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6月14日微博用户“小G娜”爆料自己是吴亦凡前女友开始,在之后的十天内,吴亦凡就挂在了微博热搜上。其实吴亦凡不是一个“热搜体质”明星,就算是在通告最多,接受采访时间精确到分钟的6月10日至14日之间,他也只是因与SM公司官司调停的原因,以“吴亦凡鹿晗”话题上过一次热搜前三。当时,许多粉丝抱怨,吴亦凡曝光度那么高,怎么就上不了热搜?
终于,你凡“被摆成各种姿势”上了热搜,“吴亦凡微信”、“吴亦凡视频”、还有一些低俗或恶意中伤的话题也加入了“狂欢”,甚至包括吴亦凡的粉丝——梅格妮,也在15日登上热搜,正式“出道”。之后,许多粉丝早上起来的第一件事大概就是看看热搜上还有没有关于吴亦凡的负面话题,内心焦躁地喊着:“我凡为什么还在热搜上?”什么原因呢?第一,“送”他上热搜的人不想让他下来。第二,天朝“三观最正”的群众沉醉其中,无法自拔。最关键的是,这两种诉求遇到了互联网+时代,自媒体泛滥,人人都有麦克风,加上社交媒体的匿名性以及沉浸式参与方式,秉承着娱乐至死的“精神”,在背后推手的“努力”下,乌合之众不想散场。
水军引导舆论,传播效果明显
事到如今,有些事情已经明了。比如,事件背后有大量水军和黑粉。6月14日凌晨,小G娜曝光自己与吴亦凡的“微信聊天记录”。当天中午,吴亦凡工作室发表声明称,网传“女友”之事,纯属虚构。当日晚,名为“爱凡the way”的微博用户曝出了之后流传最广的两张“吴亦凡床照”,微博用户“琳琳babyy”自爆与吴亦凡发生关系并曝出所谓“聊天记录”(后于18日表示自己未参与)。15日一早,全名星探曝光一个关于“吴亦凡与多名女子聊天”的音频(后经证实是合成),事件在一天井喷式爆发,走在西外大校园里,总能听到议论吴亦凡的声音。
是谁将吴亦凡推上风口浪尖的呢?那三个在14日爆料的微博用户肯定要站在第一排,当然也少不了水军和黑粉的“努力”,最后,一些媒体及微博营销大号“功不可没”。因为没有证据,对于未露面的幕后黑手不做揣测,暂时不讨论。
互联网+时代,人人都有麦克风,人人都可以生产内容。这就催生了微博水军的产生,他们在金主的统一指挥下,有组织地制造话题、维持话题。同时,由于微博用户的匿名性,水军都是肆无忌惮,任务完成就走。你没办法找到他们的任何真实信息,同时,他们可以不为自己的任何言论负责任。在615事件(饭圈将吴亦凡此次风波称为615事件)中,他们大多以路人的姿态出现,疯狂发贴,制造黑料,并在组织的安排下,短时间获得大量点赞、评论及转发,从而达到引导舆论、制造话题的目标。很明显,他们在传播中充当了意见领袖的作用,由于他们的点赞及评论有决定性的优势,不明真相的群众错把引导舆论的他们当成意见领袖,接受了他们的观点。此时,两级传播完成,“炮王”这个污名化的标签就是在这样的机制中产生的。一般,他们会在某一时间段集中人手主攻一个话题。比如,在16日,他们主攻“吴亦凡温哥华”这一话题,不断强调温哥华圈子小,人人都知道吴亦凡喜欢轰趴(办party),从而加强受众记忆。当时,我的感受就是,全世界只有我没钱去不了温哥华,我和吴亦凡之间只差了一个温哥华。
再说说黑粉,他们永远是一副只要你家爱豆(idol的音译,偶像)过的好,我就绝不放弃踩他的姿态。他们有单干的,也有加入组织的,但一般没有线下组织。也就是说,他们是互联网世界中的“兄弟姐妹”,在匿名化的世界中,他们变成了无差别的个体,他们张口就骂,战斗力一流。在这次风波中,有直接上来就各种脏话谩骂的黑粉,也有那种假装成梅格妮,然后主动去攻击别家爱豆,从而“成功”引来各家粉丝围攻吴亦凡和梅格妮的黑粉,因为黑化的效果比较好,所以这种是比较“高级”的黑粉。有人说,饭圈是江湖,这句话绝不是玩笑话。
水军和黑粉不遗余力地制造话题,引导舆论,获得了巨大的流量。恰恰,这对于一些媒体和那些自称自媒体的营销号有很大的吸引力。
自媒体时代,新闻的生产成本和交易成本大幅下降。克莱·舍基在《人人时代》提到:“自媒体时代,新闻的定义发生了变化,它从一种机构特权转变为一个信息传播生态系统的一部分,各种正式的组织、非正式的集体和众多个人存在于这个生态系统当中。”技术改变了新闻的生产环境,营销号加入了新闻工作者的行列。
我们知道,许多情况下,新闻职业追求和商业利益会产生矛盾。某种程度上,新闻是商品,追求商业利益理所应当,但新闻是特殊的商品,牵涉甚广,影响巨大。因此,媒体在追逐商业利益时,不能忘记自己该有的责任。要对新闻当事人负责,对受众负责,对社会负责,最重要的是,对真相负责。如果说,有职业操守的媒体是在坚守新闻职业追求的前提下,追求商业利益,那么,部分营销号已然是罔顾新闻伦理,旨在追求商业利益,收钱办事的营销号早已泛滥。为博取眼球,获取流量与微博热度,部分营销号可以歪曲事实,玩机会主义把戏。在615事件中,全明星探的炒作手段让人大跌眼镜,俨然已经成为“小G娜”的传声筒,对于一些不利于其炒作的事实选择性失明,完全不顾报道的平衡。
营销号打着媒体的旗号,却干着公关的活。谁给钱,就给谁办事(这里不影射全明星探),这似乎已成为“规则”。但必须强调的是,媒体有媒体的“规矩”,媒体不是公关公司,媒体不是任何集体或个人的传声筒,自媒体必须为内容负责。
我们公认,新闻工作首先要为真实负责,以尽力消除事实—媒体—受众这一流程中的信息不对称。随着技术发展,新媒体得以出现并成长,“把关人”地位被进一步削弱,新闻的门槛越来越低。在615事件中,新浪娱乐等多家媒体在报道时,刻意误导受众,多次转载未经证实的言论,用“据悉”或“疑似”这样的词语,多次发表不实言论。虽然这样可以免责,但职业道德与底线早已消失。备受业界批评的黄色新闻,在此次风波中多次露面。最不可思议的是,新浪娱乐明目张胆地篡改成龙接受采访时的言论,暗指成龙替吴亦凡承认负面新闻,这样的手段令人不齿。
社交媒体助力,乌合之众娱乐至死
在这次风波中,主要的舆论阵地在新浪微博上。在报纸时代和电视时代,由于媒体本身传播的滞后性以及受众间交流具有时空上的距离,一件事情的发酵往往需要一定的时间,并且规模有限,但社交媒体完全改变了这种状态。2016年皮尤研究指出,62%的美国人通过社交媒体获取新闻。同样,在中国,微博已成为许多人获取信息的重要平台。比如,前不久的西安变电站爆炸事件,许多人在事发的第一时间去微博上核实信息。
在615事件一开始,当路人(非粉丝,非黑子,普通网民)在微博上查询此事的相关信息时,谣言已经满天飞了。大量的营销号、水军和黑粉,在微博上诽谤、谩骂并恶意中伤吴亦凡及其粉丝,第一时间抢占舆论场地,有组织地制造话题,占领热评,将路人置入拟态环境,从而引导舆论。特别是,水军及黑粉第一时间给梅格妮加了“脑残粉”的标签。举一个好笑的例子,有一个粉丝说:“别骂人,尊重事实。我们有错不狡辩,无错不背锅。”有人回复到:“脑残粉,你闭嘴。是不是炮王没跟你约,你不开心?”网络暴力在这次风波中已见惯不怪了,我已不想用道德来评价这些言论。不过,单从博弈论的角度看,他们给粉丝强塞“脑残粉”标签的策略很成功。这招太恶毒,这使得粉丝在短时间内就失去了话语权。16日开始,粉丝不管说什么,都是脑残粉,都被称为在洗地。这时候,已经不是水军和黑粉在骂了,路人也加入了。他们一面骂粉丝脑残、没素质,一面用低俗的话诋毁吴亦凡和粉丝,同时,他们标榜自己三观正,是正义的路人。
当“三观最正”的路人出现在混战中时,事情越发火爆。路人不是拿钱办事的水军,不是专注黑吴亦凡的黑粉,他们更像是加入了一场狂欢。在这个娱乐至死的年代,人们愿意沉浸在明星的桃色新闻中。桃色新闻一直以来就有着巨大的受众群,薛之谦曾在他的离婚风波中说道,他是个之前从未上过微博热搜第一的歌手,哪怕他已经写了十年的歌了。你看,其实群众根本就不关心你的其他,他们只是觉得薛之谦离婚这件事可以拿来消遣娱乐。同理,由于吴亦凡这场风波的桃色属性,群众们表现出了无限大的好奇以及要参与其中进行狂欢的决心。恰好,社交媒体给了这样一个平台。
自从有了微信,微博便不再是之前的微博。微博从最初的社交媒体转变为一个信息和新闻生产平台,其最初的熟人社交社交功能已转移到微信上,人们在微博上更多是一种隐匿状态,以隐匿状态关注着外界的一切。因为微博的匿名性(大V除外)以及熟人社交的淡化,微博的隐匿个体功能,让用户对个体的道德要求降低。微信里诗和远方,微博里“裸奔”,这已经不是新鲜事。乌合之众大胆且放肆地在微博里释放自己,对吴亦凡不假思索地谩骂、诋毁并冠以低俗的称号。对此,他们不用负任何责任,最大的代价只不过是被封号。这本身就像是一场可以娱乐的游戏,加上极低的参与成本,给了他们继续参与的理由。
另外,微博给了用户一种浸入式的参与感,并且,打破了用户间交流的时空距离。用户成为了事件中的一份子,而且他们可以随时发表意见并与他人交流意见。他们不断的刷微博、刷评论,在群体的传染作用下,将自己的观点进一步加强,不断讨论,并在群体间获得安全感和认同感。更有甚者,在群体作用下,观点走向极端,即所谓的群体极化,对吴亦凡直接路转黑。当围观者变成参与者,这场风波的热度怎么可能降下去。
乌合之众总以为自己是清醒的,是掌握事实的。他们不愿意承认自己是没有思维的大众,他们认为自己是在用事实说话。特别注意的是,一些事实在事件的发酵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比如,吴亦凡在电影方面没太多作品,严格点说,观众看到的只有两部,许多人抓住了这一点,试图说服粉丝:吴亦凡没有作品,不值得粉丝维护。他们觉得,粉丝因为吴亦凡的颜值而对其死心塌地,很脑残。而另一个事实是,吴亦凡已经参演了9部电影,两部国际影片,上映了三部,其中一部是客串。同时,一个人不会随随便便成功,不可能随随便便就受到那么多人的欢迎。再比如,粉丝方面强调一些“黑料”是假的,有音频是合成的,这是事实。他们试图说服网友:有人陷害。这方面还有一个事实就是,确实存在一些说不清的所谓证据,同时,吴亦凡不接招的态度,让很多事情无法下结论。以事实为依据总给人一种正义感,人们会觉得自己是从事实出发,所以自己的结论是正确的。今天,知识以网络化形式存在,虽然说真相只有一个,但事实可以多个同时存在。有时,事实不仅不能平息争论,反而加剧了不同观点之间的分歧,这被成为“转基因”。所以说,恰好是这种事实间的反作用力,让双方的对峙一发不可收拾。
互联网+的到来,让每个人都有了麦克风,这带来了自由。人们处在一个娱乐至死的时代,用麦克风肆意发声,只为消遣娱乐,这明显不可取。如果非得用一句话总结,那只能是那句被用烂但仍旧好用的话: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
本来可以结尾了,但我还想再说两句,可能有点跑题。第一句:小G娜,你戏太多了,结局吧,观众早累了。第二句:各位“三观最正”的看官们,散了吧,毕竟人的带宽有限,你天天娱乐至死,就会造成精力稀缺,你哪里还有精力关心其他事情,毕竟社会主义国家公民嘛,要关心国家大事,比如雷洋案……
作者系新闻与传播学院2013级新闻一班 于佳敏
责任编辑:王悦静
居安青年说
欢迎扫码扫码关注
有思想,有颜值~
转载请注明来源
仅限于非商业使用
请尊重作者的署名权、保留作品名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