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杰地灵贤辈出,梁溪无锡惠吴都。通今博古善隽思,学贯中西钱锺书。
江南文脉传承发展 清修砥砺严谨治学 才子俊彦无锡辈出
梁溪路8号幸福里华润悦府
无锡学前街
身在桑梓一直惦念着再次前往钱锺书故居,缅怀学贯中西的近代最著名的学者、文学家钱锺书。冬日江南寒冷的天并没有阻止我的暖心快腿,在钱锺书逝世二十周年后的戊戌岁末午后日子里,走进钱锺书故居,走进钱锺书,怀着极其崇敬之衷心,静静地用心去学习再学习人杰地灵、人才辈出的无锡孕育着文学大师的缘故,以及成其人杰的正心修身、齐家治国的文脉和家缘!
梁溪路8号幸福里华润悦府
无锡公交(恒丰银行)站
从住所梁溪路8号幸福里华润悦府无锡公交(恒丰银行)站乘坐40路公交于学前街(钱锺书故居)站下,横过学前街马路向北,沿睦亲坊巷往北前行路东是无锡县学旧址现无锡碑刻陈列馆(睦亲坊巷3号,利用无锡县学古建筑明伦堂和讲堂辟建)。
学前街睦亲坊巷
无锡学前街一个“学”字熏陶培育了多少代人,造就了多少走出无锡走向国内外的才子俊彦。学前街、睦亲坊巷东不远处路南是顾毓琇纪念馆(故居),路北睦亲坊巷健康里16号是荣德生旧居(荣耀花园内)。往东在路南是王禹卿故居(无锡早期实业家),再往东学前东路北的崇宁路东段,文渊坊由秦观祠堂、秦邦宪故居(博古,党的早期领导人)以及景福楼、秦氏对照厅等,路北留芳声巷是杨荫浏故居(一生研究中国音乐,以发掘“二泉映月”著称于世)。西不远处路南是位于汤巷小区内小红楼张闻天故居,往西路北与北面古芙蓉湖中心黄埠墩分享地关天轴之称的无锡文脉所依西水墩的运河畔是无锡中国民族工商业博物馆(以1900年荣宗敬、荣德生兄弟创办的中国民族工商业最早的企业无锡茂新面粉厂保留保存的老建筑为基础而建),前西溪徐福成故居等,再往南南市桥巷是钱松嵒故居(著名山水画家)。人文荟萃,人杰地灵的学前街及其周围是无锡名人故居集中之地。
学前街一个“学”字熏陶培育了多少代人,造就了多少走出无锡走向国内外的才子俊彦
睦亲坊巷无锡碑刻陈列馆
走进睦亲坊巷不远处路东来到无锡县学旧址现无锡碑刻陈列馆,东西两侧竖有金山石的下马石,上面赫然镌刻有“文武官员军民人等至此下马”,甚是庄严森然,令人肃然起敬。这里就是无锡县学的所在地。
无锡县学旧址现无锡碑刻陈列馆
无锡碑刻陈列馆,东西两侧竖有金山石的下马石,上面赫然镌刻有“文武官员军民人等至此下马”
县学学堂,门口摆放明代下马石一对,是从民间征集的青石下马石,一为祥云瑞兽,一为梅花山鹿。
县学学堂,门口摆放明代下马石一对,一为祥云瑞兽
县学学堂,门口摆放明代下马石一对,一为梅花山鹿
无锡县学,一名学宫,亦称儒学、庙学,位于无锡市区学前街及睦亲坊巷内,是古代无锡唯一的官立学校。创建于北宋嘉佑三年(1058)。清雍正四年(1716)改称无锡金匮县学,民国后改为无锡县立中学,曾为市第八中学校址。现存戟门、明伦堂、讲堂三所建筑,均为同治十三年(1874)重建,1982年重修。戟门,即大成门,原为孔庙正门五间四架;明伦堂,即县学礼堂,三间九架;讲堂,即教室,三间六架。无锡县学历经宋元明清,基不变,尚保存了古代碑刻七十余通;明伦堂前后檐柱大都为明代青石方柱,屏门上方悬挂“明伦堂”匾额一方,落款“新安朱熹”,为国内罕见的朱熹手迹。1990年市政府已将明伦堂和讲堂辟建为无锡碑刻陈列馆。1983年11月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6月公布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无锡县学古建筑简介
无锡县学由张诜创办,张诜是当时的无锡知县。这座无锡最早的官立学校在北宋时期(1058年)才建立,而早在这一千多年前,孔子就创办了儒学。
林宰是明朝万历年间的无锡知县,他有原创精神,因为他在临近县学的河边下令建造了72根人形石柱,寓意孔子有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当学子们看到这72根人形石柱,勤奋好学的精神会被激发。
无锡县学位于无锡市区学前街及睦亲坊巷内
一进无锡县学大门“戟门”也孔庙的正门俗称“大成门”正对着的是一块横立石碑“无锡碑刻陈列馆”,石碑后进无锡县学旧址大门,门楣上方镌刻着“正谊明道”。正谊明道出自于汉儒董仲舒“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后来宋代理学大家朱熹归纳为“正其谊,则利自在;明其道,则功自在。专去计较利害,定未必有利,未必有功。”就形成了“正谊明道”。
无锡碑刻陈列馆石碑后进无锡县学旧址大门,门楣上方镌刻着“正谊明道”
眼前所见的就是这“戟门”,也是孔庙的正门,俗称“大成门”。据了解,这“戟门”原有“五间四架”。
无锡县学大门“戟门”原有“五间四架”
原无锡县学(无锡孔庙学宫)创立于公元1058年,范围很大,孔庙和儒学,也常统称“庙学”。“庙”与“学”是唇齿相依的两个场所,按照传统,“左庙右学”,或称“东庙西学”。
现仅存戟门、明伦堂、讲堂三所建筑,均为同治十三年(1874)重建。现存县学古碑刻共70余块,其内容分为圣旨、学规、教授题名、进士题名、乡贤祠、学宫修建、学田记等七类。年代最早的《无锡县重修县学记》,刻于南宋嘉定十年(1217),其中宋碑七通,元碑四通,都未经著录,弥足珍贵,大多数碑刻保存完好,为研究无锡地方历史和古代教育史提供-了珍贵实物资料。
清光绪《无锡金匮县志》“学宫图”,其中尊经阁仅存废址。
无锡县孔庙儒学的形制、规模及功能和全国各地的县学基本都是一致的,东轴线为孔庙部分,主要建筑有戟门、大成殿、尊经阁、文昌阁、名宦、乡贤、忠孝亭和两庑等,功能主要是纪念和祭祀孔子;西轴线为学宫部分,主要建筑有状元坊、明伦堂、讲堂和两庑等,主要功能是教育和培养学子。它始终身传言教广大无锡金匮子弟,明人伦、知天理、懂“五常”(仁义礼知信)、守“八德”(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熏陶德性以成贤人”、“上报国恩下立人品”。
在将近一千年的时间里,从颠簸前进的风雨历程中,无锡孔庙学宫反映出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的哲学思想和正心修身、齐家治国的理念,具有非凡的生命力。
无锡县学《状元牌坊》旧影。学宫门前立有《状元牌坊》,公元1223年为宋状元蒋重珍而建。
过无锡县学正谊明道内门,院内门门口左、右方为碑林。现存县学古碑刻共70余块,大部分石碑刻都被镶嵌在墙壁中,其内容分为圣旨、学规、教授题名、进士题名、乡贤祠、学宫修建、学田记等七类。石碑刻大都是以起到一定的记录意义存在的,从中能了解很多当时的风土人情。每一块石碑刻都是一部石质的历史书。
无锡县学院内门口左、右方为碑林
无锡县学院内门口左、右方为碑林
进无锡县学院内左是讲堂,即教室,讲堂大门楹联
庠者养也校者教也序者射也
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
无锡县学的院内左是讲堂,大门楹联
庠者养也校者教也序者射也
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
上联孟子曰:“设为庠序学校以教之;庠者养也,校者教也,序者射也;” ——《孟子·滕文公上·第三章》
[译文]:孟子说:开办庠、序、学、校以教育人民。庠是培养人的意思;校是教书的意思;序是教人射箭的意思。
下联子曰:“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论语·卫灵公》
[译文]:孔子说:君子做事以道义为基础,依礼仪来实行,用谦逊的语言来表达,用诚实的态度来完成。这样真是个君子啊!”
走进讲堂静悄悄空无一人,敬奉着“大成先师孔子的画像”,画像上的牌匾“圣绩在兹”
走进讲堂静悄悄空无一人的教室里,敬奉着“大成先师孔子的画像”,画像上的牌匾“圣绩在兹”,让人们体会到这位古代圣人一生功绩的感染力;教室内桌子和椅子的摆设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着当年 “讲堂”的情景,让您多多感受着当年的教学氛围。
教室内桌子和椅子的摆设体现着当年“讲堂”的情景
讲堂对面是“明伦堂”,即县学礼堂。明伦堂前有许多无锡县学记碑,其中就有“锡学重修五先生祠记”碑,是元代至元十六年(1279年),尤栋撰文并书,叙述虞荐发重修先贤祠,因旧祀陆九渊、杨简、二袁等人并非程朱理学正统,遂改祀杨时等五人。此碑背面是原《九先生祠堂记》,被砌没墙中,反映了宋元理学不同学派之间的纷争。
明伦堂内现在展列着历代碑帖
明伦堂前后檐柱大都为明代青石方柱,屏门上方悬挂“明伦堂”匾额一方,落款“新安朱熹”。这可是我国古代南宋著名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朱熹的手迹,确实是国内罕见的。
讲堂对面是“明伦堂”(朱熹的手迹),即县学礼堂。
明伦堂前有许多无锡县学记碑
在封建科举时代,无锡县学作为旧时无锡惟一的“官办学校”,对促进地方教育、培养人才起着重要的作用和深远的影响。据查阅网上资料介绍,在唐宋元明清的科举考试中,无锡共出文科举人2154名,进士1340名,其中状元8名,榜眼、探花各11名。在明代还出现了一榜九进士、六科三解元的科举佳话。
结束无锡县学旧址的匆匆参观,朝门外走去,思绪万千,遥想当年......
缓缓地走出无锡碑刻陈列馆大门,结束无锡县学旧址的匆匆参观,朝门外走去,久久不平静的心在跳动着,思绪万千,遥想当年,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学宫,儒学、庙学是何等的“庄重”、“神圣”地方,不由得“肃然起敬”!由此感慨为有现代化繁华都市内保留住静谧的县学圣迹,传承着中华文化和江南文脉并默默地向人们“诉说”着科举制度、旧时文人发端地历历在目的往事,以及亘古不变的砥砺清修和严谨治学理想,让您顿感极为“珍贵”而大为赞叹!
缓缓地走出无锡碑刻陈列馆大门,结束无锡县学旧址的匆匆参观
人杰地灵英贤吴都 独秀前哲通今博古 学贯中西博学鸿儒
睦亲坊巷尽头丁字路口就是新街巷
结束无锡县学旧址的匆匆参观,离开无锡县学向北径直沿睦亲坊巷往前,走到睦亲坊巷尽头丁字路口就是新街巷。
钱锺书故居坐落在睦亲坊巷与新街巷的一个丁字路口新街巷30-1、32号
新街巷由来,得扯远一点谈一点……!
自泰伯奔吴,号勾吴,吴国发祥地梅里古都,至德名邦,泰伯将周的原先进文化,融合于江南水乡,带领蛮夷吴人开掘人工运河“泰伯渎”通连漕湖(蠡湖),灌慨农田,往来舟楫,厥川三百太湖,强大吴国。水乡无锡城郭形成于春秋时期的运河西岸一座大村落“东接运河、西距梁溪”,夹于人字形两个河道中间形成“龟背状”格局。春秋吴王夫差开凿吴古水道江南运河穿城而过,周长十一里小小城内,竟有二十多条小河组成复杂的水系润地!
历史上新街巷这里原名七尺渡,很久以前有一条河,河上没有桥,只有渡,河边也没有人定居。到了民国时期,河被填周围有住家了,就把七尺渡改为了七尺场,1977年七尺场并入新街巷,有新辟之意。钱锺书故居就坐落在新街巷与睦亲坊巷的一个丁字路口新街巷30-1、32号。杨绛对钱锺书的家有一段文字描述:“两棵大树高粉墙,一条小河映花窗。江南处处有此景,难辨张家和李家。这是锺书当年在无锡七尺场的家。”
水乡无锡城郭形“东接运河、西距梁溪”,夹于人字形两个河道中间形成“龟背状”格局
钱锺书故居由来,又不得不谈到无锡钱氏的缘由!
无锡钱氏,源自浙江吴越王钱镠后裔,钱镠五代十国吴越国创建者,其位保境安民,经济繁荣,渔盐桑蚕甲于江南;文士荟萃,人才济济,文艺著称于世。钱镠治国有略,修身治家谨严,两度订立饱含人生智慧治家“八训”、“十训”,“武肃王遗训”代代相传,世世因循,秉承祖训,绍续家风,绵延文脉,造就钱氏一门世代家风谨严,激励后人,人才兴盛。无锡钱氏是宋真宗祥符年间,自浙江湖州迁入,几经繁衍,逐渐发展成名门望族,文化世家。及至近代,其荣旺之势,依旧不减。无锡钱氏分山、湖头两大支,钱基博属堠山城西支,钱鏐第三十二世孙,钱穆为湖头文林公支钱鏐第三十四世孙。
据史料记载,钱姓在百家姓中排名第89,现今人数约260万人,占全国人口千分之二。宋代以来,载入史册的钱氏知名人士逾千,有文人雅士,有科学家,也有各行各业精英,古代的钱氏五状元、钱易、钱陈群、钱曾等;在近代最负盛名的是钱永健,院士级的学者就有100多人,钱三强、钱学森、钱伟长、钱三强、钱钟韩、钱钟教、钱钟鲁、钱钟泰等。这些钱氏名人同族同宗,均是钱鏐后裔。由于钱鏐力主尊教重学,忠厚传家,优良传统得以代代相传,钱氏人才辈,世家荣旺。
无锡钱氏,源自浙江吴越王钱镠后裔。无锡钱氏分山、湖头两大支,钱基博属堠山城西支
钱锺书身出富室,家资充裕。其祖父钱福炯,曾考中秀才,为人淡泊名利,好义急公,以家世儒者约束子弟,以朴学敦行为家范,博学多才,善诗书,著有《传叟文录》,文章精髓对幼年钱钟书影响颇深,钱福炯文章诸多典籍均有记载,曾为无锡当地重要地方志,《锡金续识小录》六卷做序。
钱福炯持家有方,使钱家富甲乡里,盛年之时,在无锡城中七尺场购地二亩四分为宅基,经其置造,新居“钱绳武堂”由此而就。钱绳武堂,呈七开间三进布局,中有天井,天井两侧各有侧厢相对;东有备弄,弄外另有庖屋、膳厅、柴屋数间相配,后有花园、书房、客厅相附,功能甚是齐全。整个建筑以江南民居风格为主,兼有西洋元素,构造颇具匠心,钱福炯亦颇中意。钱福炯一生最为得意之处,在于膝下一对孪生嫡子,名为钱基博、钱基厚。
父亲钱基博长于国学研究,历任圣约翰大学、清华、上海光华大学、浙江大学教授;钱基厚长于社会活动,历任无锡商会会长,苏南行署官员,江苏省工商联主委。1910年11月21日,钱基博得子,名叫钱锺书;1911年6月2日,钱基厚得子,名叫钱钟韩。钱锺书与钱钟韩之间,年龄相差不足一岁。他们一起长大,一起嬉游,一起延师,而学术道路则迥乎不同。
钱孙卿1925年在后园西北角添建楼房三楹为新街巷32号,园内有一树盛开梅花,故名“梅花书屋”
钱锺书故居,又称“钱绳武堂”,位于无锡城中七尺场(今崇安区健康路新街巷30-1、32号)。故居系祖父钱福炯筹建于1923年,其叔父钱孙卿续因子女较多,于1925年在后园西北角添建楼房三楹;之后又接建楼房一楹,因园内有一树盛开的梅花,故名“梅花书屋”建于。原有平房二十八间,两层楼房四间,大小天井庭院十一个,备弄两条,古井三口。东有厨房,后有花园。其中主体建筑“绳武堂”面阔七间。整组建筑属典型的江南庭院式建筑,具有重要的纪念价值。
新街巷32号钱锺书故居尚待修缮中
作为故居重要组成部分的32号老宅,2017年出于保护故居的考虑老宅主人钱锺书堂侄女钱静汝与无锡市达成协议政府出资收购,新街巷32号划归国有,将进行修缮保护、陈列布展,与新街巷30号-1形成整体,全面展现故居原貌,进一步丰富钱锺书故居内涵。
新街巷32号,斑驳的墙体透出厚重的年代感,新街巷32号钱锺书故居尚待修缮中
新街巷32号,斑驳的墙体透出厚重的年代感,铁艺阳台栏杆是主人学贯中西的见证。钱锺书曾在32号老宅的梅花书屋思考、读书,这些往事在他的文章、回忆录里多次提及;钱锺书与杨绛回锡时,也曾居住在32号的二层小楼中。
新街巷30-1、32号钱锺书故居
记不清这次来之前上次是何时来过钱锺书故居,应该有一两年了!一进故居遇见一位来自山东的游客,他介绍前段时间来闭馆在装修。我真为有运气没有做功课只想着戊戌年十二月钱锺书逝世二十周年了,原先参观后没写点文字,现有自己的微信公众号了,再次参观可以留下一些文字,以对当代中国的文化巨人,民族精英、国家瑰宝,太湖养育的儿女、无锡的骄傲钱锺书的缅怀和崇敬,重新修缮布展的故居让我不期而遇得以参观人遂心愿!历史,原来触手可及,书香,始终弥漫其间!
新街巷30-1号砖刻钱基博所撰楹联:
文采传希白
雄风劲射潮
来到新街巷30-1号的钱锺书故居,还没进门让您首先看到的是门沿上方独块红木上以烫金字体镌刻着钱锺书故居匾额(乡贤顾毓琇先生题写)。如您不仔细再看看门沿两边,就很容易将砖刻钱基博所撰楹联:“文采传希白;雄风劲射潮。”所忽略,因为砖刻字很不显眼,不突出,常被参观者所忽视。砖刻楹联上联中“希白”,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钱易的字;下联中“射潮”二字,指的是钱缪在杭州大兴水利,用弓箭射钱塘江潮头,战胜海神之事,“钱塘富庶盛于东南”。联意旨意是要钱氏子孙传承祖先的文韬武略,浩然正气,为民谋福,富甲天下。楹联用典贴切,意味深长,对钱氏后人永远是一个鞭策与激励。
故居厅中屏风一株古槐漆画旁配一联:
枯槐聚蚁无多地
秋水鸣蛙自一天。
正是对钱锺书一生的写照!
一进故居大门,厅中有一屏风,上挂钱锺书纪念馆的故居匾额(顾毓琇先生99岁高龄时题写)。屏风镶嵌着一幅漆画,屏风前是一尊钱钟书雕塑头像(钱绍武 创意设计 吴中玉捐赠)。屏风一株古槐漆画旁配一联:“枯槐聚蚁无多地,秋水鸣蛙自一天。”(修缮前误将鸣蛙,写成蛙鸣)此联出自元好问诗《眼中》:“眼中时事亦纷然,拥被寒窗夜不眠。骨肉他乡各异县,衣冠今日是何年?枯槐聚蚁无多地,秋水鸣蛙自一天。何处青山隔尘土,一庵吾欲送华颠”。钱钟书自号“槐聚”,即出于此。这联正是对中国的文化巨匠,民族精英、国家瑰宝,亦是太湖养育的儿女,无锡的骄傲钱锺书一生的写照!
钱锺书故居后东塾按原陈设展列
过故居门厅后走进第一进东第一间原是钱家寝室,第二、三间为钱锺书父亲钱基博寒暑假回来教督子侄之所,名为“后东塾”。后东塾按原陈设展列,钱锺书少年时期常和几位堂兄弟在此读书、听讲、习字、作文。钱锺书曾以此私塾为名写过一部散文集,名曰《后东塾读书记》。这里虽没有像鲁迅故居中的“百草园”,也没有像柳亚子故居中的“复壁”,但从其文化内涵来看却各有特色。
故居西三间重新修缮后主要陈展钱锺书家学深广,聪颖早慧人生的生平事迹陈列
重新修缮后陈展钱锺书生平事迹陈列
故居西三间重新修缮后主要陈展钱锺书家学深广,聪颖早慧人生的生平事迹陈列,从钱锺书儿时、到少年青年、中年晚年;从文学到学术;从钱锺书到其族人,展列了钱氏家族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底蕴,以及众多增补珍贵实物真迹。
重新修缮后主要陈展钱锺书生平事迹陈列
重新修缮后陈展钱锺书钱氏家族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底蕴,以及众多增补珍贵实物真迹
重新修缮后陈展的增补珍贵实物真迹,钱锺书清华大学毕业证书
钱锺书代序呈学养
钱锺书(1910 -1998),原名仰先,字哲良,后改名锺书,字默存,号槐聚,曾用笔名中书君,我国著名学者、文学家,原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研究员。
钱锺书一生下来因为伯父钱基成没有儿子就过继给了伯父。他出世这一天,恰好有人送来一部《常州先哲丛书》,伯父就为他取名“仰先”,字“哲良”,是“仰慕先哲”的意思。他刚满周岁“抓周”,抓到一本书,因而取名为锺书。钱锺书幼承家学,天资过人,四岁,伯父教他认字。六岁,送入秦氏小学,不到半年,因为一场病,伯父让他呆在家不再上学。后来进私塾,伯父又嫌不方便,干脆自己教锺书。七岁,和比他小半岁的堂弟钱钟韩一块去亲戚家的私塾附学,他念《毛诗》。钱钟韩念《尔雅》。但就学不方便,一年后他和钱钟韩都在家由伯父教。钱锺书十一岁,考取东林小学,而伯父不久也去世了。尽管父亲负责他的学杂费,但其它开支无法弥补,没有作业本,他就用伯父曾钉起的旧本子;笔尖断了,他就把竹筷削尖替用。钱锺书十四岁考上桃坞中学,父亲在清华大学任教,对儿子的作文始终不满意,钱锺书从此用功读书,阅读了大量的书,渐渐地他可以代父亲写信、写诗,父亲的脸上终于露出了得意的笑容。钱锺书18岁时考入美国圣公会无锡辅仁高级中学,他常为父亲钱基博代笔写信,由口授而代写,由代写信而代做文章。
一次钱锺书代父亲为乡下一家大户代作墓志铭。偶然间,他听见父亲对母亲称赞那篇文章,这是钱锺书第一次听到父亲称赞他,高兴得简直要跳起来。杨绛晚年回忆,钱穆的《国学概论》1931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他请钱基博为之作序。钱基博就让钱锺书代笔。序写好后,父亲一个字也没有改动。《国学概论》出版时,没有人看出这篇序是一个刚满20岁的年轻人代写的。
1929年钱锺书以优异成绩从无锡辅仁中学毕业,报考清华大学。他的数学成绩只有15分,但是国文和英文都是特优,英文还得了满分。罗家伦校长非常赏识钱锺书的才华,在他的力争下破格录取为外文系的学生。在清华的环境中,钱锺书吸收了大量知识,非常勤奋,是清华图书馆借书最多的一个。他自觉进行着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学习和探索,极大的开阔了境界。以自己已经具备的学术功底和卓越才华震惊了全校的师生,许多老师都对他另眼相看,不把他当成他们的学生,而当成他们的顾问。钱锺书被誉为清华大学“三才子”之首,其他两位是考古学家夏鼐和历史学家吴晗;又是清华外文系“龙、虎、狗”“三杰”之龙,“龙”是钱钟书,“虎”是戏剧家曹禺,“狗”是颜毓蘅。
故居内钱锺书简介
清华“龙、虎、狗”
钱钟书1929年,考入清华大学外文系。1932年,在清华大学古月堂前结识杨绛。1937年,以《十七十八世纪英国文学中的中国》一文获牛津大学学士学位。1941年,完成《谈艺录》《写在人生边上》的写作。1947年,长篇小说《围城》由上海晨光出版公司出版。1958年创作的《宋诗选注》,列入中国古典文学读本丛书。1972年3月,六十二岁的钱钟书开始写作《管锥篇》。1976年,由钱钟书参与翻译的《毛泽东诗词》英译本出版。1982年,创作的《管锥编增订》出版。1998年12月19日上午7时38分,钱钟书先生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8岁。
钱锺书聪慧兼顽皮
走过天井面对的是故居第二进,二进是七开间,中间三间是主厅,朝着天井是一排木格门,上面按玻璃,下面是木板。堂上摆着几付清式靠椅、茶几,一切都像回到了过去,长辈们喝着茶,听着隔间传来的朗朗读书声,谈天说地。在这书香门第中度过了钱锺书童年、少年、青年时期,记录了年轻时太多的故事。梁上高悬祖父钱福烔题名为“绳武堂”匾额,匾为当时江苏省省长韩国钧所书。绳武堂之“绳武”语出于《诗经·大雅》中“绳其祖武”,其意为履践祖先的足迹。
故居第二进是七开间,中间三间是主厅,朝着天井是一排木格门,上面按玻璃,下面是木板
“绳武堂”正厅梁上高悬祖父钱福烔题名为“绳武堂”匾额,匾为当时江苏省省长韩国钧所书。
“绳武堂”正厅山水画两边和柱子上的三副楹联,最为典型。正面屏风上挂着一幅画,两侧配有对联:“性灵所钟独秀前哲;符采相济有声当时。”
上联“灵性所钟”出自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原道》:“惟人参之,性灵所钟,是谓三才。”“独秀”出自《宋史•卷•四三五•儒林五传•胡安国传》:“故康侯如大冬严雪,百草萎死,而松柏挺然独秀者也。”
下联“符采相济”出自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宗经》:“四教所先,符采相济。”“有声”出自《诗经•大雅•文王》:“文王有声,遹骏有声。”联意大概可以理解为:心性智慧要超越前人,互助声望要享誉于世。
“绳武堂”正厅正面屏风上挂着一幅画,两侧配有对联: “性灵所钟独秀前哲;符采相济有声当时。”
正厅侧柱子上有一副抱柱楹联为南通状元张謇所撰书,或许张状元感觉到钱家祖孙三代文气盛,志向高,以联寄予厚望。据史料记载张謇题写这副楹联时,已七十一岁高龄,而钱锺书还是正在东林小学读书的一位少年。张謇所书楹联:“金匮抽书有太史子;泰山耸桂若颍川君。”
上联中“金匮抽书”出自《史记•太史公自序》:“卒三岁而迁为太史令,紬史记石室金匮之书”。《索隐》:“案:石室、金匮皆指藏书之处。”联中“抽”,按典出应为“紬”,不知是作者有意而为?还是后人不小心误笔?不得而知。联中“太史子”指写《史记》的司马迁父子。
下联中“泰山耸桂”典出《世说新语•德行》:客有问陈季方:“足下家君太丘,有何功德,而荷天下重名?”季方曰:“吾家君譬如桂树生泰山之阿,上有万仞之高,下有不测之深;上为甘露所沾,下为渊泉所润。当斯之时,桂树焉知泰山之高,渊泉之深,不知有功德与无也!”陈季方,后汉许吕颍川人,他所说家君,指其父陈寔,少为县吏,有志好学,为民清廉,83岁卒后,海内赴唁者万人,共刊石谥文范先生。陈寔有两个儿子:长纪,字元方;次谌,字季方。父子三人时称“颍川三君”。
“绳武堂”正厅屏风一幅画两边侧抱柱楹联为南通状元张謇所撰书,上联:金匮抽书有太史子
“绳武堂”正厅屏风一幅画两边侧抱柱楹联为南通状元张謇所撰书,上联:泰山耸桂若颍川君
正厅两边中间柱有钱福炯集经史语长撰联,
上联:以蔽风雨,曰止曰时,相协厥居,孤始愿不及此
下联:既勤垣墉,爰众爰有,自求多福,汝兄弟好为之
上联中的“曰时曰止”,语出《诗经·大雅·緜》。緜,古“绵”字。下一句是“筑室于兹”。意思是,在适当的时间适当的地点,我们安家于这里。钱福炯引诗经此语,作为上联记事之起,可谓既贴切又雅致。
“相协厥居”,语出《尚书·洪范》。完整的语句是:惟天阴骘下民,相协厥居,我不知其彝伦攸叙。意思是:上天庇护下民,帮助他们和睦地居住在一起,我不知道上天规定了哪些治国的常理。钱福炯引“相协厥居”四字,是要告诉子孙们,要互相帮助,和睦相处。
“孤始愿不及此”,语出《左传·成公十八年》。原文之所出牵涉到晋国的一次政变:成公十八年春,周王朝历法的正月初五日,晋国的栾书、中行偃派程滑杀死晋厉公,葬在翼地的东门外边。二人派遣荀罃、士鲂到京师迎接周子而立他为国君,这时周子才十四岁。大夫在清原迎接,周子说:“我开始的愿望并没有到这地步,现在虽然到了这地步,难道不是上天的意志吗?”钱福炯引这个典故,本意在告诫钱氏子孙,要敬惜天命,知足常乐;珍惜当下,安贫乐道,万勿生贪佞之心。
正厅两边中间抱柱有钱福炯集经史语长撰联,上联:以蔽风雨,曰止曰时,相协厥居,孤始愿不及此
正厅两边中间抱柱有钱福炯集经史语长撰联,下联:既勤垣墉,爰众爰有,自求多福,汝兄弟好为之
下联中的“既勤垣墉”,语出《尚书·周书·梓材》:若作室家,既勤垣墉,惟其涂塈茨。意思是:建造房屋,要勤劳地筑好高墙矮壁,以茅草涂塞好屋顶。曾运乾先生解读此句的意思是说:“言为国如作室,暨高其垣墉,以防大寇,亦当塞向瑾户,以防宵小。”钱福炯引此句,是从传续家世的角度,要求子孙要勤俭持家,忠厚待人,以求广衍富集,人丁兴旺,家族万年。这无疑是一个长者对子孙传家的最大期望。
“爰众爰有”语出《诗经·公刘》,意思是“人多且富有”。钱福炯引此句,是希望钱氏后裔人丁兴旺。
“自求多福”语出《诗经·大雅·文王》:“无念尔祖,聿修厥德。永言配命,自求多福。”意思是:感念你祖先的意旨,修养自身的德行。长久地顺应天命,才能求得多种福分。钱福炯引“自求多福”这句话,本意是告诫子孙,要注意修养自身的德行。联系上文的“既勤垣墉”的期望,钱福炯的此番家训,几可与诸葛孔明先生的“俭以养德”相齐义。
“好为之”即“好自为之”,语出《淮南子·主术训》:“君人者不任能,而好自为之,则智日困而自负其责也。”原意是:做国君的人,不去任用贤能之人,而是无论何事,都自己说了算,都是自己处理,那么这样的人智能再高,也会渐渐地感到力不从心,最终后果只能自己承担。钱福炯引此句作为楹联家训,是告诫子孙们要好好地自己活下去,把钱氏的家风传下去,影响后代子孙。
钱锺书故居浓郁江南民居风格建筑设计颇具匠心
从这幅楹联可以看出,钱福炯给予后代子孙的良好家训至少包含了以下四方面:
第一、相互帮助,和睦相处。一宗之出,繁衍百年之后,难免会梳理甚至有矛盾对立,乃至为分财争产而毁家败室。这不是钱福炯希望看到的,所以,他在楹联家训中,将家族之间的相互帮助、和睦相处放在第一重要的位置,提醒子孙们齐家之要,重在团结和睦。
第二、安贫乐道,知足常乐。一个家族的延续,不是靠短时的掠夺、豪取甚至是贪佞,而是靠长久的积累。是人皆有贪欲,而贪来自于非分之有,非分之有必不能长保。钱福炯深明点滴积累的持家之道,因此,特别在楹联家训中提出来告诫子孙:学会安贫乐道,力除贪心贪念,家族才可健康传续。
第三、勤俭持家,忠厚待人。钱福炯经商多年,深知勤俭持家的好处,也自然明白,无论是经商还是教书育人,忠厚的家族本色不能改变。此外,他也自然看到许多纵奢贪享对于健康的家族传续之害。怠惰和嬉玩,是家族优良家训的天敌,祖先积累的财富,一夜之间被子孙躺着挥霍的例子在在都有,提醒子孙们不要忘了勤俭持家的本色,这是作为长者的责任。
第四,修德积福,实干兴家。养德的重要性,很多大家名人,在给后代子孙的提醒和告诫中,都会提出。钱福炯认为,家族的最大福报,正是来自于后人高尚的德行,它让邻里、社区和更大的社会系统服膺,或者发自内心的尊重。一个不注意修养德行的人,是难得有福报的。因此,积福的前提,是要修德。诸葛亮戒子要“俭以养德”,《颜氏家训》提倡德教为先,皆是钱福炯在楹联家训中提出修德为要得先声。
“所谓有典有则者何义,所谓自求多福者安在?”钱基厚在这篇记的最后写道:“缅怀吾祖,敢忘其训,慎终追远,民德归厚。故详记之,以诏吾子姓之在外者,其谨识之。”钱锺书这个大家族,近百年间精英辈出,当有此楹联家训影响的因素,钱福炯作为钱氏一脉的先祖,慧识卓见,不忘传统,谆谆告诫,不仅于钱家,乃至于无锡,而至于我们这个渐渐忘掉家训传统的民族,都该记上一功。
故居正厅所挂之匾和楹联,引经据典,倡导教育后代牢记家规家训,弘扬正气,以文治家是无锡钱氏修身治家谨严,文士荟萃,发展成名门望族,文化世家的真谛。
纵观故居正厅所挂之匾和楹联,引经据典,倡导教育后代遵纪守法,牢记家规家训,弘扬正气,传播正能量,以文治家,用文昌世,足以让参观者们感受无锡钱氏修身治家谨严,文士荟萃,发展成名门望族,文化世家的真谛。
这个正厅“会客宴居及岁时祭享之所”,也是钱锺书当年完婚的地方。钱绳武堂的粉墙漆柱朴素淡雅,见证历史的青砖仿佛在向人诉说钱氏一脉先祖,精英辈出的缘由!
故居中书房、客厅被布置成文学陈列室,站于厅堂之前,顿生肃穆之感与怀念之情。
正厅西边挂着对联:辄有当世意,试究古人篇
正厅西边为钱福炯住处,门上挂着集林旭(戊戌六君子之一)诗句而成的对联:辄有当世意,试究古人篇。
东侧两间是钱锺书父母的卧室,室内依据《围城》中描述,摆放着靠椅、茶几、长板凳等,陈展着钱锺书、杨绛与女儿钱瑗一家的照片,“我们仨”的图片随处可见,成为最温馨的区域。门上挂着集龚自珍诗句而成的对联:古抱不可存,长空有所思。
从这两副对联中不难看出,钱锺书的祖辈、父辈既刻苦钻研古人名篇,继承我国优秀的文化传统,又赞同龚自珍、林旭等人的新思想、新观点,弃去不合时宜的“古抱”,直面忧患丛生的“当世”,有志于变法、改革之大业。
东侧门上挂着对联:古抱不可存,长空有所思
钱锺书八十寿辰像
杨绛八十寿辰像
走出正厅在右旁有两开间故居旧房内,重新布展围绕“书”做足好了文章。以书为元素,在墙上投影出钱锺书、杨绛的作品以及两位先生不同的艺术风格介绍场景,让参观者任凭四季变幻,伴其书香于中。
正厅右旁两开间故居旧房内,重新布展围绕“书”做足好了文章。
走出正厅过一长廊,来到故居最后的后花园,往左看到在窄窄的天井中一颗古腊梅已傲冬绽放,再举目穿过黛青色的房檐就看到故居院外高楼大厦,院外的人们不知近在迟尺来这小院吗?即使没进来瞻仰钱锺书钟,或许在不远处一定可以听听自己的灵魂和闻到故居院落内悠悠书香……!
走出正厅过一长廊,来到故居最后的后花园
窄窄的天井中一颗古腊梅已傲冬绽放
中国文化弘博精湛 中西融汇深厚意蕴 走向世界文脉传承
钱锺书故居无锡都市中一个的文化精神家园
钱锺书故居一座都市中保存完好的文化精神家园,重新布展新开放的钱锺书故居很静谧、干净和宁静。钱锺书纪念馆整个设计形式和陈列展示犹如一部书,一部真实详尽反映钱锺书人生轨迹的书,一部耐读易懂的书,一部耐人寻味的书,一部催人奋进的书。
钱锺书故居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极具历史人文价值。钱锺书故居现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无锡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由无锡市博物馆负责管理。尽管新街巷30号地处内巷,由于钱锺书在国内外的影响,来到无锡旅游的中外宾客,前往的观众很多。逢节假日期间,慕名参观的更多。一生甘于寂寞的钱锺书,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所关注!
拍摄于无锡鼋头渚公园人杰地灵苑
一读最能接近钱锺书的钱锺书故居这本书,全面了解到钱锺书在文学研究和文学创作方面的卓越成就,特别是在科学地扬弃中国传统文化和有选择地借鉴外来文化方面,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钱锺书以一种文化批判精神观照中国与世界。在精熟中国文化和通览世界文化的基础上,在观察中西文化事物时,总是表现出一种清醒的头脑和一种深刻的洞察力。他不拒绝任何一种理论学说,也不盲从任何一个权威。他毕生致力于确定中国文学艺术在世界文学艺术宫殿中的适当位置,从而促使中国文学艺术走向世界,加入到世界文学艺术的总的格局中去。为此,他既深刻地阐发了中国文化精神的深厚意蕴和独特价值,也恰切地指出了其历史局限性和地域局限性。他既批评中国人由于某些幻觉而对本土文化的妄自尊大,又毫不留情地横扫了西方人由于无知而以欧美文化为中心的偏见。对于推进中外文化的交流、使中国人了解西方的学术以及使西方人了解中国的文化,起了很好的作用。
钱锺书故居静谧、干净和宁静
一读钱锺书故居这本书,了解到人杰地灵,钱氏家族文脉,家世儒者,培育出钱锺书这样的记忆超凡的博学鸿儒,他精通多种语言,能背诵无数的诗词和文献,能将经史子集随手拈来。钱锺书还是个幽默大师,他健谈善辩,口若悬河,舌璨莲花,隽思妙语,常常令人捧腹。钱锺书的健谈雄辩大有孟子、韩愈遗风。
钱锺书一部《围城》到如今依旧是经典之作,归根到底是钱锺书在书中刻画了一个个经典的伪君子、暴发户。也正因为钱锺书看得透看得多,所以才会敬而远之,拒绝没必要的人情往来和虚伪的头衔。《围城》在表现知识分子方面很独到。如果说鲁迅表现了中国农民的灵魂,张家玲表现了中国三四十年代都市男女的灵魂;钱钟书则表现了中国知识分子灵魂的真相,而这里的知识分子不是全部知识分子,而是那些比较卑微、自私、小聪明的知识分子。知世故而不世故,是最成熟的天真。
钱锺书一部《管锥编》打通古今中外作者的诗心文心书,更是研究中华古代文化的学术巨著。一部对中文与西方典籍“识小积多”“锥指管窥”的书。以“管锥”为书名带有自谦之意,此书英文译名为“Limited Views:Essaya On Ideas And Letters”(有限的观察:关于观念与文学的札记),与此可以了解钱锺书将书名为“管锥编”自谦之蕴意。书序:“使笔之时,数请益于周君振甫,小叩辄发大鸣。”寓意作者用如椽巨笔搭设了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人类文化长河之上的一座巨大的“引桥”。“管”者,键也,钥也。“管”开启艺术殿堂之门的一把金钥匙。“锥”,可视为刘勰“雕龙”之利器,即用来刻画“文心”,指引人们进行艺术创作、批评或欣赏。意在引导后学赴艺术宝山寻幽探胜时要有灵心慧眼,用“管”这把金钥匙打开艺术殿堂之门,以中外古今文章为经,以艺术联想为纬,用“锥”这根金针将其连缀编织成说文谈艺的一幅七彩锦缎。“锥指管窥”,“以管窥天”,书名所言似乎狭小,但实质专深,“编”字,表明这部一百二十万言的煌煌巨著是见微知著,既深且长!
一本《写在人生边上》的书,是钱锺书唯一的真正意义上散文集。甘居一个边缘人的角色,作品中没有很多浮躁的东西,没有那些外在的意识强加的东西,纯粹是作为一个写作的爱好者,钱锺书并没有意地把文学创作当成自己终身的职业,而是一种乐趣,所以非常从容,把自己的智慧全部融入进去。杨绛说:“我们的阅读面很广。所以,人心惶惶时,我们并不惶惶然。”读书,是为了让我们更宽容地去理解这个世界有多复杂,让我们对任何事情都能从容应对。
钱锺书和杨绛代表了理智诚实的文化理想,在有时令人不堪忍受的环境下保持了广度非比寻常的人文主义视野。和很多中国现代知识分子一样,他们也在战乱和政治运动中写作和工作,但他们身上带有的两种品质,把他们与其他一些人区别开来。
钱锺书用天真永葆了最纯粹的自己
一读钱锺书故居这本书,了解到钱锺书以其文风恣意幽默,充满智慧与哲理以及对世俗的笑骂与揶揄,他以一册仅仅十篇的散文集就位列现代散文大家,而其为数不多的几篇短片小说更是风格迥异,寓意深刻,令人惊叹叫绝。他由创作走向研究,用半辈子寒窗的寂寞,默默地为世界文化奉献着自己的智慧。
他既谙熟中国古典文化,又通晓西方文化,并能在其学术与创作中同时凸显古典精神与“全球意识”的学者,乃是20世纪初叶暨中国人文传统转型之初所产生的那一代学人中硕果仅存的代表,他是中国传统文化命脉的接续者,也可以说是中国古典文化的现代传人。钱钟书学贯中西、融汇古今,他的治学态度和学术成就堪称那一代学人中的一个代表。他的离世意味着20世纪初涌现出来的那一代学人的终结。
《菜根谭》里有句话用在钱老身上尤为合适:“世利纷华,不近者为洁,近之而不染者,为尤洁”。钱锺书终其一生,用天真永葆了最纯粹的自己,不为钱权,远离政治,专心在荒江老屋中研究热爱的学术。钱锺书学富五车、才高八斗,学贯中西,被誉为是“博学鸿儒”、“文化昆仑”。 仅仅一部《围城》已经倾倒天下多少人?“钱学”作为学说,正日益为世所重。钱锺书的价值是自身创造的,他留下的财富是人类共有的。钱锺书的成就体现了中国文化的弘博精湛,以及中华民族奋发图强,励志奋进的精神。
别离钱锺书故居没有文化落差,毫无能掩盖住文化的芬芳!
当走进钱锺书故居,让人们看到开阔的庭院,站在庭院里环顾,四面的屋顶上、围墙外,总穿插着其他高大建筑的身影,它们高高在上,俯视,甚至曾经还觊觎过这个庭院。灰白的围墙上,古朴简素,映衬着幽暗的老屋,似乎铭刻着岁月的烙印。
当我别离钱锺书故居走在巷道上,没有感到有一种文化落差,飘飘忽忽,我知道,在日新月异,经济腾飞的今天,毫无能掩盖住文化的芬芳!无锡这座吴文化历史底蕴深厚的文化之城在时代前行发展中文脉传承永不放弃,走向更加辉煌的美好未来!
钱锺书经典语录
围在城里的人想逃出来,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对婚姻也罢,职业也罢,(游戏也罢),人生的愿望大都如此。
钱锺书终其一生,用天真永葆了最纯粹的自己
有了门,我们可以出去;有了窗,我们可以不必出去。
钱锺书手稿集
据说每个人需要一面镜子,可以常常自照,知道自己是个什么东西。不过,能自知的人根本不用照镜子;不自知的东西,照了镜子也没有用。
钱锺书学贯中西,博学鸿儒、文化昆仑!
天下就没有偶然,那不过是化了妆的、戴了面具的必然。
一部《围城》倾倒天下多少人!
猪是否能快乐得象人,我们不知道;但是人容易满足得象猪,我们是常看见的。
钱锺书故居“绳武堂”
天地间有许多景象是要闭了眼才看得见的,譬如梦。
钱锺书与杨绛同阅一本书
我们对采摘不到的葡萄,不但可以想象它酸,有很可能想象它是分外的甜。
1950年,钱钟书、杨绛夫妇与女儿钱瑗在清华大学宿舍阳台上。
假如你吃了一个鸡蛋,觉得味道不错,何必要去看看那只下蛋的母鸡呢?
杨绛著作《我们仨》
钱钟书、杨绛夫妇与女儿钱瑗我们仨
一个人不想攀高就不拍下跌,也不用倾扎排挤,可以保持天真,成其自然,潜心一志,完成自己能做的事。
新婚的钱钟书和杨绛搭乘P&O公司的邮轮赴英留学,开启知世故而不世故,最成熟天真的人生!
我们希望它来,希望它留,希望它再来——这三句话概括了整个人类努力的历史。
“武肃王遗训”代代相传,世世因循!
钱锺书故居“绳武堂”
1.要尔等心存忠孝,爱兵恤民。
2.凡中国之君,虽易异姓、宜善事之。
3.要度德量力而识事务,如遇真君主,宜速归附。圣人云顺天者存。又云民为贵、社稷次之。免动干戈,即所以爱民。如违吾语,立见消亡。依我训言,世代可受光荣。
4.余理政钱唐,五十馀年如一日,孜孜兀兀,视万姓三军并是一家之体。
5.戒听妇言而伤骨肉。古云:妻妾如衣服,兄弟如手足,衣服破犹可新,手足断难再续。
6.婚姻须择阀阅之家,不可图色美而与下贱人结褵,以致污辱门风。
7.多设养济院收养无告四民,添设育婴堂,稽察乳媪,勿致阳奉阴违,凌虐幼孩。
8.吴越境内绸绵,皆余教人广种桑麻。斗米十人,亦余教人开辟荒田。凡此一丝一粒,皆民人汗积辛勤,才得岁岁丰盈。汝等莫爱财无厌征收,毋图安乐逸豫,毋恃势力而作威。毋得罪于群臣百姓。
9.吾家世代居衣锦之城郭,守高祖之松楸,今日兴隆,化家为国,子孙后代莫轻弃吾祖先。
10.吾立名之后,在子孙绍续家风,宣明礼教,此长享富贵之法也。倘有子孙不忠、不孝、不仁、不义,便是坏我家风,须当呜鼓而攻。
再一次走进钱锺书故居参观,崇敬桑梓无锡人杰地灵太湖养育了中国的文化巨匠,民族精英、国家瑰宝钱锺书,再一次品读钱锺书偶成小诗一首抒情怀!
人杰地灵贤辈出,梁溪无锡惠吴都。
通今博古善隽思,学贯中西钱锺书。
文化昆仑管锥篇,文脉承博学鸿儒。
有声当时围城故,独秀前哲灵性珠。
图文编辑:易水子
钟情音乐文化艺术的您,请加易水子个人微信:wxid5732406nemog22,共同进行富养精神 心灵美好的交流、沟通、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