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青年文摘”
右上角“...”点选“设为星标”
点击加星★ 贴近你心 ❤
来源:豆瓣读书(ID:doubanbooks)
古装剧《清平乐》的热播,让北宋第四代皇帝宋仁宗“出圈了”。
关于这位皇帝,广为流传的故事便是“狸猫换太子”,宋仁宗就是那位太子。
宋史研究者吴钩在他的作品《宋仁宗:共治时代》中指出,这一传奇故事源于元杂剧《金水桥陈琳抱妆盒》,其中的大部分内容都是民间艺人编造出来的。
在很多人眼中,宋仁宗是位没什么存在感的皇帝,尽管取材自仁宗时代的文艺作品很多,如包青天、杨家将、大英雄狄青的故事等,但在这些作品中,宋仁宗始终是个“背景板”,从没当过主角。
论“千古一帝”,他排不上名;论“太平盛世”,宋仁宗也少被提及。
在《清平乐》中,我们看到了他的时代人才济济,是其他朝代几乎无法比肩的。
但这璀璨的星光下,是歉抑、克制、“喜愠不形于色”的宋仁宗和他隐忍的一生。
《清平乐》的第一集揭开了仁宗的身世。原来,他的生母并非当朝太后刘娥,而是永定陵守陵的李氏。
太后刘娥
得知真相后,仁宗马上前往永定陵想要接母亲回宫,而大臣晏殊火速赶到极力劝谏。
少年仁宗被晏殊阻拦
两宫并立的局面出现,将会引发多少朝堂乃至国家的动荡,谁都无法预料,而以大局为重,是为君的责任。
最终,仁宗没有一意孤行,隔着一道门,与生母相望。
在《宋仁宗:共治时代》这本书中,作者为我们介绍了这件事的始末。他提到,据多部史书记载,当仁宗知晓自己的身世时,生母李氏其实已经过世了。未能在母亲生前与她相认尽孝道,是他一辈子的遗憾。
台北故宫藏宋仁宗肖像
仁宗身为一国之君,爱恨无法自主,也没有个人生活可言,他的七情六欲,都是国事的一部分。
《清平乐》中,仁宗虽然喜欢常年跟随父亲走南闯北经商的陈熙春,但也没把她留在宫中。他不希望熙春在戒备森严、等级分明的皇宫中,和他一样当只没有自由的“金丝雀”。
《宋仁宗:共治时代》中也写道,年轻时的仁宗总被臣子们规谏不可沉溺于美色,自己宠爱的两位美人都被遣走。等到年龄大了依旧没有子嗣,关乎国本的事又让朝臣着急,上奏指导仁宗如何过夫妻生活。
不仅如此,大臣们还将各种自然灾害归因为仁宗品行不端、做了错事。一旦有地方受灾,便要求皇帝反省自身德行。
仁宗皇帝在位42年,终生未离开过京城。
没有微服私访,也不像军旅出身的太祖太宗一样南征北战,如果不是出于礼仪之需,他连踏出皇城都不容易。
束手束脚,战战兢兢,仁宗这个这个皇帝当得一点都不“皇帝”。
仁宗皇帝如此能忍,与他的性格不无关系。
不像传统帝王那般专横独断,仁宗性情温和,缺少杀伐决断的魄力,但也多了一份对他人的仁爱之心。
《清平乐》中有一幕,仁宗喜欢吃一种药渍蜜饯,妃子们都开始学着做,这股风潮便从宫中传到民间,导致市面上做蜜饯的药材价格水涨船高。一位病人所吃的药中的几味药材恰好是做蜜饯所需,这让他一时间难以负担,最终落得家破人亡。
这件事,让仁宗深刻认识到,自己简单的言行,也许就会给他人带来灾难。
剧中,早朝后仁宗口渴,看到站在旁边送茶水的宫人打瞌睡,仁宗担心叫醒他会使其受到责罚,于是一直忍着。
为满足一己私利而劳民伤财的皇帝很多,像仁宗这样体恤别人甚至“委屈”自己的君王,真的罕见。
仁宗喜欢音乐,只能借着改革雅乐的名义投身创作,唯恐表现出过多热情被视为昏君。喜欢校猎,也要有先例与礼制来佐证合理,担心落下贪玩的坏名声。
这是善良也是软弱,是本分也是妥协。
日积月累的压抑与束缚自然影响身心,所以仁宗身体欠佳,经常生病,对于政务也没有足够的精力来处理。
宋朝的体制就像现代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皇帝只是象征性意义。约束皇帝自由意志的机制,来自台谏系统。台谏官具有高度独立性,台谏与政府是平行的两个系统,仁宗朝是台谏官最为意气风发的时期。
因此我们会在《清平乐》中看见朝堂上的大臣可以叽叽喳喳吵个不停。
王与吕夷简当堂battle
台谏官不满仁宗废黜郭皇后,面对紧闭的殿们,他们可以咣咣砸门,高呼“赐对”。
而当君王的干预少了,士大夫们的自由多了,大批能人贤士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在政坛,范仲淹、王安石、欧阳修、司马光,均在仁宗时代崭露头角。
图片来源/微博
仁宗朝嘉祐二年的科举选拔,更是被称为自科举制诞生以来的“千年科举第一榜”。
仁宗任命的主考官欧阳修,淘汰了务虚的“太学体”,主张平实文风,由此选拔了一批杰出才俊,苏轼、苏辙、曾巩,理学家张载、未来熙丰变法中的骨干吕惠卿和邓绾、文武双全的王韶等均由此而来。
唐宋八大家中,仁宗朝占据六位。宋词中豪放派的代表人物苏轼,婉约派的代表人物柳永,都是仁宗时代的一流词人。
苏轼和柳永
原来,那些我们在课本中知道的历史人物背后,有这样一位低调皇帝的身影。
开明、自由的风气渗透了整个社会的方方面面。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中,有三项(火药、指南针、活字印刷术)均出现在这一时期。
仁宗朝打破百姓居住的“坊”和交易的“市”之间的界限,取消夜禁,居民们也开启了丰富的夜间生活。
《清明上河图》中描绘了北宋的大都市生活
学者吴钩认为,寻常居民在夜晚不再待在家里睡觉,而是开始丰富的夜生活,这是近代社会的一个特征。
在这一时期,人们的思想也极为开放,刘太后和曹皇后在入宫之前均有婚史,市井之间女相扑手也十分常见。
“四十二年如梦过,东风吹唳洒昭陵”,这是宋人对仁宗时代的怀念。
史家称赞他的时代为“盛治”,是治世的楷模。
仁宗在位时,批评之声不断,但他逝世后,“城内军民以至妇人孺子,朝夕东向号泣,纸烟蔽空,天日无光”,连辽国人都在哀悼他。
他庙号”仁宗“,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获此庙号的皇帝,这是儒家对君主的最高评价。
《宋仁宗:共治时代》中提到了一段出自施德操的《北窗炙輠录》的对话。
北宋皇城紧邻市井,民间宴乐之声经常传入宫中,让宫禁之内的宫人十分羡慕。
宫人说:“官家且听,外间如此快活,都不似我宫中如此冷冷落落也。”
仁宗答道:“汝知否?我因如此冷落,顾得渠如此快活。我若为渠,渠便冷落矣。”
这种忍,就是一种仁。
仁宗时代是一个无以伦比的时代,而仁宗也确实是位了不起的官家。
本文图片来源:《清平乐》剧照
参考资料:
《宋仁宗:共治时代》,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0版
《风雅宋:看得见的大宋文明》,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