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优---中国最耐看的影帝之一

葛优---中国最耐看的影帝之一

大槐树生活百科 内地男星 2018-09-19 16:51:00 313

      能演最好的喜剧,也能演最好的悲剧。他总是演出卑微的小人物,他让那些小人物柔韧,滑稽而热闹可喜;他也演悲壮的大人物,那些大人物并不慷慨激昂,总有一丝苍凉和慈悲,纵使残暴猥琐,也总能赢得我们的原谅。人戏不分——那不是他。他把人和戏分得很开,小心地不让自己陷入荒唐。在戏里,他嬉笑怒骂,悲歌狂哭,但是在生活里,他从不显山露水,头角峥嵘。他珍视自己的羽翼和声誉,小心翼翼地把灵魂寄放在电影里,那里最封闭,那里最安全。

  他有一张奇特的面孔:他普通,平常,并不高贵脱俗,但是他又让人难忘,亲切里透着隽永。他来自底层,脸上绝不写着中产或者特权,也不写着物质和欲望,他就是一张草根面孔,让你相信他来自于你身边,或者,他就是你本身;同时,他的面孔又是一张经过提炼,得到发挥的面孔——他凝聚了许许多多个的命运,他似乎是你,但又不是你。而这,正是他最独特的魅力。

  他是葛优。冯小刚口中为人民服务的先进工作者,戛纳影帝,中国当代最伟大的演员并且也是最具票房号召力的明星。而他不喜欢这些空旷的头衔,他喜欢别人称赞他是一个孝顺的儿子,或者,一个好人。

  他坐在我们面前,面容清瘦冷峻,不笑的时候,难以接近,自有一种清冷的威严。他默不作声,并不像个毕生的优伶,而像一位疲倦的君王。他也有兴奋的时刻,是新鲜的创意让他快乐,不是聊天,对他来说,语言太危险了,最好回避。但是我们仍旧抛给他一个巨大的问题:关于《非诚勿扰》,关于,关于一个男人与他的半生——一个字,到底可以赋予多少层意义,多少种颜色?

  他想了很久,开始讲他半生的故事。

  八岁,就是诚实

  葛优心里惴惴不安的。当然,这时还没有人叫他葛优。他才八岁,北影大院上上下下,都叫他小嘎。其实这孩子不嘎,倒是有点蔫儿,不显山不露水,安静,不生事。就地打滚,撒泼取闹,都是没有的事,哭也是静悄悄的,不出声。他不惹事,事会惹他——刚上学,班里的浑孩子老欺负他。

  那时的北京城不是现在的样子。天不是灰蒙蒙,乌涂涂的。老房老院都还在,城市的根基太古安然。朗晴的午后,即便看不见鸽子,也能听到响亮的鸽哨。几个浑孩子追着小嘎追了几条街,堵在了一个死胡同里。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终于,他抄起反抗的书包,向他们拍去。

  家长登门告状,说实话,妈妈施文心内心里是有点惊喜的。葛优这孩子,太良善了,显得软弱。她绷着母亲的威严询问他:你打了没打?说实话。葛优只是摇头。批评,数落。他心里委屈,又不会宣泄。施文心下班了回家一看,简直愣住了:原本放在写字桌上的瓶瓶罐罐,全部挪放到地板上,没有摔砸,也没有毁坏。均匀整齐地摆放着。这就是葛优的愤怒,固执里透着温和。

  葛优八岁时,第一次从妈妈嘴里听到这个字。妈妈说:孩子,人这一辈子,最要紧就是一个字。诚就是诚实,不撒谎。咱不惹事儿,有了事儿咱也不怕事儿。你知道吗?他赶紧点头。小时候,他很清秀,眉目疏朗,这一个点头,郑重其事。

  我们问现在的葛优:你真的再也不撒谎了吗?他照例想半天,了一会儿,把话琢磨透了才开口:不能说一点儿谎都不撒,但是损人利己的谎绝不撒。有时说点瞎话,是怕伤了别人,也怕伤了自己。

  十八岁,就是不糊弄

  早晨五点,天刚蒙蒙亮。天还很冷,一呼气就是一层白霜。十八岁的葛优从土夯实的屋子里钻出来,猪圈里的猪们听到了熟悉的动静,立刻欢蹦乱跳活跃起来。顶着露水,他先割猪草,将猪草择清,洗净,细心地淘去砂石,切得细细的,再和猪食搅拌在一起,撒料的时候绝不能把粮食洒在最表层,这样猪就会拱着吃这一层好的,剩下的弃而不食。

  还不算完,葛优站在猪圈前,眼神很温柔,像哄孩子似的和牲口们说话:你!说你呢!让给别人吃一口怎么就不行?……你,你多吃一点儿,看你瘦的!农民们都喜欢葛优,他们说,没见过这么疼惜牲口的年轻人。在昌平县兴寿公社香屯大队放猪已经三年了,原本瘦瘦小小的猪一个个长得膘肥体壮,油光水滑。葛优不把他们当作牲口,而是当作宠物,当作朋友。表扬他热爱劳动,葛优搔头,对这种大帽子显得不感冒。半晌了,他才慢悠悠地说:猪不糊弄咱们,咱们也不能糊弄猪哇!

  十八岁,混混沌沌的葛优心里滋生了新的热望:他从一张朋友随意为他照的黑白照片里,分明看出了一种与日常生活不同的东西。照片中的自己,和自己相貌一样,但神气不同。平日里,他何尝有那么宽厚,沉默又深邃的眼神?他为这个念头激动不已:不是为了当演员,而是为了能看见不同的自己。

  我们问现在的葛优:你还记得要怎么放猪吗?葛优立刻就乐了:能!怎么不能?只要我一闭上眼,就能看见猪。放猪的最高境界就是身边无猪,心中有猪!岂止是放猪,但是从放猪开始,葛优做的每一件大大小小高高低低事,他心里只有三个字:不糊弄。你糊弄了什么,什么就会糊弄你。

  二十八岁,就是坚持

  对葛存壮老爷子来说,这就是一个平凡的周末。和很多普通的北京人家庭一样,冬天了,忙上几天,溜上窗缝儿,储存上一百斤大白菜,心里安稳了不少。这样好的天气,下午去地坛遛弯,晒太阳,看老头下棋,天黑下来了,回家吃涮肉,红铜炭锅哗啦啦的响,窗外哗啦啦的落叶。一边准备晚饭,一边听见老伴儿唠叨,无外乎就是关于他们的宝贝儿子。上礼拜介绍的对象又没相中……一句话也没有,他到底在寻思什么?……我叫他跟人家李师傅学个灯光,他又不说话,到底是去还是不去,给个准话呀!……”这一套话,他早就听熟了。

  其实,他对儿子葛优,也不是不担心的。儿子已经二十八岁了,高不成,低不就,在小剧团里跑着龙套。上台往往只说一句话:李书记,有您的电话!然后就下台。有时连一句词儿都没有,上台愣充活布景。孩子的妈说得也不是不对,趁年轻,学一门手艺,也算是安身立命的本事。晚上小嘎来吃饭,你一定要劝劝他。不要做什么演员梦,要知道自己的材料……”他点头,算是答应了。

  可是怎么开口呢?一顿饭,儿子一句话都没有。爷儿俩对着喝酒,你一盅,我一盅,你来我往,倒也和睦,原本不需话。儿子是从什么开始立志当演员的呢?他也说不好。儿子的性格和他太不像了。葛老爷子年轻的时候天不怕,地不怕,闯龙潭,下虎穴,不皱一下眉头。豪迈爽朗,有侠客气质。虽演了半辈子反角儿,人品无可指摘,坦坦荡荡。但是儿子性格内敛,有五分未必说一分,不打定主意不开口,而但凡他打定了主意的事儿,撞了南墙也不回头。

  看见儿子沉默的脸,他心里突然升起一股爱怜,趁着酒意,说出完全相反的意思来。小嘎,我看了你这周排的戏了,好多了,有苗头……儿子啊!爹跟你说一句掏心窝子的话,干演员,尤其是男演员,就是要坚持。谁下生就会演戏?多看看,多学学,也就会了。你别有顾虑,摸爬滚打,直管去,天道酬勤,老天爷会对得起你!

  二十八岁的葛优没说话,眼里浮起一层泪。

  我们问现在的葛优:为什么您觉得就是坚持?他又先来一句:我得想想怎么说。下文等着呢,其实甭管的哪层意思,都不是一日一时的事儿,都得是长年累月的积累。我们都讲诚信必须累积到一个程度,才成为。演戏也是一回事,你得对它诚心,还有,你得对自己诚恳。

  三十八岁,就是本分

  说实话,葛优真有点晕晕乎乎的了。《活着》让他在戛纳拿了影帝。这可是中国人第一个戛纳影帝,也是亚洲第一个戛纳影帝,尤其他还这么年轻!当时,他也许还不知道,这就是张艺谋电影生涯的最高峰,也是他表演生涯的最高峰。那是1995年,国人像现在一样,心态极度自傲又极度自卑,我们相信大中国的一切都比外国好,但是外国的任何肯定又让我们欣喜若狂。葛优彻头彻尾地火了。


 
葛优
  平心而论,葛优知道《活着》他演得好。确实是好。他让自己变成一截木头,黝黑沉实的木头,生命的大喜大悲,岁月的大起大落,都从他身上流过,最后,他饱尝了人世间的所有苦难,腐朽,劈毁,最终,却开出大彻大悟的花来。那个生命是有力量的。葛优演得张弛有度,酣畅淋漓。胡琴一拉,秦腔一唱,他迸出全部精神直喊得脑门上青筋直跳——对了,就是这种力道。这是生命的力道。

  没有一个伟大的演员是偶然生成的坐标。葛优站在一个横轴和竖轴的交叉点。天时地利人和,仔细想来,他竟然都占了一个遍。如果说,葛优的生命横轴是他的长辈,上一代电影人对他的影响;那么他的生命竖轴则是电影,中国电影年表。他是第五代的演员。如果不是饱受压抑,努力反抗,竭力想证明自己与前辈们截然不同的第五代导演,葛优这样外形特殊,气质另类的演员不会有出头之日。前辈们只为英雄们立传,而第五代们,开始为普通人立传。再往后,他见证了一代影人的探索和成熟,从艺术到商业,从边缘到主流,冯小刚摸着石头过河,挽起一条坎坷艰难的电影之路。而他,总是站在那条路上。

  三十八岁的葛优,那条漫漫长路,刚刚起步,陡然尝到了成功的滋味。从来不是受期待的那一个,这甜蜜来得太浓腻,呛人。又不是圣人,他也有点找不到北。片约像雪花一样飞来,剧本排着队地往里塞。忙乱中他答应了电视剧《寇老西》,而这一回,他演砸了。

  父母始终为他的表演把着关。父亲的电话来了,很严厉,这是他成名后很少听到的严肃口气:你怎么能演寇老西?你怎么演得了寇老西?你真是胆大没边儿了!你知道寇老西是谁吗?他只好说了实话:我哪知道!父亲连珠炮似的说:寇老西就是寇准,是当朝宰相。那是什么人物?是周总理那样的人物。他就是回家当平头老百姓,他也有自己的身份风度。你演得水不拉叽,和你演的那些小人物一样,你把你自己给砸了!

  父亲很少把话说得这么重,而葛优在心里暗暗发誓,再也不能让父亲说他第二回了。从此以后,他接戏非常小心,谨慎。他说,这就叫本分

  我们问现在的葛优:“‘本分这两个字,怎么讲?照已经快拍完了,葛优也有点累了,滋润了几口茶,他慢慢地说:演员要,你得对得起观众。观众喜欢你,对你有期待,你不能把这点儿期待给砸了。绝没有什么演员,能演任何角色。演员这个行当,往好里说,是什么表演艺术家,往坏里说,就是戏子。你得牢牢的记住你的本分。你红了,要本分;不红,也要本分。一个演员的本分就是,你得演戏,演好戏,好好演戏。

  五十一岁,就是走过的前半生

  我们见着葛优两次。一次是拍戏的间隙,他在郊区剧组的小宾馆里。戴着一个假发套,坐在最里面玩牌,穿着一件戏服,破破烂烂的线衫儿,登一双大头皮鞋。一边打着斗地主,一边偷空看着电视:闪着雪花的电视上放着韩国泡菜剧。第二次是在摄影棚,已经是深夜,杀青饭吃过,他喝了点酒,面色微微潮红。他穿得很普通,毛衣外头是夹克,背一个双肩书包。没带助理,没带经纪人。他一个人来的,没开车,回去搭了我们工作人员的顺风车。

  拍照特认真。我们想拍一张他和舒淇甜甜蜜蜜的照片,他给出了点子:我觉得两个人好,不一定要搂搂抱抱。两个人之间有一种联系,透着亲近,又透着家常,又有点距离,那种感觉最好。比如说,在一起织毛衣什么的。现场摄影师叫他跳起来,他结结实实地跳了几十次,每次都是大跳,一蹦老高,跺得地板咚咚直响。看了照片,自己特得意:今天没白来!他们一定不信是抓拍的,一定以为是吊着钢丝呢!舒淇人在香港,不能亲临现场,摄影师给出了主意:我给你角落里找一个人坐在那儿,您是不是更有感觉?葛优说不,立刻,他说:不用,我能演!果真,他看着那一片空白,含情脉脉,可有表情了,还带变化呢。

  现实生活里的葛优和电影角色不同。电影里,他总是满脑子异想天开的鬼主意,蔫坏,淘,因为善良让人恨不起来,透着一股古灵精怪的厚道,还特能说,妙语连珠,靠一张贫嘴征服所有的美女。现实里,他话很少,说话很慢很慢,几乎是字斟句酌。不评论别人,也不评论别人的作品。关于没有把握的问题,就坦率地说:我没研究过这事儿。最后,还道歉:对不住,没聊好啊……聊天,我不行。真不行吗?并非如此。但是谁能对他的这点儿狡猾生气呢?

  他第一个要回避的问题,就是关于悲剧和喜剧。他演喜剧演得好,张弛有度,在最幽默的气口上,并不抓挠着观众,挤出笑声来,总是微妙地留白。而他的悲剧最好,是他演出悲剧人物的种种不堪,可鄙和可悲之处,最后却还给予这个生命以微末的尊严。想了一会儿,他还是开始说这个大话题。其实冯氏喜剧并不是很纯粹的喜剧,而是正剧,只不过是台词比较幽默而已。喜剧和悲剧其实很难截然分开。大悲和大喜,其实人的表情都差不多,都是一片空白——所以我老觉得这事儿很玄乎,也许本质上,真的都是一回事。

  在电影里,他爱上了舒淇。有趣的是,他以为,舒淇并不爱她喜欢一个人,但是是有妇之父,不道德。她拉着我天南海北地跑,但是挂着这个人。看起来风平浪静的,但我知道她心里始终有一根弦,总牵着,断不了,一弹还会响。我就爱她这么执著,爱她这种无怨无悔。其实我们的爱情是一个悲剧。我总希望她掀过人生这一页,走到和我的那一页,也对我这么好,但是其实,她永远也掀不过去。一个五十岁的男人,通常不会再演出爱情戏了。但是葛优例外。他囊括了所有的例外,我们就愿意对他这么宠爱。他还会再下去,带着温柔的酸楚,插科打诨,逗他心爱的女人一笑,心里守着一个高贵的秘密。他就这样,融化了悲剧和喜剧。

  五十一岁了,对他来说,此时此刻,代表了什么?葛优说,就是点点点点。在不同的人眼里,也许代表踏实接地,温和厚道,也许代表坦荡浩瀚,问心无愧。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种颜色。葛优的人生继续走下去,也会有一千种不同的诠释。但是毫无疑问,他永远相信:是一个总和,是一种品质。不管的定义如何千变万化,都不是瞬间的概念,而是一种行动的准则,一种人生的质地,一种一贯以之,风雨不改的信念。是用一生的时光写就的一个字,是一个演员对他的观众的承诺,也是中国电影人对电影的承诺。

  葛优不负观众,观众也不负葛优。孙红雷说:葛优是国内唯一有票房号召力的男演员。什么是号召力?其实就是一种信用。观众相信他演的戏一定好看,相信他一定演得出彩,相信他不会让我们失望。人们相信他,想去看看他。那是因为这么多年来,他一直得憨直,可爱,又得策略,精明,他把的每一层意思都演绎得深刻,动人,有滋有味。他告诉我们:身为男人,你可以丑陋,笨拙,你也可以贫穷,甚至一无所有。但是你不能不,因为那是你的根基,你的气度,你的胸怀和你的未来。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鼓励,我会继续努力的!

文章地址:

用户邮箱:

打赏金额:USDT

点击”去打赏“,即可进行打赏支持本文章哦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