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肖邦诞辰208周年!

纪念肖邦诞辰208周年!

云南视听音乐文化中心 欧美男星 2018-03-02 14:07:55 593

肖邦作品的唱片依然受到广大爱乐者的热烈追捧;一代又一代的钢琴艺术大师,用自己的理念和风格诠释着他的音乐。回顾肖邦所有作品那赫赫有名的录音史,我们可以精选以下10位肖邦钢琴的权威演奏者,来聆听这位波兰民族之魂的独特声音以及他在钢琴上写出的不朽诗篇。

 

肖邦去世后的几年里,人们对他的看法当然已经有所改变,就像所有伟大作曲家所遭遇的情况一样。但这里有一个奇异的事实:他的声望从未有过减退。当大伙聚集在一起聆听钢琴家演奏的时候,肖邦的成熟作品总是出现在公众面前。自从电子唱片问世九十年以来,光盘上已经刻满了他的每一首作品。

 

人们的观念确实改变了。李斯特优秀的学生卡尔·陶西格,也许是演奏肖邦所有独奏作品的第一位钢琴家,也仅仅可以将《威尼斯船歌》想象为坐在贡多拉船上两个情人之间的一首二重唱,在75小节时深情相吻。俄裔钢琴家班诺·莫伊塞维奇弹奏的肖邦令人钦佩,但却因为自己的不喜欢,而习惯于省略掉《B小调钢琴奏鸣曲》末乐章中的前八个小节。霍洛维茨在演奏《B小调谐谑曲》的结尾部分时,则会变得异常激动,这一点,人们可以在他的唱片中听得出来。



1美籍波兰钢琴家阿图尔·鲁宾斯坦(Arthur Rubinstein 1887-1982)


阿图尔·鲁宾斯坦被公认为是演奏肖邦作品的元老,拥有无与伦比的权威。他的演奏揭示了音乐结构逻辑的极端重要性,结果令人激动;尤为重要的是,他将尊严还给了肖邦作品。重温最喜欢的鲁宾斯坦唱片,发现它们的品质依然如昨是一件令人欣慰的事。

▼ B小调第三钢琴奏鸣曲

在职业生涯的那个阶段里,鲁宾斯坦正在为RCA重新录制大量的肖邦作品,但《B小调钢琴奏鸣曲》是他制作的唯一版本。从1959年开始一直到两年以后才完成,因此人们推测一定有一种特殊的方式聘请了他。毫无疑问,这是他最优秀的工作室成果之一。所有乐章中都饱含充满活力的力量、强度和表现力,在第一和最后一个乐章中都有相当大的风险。然而,这是他的光辉构想,每个乐章都进行了展开——每个细节都从容不迫地落到实处——这是给人最深的印象。边缘感、兴奋以及大量的鲁宾斯坦气质充斥其中但却没有多余的煽动;开头庄严的快板乐章中,听起来常有犹豫不决之感。这是一种必然的、特殊的荣耀。1962年,当LP出现时,这是一个非常诱惑人的事件,人们可以重新接纳肖邦,视他为一名奏鸣曲作曲家,称赞他使得作品中戏剧性的力量获得了重生。听完这张唱片你们将发现:这将是本世纪一张伟大的唱片!

在任何情况下,鲁宾斯坦都按照自己的意愿演绎着肖邦,因为艺术家必须如此;但却没有过分的独特风格,这也许是他在同代人中显得与众不同的原因。当鲁宾斯坦弹奏肖邦时,他的严谨和全身心的投入是不容置疑的,而他对作品的把控似乎永远都是那么恰到好处。鲁宾斯坦是一位有着贵族气息的钢琴家,他那优美的琴音给人的印象仿佛是旋律听凭自身的力量在上下起伏波动。虽然选择并非易事,在鲁宾斯坦所有肖邦作品中,玛祖卡当属首屈一指。实际上,他一共录制了两次玛祖卡。有人断言前者,即战前版本有着更多即兴的魅力、狂热的锐气、更深刻的忧郁以及更多元化的表达方式。但这只是一个很好的神学观点。后者,即1967年发行的三张LPs,才是我们所逐步了解的。没有人可以否认所有的五十一首作品,都处于错综复杂的各种情绪中,它们是生命的充分再现。肖邦对生机勃勃农民音乐的反应很强烈——这些音乐是民族的但也有区域性的变体——这些都集中体现在他所创作的玛祖卡中,它们就像日志一样贯穿他的整个职业生涯。如果鲁宾斯坦严谨的演绎使得音乐比通常情况下更具分量感,这也是他的精诚所至。鲁宾斯坦指出了它们之间的差别,每部作品皆各有不同卓尔不群。聆听后者是肖邦这套唱片所能带来的最强烈快乐之事。




2意大利钢琴家毛里奇奥·波利尼(Maurizio Pollini 1942-)&俄裔钢琴家弗拉基米尔·阿什肯纳齐(Vladimir Ashkenazy 1937-)


令人难以置信的是鲁宾斯坦在年近80时,再次录制了全套玛祖卡。他的“印第安之夏”,虽然权威性有那么一点点减弱,但依然激励着年轻一代的钢琴家。五十多年前,毛里奇奥·波利尼和弗拉基米尔·阿什肯纳齐都在肖邦王国里建立了各自的职业生涯。1955年,阿什肯纳齐在华沙肖邦国际大赛中获得二等奖;1960年,波利尼(当时年仅18岁)在该项国际大赛中获得一等奖。也是在1960年,波利尼和波兰指挥家保罗·克莱茨基(Paul Kletzki1900-1973)指挥的爱乐乐团录制了肖邦《E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并成为经典。对管弦乐队的演奏和指挥水准的卓越性进行评论似乎有些奇怪——人们并不认为肖邦的钢琴协奏曲是一部可以敷衍了事之作——但整场演出并不仅仅是一系列优异的钢琴演奏,它也是力量的象征。严肃的素材、广泛的欢乐空间、炽热而令人愉快的氛围,再加上非常好听的声音,都使得这张唱片无论是在清晰的结构、还是细节的处理等方面都成为佳作。




还是在1960年,阿什肯纳齐完成了他第一张《练习曲》唱片的录制。正如DJF评论的那样,这张唱片很难在30年以后,不与年轻的叶夫根尼·基辛等而视之。他们两人都是千载难逢的大师,越来越成熟的音乐技能,总是让他们的手指在说些什么。阿什肯纳齐又继续录制了整套肖邦作品,但其水准再也没有超越他早期的那些《练习曲》。

肖邦钢琴诗学的一个重要方面,在于他对乐器资源的探索以及运用新键盘技术开发作品音色的潜力。《练习曲》(以及《前奏曲》)是体现这些方面的代表作。阿什肯纳齐为此深感欣喜,因为他的高超技艺完全可以诠释肖邦的灵感,这也使他在理解了技术方面的问题以后得以创作性地腾飞。



 

3前苏联钢琴家斯维亚托斯拉夫·里赫特(Sviatoslav Richter 1915-1997)


到1977夏季时,里赫特在工作室录音还是件罕见的事。《四首谐谑曲》唱片专辑由Melodiya和RCA Victor Japan联合制作。唱片显示里赫特正处于职业生涯的鼎盛时期,也许你从未听他演奏过比这张唱片更好的肖邦。里赫特正处于最佳状态,冒着其他艺术家很少敢于在工作室里涉足的风险,我们只能将混乱与秩序的辩证法描述为巨大喜悦的来源。没有谐谑曲中常见的狂燥,只有在线条、色彩、个性及延续性等方面呈现出来的艺术性,宛如一场炼火。整场演出激情闪耀,无不显示这些作品中那非凡的力量,肖邦那热情与善变、阳刚与阴柔、基础与装饰等各方面的平衡,都得到了透彻领悟和传神再现。

 

特别要强调的是:里赫特并不是仅仅带领人们去领略谐谑曲中的知性美,仅有这些还远远不够。这些作品需要最精湛的技艺,为它们带来钢琴演奏事业的活力。他确实有办法让其他大多数演奏者的作品听起来不是陈腐就是笨拙。这张唱片展现了里赫特钢琴技艺中那至高无上的音感、相当不错的音色范围以及人们在音乐厅里听到的美妙声音。这张唱片里的《第四谐谑曲》,在广泛性和心绪的宁静方面和其它几首都有所不同,令人心满意足。




4阿根廷钢琴家玛尔塔·阿格里齐(Martha Argerich 1941-),(与前苏联大提琴家罗斯特洛波维奇的合作)


在肖邦生命临近终点时的音乐中,我们似乎可以感觉到一种将少数几部伟大作品带到一个新平台的亮度。地平线发生了变化,我们登上更高的地方,天空迥然不同。以他在最后几年时间里向世界发布的少量作品来判断,肖邦已经发现作曲越来越难,然而所有这一切都让我们震惊于这些作品中更为强烈的特殊性和雄心勃勃。相信阿格里齐位于所推荐的十位钢琴家之列并不有悖常情。当然,这里并不完全是依靠她自身的力量,而是作为为前苏联大提琴家罗斯特罗波维奇的钢琴伴奏,演绎肖邦的《大提琴奏鸣曲》。这是怎样的一个气质组合!心灵上的冲动,带来音乐在情感反应方面的慷慨大方,他们的合作精确无误且绝对专注于各自的演奏。无论作品规模的大小,作为遵守规则的艺术大师,他们诠释的肖邦无可争议,成为肖邦所有新理念在新形式上的创新者。



 

5法国钢琴家阿尔弗雷德·柯尔托(Alfred Cortot 1877-1962)


《留声机》音乐杂志著名评论家史蒂芬·普莱斯托曾经有过这样的回忆:作为一个乳臭未干的小子,谁没有给过肖邦以特别的温暖。我曾利用了一个周日的下午,来到朴茨茅斯的市政音乐厅聆听柯尔托的音乐会。那是在1952年,柯尔托演奏了24首《前奏曲》和所有的《练习曲》,让我大开眼界。我从未听过钢琴发出这样的声音,以及如此生动的音乐个性,也没有其他任何人可以弹得这么快。

 

他的灼热演绎、他的激情确实令人震惊,他弹奏的所有肖邦作品都有超越乐器本身的曲调。柯尔托常常说“钢琴家置于琴键上的手就像小提琴家那琴弦上的弓”。他是一位多才多艺的艺术家,但他最不可抗拒的魅力则是来自于事物的本真,这使得他的琴声听起来自由自在、无拘无束。

 

今天那些继续在柯尔托的演绎中发掘灵感的演奏家将会告诉你:通常情况下并不是他的琴声卓越非凡,而是他诠释每一部作品时的精准无误。柯尔托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录制于伦敦的两本《练习曲》,是很多乐迷唱片清单上的必需品;还有同一时期录制的《前奏曲》,内含《摇篮曲》、《威尼斯船歌》以及《即兴曲》,录制在一张CD上,很方便于聆听。




6罗马尼亚钢琴家迪努·利帕蒂(Dinu Lipatti 1917-1950)


柯尔托说到他以前的这位学生时,认为他是“完美的”。两者的特征都是温柔的抒情中永远不会失去刚健的力量,不管他们的演奏是多么的宁静。在其短暂的一生中,利帕蒂的肖邦唱片已经成为经典。他在工作室录制的《威尼斯船歌》、《B小调钢琴奏鸣曲》以及十四首《华尔兹》(以他自己编排的非时序顺序演奏)尤为特别。肖邦的《华尔兹》在显示演绎者性格局限性方面是无情的,这还不仅仅是体现在节奏方面。并不是像少数几位优秀的演奏者,先是吸引你的注意力,然后一切如预期的那样;或者是忘记了演奏技巧要服务于舞曲的丰盈。面对这张唱片,很少有钢琴演奏家不被利帕蒂的演绎所激励。“没有反复无常,一个完美的弹性速度!”托斯卡尼尼这样评价他。利帕蒂是一位才华横溢的钢琴家,具有非凡的洞察力和敏感性,也是一位坚韧的完美主义者。




7智利钢琴家克劳迪奥·阿劳(Claudio Arrau 1903-1991)


阿劳是一位一直受到世人的尊敬的钢琴家,也是一位不知疲倦的探索者。他是最不虚荣的演奏者,因其正直和美妙的琴音独步天下。阿劳是一位高尚的音乐建筑师,一个个恢宏庄重的构思为他永远敬仰和热爱的音乐服务。虽然他最脍炙人口的录音是贝多芬钢琴奏鸣曲全集,但肖邦和舒曼的作品是仅次于贝多芬的录音对象。阿劳在每个时期均留下了肖邦作品的录音,包括两次的《前奏曲全集》、《叙事曲全集》、《谐谑曲全集》、《即兴曲全集》录音和晚年所录制并受到一致好评的《夜曲全集》录音。他的肖邦即兴曲,在活泼与魅力方面与其他大家相比毫不逊色。DECCA出版过他的肖邦的全部夜曲和即兴曲的双CD,确实已经尽善尽美了。




8美国钢琴家默里·佩拉希亚(Murray Perahia 1947-)&葡萄牙钢琴家玛丽亚·胡奥·皮蕾斯(Maria João Pires1944-)


今天,当聆听佩拉希亚弹奏《叙事曲》或皮蕾斯演绎《夜曲》和《前奏曲》时,我们发现自己不太可能同意这样的观点——这些富有特质的演奏家,在诠释肖邦作品时其个性化程度要逊于他们的前辈(虽然这可能更普遍也更真实);或者牺牲钢琴家的自发性是为了满足现代工业对高技术含量产品的执着(有时候这也是真实的情况)。佩拉希亚在展开《叙事曲》时,那极为特殊的即兴修饰是非常成功的,每一个乐段都是诗意色彩的流动,音乐的生动逼真和他上下翻飞的灵动手腕同样令人吃惊。




 

不知道肖邦是否喜欢制作CD!不过可以确信他会认可皮蕾斯的《夜曲》。这里,谨以其中最了不起的一首为例:《C小调夜曲 op.48 No.1》,也许是整个夜曲系列中最为壮观最具戏剧性的一首夜曲。它需要对声音和时机的完美控制,一系列的表达围绕着开始时的挽歌展开——不断地、后浪推前浪地向前发展成一个巨大的抒情段落,就像巴赫或莫扎特作品中的一个慢板乐章——接下来是一个不断增强的陈述部分(C大调的中间部分)。更有甚者,当挽歌再度出现时,皮蕾斯的演绎已因两者之间的变化而发生了改变。在肖邦那些极富特色众多结尾的一个当中,我们感觉到了一种典范的存在。

这部阴郁杰作的灵感是什么?对于一名钢琴家来说,在总体上把握住作品时,尚能使其中的一切既有其归属感也能得以充分的表达,其难度又在哪里?我们可以将其归纳为逆境中的力量感。



 

驱除感伤与悲情,正如皮蕾斯所做的那样,是肖邦身上呈现出来的一种质朴的尊严。这里不妨回顾一下苏格兰哲学家、讽刺作家、散文家托马斯·卡莱尔1848年在伦敦遇见肖邦时的情形。一位伟大的艺术家,用卡莱尔的话说:“一个高尚的和饱受痛苦的人”。也许从这个词最绝对的意义上来看,肖邦要比他那个时代的任何音乐家都更像“艺术家”。他献身于探索这个他最了解的世界,就像德彪西所说:“肖邦是他们当中最伟大的一位,在独自与钢琴为伴的过程中,他发现了一切。”

 

肖邦依然是公认的试金石,不管肖邦作品的诠释者是一位诗人或仅仅是一位钢琴家。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鼓励,我会继续努力的!

文章地址:

用户邮箱:

打赏金额:USDT

点击”去打赏“,即可进行打赏支持本文章哦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