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德跨文化合作作品《抄写员巴特比》,看王传君如何将“不”进行到底

中德跨文化合作作品《抄写员巴特比》,看王传君如何将“不”进行到底

观演之间 内地男星 2018-10-17 12:31:53 515

谁能如巴特比一样,向着一切威压低低地然而坚定地说“我不”呢?

《抄写员巴特比》是著名作家Herman Melville完成了那部享誉世界的名著《白鲸》之后写下的第一篇作品,描写的是一位安安静静的抄写员对自己老板屡屡说不的荒诞故事。

 

老板和员工,《抄写员巴特比》呈现了资本盛行的社会里最普遍的一种人际关系。然而,小说给人的感觉很荒诞,穷尽笔墨展现了一个本该有绝对话语权的老板(律师),如何被一个不断礼貌拒绝他正常工作要求的员工(巴特比)逼疯的过程。

这是一篇心理小说。在巴特比这个人物身上,人们不能期待故事,但却将遭遇震撼


这是个普通得近乎无聊的故事。巴特比,一个毫不起眼的小人物,被“我”招进律师事务所当抄写员 。一开始没什么异常。


他工作似乎特别勤勉,终日呆在办公室里。


但很快“我”就惊讶地发现:巴特比一天到晚始终厮守在办公室,哪儿也不去。而后来,他居然开始不再工作,不再出门;饭也不吃了。大伤脑筋的“我” 只好解雇他,让他走人。

然而,他却固守在那间办公室,直至被警察带走,最后孤零零地、无声无息地死在看守所里。


巴特比是被冷酷的商业制度逼疯的;他拒绝,他抗议,他死了;巴特比被毁灭了。


而他那无言的拒绝,他那句坚定的 “我不”却有着让人心悸的力量

改编于美国剧作的中德跨文化合作作品《抄写员巴特比》里有六个角色,改编成话剧后,变成了只有两位演员的“独角戏”——由著名影视演员王传君饰演老板,曾经在“运动剧场”《战》中有出色表现的苏力德普日布一人分饰了好几个角色,他是老板的雇员,是讲述者的助手,也可以是舞台上的另一个观察者,一个哲学层面超越时间的存在。

对于很少接演戏剧的影视演员王传君来说,谈到此次于“椎·剧场”的合作时说道:“椎·剧场的戏我都看过,也经常与他们有一些互动、合作。我会一直与椎·剧场合作下去的,因为他们真的是在做一些有品质的东西,可以让人有思考的,这也是我自己追求的东西。”

 

“我们都有愿意说‘不’的时候,所以我挺想通过这个话剧,和观众进行沟通。”排练时,王传君感觉这部戏最吸引他的地方,是学会说“不”

在现实的职场中,人们说“不”的机会不太多,恰恰因为不能说“不”,渐渐丧失了一部分自我。这也是这部小说值得人深思和玩味的地方。

 

舞台上时间和空间交错,19世纪末,面临世纪交替的华尔街、20世纪30年代初,被誉为“东方华尔街”的上海以及今天的国际金融大都市,将在舞台上交织着共同存在。


在简洁而独特的舞美和影像装置中,演员王传君以及苏力德普日布将带着他们的叙述和表演与你相遇,展现一场人与环境的抗衡、人与人在尝试交流中错位。

导演Boris

这个故事像是一个比较传奇的故事,已经有百年的历史。有了各种各样不同媒介不下十几种的改编,例如电影和戏剧。


是一种对社会的挑衅(provocation),企图让人们通过反感来明白一些道理。正是因为这个时代的现状与这部戏所表达的东西有所冲突。那么剧场的作用就是要展现给人类社会。


通过反观来让人们懂得一个道理。和这个时代有一个相抵触的地方。


剧场的作用就是要有与当今社会背道而驰的地方,剧场的责任之一就是要使得人们看到一些被忽视的/人们看不到的东西,以此触动人们的内心深处。 

演出信息

抄写员巴比特

  • 主创团队

  • 出品机构:椎·剧场

  • 出品人:李芊澎

  • 导演/剧本改编:Boris von Poser(德国)

  • 演员:王传君、苏力德普日布

  • 戏剧构作:张维一

  • 舞美设计:Timo von Kriegstein(德国)

  • 灯光设计:谭华

  • 音效设计:严嘉庆

  • 平面视觉:戴炜

  • 执行制作:Serena

  • 舞台监督:施天音

  • 演出时间

  • 2018.10.26-10.28

  • 演出地点

  • 天桥艺术中心-小剧场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可购票

艺术文化与剧场艺术的交流推广平台

推广合作,请后台留言

邮箱:[email protected]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鼓励,我会继续努力的!

文章地址:

用户邮箱:

打赏金额:USDT

点击”去打赏“,即可进行打赏支持本文章哦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