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宇:​我们的祖先到底是谁?(强烈推荐)

张宇:​我们的祖先到底是谁?(强烈推荐)

河南文艺出版社 港台男星 2016-03-26 08:27:25 182

杨复竣的著作里,提出了一个有意思的话题。他说当今天下祭祀太乱,认祖不归宗。例如:甘肃天水祭伏羲,河北新乐祭伏羲,河南淮阳祭伏羲,河北涉县祭女娲,湖北竹山祭女娲,陕西祭黄陵,河南新郑祭黄帝,湖北随州祭炎帝,河南内黄祭颛顼帝喾,山西临汾祭尧帝,山东诸城祭舜帝,浙江绍兴祭大禹,等等。


于是就出现了祭祀遍地开花,认祖不归宗的特殊文化现象。如果回望中国历史各朝各代,这种祭祀现象也并不多见。


于是,杨复竣就非常担心,他认为认祖一定要归宗,认祖如果不归宗,就可能引起不必要的思想混乱。他把这个问题看得很严重,甚至到了害怕引起天下大乱的程度。


且不说杨复竣的顾虑是否必要,或者说是否有这么严重,他起码提出了一个话题,引起我兴趣的是——我们的祖先到底是谁?


一个人如果弄不清楚自己的祖先到底是谁,自然也就弄不清楚自己的来历。俗一点说就是,不知道自己从哪里来,怎么清楚自己到哪里去?但是放眼天下,别说年轻人了,就我们50后以前的人,有几个能够说清楚自己的祖先呢?——还别说,我们的祖先到底是谁,说说这个问题还真是有意思。


现在让我们尝试着从源头开始梳理,如果仔细回忆一下,从各种各类的史书上的记载看,虽然说法众多,但大致顺序是以巢氏、燧人氏、伏羲氏为正宗,大概从春秋到明清两千多年来,慢慢归宗起来,开始省略巢氏和燧人氏,一直称伏羲是中国人祖,这大约是没有异议的吧?


我想这是为什么呢?为什么要省略?因为早在伏羲氏之前,还有众多的先祖啊。后来我就反复想,终于想明白了,选择从伏羲开始,尊为中华人祖,大概是和八卦有关系的。是不是可以这么说,因为从伏羲开始,中国人这才有了以八卦为准确记载的文化,真正开始了我们的文化时代?


但是,再往后排列呢?一说三皇和五帝,说法就多起来,问题大约就出现了。但是,无论说法再多,基本上也算大同小异吧。可能也不敢这么说,有些说法与说法之间也相去很远哪。


我也只有选择了,权且先认同对于历史上三皇的一种主要说法是:太昊伏羲氏、炎帝神农氏、黄帝轩辕氏。


选择对于五帝的一种说法是:太昊伏羲氏、炎帝神农氏、黄帝轩辕氏、少昊金天氏、颛顼高阳氏。


但是,无论你选择哪一种说法,都会发现如果这么认真排列出来,缺陷真的就出现了——蚩尤呢?我们的历史遗忘了蚩尤,怎么不见了蚩尤?蚩尤到哪里去了?


由于中国的历史悠久,历史上真正有记载的,大概只有三次比较重要的建史记录:


第一次建史始于周代的周文王,那时候夏、商、周三代史是比较紧凑而有传承的一个早期历史链条。后来关于断代不断代的说法,只是由于考古能否证明的事情,那也是后来的事情。因为殷因于夏礼,周因于殷礼,于是周公就建史了“五经”。“五经”即《诗经》《尚书》《易经》《礼》《乐》。这恐怕算是中国历史之根,也算是文化之根本了。


第二次建史大致在春秋末年,由孔子主持整理和增删了“五经”,并且加上了《春秋》,这就使“五经”变成了“六艺之书”。这也是中国历史的基石,也算是中国文化的根基。


第三次建史大致到了汉代,汉代兴起了建史热,并且汉代兴起了空前的《易经》热。于是,就开始重新建史,准确说应该是修史。因为这一次建史只是重新肯定了“六艺之书”的根本,数量上没有变化。但是,却格外提出来了《易经》,认为《易经》应该为“群经之首”,是“大道之源”。


你看,这好像就是正经的建史过程了。中国历史从一开始好像就没有确定什么建史标准,掩盖了自己的本来面目,后世人修成什么就是什么了?这么说着好像不好听,但事实差不多就是这样。


那么历史是什么?因为历史也是由后人来记载的,说白了历史也只能是一张白纸,或者说一份草稿?是可以经常涂画和修改的吗?


不过,综合这三次建史的内容,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一致称伏羲为人祖,这个好像没有异议。只是从伏羲往后排列,就出现了非常主观性的选择,从周公开始就省略了蚩尤。孔子也没有补充蚩尤。那么蚩尤怎么了?为什么好像从来就没有过蚩尤的历史地位呢?这是为什么?


接着再说近代史吧。大致清末民初的时候,为了号召人们抗击外来民族的侵略,有人忽然省略过伏羲,直接提我们是炎黄子孙。这个说法逐渐扩张开来,一直延续到现在。但是,对于这个炎黄子孙的提法,鲁迅当时就批评太片面了,鲁迅说你们提炎黄,蚩尤的子孙也没有死绝。可见鲁迅是在认真表达,自己对于炎黄提法的不同意见。但是,鲁迅的意见并没有引起人们的太多重视,炎黄子孙的提法还是传播开来,到如今竟然传播成了约定俗成。如今人们开口就炎黄、炎黄的,别说蚩尤,连伏羲都不怎么提了。这又是为什么呢?

我觉得这一下问题就严重了。这就出现了一个不得不讨论的问题,那就是从古至今,我们立祖的立场问题,或者说也是我们中国人的历史态度问题。


你看,说到这里,怎么也绕不过去了,还必须得回头说说蚩尤了。


从各种史书记载和综合民间神话传说来看,对于蚩尤的说法也不统一。有一种流行的说法,大概是说炎帝神农之后,众诸侯相残,以蚩尤为暴。主要是说蚩尤与黄帝之间的战争。还有多种说法……


无论如何说,蚩尤大概是在伏羲和炎帝神农以后,和黄帝同时代并且和黄帝齐名的部落首领了?


传说蚩尤也是一个伟大的部落,麾下有八十一个分支部落分布在天下各地,势力相当大。相当大到什么程度?大到只能比黄帝的部落强大,不会比黄帝的部落弱小的程度。他的都城当时设在黎阳,大致是现在的河南省浚县,因为只有浚县现在还有黎阳的古地名遗传下来,可以佐证。如果推算一下,由于当时先人们大都喜欢选择定居中原生活的共识,并且已经成为传统习惯,蚩尤定都浚县的黎阳,也是合情合理的一种选择,并不是演义。那时候蚩尤还有一个美誉,被称为天下的“兵神”,意思是说他特别能够带兵打仗。这后来就得到了证实,黄帝为了征服其他部落而统一天下,就与蚩尤屡屡决战,全部以失败而告终。到了最后一次决战,虽然终于打败蚩尤并且杀掉了蚩尤,却还在害怕蚩尤的部落复仇,黄帝只好到处张贴蚩尤的画像,以安抚蚩尤的部下,他才得以慢慢稳定了天下的局面。


那么问题就出现了,蚩尤虽然死了,他那些千千万万的部落子民呢?让我们合理地想象一下,黄帝对于蚩尤的部落肯定是兼并了。如何兼并?无非是杀掉一批,收容一批。还有那些不愿归顺黄帝部落的人呢,就永远被驱逐出中原了。那时候因为蚩尤的子民们太多,黄帝就像赶羊一样,把他们赶得四散奔逃。这些忠诚于蚩尤的子民,誓死不投降黄帝的部落,逃来逃去到底要逃到哪里去?又能够逃到哪里去呢?到了最后,为了逃避黄帝的追杀,以至于这些子民只好化整为零,长期散落在古代中国周围的边疆地区了。这大概不是想象,也不是推测,不少史书上也都这么记载过。


这一下我们就明白了,为什么中国历史上有“五方之民”的说法呢?


五方是:中国(古时中原称中国)、东夷、西戎、南蛮、北狄。


这些“五方之民”呢,也都认为我们原本是一家人,实际上本来就是一家人,因为不论哪一方,都是共同供奉伏羲为人文始祖嘛。也就是说,“五方之民”中也可能有二方、三方、四方之民,原先都曾经在中原生活过,他们不过是蚩尤的后人,后来被黄帝打得四处流窜,不得不生活在边疆各地恶劣的自然环境里了。


在这里我们就发现了一个重要的问题,在伏羲和神农之后呢,蚩尤和黄帝一样,本来也应该是我们的祖先,并且就对后人的传承、影响和规模上看,还应该是重要的祖先呢,但是,一次次地被我们的历史忽略不计了。


这恐怕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疏忽和缺憾吧?


历史是什么?本来应该是客观存在,只因为历史是后世的人记载的,特别是正史,更是各朝各代史官们的记载,所以选择性、主观性非常强。黄帝的后人不记载蚩尤,把蚩尤省略并扔到中国历史之外,也就完全是可能的了。


于是,我想在这里郑重提议,怎么着也应该恢复历史的真相,还原历史的本来面目。我想如果不好弄减法,那就弄加法如何?如果我们把三皇加上四祖呢?蚩尤就应该是一祖。如果我们把五帝弄成六祖呢,蚩尤也应该是一祖。因为无论如何,从中华民族的大结构来看,蚩尤是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他决不能省略在历史的记忆里。


于是,在这里我们轻易就发现了,传统历史观的狭隘之处和粗糙之处,对待历史本来要客观的,不能够只讲胜者王败者贼嘛!


唉,为什么外国人一直讥笑中国的历史实际上只是一部帝王家的家谱,并不是没有一点道理。


想一想这也太可怕了,不过是兄弟之间的争斗嘛,再怎么残酷无情,也只是残杀和迫害,说到哪儿也不能把兄弟打败杀掉了就说你是外国人,或者就说你不是人,就把你开除出民族、开除出人类了?然而,这就是我们过去传统的历史观,确实是狭隘到家了。


现在好了,我们生活在高度文明和追求民主的新时代,那就让我们张开历史观的宽阔胸怀吧,尝试着还原一下历史的本来面目吧。我发现,如果重新回望历史远景,就会发现特别奇特的也是无比新颖的灿烂风景。


历史上大概从秦汉开始,就不断地与边疆少数民族发生战争,这可是史实。汉代征战的是匈奴,唐朝征战高丽,宋代是抗金。这种传统的一致排外的搞法,一直到清代,这才不搞了,或者说不是不搞了,是搞不动了。因为少数民族终于入关统治了天下,还怎么搞?汉人再也搞不动了,只有俯首称臣了。这难道不是事实吗?但是,汉人不搞了,后来清人又搞起来,因为清人已经统治了汉人,又去征战其他少数民族了……


那么如果翻腾中国的所谓历史,这些大都为我们汉人的史官们写下的历史,有多少民族英雄都是抗击少数民族侵犯中原的啊。霍去病、岳飞之流,无非是内战英雄嘛。如果早些承认少数民族兄弟,他们本来就是“五方之民”嘛。他们每每发动战争,侵犯中原——那怎么是侵犯中原呢?他们的祖先是蚩尤啊,他们本来就是我们的亲兄弟,他们本来就是中原人,他们不过是想回到中原生活,想回自己的家,天经地义,怎么就是侵犯中原呢?


如果跳出狭隘的民族主义立场,如果从人类学的发展角度来看,这些民族内部的战争,本来就不是什么你死我活的敌我矛盾,充其量也只是为了生存的一种自然竞争罢了。如果再从生命发展学的角度来看,这些民族内部的诸多战争,它们的积极意义在哪里呢?说到底也只是一种力量和智慧的锻炼罢了,准确地说也只是一种生存需要的体育活动和体育精神!


你看,我这么说,多么有趣啊!


生命在于运动,这是生命与生命之间的一种运动形式吗?


现在再回头来看我们中华民族的五十六个兄弟民族,还有这么多吗?其实归纳一下也只有两个民族两个兄弟,“五方之民”是一个,从波斯湾迁来的是一个,全国也只有两个民族嘛!

好了,让我们拐回来再说蚩尤吧。他本来就是我们的祖先,把他供奉起来,是多么的重要啊!


现在是不是可以正本清源了?我们的祖先到底是谁?


如果为了方便和统一认识,那就只供奉伏羲嘛。只供奉伏羲,“五方之民”就没有争议。

如果实在想再往下排列呢,无论如何得听取鲁迅先生的意见,把蚩尤爷也供奉起来了。


写到这里忽然联想到几则文化信息,1993年我出访以色列时,由于好奇我曾经私下请教以色列的朋友:你们以色列人对犹大怎么看?人家郑重回答我:犹大一直被认为是我们民族的英雄!这个出人意料的回答,曾经给了我深刻的印象。


还有多年以前第一次出访法国的时候,正好碰上法国人在纪念二战时期的一个什么日子,我一打听,法国翻译告诉我,他们在庆祝法国当年的投降日。二战时期法国人发现没有能力抗拒德国人的侵略,于是经过思考就选择了投降。请注意,法国人从没有为此感到过耻辱,反而感到自己的选择无比正确。他们认为,由于投降而避免了人的牺牲,最主要的是保护了巴黎这座历史古城没有受到任何伤害。于是,二战结束后,法国人每年都要纪念自己国家在二战时期的伟大投降。我当时就笑了,这要放在我们中国呢?想都不敢想。这真是思想观念的不同啊!


还有这些年有海外的朋友曾经对我说,现在的朝鲜和韩国,民间还有好多人供奉蚩尤,他们一直认为蚩尤是他们的祖先呢。我听到这些以后,心里特别温暖,也特别感动。我暗暗想,如果再次出访韩国,我一定邀请韩国的朋友“回家”看看。国家的界线无非是一种文化管理的需要,一种行政区域的划分嘛,怎么能够割断人与人之间的生命联系和亲情联系?如果追根溯源,很可能我们周边国家的许多人,大都是伏羲的后人,也是蚩尤的后人。


啊,爷是伏羲,家在淮阳(精神故乡)啊!


本文节选自张宇散文集《推开众妙之门》 



【活动预告】张宇:《推开众妙之门》作品分享会




长按二维码即刻关注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鼓励,我会继续努力的!

文章地址:

用户邮箱:

打赏金额:USDT

点击”去打赏“,即可进行打赏支持本文章哦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