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院,是我国唐宋至明清出现的一种独立的教育机构,为私人或官府所设的聚徒讲授、研究学问的场所。玉环书院,始于宋代,盛于清代。据1993年出版的《玉环教育志》统计,有清一代,自雍正朝展复,到宣统止,玉环共有书院7所,学塾42所。
日前,欣闻玉环市政府将公安局旧址(原清代玉环学宫所在地)划归环山小学改扩建工程,恢复文教用途;且市教育局为传承、挖掘地方优秀文化,准备在全市中小学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基地(又称“校中书院”)建设工作。
为此,根据笔者的有限认知,试对清代玉环书院与今天玉城、楚门、坎门、陈屿等地的百年老校沿革作粗略梳理,谨供有志于玉环乡土文化研究的读者参考。
环山书院:开枝散叶,城区文教之根脉
环山书院,初址在厅治西南(老城关镇政府舍址,今玉城童童幼儿园办学场地),原为清雍正六年(1728)创设的义学,乾隆四年(1739)改为环山书院。嘉庆元年(1796)、道光十七年(1837)因飓风两度倾圮,庠生江花、同知张文藻等倡捐修葺。光绪六年(1880)后迁入学宫考棚(现环山小学校址),一院两用:县试为考院,平时为书院。光绪二十八年(1902)改为环山中西学堂。其后又有过县立两等小学校、县立高等小学校、玉环第一区县立环山中心小学、城区中心小学、玉城人民公社中心小学、玉城区中心小学等校名。
王咏霓七十二岁时像(图片源自陈时风先生微信)
书院名人辈出。清同治六年(1867),黄岩王咏霓(原名王仙骥,字子裳,号六潭,今椒江区洪家街道兆桥村人,光绪六年进士,近代著名诗人、教育家、书法家)接受同知黄维诰聘请,担任环山书院山长。在玉期间,王咏霓入乡随俗,学会玉环方言,写下“蓬莱清浅在人间,海上千春住玉环”等诸多歌咏玉环名篇;认真苦读,潜心钻研《乾坤凿度》《汉水地理志校注》《水经注》等学问;严谨治学,制定《环山书院学规四则》,对在院生童的经学、史学、辞学、小学(古代指训诂、声韵、文法等学问)等方面学习做了详细规定。
光绪二十五年(1899)前后,玉环籍举人蒋乙藜曾主讲环山书院。光绪后期至民国12年(1923),恩贡生陈保厘(字守 ,号夏臣,又名启箴,环城塘里人)主持书院工作,职务称谓从山长到环山中西学堂堂长,再到县立两等小学校校长,历经近代中国教育制度改革变迁。期间,从民国5年(1916)开始,陈保厘还担任县劝学所所长职务,负责全县教育事宜,推行乡村四年制国民义务教育,将一批私塾改办为国民学校,因兴办地方教育成绩显著,获省教育厅二等褒奖。1930年代,董仲升在此任教,培养了教师吕平、学生杨炎宾、陈增佳、董南才等一批抗日救亡骨干。著名书画家、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叶尚青先生也曾在此就学。
1940年6月环山中心小学全体师生合影,背景为玉环学宫。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现在的玉城中学(前身为城区中心小学附设初中班,1957年9月与城区中心小学分校)、玉环市中心幼儿园(前身为城区中心小学附设幼儿班,1982年9月独立建制)、城关中心小学(前身为玉城区中心小学,1991年8月与环山小学分校),均与环山书院有很深的渊源。从这点意义上看,环山书院堪称城区文教之根。
玉海书院:高阁文房,天香几阵透窗来
楚门半岛钟灵毓秀,文化底蕴深厚。南宋淳熙二年(1175),戴明举进士后就在竹冈东山里(今楚门东西村)创办皆山书院,至清代废止。清嘉庆十九年(1814),王屏藩、戴全斌等人在楚门西青山购地建文昌阁,设天香书院(又名 “种天香书院”)。道光二十五年(1845),书院被纳为官办(相当于今天的公办学校)。同治二年(1863),贡生王正南与兄弟王炳南等捐资续建天香书院前幢楼房。光绪四年(1878),同知杜冠英将外塘涂田税和芳杜仓附捐余钱划归书院作为办学经费,并改天香书院为玉海书院。光绪二十八年(1902)改为玉海中西学堂,晚清温岭县内最后一个举人赵佩茳在1906年曾司教于此。民国元年后改为学校,一直续办至今的楚门中心小学。
1944年4月15日楚门镇第一中心国民学校(今楚门中心小学)六年级秋季班学生合影,背景校舍为清玉海书院所在地。
古时西青山,树林繁茂,郁郁葱葱。书院建成后,高阁文房,栋宇峥嵘,丹桂飘香,文人雅士在此或汇聚讲学、或吟诗赏玩,这里也成为“楚门八景”之一。太平县令刘旭曾赞此地:弦歌千户韵,风雨一城烟。选地诚佳也,停舆最快然。楚门多学者,讲室集群贤。清代诗人叶芝芬诵之:西山杰阁倚云开,双桂森林左右栽。静坐一编方展现,天香几阵透窗来。
同时,一代代楚门先贤,他们或师生同乡、或兄弟联袂、或子承父业,为书院传承谱写教育诗篇。王屏藩在创建天香书院前,于乾隆五十一年(1786)在龙王村居家授徒创办“龙津书塾”,学生林芳于嘉庆十八年(1813)中举(次年登进士第),为玉环厅学生员中举之始。天香书院设立后,他在此授徒终身,《玉环厅志》赞其:“设塾训徒,循循不倦,教之成名,乡里义之。”
徐荣《题王翼汝明经邻耕紫云诗文章》
徐荣《十二日渡海北至楚门》
道光二十五年,署理玉环同知龙光甸聘请王邻(字翼汝,为王屏藩学生兼龙王渡同乡,道光二年岁贡生)担任天香书院山长。续任同知徐荣(字铁孙,汉军正黄旗人,道光二十六年到任玉环)与王邻交好,二者互有诗书往来。道光二十七年(1847),徐荣在《题王翼汝明经邻耕紫云诗文章》中写道:楚门山顶祠文昌,去岁访君升讲堂。村童错愕麋鹿顾,先生婉娈龙鸾章。既赞美了王邻的文章,又回顾了自己造访书院的场景。光绪中期,玉海书院境况不佳,拔贡叶佩璈(名公琛,字昌王番,号瑜卿,今楚门镇叶家巷人)临危受命,出任书院山长,民国后任校长。民国15年(1926),其次子叶惠人子承父业,也但任县立第二高等小学校(即楚门中心小学前身)校长职务。
此外,楚门半岛范围,桐林(今沙门)有凤鸣书院。结合光绪《玉环厅志》,以及徐荣的《怀古田舍诗钞·玉环集》之《十二日渡海北至楚门》诗中注释“龙司马立小学两所于此,以王明经邻(即上文提到的王邻, ‘明经’是明清时对贡生的别称)、吴茂才冠萼主之,余亲造焉”得知,其首任山长应是吴冠萼(字雪香,楚门人,后到福建同安任典史、县丞等职),道光二十五年同知龙光甸设立,桐林南山贡生张英凤与路上庠生黄位中捐资同建,同治年间庠生吴焕章劝捐重修,为今沙门片区清代学校之始。筠岗有武书院,为武举人耿灿东于光绪二十五年(1899)在其宅第独资捐建。后迁镇筠堂,俗称“镇筠堂武书院”。
环海书院:明通公溥,商贾人家写传奇
坎门是玉环的重点渔区,先民主要来自福建漳州、泉州等地。早在明代,崇武诗人黄克晦(1524—1590)就有诗云“击楫日通彰化米,敲针冬钓坎门鱼”,说明此地与闽台渊源之深厚。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特殊的海角地缘造就了坎门人豪爽、包容、敢闯敢冒、敢为人先的文化品格。清同治五年(1866),来自福建泉州的移民后裔郭国芳(1847—1916)在西前街开设“恒源南货号”(迁后沙街后改称 “郭源顺南货号”)。在他的用心经营下,“郭源顺南货号”生意日渐红火,郭家也成了当地的商贾大户。
环海书院创办人郭云章画像(郭昌沛先生提供)
环海书院创办人郭云翰像
光绪二十四年(1898),在郭国芳支持下,二子郭云章(字文琴,光绪二十三年拔贡生)与兄长郭云翰在坎门后沙郭家大房创办环海书院。光绪二十八年(1902),书院迁至鹰捕岙永庆堂,改称环海中西学堂。学生除课读四书五经外,还兼习英文与科学常识。光绪三十年(1904),返迁后沙狮岩山下胡公大帝庙,更名为毓蒙小学堂。光绪三十三年(1907)改称公溥小学堂(即今坎门中心小学前身)。后几易其名,解放后,有过玉环县坎门示范小学、玉环县坎门区中心小学等校名。同时,因全国13名少年英雄之一的林森火曾在学校就读,1995年12月,玉环县人民政府命名该校为林森火小学。
1937年7月3日坎门小学全体师生合影
纵观环海书院(坎门中心小学)的办学历史,玉环近现代很多知名人士,像支鸿基、曹仲渊等,均在该校有过任教或就学经历。其中,郭云章是个绕不过的人物。1898年创办环海书院后,他曾奉诏赴安徽,有过担任直隶州候补州判的经历。民国初年,郭云章回到家乡,出资整顿公溥小学校务,扩充校舍,胡公庙与杨府庙戏台楼合并联用,聘请瑞安柳雪翔为教师,并与其合写《公溥校歌》。
公溥校歌,图片来自《玉环县教育志》
细品《公溥校歌》,其立意之深、眼界之广,百年后犹未过时。“能溥则不偏,无私则为公”歌词语出北宋理学家周敦颐的《通书·圣学第二十》——“圣可学乎?曰‘可’……静虚则明,明则通;动直则公,公则溥。明通公溥,庶矣乎!”明确阐述了学校的办学宗旨。同时,“坎水泱泱,极目神州东,地接温台壤,潮卷太平洋”点出了坎门的地理位置,“休嫌海曲,莫问崆峒,雅典文化,输入欧中”“宏教育,辟荒茫,蔚起人文,勃勃蓬蓬”等则写出了放眼世界的办学理念,振兴海岛教育的决心。此歌流传深远,直至玉环解放还在传唱。
另外,继郭云章、郭云翰之后,郭云扬(郭云章的五弟)、郭世祯(郭云章儿子)在上世纪二十年代、四十年代相继担任过公溥小学校长一职。郭云观(郭云章四弟,玉环第一个留学生,著名国际法专家、法学教授,曾任燕京大学代校长)小时候亦在环海中西学堂就读。郭氏一门,秉承商才儒魂、造福枋榆的家风,书写了海岛教育史的传奇。
丰山书院:耕读传家,湾区合作之典范
丰山书院,坐落于大麦屿街道上青塘村,俗名上青塘书院。当地黄氏先祖黄国昇、黄国化、黄国双兄弟三人于清雍正三年(1725)从平阳蒲门迁至玉环,先居三合潭,续徙上青塘。乾隆初年(1736),在自家宅屋左边山峦间建造书堂一座,分厅堂、两边侧房和一座门楼,为子孙课读场所。时任玉环厅巡检马莲(大兴人,附学生,光绪《玉环厅志》有载)到此“省方履亩”,即视察山地田亩丈量工作,以作租税征收依据,曾暂住此处。他见书堂鸟革翚飞,气派不凡,且黄氏兄弟三人“素非诗书门第,在(玉环)展复伊始之初,荆棘载途,人文未振,独能首建家塾,开环区所未有之鸿模(上青塘光绪 《黄氏宗谱》载)”,大赞这是非常有眼光的举措,于是赠匾额“平山书院”。嘉庆十年(1805),改名“丰山书院”,为陈屿上青塘小学前身。
丰山书院(2012年重建)
综合玉环、乐清两地相关史料,笔者发现丰山书院具有以下三点特征:
第一,根据上青塘光绪《黄氏宗谱》记载以及命名时间推断,丰山(平山)书院是清代玉环展复后本岛第一所书院。与环山书院前身是官办“义学”不同,丰山书院属于族塾性质。马莲为它题额,目的是“示环疆所未有之肇端”。它的创办,是玉环先民自力更生、耕读传家精神的集中体现。清雍正时招徕平阳、乐清、太平、永嘉、瑞安等民众开垦玉环山,上青塘黄氏先祖与众多垦民一样,“历尽艰辛,备尝险阻,筑海辟山,广求田亩”,在学而优则仕的科举制度之下,让子孙读书才能识理、明志,才能有出息。创办丰山(平山)书院,是先民面对当时玉环厅“规模草创,文教未兴(前清光绪 《玉环厅志》语)”情况的现实选择。
《上青塘书院记》一
第二,从教学内容看,丰山书院还兼有“文武学校”的性质。书院分设文武两科,文科以博习经史词章和考课为主,武科以弓、刀、石、马、步射为主。黄氏族人还专门在下青塘宗祠前抽出20亩“学田”(又称 “书田” “资读田”),对取得秀才及以上功名的,可获相应田租收益奖励。在此氛围下,黄氏子弟勤奋向学、人才辈出,据统计,从乾隆到光绪九年(1883),黄氏家族有近四十人取得秀才以上功名。其中黄宗灏、黄在中、黄镇中均为附贡生;黄宗海于乾隆丙申年(1776)入温州府学,庚子年(1780)考中武举人,官至温州府守府、平阳都司(正四品)。
《上青塘书院记》二
第三,细审丰山书院办学历程,从清嘉庆朝开始,官方力量介入书院运作。用现在眼光看,它的管理很有“湾区合作”的色彩。一方面,由于丰山书院办学成绩显著,吸引了玉环本土、包括乐清等周边士子前来就读。很多玉环文人,包括江花、陈在溶(字青州,沙鳝东青人,嘉庆六年岁贡生,曾倡修玉环学宫)都有到过丰山书院访友、讲学经历。咸丰辛酉年(1861)冬,教谕庞云骧(字藕汀,密莺人,廪贡生)因避王玑之乱,曾携家眷到上青塘暂居,写有《赠丰山书院》等诗。另一方面,嘉庆八年(1803)玉环厅设训导署后,温州方面(注:当时玉环附隶温州府)也相应加大对玉环教育的扶持力度。其中,施南星(1762—1829,字景阶,谱名元豹,号春庄,别号石农;乐清柽岗,即今雁荡镇樟下村人)受指派到玉环担任文教官员并在上青塘任教过一段时间。嘉庆十年,他将“平山书院”改为“丰山书院”,并赋诗:平山今改作丰山,只在当头一出间。从此标名瓯海上,群贤济济锦衣还。乐清《柽岗施氏宗谱》载其:设帐于环州(玉环),诸弟子彬彬从学,未冠者颕悟顿开,已冠者文章焕发。玉环之兴,皆公启之。道光初,因接受《乐清县志》纂修工作,施南星离开玉环,留有《丰山书院别诸生》诗。
《上青塘书院记》三
最后,大麦屿街道范围,小麦屿有学海书院,为乾隆四十三年(1778)贡生沈兰所建,是陈屿小麦屿小学前身。民国2年(1913),地方人士沈凤安创办陈岙营房宫私塾,为今天的陈屿中心小学前身。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上青塘小学、小麦屿小学以及福山学校、大麦屿小学等因学区调整相继撤并,学生进入陈屿中心小学就读。目前,陈屿中心小学确定“山海文化”为校园文化主题,正是基于大麦屿街道依山傍海的地域环境,以及学区范围内旧有丰山、学海书院等原因。
注:本文采写过程中,相关史料的收集、核对得到了市地方志办公室张一芳、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委员会郭康法、市公安局张凌瑞、台州民办教育协会副秘书长王康艺、楚门中心小学叶汗青、退休教师姚一志,以及陈屿上青塘黄德正、黄德春,乐清张艺宝、施佐旺等师友的大力支持,在此表示由衷的谢意!
于城央之处铸就典范华宅
吾悦公馆·帝景
集萃稀缺优质资源
敬献一城层峰人士
现188㎡景观楼王
盛启预约!
预约享总房款2%优惠!
极境大宅
恭候56位玉环层峰人士
★★★
旺铺带租约 投资财靠谱
30-80㎡吾悦广场开业铺
首付32万元起 与大商业共繁华
大商业主力商家现已进场装修
距玉环新城吾悦广场开业还有
count down
180
2018.12.14
倾力打造超50万方城市综合体,开启财富盛宴
2018年12月14日满铺开业
耀启玉环商业新时代
五大业态
购物中心、中心豪宅、城央叠墅
主题商业街区、国际商务公寓
四大主题
悦时尚、悦味蕾、悦成长、悦动力
六大体验
购物、餐饮、休闲、娱乐、旅游、文化
六大主力店
星轶巨幕影院、永辉超市、爱尚铜锣湾KTV
杰仕健身、多奇妙、天空之城
项目地址:玉环市三潭路与双港路交汇处(喜来登酒店对面)
电话:0576-89198888
免责声明:
1、本广告为要约邀请,内容仅供参考,相关内容不排除因政府相关规划、规定及开发商未能控制的原因而发生变化,本公司保留对宣传资料修改的权利,敬请留意最新资料。
2、对项目周边环境、交通、教育、商业及其他配套设施的介绍,旨在提供相关信息,不意味着本公司对此作出了承诺,广告中具体确定的内容不可作为购房合同附件,买卖双方的权利义务以合同约定为准。
3、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