999年后,陈继做回自己的老本行,担任锦江集团改制后的锦科会计师事务所主任会计师,“陈会计”一跃成为“陈主任”而后出于业务的整合,,陈继带领着事务所的团队来到了立信,一干就是十五年,至此“陈主任”又开始展转在立信的各个工作岗位,其中,保密办主任的称呼或许要陪伴走过余下的工作岁月。而同一个陈主任,工作的职责竟然可以天差地别。


人间四月,绿了草木,只问天南有路否

酿造一首好诗 做成岁月的留白

我在风里雨里等待 你在风里雨里呢喃

花落满地 消瘦了时光

  ——天南·《等待》



当“陈总”几乎成为了陈继最日常的称谓时,“陈主编”这个称呼为陈继另一个始终未放手的文学梦画上了一个同心圆。曾担任立信杂志的主编与其说是一项任务,毋宁说是一种根植于心的爱好。


如果说陈继与会计的邂逅是机缘巧合,那么他和文学的约会就是缘定三生。中学时候,陈继每天一个人去学校,路上仰头看着湛蓝的天空和天空中飘移的白云,心底就会涌动一种激动和快乐,诗的萌芽就这么在敏感少年的情绪中一点一点发酵,最后酿出了一杯诗的好酒。在进入立信前,写作之于陈继是一种纯粹的爱好、是一次次执着的练笔。在进入立信后,《大都市》、《会计之友》等多家杂志的陆续约稿、立信内部杂志的编辑、创作要求,使得这位前半生都在和数字打交道的会计师更名正言顺地去接触文字并用文字来谋生。扎实的历史、地理功底,笔耕不辍的练习,陈继关于文学的梦想终于照进了现实,散文集《思绪的项链》、《天南有路》、个人诗集《我是一只有爱的鸟》、合著诗集《海上诗坛六十家》相继出版。


陈继将自己散文与诗看成是“一种来自内心对生命、对生活有爱的情绪表达。”他在《海上诗坛六十家》中坦陈自己的诗观“对我而言,最好的诗歌技巧就是将诗歌的文字演绎成有旋律、有画面、有意境的美好物体,来提升自己和他人的生活情趣”。


举杯共醉,饮罢飞雪,何妨吟啸且徐行

今夜世界与我无关 只要一衰烟雨

做我静夜的钥匙 打开默然的心扉

雨就可以一直下着  不要停息

——天南·《等待》



陈继的笔名叫“天南”,有一本散文集称为《天南有路》,天南两字道出的是他除了文字以外的另一大爱好——旅行。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人,不只应该诗意地栖居,也许还应当诗意地远行。天南无路走走就有了,天南有路可以走的更好。十五六岁的少年总怀揣着“仗剑天涯”的江湖梦,陈继从那时候就开始了自己的“天南”之旅。


以2015年2月的南极行为起点,三年时间,陈继登临南极、青藏高原、北极。跨越风高浪急的德雷克海峡时,躺在船舱里看着晃动的天花板忍着眩晕想诗;在海拔5200米的珠峰大本营,忍着寒冷、又脏又潮湿的空间也要把头伸出睡袋和帐篷看看满天的繁星;在北纬80度的无名小岛上,看冰川耸立被风雪迷了双眼,躲进橙色的小屋里惊喜地发现酒、象棋和书;于极昼之处独自品味寂寞、用镜头与自然对话——透过舷窗拍摄稍纵即逝的冰、海浪、船与飞鸟。


旅途是辛苦、疲惫的,在陈继这里却总可以将他们消化成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的狂喜与浪漫。他在微信中曾这样记录途中的惬意——“人在旅途,美景美食美酒,缺一不可。在船越北纬80度时,用一杯香槟庆贺到达最北点的喜悦。在风雪之中的冰川前用茅台的醇香,抵御极北的寒冷。在北极星号无夜的船上,用一杯千年老冰兑XO的威士忌,揣摩北极风情之夜。在奥斯陆街头,一杯北欧啤酒,解读了一个城市的休闲和慵懒。美景美食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三年三极、五年七大洲的梦想画上了圆满的句号。当然,或许这也只是个短暂的休止符……正如那句耳熟能详的诗,“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业精于勤,行成于思,学路漫漫长求索

天空中飘过乌云大地里会有雷鸣

天地很大却可以用脚丈量

没有走不完的路只有走不完的心

我思我在我在我学

——改编自天南·《思绪的项链》卷首语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对于陈继来说,要求索的漫漫长路不只有用脚丈量的天地,更有用心与思想行路的书山与学海。


从上海财经学校到上海财经大学,再到美国蒙东娜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的MBA,及至上海国家会计学院EMPAcc。这一路的求学经历可以用“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来形容。


作为财大的高材生,又长期浸淫于会计实务工作,还曾与世界著名跨国公司打交道,不可谓不见多识广。但谈起各个学校对自己的影响,陈继还是表达了对上海国家会计学院的独特情感。他坦言一开始来参加EMPAcc课程只是顺应单位要求,“玩”的目的远大于“学”。但“玩”着“玩”着,陈继发现自己学了不少东西。他特别提到当年吴毓武老师讲公司治理、公司估值课程时,例举了即使如汇丰银行、海航、联想这样的业界翘楚,在公司并购重组和公司治理中仍存在不少问题的案例这刷新了陈继的认识、使他脑洞打开,产生了茅塞顿开之感。当后来去做财务评审专家时,即使是面对来头不小的的企业家,陈继也能以更公正客观的心态进行专业的评审。


在上海国家会计学院的学习经历让他收获的不只有知识。青浦徐泾镇里,下课时分,三五同学在小酒馆里喝喝小酒、闲话家常,偶尔也谈谈诗和远方,酒足饭饱乘着微醺的晚风在校园里散散步、看看景……一段关于蟠龙路200号上国会的回忆,一份且行且珍惜的同窗情谊。


立信素以“立之本,信为先”为准则,潘序伦在创立之初就提出了“信以立志信以守身信以处事信以待人毋忘立信当必有成”的醒世箴言。这与朱镕基总理为上海国家会计学院题下的“不做假账”的校训不谋而合。陈继认为,这不仅仅是财会人员的守则,而且是任何一个普通人的守则。做会计的时候,一毛钱都不能少,哪怕一毛钱是你自己拿出来的,都属于做假账了。一定要找出为什么,错在哪里?帐要一笔一笔做,凭证要一张一张校对。每个人普通人也都应该有这样的诚信意识,这是最基本的、社会道德的底线。


天高地广,名士风流,一诗一酒一江湖

把爱恋融于骨髓  把光阴交于逍遥

逍遥做一只柔软的手  生命秀美的胴体

散发自然的光泽  再添一壶美酒

和日月干杯  死神也就是过客

——天南·《死神的冥想》



“崇尚自由,喜欢运动和旅游,偶尔喝点小酒、写点小文。”这是陈继对自己生活现状的描述。


陈继是一个矛盾的人。诚然,他是一个“爱玩的人”,行吟三极、诗酒半生,化作一直有爱的鸟翱翔天南地北。同时,他也是一个“严谨较真”的人,在处事和与人交往中对诚信守约特别看重,凡触犯了不诚信守约这一条,陈继会坚决与之割席。这也正契合了上海国家会计学院“不做假账”的校训。


陈继在微信中调侃过自己半生的经历是“数十年光阴,物非人非。数十年一梦凄凉,似西湖燕去。”这当然是谦虚,山水之间、天地之间,陈继更像一位有文人情怀、童稚之心的名士,且行且吟、一诗一酒、快意江湖。“愿你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陈继已到知天命之年,但谈到旅行、谈到诗歌、谈到老友和酒,他整个人都会笼罩在一种极度愉悦的光辉里。看着这个眼神清亮、笑声爽朗的儒雅、精瘦男子,很容易勾勒出他少年时候的清隽。


陈继有一段对关于“阅历”的自白,这或可作为他多彩的、天马行空生涯的注脚:“一个人的金钱、地位可以看做事业成功的标志,但对我来说,我更要的是人生一定要有阅历,丰富多彩的阅历永远是你能永远拥有的,不会因为你的地位、财富改变而改变,它是能愉悦你、倍伴你一辈子的东西。我的阅历并非刻意铸造,而是随遇而安的产物。人生有味是清欢,人生光有智慧,没有趣味是白活;光有趣味,没有智慧是乱活,我愿做一个有阅历、有智慧、有趣味年轻的老法师。”陈继如是说。



预约面试资格请戳阅读全文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鼓励,我会继续努力的!

文章地址:

用户邮箱:

打赏金额:USDT

点击”去打赏“,即可进行打赏支持本文章哦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