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看昌宁]黄玲:两腋清风起茶香

[名家看昌宁]黄玲:两腋清风起茶香

昌宁新闻网 内地女星 2018-02-23 17:00:07 338

  【编者按】2012年春天,云南省作家协会主席黄尧带着一众省内外知名作家、艺术家走进昌宁,用三天的时间感受昌宁的自然、物产、人文、历史、民族风情,并用手中的笔写下了他们眼中的昌宁。作家、艺术家的作品,也经精心编辑出版了一部集文学的、文化的、历史的、民族的、旅游的作品集成——《昌宁之韵》。但由于印刷数量有限,并不是每个昌宁的人都能有幸看到。为了让更多的人看到名家眼中的昌宁,我们在没有电子版的情况下,依靠扫描、手打等方式,将这些精彩的文章还原成电子文档,并配上相应的图片,以“[名家看昌宁]XX:XXXXXX”的标题方式呈现给您。今天推出《黄玲:两腋清风起茶香》。


两腋清风起茶香

作者:黄 玲



  在昌宁看到一份资料,上面用诗一般的语言形容昌宁的自然生态:“高山锁河谷,十里不同天,山脚甘蔗流蜜,山腰茶叶滴翠,山头青稞顶霜。”原本应该还曾有一条奔腾的江水穿境而过,只是如今因为修建小湾水电站,江水已经“高峡出平湖”,形成另一道独特风景。原本想看看澜沧江的雄姿,但我所看到的只是一个美丽平静的高原湖泊。

  上天厚爱这一方民众,才会赐给予他们如此丰饶的自然环境。只有来到这个小而精致的“田园城市”——昌宁,才能真正体会到什么是和谐的生态环境。站在城郊就可见到白鹭飞翔的身影,在空中低飞出优美的姿势。随之进入视野的还有无边无际的茶园环绕城市,在细雨中流动着青翠的波浪。茶的清香穿过雨雾,弥漫在小城的空气中。

  果真不负“千年茶乡”之美名。

  古茶树尤其是昌宁茶山的一大景观。

  两天中让我印象最深的,不是那些人工栽培的整齐划一的茶园,而是历经数百年风雨仍然挺立于大地的古茶树的身姿。大地上的任何事物,没有一百年以上的时间如何能练出“古”的气息?现在昌宁茶山上这些茶树,每一株都在不动声色之间就已经站立数百年,甚至上千年。这让视百岁为长寿的人类情何以堪!那些史书中记载的岁月烽烟,在一株株古茶树面前,都不过如流云过眼,轻风过耳,只剩下些零落的斑驳。

  据当地人介绍,这些古茶树原本并不招人待见,它的叶片因为时间的浸润已经变得苦涩而凝重,不大适合今人挑剔的口味。只有少数人能从那苦涩中品出人生的诸多滋味,在品尝中悄然回味流逝的青春、爱情,寻回些往事的足音。好在历经岁月风霜的古茶树耐得往寂寞,忍得住孤独。任云起云飞,只在寂寞中不倦地等待。于是,终于等来了一个重视“生态”“环保”的时代。一夜之间它又焕发出青春,被尊为茶之祖宗,因为一个“古”字而重出江湖。茶的生命和人的愿望、时代的审美之间原来就有割不断的联系。

  恍惚之间,那一株株被天地精华养育生长的古茶树,在我眼中变异成了一群身披青苔色古老盛装的宫女,冷艳地立于山野。在岁月的垂怜中向人间源源奉献出满树新绿。

  当地人形容这些古茶树为“漫山遍野自生茶”,也许正是因为不借人力的“自生”,所以才会凝成一种精神,历千年而不倒,站出一种独立的姿势。

  一行人伫足于古茶树下,少有言语,心里却似都有无尽感慨。

  岁月沧桑从那些古老的叶片间穿透而出,幻化成历史的梦境。陆羽《茶经》云:“茶者,发乎神农氏,起于鲁周公。”于是,南方有嘉木,谁与望天堂?世间多了一份清新下火的良方,亦多了一份悠远深长的意蕴。所以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郑重记下:“茶苦而寒,阴中之阴,沉也,降也,最能降火。火为百病,火降则上清矣。然火有五次,有虚实。苦少壮胃健之人,心肺脾胃之火多盛,故与茶相宜。”

  令人忍不住陷入遐想:这一片片古老的茶树,曾经为一代代世人泄去多少心之“火”,送来多少难得的清凉!

  我们到的只是昌宁漭水镇的共裕村,这里有名的是万亩高优茶园。古茶树散落于山野,三五成群,独立于世。据说类似的古茶树群在漭水镇还有一个叫黄家寨的地方有,800年以上的古茶树比比皆是,千年以上的也有一百多棵。那是如何壮观的景象!

  那些来自山野的茶叶,汲取天地之精化,融进了自然之灵气。即使烘干定型装进盒子,依然保留着一股遗世独立的幽香。和世俗生活中的鱼、肉之香截然有别。静止之时它不过是一叶蕴藏着太多秘密而沉入梦境的枯叶,简朴得让人心生怜悯。取其一缕放入杯中,待滚水冲泡片刻之后,奇迹便在袅袅水雾中发生。它沉睡的梦境被沸腾的水波唤醒,前世今生的记忆在水中一一舒展、复活,那些干枯的叶此时此刻都化作一尾尾游动的鱼,在水波中重新绽放生命的光影。这个短短的过程,蕴含的却是生命无尽的体验和感悟。足以让人对着一杯清茶将思绪放飞于天地、岁月,在茫茫然广宇纵情遨游。

  所以,如果只为匆匆解渴,它只是一杯普通饮品。如果用心去品,则足以引领人随着杯中叶片的复活,让心灵于怦然之间得到升华,让生命经历一次再生之喜。

  难怪历代文人和茶都有一种天然的亲缘关系,苏轼一生就写过近百首咏茶的诗词,其《水调歌头》中的“两腋清风起,我欲上蓬莱”,更是堪称品茶的最高境界。茶和文人的人格、情趣原来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也许是茶的经历,茶的品格暗合了文人清高的情怀,二者才在岁月中一次次地相遇、相知。

  昌宁人种茶,也懂茶。

  世间再好的事物,如果没有知音,只会白白地在世上周转一遭。茶也如此,它虽自生于山野,却也蕴藏着天地之精华,在心里收藏了这个世界无数个四季的记忆,许许多多光与影的秘密。只有知音才能品出它的醇厚和幽远,感知到一份来自自然的亲切呼唤。

  回到茶园,犹如回到家园,可以重拾一份心的纯静与安宁。

  所以昌宁人才会邀请天南地北的文人雅士相聚于此,只为领略茶园的清新,品品昌宁红茶的美妙。每到一个地方都有茶水等候,热闹的环境中也可以寻回宁静的心绪。来自北京、广西、贵州、云南各地的文人们,感受一份相会相知的温馨与从容。主人的热情周到,情意款款,更让人有宾至如归之感。

  如此时刻,还有什幺比茶更好的事物能衬喻出友情的醇厚与绵长!

  千里迢迢的辛劳,都在茶味的余香中消融了,让人悄然沉入“两腋清风起,我欲上蓬莱”的境界。身心都因为茶而有了别一样的体验。

  昌宁的红茶,原来是会醉人的。




责任编辑:吴再忠 / 本期编辑:杨晓华



推荐阅读

[关注]“花叶多姿 田园昌宁”2018昌宁茶香旅游节精彩活动预告

[讲述]一家三口在派出所过春节

[发布]文明出行 拒乘黑车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鼓励,我会继续努力的!

文章地址:

用户邮箱:

打赏金额:USDT

点击”去打赏“,即可进行打赏支持本文章哦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