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6日至18日,李晏的展览《 “剧眸锦象——纪念中国话剧诞辰110周年”李晏摄影作品展》在中信泰富LG层和上海观众见面。上周六,他在大师讲坛中与观众分享了他的摄影故事,在这些珍贵的影像里我们一起回味那些年的话剧和话剧人。
以下是本次大师讲坛的部分实况记录。
展览开幕式现场
观众:我想问一下,你在剧场拍照是你的工作吗?
李晏:不是我的本职工作。
观众:你在剧场拍照的时候,会不会影响你的观剧体验?
李晏:在很早的时候,我摄影技术太烂了,设备也很落后。我的舞台摄影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1983到1987年,这段时间我考过中戏、上戏、中国戏曲学院、北京电影学院,考了五年都没被录取。到了1993年,我短时间内分别认识了孟京辉和牟森,他们正好在排新戏,我考了那么多年戏剧学院,都没进入戏剧圈子,现在通过摄影的方式实现了,然后就一直拍到现在。
我一直跟别人说,我不是摄影技术多好、设备多好,我照片也不是拍得最好的,我之所以能坐在这里跟大家分享,是因为我坚持够久,就像黄磊说的,如果你在一棵树下蹲三天,人家觉得你有毛病,如果你蹲三年就有可能被人认为你在做什么事,但如果是蹲三十年,你就真的做成一件事了。
我在北京文艺广播做节目时,主持人也问过我这个问题,“你拍照不影响你看剧吗?”我说不让拍才有影响呢,因为我老分神儿,想着“这个好镜头真好,这个瞬间应该拍下来……”
观众:有哪部剧让你忘记拿起相机拍照?
李晏:呆会儿讲这个问题。我做这本书之前我一直以为我没见过曹禺先生,后来整理底片的时候发现,我不仅见过,还见过两次。
1987-05-05 曹禺观看无场次心理话剧《复活》(原著:列夫·托尔斯泰[俄];编剧、导演:张奇虹)
这幅照片,曹禺先生先去法国大使馆被授予了中法文化使者的奖,晚上去看的这个演出。这是中戏导演系某班的《复活》。女主演是徐松子,她曾演过非常著名的“伤痕”话剧《救救她》。她演出这个剧之后报考了中戏导演系,毕业之后拍过电影《芙蓉镇》。还有这位,当时我镜头再稍微往左偏两度,这个人就能拍全了,他是后来的中戏的院长徐晓钟老师。
1988-05-21 话剧《桑树坪纪事》(编剧:朱晓坪、陈子度、杨健;导演:徐晓钟、陈子度)
这是中戏的一个表演干修班的毕业大戏《桑树坪纪事》,女演员叫丛珊,这个班里还有很多著名演员,比如王奎荣,他当过中国儿艺的院长。这部剧是徐晓钟老师导的,被誉为中国当代现实主义浪漫诗剧,它运用诗化的、流动性的舞台呈现方式。
牟森是当代中国比较有探索精神的导演,算实验戏剧的著名导演,这是我看的他的第一部作品《大神布朗》,后来我见他的时候他说他没看到这个戏的剧照,我洗了几张送给他。我还帮他查《大神布朗》节目单找一个人的名字。收集节目单是我的习惯,而且把票根贴在节目单上,现在我甚至都能知道当年看某部剧是在几排几号。
开幕式现场,(左)静安区文化局局长陈宏,(右)李晏
这是刚才我送给静安区政府的作品,北京人艺经典剧目《茶馆》。当时我正在开始学摄影,三年也就看了六部剧,这是其中一部。当时听说这些老艺术家将最后一次登台演出,我就赶紧去了。那是1989年,票价5块5,而且位置非常好。这个戏我就可以回答刚才的问题,我当时带着两台相机,但是只拍了二十多张照片,我就一直想不明白,只有一个可能——当时我已经顾不上拍照了,光顾着看剧了。
1992-01-28.北京人艺话剧《天下第一楼》剧照(编剧:何冀平;导演:夏淳、顾威)
这也是北京人艺的《天下第一楼》,编剧是才女何冀平,现在在香港。这是《天下第一楼》首演那一轮,但不是第一天,这些老演员有的还在,有的已经去世了。我也拍过后来的杨立新、岳秀清演的。
1993-09-18《阳台》首演庆功会(左起:石琳琳、孟京辉、王兰(前)、何勇(后)、廖一梅、沈林、王旭峰)
我就是这部戏认识了牟森,北京电影学院办了一个表演班,当时他们来考试的时候都觉得自己特牛,但现实很残酷,他们纷纷被刷下来了。当时电影学院举办了一个讲习班,经过三个月的时间,除了离开的几个人,剩下的人全部参加了这个演出。有一部纪录片叫《彼岸》,纪录了这部剧从排练到演出的全部过程。写书之前我还特意看了一遍。蒋樾追踪了这些人,只有一个人后来到广播学员进修,其他人从事的工作都与演艺一点关系都没有,有的在夜总会当迎宾小姐,有的人骑着三轮车送方便面、矿泉水。
《阳台》是中国最早商演的荒诞派戏剧,独立制作,所有演出费用都是他们自己解决的,制作人叫谭路璐,她也成为中国第一位独立戏剧制作人,后来搞电视剧去了。
1993-11-13《情感操练》导演王晓鹰和编剧吴玉中
这个剧是《情感操练》,这是导演王晓鹰、编剧吴玉中。1993年有一个中国小剧场剧展演暨国际研讨会,这个是参演剧目之一。这是他们彩排时拍的。
1994-12《我爱×××》排练照片
这是孟京辉排练《我爱×××》的照片,里面有好多现在不得了的演员,王锦鹏(现在叫王千源)、郭涛、徐静蕾,当时才上大二;这个人叫戈大力,中戏文学系的,毕业后一直给孟京辉当制作人,昨天还专程来参加了开幕式,他现在是中国国家话剧院副院长。
《我爱×××》没有剧情,也没有人物,就靠一千多句“我爱……”的台词构成整部剧。这样在剧本审查的时候就没通过,没给演出证。这部剧是王朔的公司投了七万多块,费用很有限,服装都是自己的,买盒饭挑最便宜的,但不能公演怎么办,孟京辉就找了一个场地,演出四、五场,不卖票,文艺青年们从各处得到的消息来看。这部剧虽然没有公演,但还是载入史册,尤其是最后结尾的地方,我第一次看到所谓“多媒体”就是在这部剧里。
……
如果你想看更多精彩剧照,可以去展览现场亲自体验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