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2月4日,连岳在他的微信公众号上发表了一篇题为《我为何反对感恩教育》的文章,在我的朋友圈里几乎刷屏,文中的句子也在转发时被引用。忍不住转发文章给一个对父母充满感恩的朋友,以下是她的分享。
首先想给此文章写一个开篇disclaimer(免责声明),以下是针对连岳文章中可能给读者带来不良暗示的内容所做的陈述,旨在呼吁更多人理性冷静阅读连岳公知的文章,善待父母。连岳文章中写的不爱孩子的父母,用亲情胁迫孩子作为自己颐养天年工具的父母不在下面文章涵盖的范围内。且本作者思维局限受制于有限的数据搜集,和一时的情绪化。连岳文章中的众多观点,不一一回应,认同不认同的不在此处阐述,以下属于不成熟的小建议。
感恩通常是由内而外的,是从理解到共情生发出的一种情绪;教育通常是外力点火内力加柴共同作用对个体产生的影响。感恩教育的内核是如何定义呢?
谈谈我们通常说的教育。中国的家庭和学校里的教育现状主要约等于高考教育。形式是十年如一日地,学校老师家长卯足劲,使劲填鸭,目的是“高考”。爱学习的同学的比例一般不到十分之一,剩下的十分之九都是在一部分靠自己的毅力,一部分靠家长的紧箍咒或者金箍棒,艰难前行。可以说爱学习的不用教,不爱学习的怎么教也没用,还有一部分偏科或靠毅力还在坚持的,需要老师家长日复一日上发条敲警钟,我们脑海中的教育就是由这些苦不堪言的阶级斗争形态的对抗组成的。
说说感恩教育,这是一个伪命题。学校没有这门课,高考也不考,一年做一次这种形式主义,怎么可能跟高考教育相提并论?无论是洗脚还是磕头,说到头了只是一个家庭作业。事实情况是原本感恩的孩子继续感恩,不感恩的孩子继续不感恩。老师家长日复一日说教也不能让一个不爱学习的人爱学习,一年做一次懂得感恩的形式主义能比日复一日的影响来的大么?
父母有多少时间和精力做感恩教育?忙着为房子首付和房贷、孩子教育费补课费学校赞助费、老人吃药住院钱奔波劳累,365天做高考教育的时间和“感恩教育”的时间占比是100:1吧。“如何考上哈佛”的书烂大街,也没看到一本书叫“我如何变成感恩孩子”的,父母对感恩教育的关注真是少得没人出书,寥寥几篇微信转帖而已。
从逻辑上,我想问:
1, 吃美食喝美酒赏美景观美人的时候,你怎么不说你不想被生下来呢;父母除了“繁衍”,还赋予了你感受这世界的五色五味的能力,给了你眼睛耳朵鼻子和心灵。所以你开心的时候就不提这茬,不开心就怪父母把你生下来呗。
2, 关于重新选择父母这个问题。所以让你开心的父母就可以生你,让你不开心的父母就不该生你,是么?父亲是郭德纲母亲是贾玲,生的孩子就自带感恩了是么?遇到一个丁克家庭,从来不生,也不会招致那么多投诉了。
3, 关于乖巧聪明学习好的孩子是懂得感恩的孩子,逻辑错误。很多懂得感恩的孩子过去也是不聪明学习差的孩子,很多乖巧聪明学习好的孩子也是白眼狼。
4, 人与人的关系最终都是平等的契约关系。我百度了一下契约关系,契约法关心的是实现契约双方约定的义务,契约精神主要是商品经济社会自由平等守信的精神。父母与子女的关系,个人感觉比这个复杂,无法简单粗暴地这么定义。生命事实上就是父母给的,契约关系在这个问题上除了然并卵,起不到更多的定义作用了。我想每个人生下来之后都有好多个瞬间,父母如果秉着自由平等守信的精神,也可以在契约精神下解约的。
5, 对爱我们的人,我们投桃报李回赠爱,对害我们的人以眼还眼,连公知的对等原则。人类世界的亲子关系要真是这样倒也简单了,父母可以对爱父母的孩子给好吃的发ipad,对害父母抱怨父母的孩子就应该扔出街,自寻出路吧。往往死孩子都还在家一边啃老一边BB呢。
6, 教育的核心是自我教育,不停成长的父母,孩子也不会停止成长。连公知想说的意思是,教育理念与孩子或者与时代不相符的父母就应该被嫌弃,听抱怨;教育理念超前的、懂得沟通又自我完善还幽默多金的父母就有资格为人父母,让孩子成为一个不再往公众账号上发表感恩教育是毒药的人。殊不知有的是人被这种有资格的父母生出来,一样在抱怨父母给得不够多,觉得父母应该给买个直升飞机呢。感恩和父母是什么样的无关,不要再婆妈关于父母的教育/爱水平带给你的局限了,有局限自己突破啊!
7, 有的是看了一眼都没看完就关了文章也没在下面评论的网友,父母都是普通农村人,封建守旧不懂教育和心理学,没有能力过问孩子的教育,更没能力给孩子指导未来的方向,只是本本分分地把孩子养大,连感恩教育是啥都不知道;孩子还是自己考上好大学努力奋斗,把父母从老家接到大城市照顾。感恩与感恩教育无关,感恩教育和教育差不多,有心的不用教,无心的也不用教。
8, 爱、教育、感恩都是一种能力。和大多数能力一样,需要领悟和成长。父母出生和认知形成的时代与我们千差万别,好多父母的人生的际遇与更是光怪离奇。在这种光怪离奇中渡过了一生,信息又不对称,能领悟的可能也就是“啊(多么)痛(的领)悟蜡(蜡烛图像)”,更说不上成长了。
如果一个人的认知环境从20多岁到50岁都一样,那么哪怕作为父母,也只是生理年龄成长了,现实只给了他们“不停成长”的局限。对于人格的平等,尊重子女的选择等等这些能力,也是需要父母在为人父母过程中不断学习的,但由于客观和主观原因没有学成,仍然用自己的方式去给予爱,反而让子女不爽的,并不至于成为子女口诛笔伐的对象。父母只是用他们的天性和他们看到的世界告诉他们的结论来教育或者爱我们。
领悟和成长很多时候是离不开环境和外力的。命运,命三成运七成,三成是老天给的性格,七成是老天给的境遇。当你在抱怨父母给你带来了教育的局限,资源的局限,请用你的对等原则来直视一下,父母和你的局限一样客观存在,难道他们也要转过身去抱怨他们的父母么?全世界就变成一个死孩子的世界了,这样真的好么!如果再不努力加强自己的认知和理解能力,未来也是一个“啊痛悟蜡”。
我看感恩教育不如叫“理解”教育,应该提高的是大家理解的能力。父母除了是父母,也是跟我们一样在命运车轮下无助的个体,只是身后站着自己的孩子。感不感恩的,教育无用,看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