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编狂魔胡彦斌及其身后的华语乐坛翻唱史

改编狂魔胡彦斌及其身后的华语乐坛翻唱史

你 好 不 文 艺 内地男星 2018-12-23 14:17:33 648

上一期《梦想的声音3》中,胡彦斌抽到了难题,他必须以“唯一”为限定词,尝试改编张学友的<你冷得像风>。

<你冷得像风>其实就是张学友经典粤语曲目<饿狼传说>的国语版。过去的香港乐坛有个特殊的现象,凡是哪首歌能红,这首歌就会录了粤语再录个国语,譬如说陈奕迅的<明年今日>和<十年>、<富士山下>和<爱情转移>、容祖儿的<痛爱>和<习惯你>、张敬轩的<酷爱>和<吻得太逼真>等等。对于张学友这种多产的歌手而言,他国粤双语的歌更是多如牛毛。

可以这么说,<饿狼传说>这首歌几乎是张学友在各大演唱会中必唱的舞曲,但这些“双声道”歌曲并不是两个版本都那么红的,譬如说<饿狼传说>很多人都听过,但<你冷得像风>就不那么有名了,所以胡彦斌在改编这首歌遇到的第一个难题其实是语言的转换问题。


受限于“唯一”这个主题的胡彦斌最终选择了以一把吉他和一个人声演唱张学友的这首<你冷得像风>。至少在胡彦斌改编之前,大概应该没有多少人想象过<你冷得像风>这种舞曲的改编模式是可以近乎不插电的。在第一段的平静之后,后半部的曲子加快了节奏,融入了摇滚元素和说唱元素。没有其他乐器在旁的胡彦斌,还选择了用拍打大腿和口技的方式制造了吉他以外的听觉效果。这首歌的改编可能未必会得到其他人的认可,但至少从胡彦斌和伴奏老师的肢体动作和表情来看,他们两人几乎是沉浸在这段表演中的。

《胡彦斌唱跳张学友经典<你冷得像风>》

事实上,胡彦斌的改编一直都是众人的话题,因为他总是能将许多人耳熟能详的歌曲改得像是另一首全新的创作,如<李白>。除了最后一段副歌的大高潮之外,胡彦斌几乎把李荣浩这首相对轻快的歌曲改成了一个慢板。如果说李荣浩的<李白>是戏谑式的自白,那胡彦斌的<李白>就是撕心裂肺的灵魂拷问。

然而,《梦想的声音3》的舞台并不是胡彦斌改编的初试啼声,早在《全能星战》的舞台上他就已经改编过无数经典,如黄小琥的<没那么简单>。同样讲究改编的功力,《全能星战》的舞台和《梦想的声音》的不同之处在于,《梦想的声音》是专业歌手和非专业歌手之间的博弈,《全能星战》则是专业歌手之间的对决。从音乐的多面性而言,陶喆和胡彦斌似乎更符合“全能星战”这个主题。黄小琥的<没那么简单>这首歌,一言以蔽之,就是一首非常典型、非常商业的流行情歌。而胡彦斌的改编之中,黄小琥的<没那么简单>最让人意外,因为他几乎把一首都市商业情歌改成了阴暗沉郁的小调。




相较起其他的歌手,胡彦斌的改编一直备受争议,因为他的改编总是将原来的创作全盘推倒,变成一首几乎全新的曲目。事实上,改编考验的是一个歌手“再创作”的能力,但真正考验的,可能是大众的接受度。改得多了,大众会认为太夸张,如胡彦斌改编张信哲的<过火>,听了之后你会觉得这个编曲和旋律并不搭,这根本不是一首情歌该有的样子;改得少了,大众会认为根本没有你这个版本存在的需要。所以,改编就成了在迎合听众口味的前提下,究竟是大幅度改动抑或是在歌词的断句之间稍作调整的过程。

从这个角度来说,林俊杰的改编一直是符合大众审美的,他的改编如<我怀念的>、<输了你赢了世界又如何>、<爱情多瑙河>总是处在一个相对安全的界限以内,既加入了一些新的元素,又提高了演唱的难度,最重要的是他的现场演唱基本因应了市场对于高音审美的需求。然而,如果是从改编的幅度而言,除却那些和主旋律并无太大因果关系的前奏和间奏,许多林俊杰改编的明显之处往往只是在于歌词断句的区隔而已。

这种断句的区隔也出现在萧敬腾的许多改编上,如他在<倒带>中第一段副歌的最后一句“宁愿没出息求我别离开”的断句还有<我真的受伤了>第一段“口中的棉花糖也融化了”中“化”字的长音。

萧敬腾在《超级星光大道》踢馆一战成名后,成了华语乐坛的一个标杆。作为一个嗓音有辨识度,能驾驭多种曲风的歌手,萧敬腾不止一次发行过翻唱专辑。无论是在发行专辑里还是在现场,他的改编和胡彦斌、林俊杰一样,基本上都算是海量。

许多人对于萧敬腾的印象,往往和林俊杰一样,都是唱爆现场的类型,然而那仅仅是他的一种演唱方式,又或者可以这么说,从前的萧敬腾可能只有这种改编能力,但后来的萧敬腾在一次又一次的经验叠加后,他的改编已经无法满足于唱法的不同。相反地,他收录在专辑里的一些翻唱歌曲,展现出来的却是相对的寂静,如<梦一场>、<一次幸福的机会>。

所以,当许多人都在批评萧敬腾、林俊杰炫技的同时,他们也仅仅是掌握了观众的听歌审美而已。无论他们私底下的音乐理念为何,他们的现场演出几乎是服膺于商业市场的大众审美口味的。

以萧敬腾翻唱的<一次幸福的机会>为例,我们再也听不到萧敬腾固有的那种嘶吼与炫技,整首歌就像是小桥流水一样的宁静,没有大江大河的那种澎湃,也没有多少情绪的抑扬顿挫。然而,即使萧敬腾在越来越多的情歌中显现出了这种从前没有的寂静,他表现出来的情绪比起原唱潘越云和之前的翻唱者刘若英,仍是不够饱满的。

举个例子,潘越云和刘若英在第一段主歌的最后一句唱的是“不代表我就够,坚强洒脱”,萧敬腾唱的则是“不代表我就,够坚强洒脱”,唱歌的断句体现的是一个歌手对于歌词的理解,每种理解当然都没有对错之分,但却有谁的感情更贴近这首曲子之别。虽然萧敬腾版的节奏比起前二者来得更慢,每个字都拖得更久,但这反而让整首歌沉重得不明所以,容易让人有一种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感觉。而潘越云和刘若英的版本虽然在节奏上稍显轻快,但前者的唱法胜在哭腔的代入感,后者则胜在那种举重若轻的叙事口吻,这些都是萧敬腾版所欠缺的叙事方式。


很多人可能会很直观地判定,这种说法是否等同于年轻一辈的歌手的歌唱水平都不如早期的歌手。事实上,这只能说明这一辈的歌手在唱法上已经与早期的歌手大不相同,而年轻一辈的唱法显然无法带入到早期的情歌中,也许这也是为什么胡彦斌经常大改其他歌曲,因为简单地把自己的那一套唱法带入到其他人的歌曲中,未必能突显出自己的特殊性。

所以,萧敬腾翻唱潘越云的<一次幸福的机会>、林俊杰翻唱优客李林的<输了你赢了世界又如何>,当这个年代的两个唱将级歌手在演唱20年前的作品时,他们歌声流露出来的其实更多是尴尬,而非粉丝们认为的那种好听。许多年轻歌手在一些晚会或演唱会上唱<月亮代表我的心>或<甜蜜蜜>这种时代痕迹鲜明的作品时,如果不是因为最后的大合唱温暖了全场,要不然也会出现类似的尴尬场面。

 《鹿晗演唱<甜蜜蜜>,引全场大合唱》

流行音乐既然称为“流行”音乐,自然是反映了时代的审美品味,把20年前的音乐放到现在,却不作类似胡彦斌那种颠覆性的改编,一来会面对与原版的比较,二来也不能很好地彰显自身嗓音的独特,这样的翻唱与一般的口水歌有何区别?

80、90年代流行音乐的大宗是那种旋律简单的商业情歌,因此那个年代的普遍唱法也都对应了这些商业情歌,而这些商业情歌讲究的是更浓烈的情感。然而,这个年代的流行音乐更重视的是音乐性,所以歌手的唱法也未必像从前那样,情感和旋律贴合得比较紧,而是现在这种更注重歌唱技巧的方式。




事实上,翻唱经典自古有之,苏东坡笔下的<水调歌头>成了邓丽君的<但愿人长久>,后来王菲的翻唱更是让多少80后对这首词作了如指掌。当年的那些经典如<夜来香>、<何日君再来>、<月亮代表我的心>,更不知多少歌手翻唱过。

把其他歌手的歌改编成自己喜欢的样子,很多歌手都这么做过。现在的歌手因为科技的发达拥有了更多的舞台展现自己的改编能力,而80、90年代华语乐坛则因为创作不足以支撑市场的大量需求而让翻唱几乎成了常态。 

很多人也许会认为80、90年代是华语乐坛最璀璨的一个年代,因为那个年代诞生了非常多的巨星,媒体更给许多歌手封了诸如歌神、四大天王、天王杀手等大小名号,但是在那个许多歌手每隔半年就能出一张专辑的年代,专辑里其实也收录了不在少数的外语翻唱歌曲。若是当年有能力买张唱片,恐怕打开歌词本看到的除了现在赫赫有名的词曲创作人,可能还会反复地看到玉置浩二、德永英明、桑田佳佑、恰克飞鸟这些日本音乐人的名字。而那些流传至今的经典曲目如张学友的<每天爱你都一些>、王菲的<容易受伤的女人>、张国荣的<Monica>、刘若英的<后来>、齐秦的<原来的我>、周华健的<让我欢喜让我忧>等,其实都是翻唱自外语的曲目。

王菲的<梦中人>便是一首极其经典的翻唱曲目。熟悉王菲的人可能都知道,王菲的唱腔在很大一部分上参考了The Cranberries(小红莓)主唱的唱法,而王菲的<梦中人>其实就是翻唱自The Cranberries的<Dreams>。毫无疑问,王菲这首<梦中人>的改编意不在有别于原唱,而是承袭了原唱这种慵懒空灵的唱腔。

张学友的<李香兰>也是一首极其经典的翻唱曲目。这首歌的原曲由日本乐团安全地带的玉置浩二所作,名为<行かないで>,此曲原为富士电视台连续剧《别了,李香兰》的主题曲。从歌词的角度来说,玉置浩二原作的词相对单薄,副歌仅仅是简单地重复了“不要走,不要走”等词而已,而张学友版<李香兰>的词显然略胜一筹,更有画面感。然而,这两首词更像是架空了李香兰这个人物的经历去写的,因为这个人物更为人所知的应该是与历史有关的部分,而非爱情。若是从唱法的角度而言,张学友版的<李香兰>流露出来的更多是一种接地气的凄凉,而玉置浩二在<行かないで>副歌中那一大段的假音突显出来的则是一种悬在天际的空灵和国破山河在的苍凉。

(向上滑动查看内容)

张学友《李香兰》歌词

填    词:周礼茂

谱    曲:玉置浩二

恼春风

我心因何恼春风

说不出

借酒相送

夜雨冻

雨点透射到照片中

回头似是梦

无法弹动

迷住凝望你

退色照片中

像花虽未红

如冰虽不冻

却像有无数说话

可惜我听不懂

是杯酒渐浓

或我心真空

何以感震动

照片中

那可以投照片中

盼找到

时间裂缝

夜放纵

告知我难寻你芳踪

回头也是梦

仍似被动

逃避凝望你

却深印脑中

像花虽未红

如冰虽不冻

却像有无数说话

可惜我听不懂

是杯酒渐浓

或我心真空

何以感震动

像花虽未红

如冰虽不冻

却像有无数说话

可惜我听不懂

是杯酒渐浓

或我心真空

何以感震动

wowowo

张国荣的<拒绝再玩>也是一首翻唱自玉置浩二的经典曲目。玉置浩二歌声中那种狂放而带点悲伤的情绪,经过改编后,成了张国荣歌声中的狂野和风骚。就这点来说,张国荣的翻唱完全不输给原唱。

就这个问题而言,伍佰的<爱你一万年>也毫无疑问是一个相当经典的翻唱。很多人以为伍佰这首歌翻唱自钟镇涛的<让一切随风>,实际上这两首歌的原作是泽天研二的<時の過ぎゆくままに>。虽然钟镇涛略显沧桑的嗓音有别于原唱的柔和细致,但他的版本仍然是在一个情歌的基调内,而伍佰则是把这首情歌改成了全然不同的摇滚曲风。虽然这首现场版的<爱你一万年>在大合唱的前提下变得很high,但却无法掩盖伍佰那深藏在摇滚元素下的铁汉柔情。

《伍佰演唱<爱你一万年>》



胡彦斌初出道时的一些歌曲如<红颜>、<潇湘雨>、<waiting for you>等歌曲都受到了不小的关注,但他并不满足于这些商业情歌的创作,还写了一首<男人KTV>。这首歌在那个时候就算不是红遍大街小巷,至少也是广为人知的KTV热门点播。同样是一首商业情歌,胡彦斌却在副歌部分巧妙地融入了张学友的<吻别>和陈奕迅的<你的背包>两首歌。这波操作当然非他首开先河,因为陈奕迅的<K歌之王>也同样在词曲部分融入了商业情歌。在那个K歌之风极盛的年代,胡彦斌的这首歌很快地就受到了许多人的喜爱。值得一提的是,那个年代很红的还有一首古巨基的商业情歌大集合,叫作<劲歌金曲>。

<男人KTV>之后,胡彦斌就在改编的路上一去不返了。虽然他不是在乐坛上大红大紫的歌手,但他的改编却一首比一首精彩。胡彦斌的许多改编和伍佰的<爱你一万年>一样,几乎是回炉重造。回炉重造的好处在于,避免了与原唱在同类型编曲下的较量,如伍佰的<爱你一万年>。同样的旋律在不同的编曲下,你不会觉得伍佰和钟镇涛唱的是同个故事,听的心情也会全然不同。胡彦斌的<你冷得像风>、<李白>也让人有同样的感觉。

如果音乐创作是想象力的结果,那音乐改编就应该是想象力的一种解构(deconstruction)。改编永远不会只有一种解答,譬如说总有夸张的气势或高音。以最新一期《梦想的声音3》林俊杰翻唱的<像我这样的人>为例,我们可能总是会被锣鼓声感动,也可能总会觉得高音很震撼,但我们又可曾看过一个像歌词中那样自认为“像我这样碌碌无为的人”能如此自信地敲锣打鼓还把高音唱得如此老神在在的呢?

也许,这也是现今流行歌手们面对的难题。太多音乐改编的舞台,太多需要改编的歌曲,但事实上这些歌曲可能根本没有那么大的改编空间。结果是许多的歌手为了改编而改编,为了气势而气势,如张靓颖改编的<值得>,又如谭维维改编的<你要的爱>。从前的大众听许多歌手翻唱他人的歌曲可能是因为创作力匮乏,现在的大众听歌手们改编歌曲就只是想听听周杰伦是否能唱唱王菲的歌、胡彦斌能否唱唱热狗的歌,如此而已。如果原作已改无可改,为什么不能就改得简单一点,让音乐回归本真,让我们听到最诚挚的声音就好了呢?



RECOMMEND
推荐阅读
  1. 行走的CD林俊杰:唱得到就必然等同于唱得好吗?

  2. 如果不是因为难听,我们还能感受到庞麦郎的真诚质朴吗?

  3. 希望和能量化身的羽泉倒下了,又有谁能为他们唱一首<奔跑>呢?

  4. 李荣浩的4秒新歌也算是歌?

  5. 《无名之辈》:他们想要找的是尊严,可惜尊严不都长这样

  6. SHE和FIR都要散了,你不想知道现在的人都听些什么吗?

  7.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夸大了事实却反映了现实

  8. “音乐疯子”华晨宇的满纸荒唐言(下)

  9. “音乐疯子”华晨宇的满纸荒唐言(上)

  10. 到底什么才是“中国的”说唱?(下)

  11. 到底什么才是“中国的”说唱?(上)

  12. 与古惑仔电影告别的《江湖儿女》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鼓励,我会继续努力的!

文章地址:

用户邮箱:

打赏金额:USDT

点击”去打赏“,即可进行打赏支持本文章哦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