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朐馆藏了隋、唐、五代十国时期的一批钱币,这批钱币保存完整,各具特色。
公元581年,隋文帝杨坚立国,后又并梁灭陈,使分裂达370年之久的天下归于一统,随下令整顿货币,铸行统一标准的五铢钱。
隋“五铢”
直径23毫米,穿径8毫米,重2.1克。面文篆书“五铢”,横读,“五”交笔稍弯曲,穿孔右边铸有一竖线。背面皆有廓,边廓且较阔,光背。
李渊武德四年,改历代以“铢”“两”为钱名的货币制度,铸行“通宝”钱币,取名“开元通宝”。
唐“开元通宝”
直径25毫米,穿径7毫米,重4.3克。钱文是书法家欧阳询所书,这是钱文有书人姓名在史书上的第一次纪录。“开元通宝”四字笔力苍劲,意态精密,端庄俊雅,凝重雄浑。内外有郭,光背。
唐肃宗乾元元年七月,御史中丞奏请铸行“乾元重宝”,以乾元重宝一枚当开元通宝十枚。
唐“乾元重宝”
直径25毫米,穿径7毫米,重4克。钱文隶书“乾元重宝”,顺读,光背。
后晋石敬瑭天福年间铸“天福元宝”。天福元宝存世不多。
五代后晋“天福元宝”
直径24毫米,穿8毫米,重2.8克。钱文隶书“天福元宝”,面有内外郭,旋读,光背。
周世宗柴荣继位后,登基初下令毁佛,将铜像销毁,铸成“周元通宝”。
五代后周“周元通宝”
直径25毫米,穿径6 毫米,重3.4克。钱文隶书“周元通宝”,直读,“元”字第二笔左挑,背有月纹。
前蜀高祖王建于光天元年(公元918年)始铸“光天元宝”。
十国前蜀“光天元宝”
直径24毫米,穿径7毫米,重2.9克。面文隶书“光天元宝”,面有内外郭,旋读,背月。
“唐国通宝”铸造于李璟交泰元年七月。有篆、真、隶三书体。
十国南唐“唐国通宝”
直径25毫米,穿径5毫米,重3.8克。钱文真书“唐国通宝”,面背有内外郭,直读。
长按,识别二维码,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