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奥斯卡拒绝的汤姆科鲁兹:“少数派=异类”吗?

被奥斯卡拒绝的汤姆科鲁兹:“少数派=异类”吗?

微家学堂 欧美男星 2018-11-23 18:04:06 526




前段时间,在知乎上看到了一个问题:知乎上的回答,为什么这么难求同存异?


发现一个问题,回答者大多喜欢先把别的的答案批判一番,再好好答题,这又是何必?为什么就不能直接说“看到这里大多是XX观点,我来提出另一种观点”之类的呢?


并不是说不允许反对、辩论,而是没有必要的情况下都要嘲讽一番,即便反对往往就偏到攻击其他回答者,喜欢扣帽子,这让我难以理解。大家不能好好说话吗?


我觉得这种现象,不止在知乎上是如此,所有的公共社交平台上都存在。


就像有位答主说的:可能我们从小被告知的就是标准答案只有一个。所以总想分个高下,分个对错。


虽然我们后来知道了,很多时候、很多事情,对错美丑根本没法分得特别清楚。


纵然你觉得你的看法是正确的,但也不应该那么绝对地去批判、轻视别人的观点。


其实归根结底,大多数人,并没有学会尊重不同。

Photo by Katie Drazdauskaite on Unsplash



最近看了由汤姆·克鲁兹主演的电影《少数派报告》。


一部十几年前的科幻电影,讲述的是在未来,三个有预知能力的先知,可以预测犯罪,并在犯罪发生前制止犯罪。


三位先知在面对未来会发生的犯罪时,都会有自己的解决意见。


当三个人意见一致时,事情就顺理成章;但当三个人意见不一致时,则实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


不过,他们不单单只是保留了多数意见,同时还会保留一份少数意见的报告,因此就被称为“少数派报告”。


《论语》里有句话叫,“君子和而不同”。


它的意思是,在人际交往中,君子能够与他人保持一种和谐友善的关系,但在对具体问题的看法上却不必苟同于对方。


我觉得这与少数派报告,有异曲同工之妙。


我们可以用一种意见去解决问题,但我们依然可以保留各自的意见。


我想,我们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也应该留有这样的“少数派报告”。


尊重他人的不同意见,即使他们是少数派。



周国平老师曾在一篇文章中说过:


我们应该记住,己所欲未必是人所欲,同样不可施于人。


如果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一个文明人的起码品德,它反对的是对他人的故意伤害,主张自己活也让别人活。


那么,“己所欲,勿施于人”便是一个文明人的高级修养,它尊重的是他人的独立人格和精神自由,进而提倡自己按自己的方式活,也让别人按别人的方式活。


其实我们生活中的大部分矛盾,都来自于无法接受“对方跟我不同”这个事实。


观念不同,是很多社交矛盾的根源;志趣不同,也是很多亲子关系中的隔阂之一。


父母为孩子规划的人生,未必就是孩子想要的人生;我们想过的生活,未必就是别人想过的生活。


人各有志,人生也是独立的,没有谁的人生是标准答案。


世间不同的事情也多了去了,不必非得跟人争出个高下。


一个人的修养就体现在,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他人。

Photo by Esther Driehaus on Unsplash



康德说:我尊敬任何一个独立的灵魂,虽然有些我并不认可,但我可以尽可能地去理解。


有时候,我们活得太自以为是、太自我了。封闭了自己向外伸展的另一视线,囿于自己不变的认知里。


也正如终身成长词典词条《29:自由》里提到的:“个人的自由,以不侵犯他人的自由为自由。”


面对不同时,同样适用。


不要试图把自己的思想强加在别人身上。毕竟,我们每个人的思想,都应该是自由的。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鼓励,我会继续努力的!

文章地址:

用户邮箱:

打赏金额:USDT

点击”去打赏“,即可进行打赏支持本文章哦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