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经授权转载自创业邦杂志
(ID:ichuangyebang)
作者:鹧鸪仔
1997 年 8 月 26 日,李碧菁在北京开始创业,开了她的第一个公司,北京和睦家医院。今年是和睦家这个品牌在中国的第二十个年头。
离 20 周年还有一个月,我们与和睦家的创始人李碧菁进行了一次深入的交流,聊了聊作为国内第一家综合外资医院,是如何在中国坚持和树立品牌,并让这个品牌跟着市场一起快速发展。
在中国创业的美国姑娘
1976 年,李碧菁从哥伦比亚大学 MBA 毕业,在美国一家大型制药公司上班。1979 年,李碧菁第一次来到中国,这一年她才 24 岁。李碧菁发现中国的患者对医院有很多不满意的地方,包括就医环境、医生水平和安全条件。
看到这一切后李碧菁就萌生了创业的念头:如果患者愿意在医疗健康上花更多的钱,是不是可以给中国消费者提供一个更好的选择?
一次偶然的机会,她与一名同样来自美国的华人医学教授聊天,教授说在美国他始终可以受到来自患者的尊重,但在中国他却得不到这样的尊重,所以他要回美国去了。这次聊天后,李碧菁就下决心要在中国开一家可以让医生受到尊重,把患者放在中心的医院。
李碧菁告诉我们,在和睦家1997年的成立许可文件上,曾盖了 180 多个公章,当时的困难可想而知。同年8月北京和睦家医院成立,刚开始只有 36 个床位,很小很小的一家医院。
两年后,和睦家的年门诊量就达到 3.7 万人次,营业收入超过 600 万美元,医院达到盈亏平衡。李碧菁从美国带来的,不仅是对患者对医生的尊重,同时还有许多新的理念。
和睦家创始人 李碧菁
和睦家不是一家医院?
和睦家这个品牌很有意思,大家或多或少都听过这个名字,要不就是在许多娱乐新闻中、要不就是在今年年初闹得沸沸扬扬的“空空狐”事件当中。但对于这家企业本身,大部分人好像都不了解,或许是因为它的神秘,又或许是因为它的昂贵。
首先要说的是,和睦家不是专科医院,严格来说它是一个互联网医疗平台。这个平台包含有高端社区诊所、医院、康复医院,也有线上线下的商业服务。和睦家主打每一个患者匹配一个全科医生,一个医生长期为一个病人服务。
和睦家的服务在业内非常出名,举个例子,如果患者要去其他医院就医,和睦家的医生可以全程陪同,帮病人联系所需要的专科医生。如果一名和睦家的病人从北京到上海去,他可以随时与和睦家的全科医生保持联系,完全就像私人医生一样。
“我们会给每个病人提供保险服务,全科医生将承诺病人不生病,这方面的额外利润我们会跟保险公司分享。这样的话,病人获益,和睦家获益,保险公司也获益。”
国内可能没有第二个医院,在承担病人生病的风险上像和睦家这样。
在成立的前十年里面,和睦家医院网络的扩张速度非常慢,第一家医院是1997年开的,第二家医院 2005 年才开。最近几年,和睦家开始发力,在亚洲范围内共开了 6 家医院、14 家卫星诊所及 20 家微信诊所。
目前和睦家已经有了给所有平台服务的人事体系、市场销售、财务,还有中央采购。在中国累计了 20 年的创业经验,一边在开设医院,一边在管理医院,搭配上现在已经成熟的培训体系。
无论是管理人才或者是护理的培训,或者是医生的培训,李碧菁都觉得已经足够成熟到可以快速发展了。
不仅仅用钱来吸引人才
和睦家作为第一家外资高端民营医院,吸引了很多海外留学人才。从吸引人才角度看,和睦家给出的待遇在行业内可以说是首屈一指。李碧菁知道这个行业的规则,她只是将过去公立医院的医生得到的正常收入加上灰色收入再加上黑色收入,得出一个数字,然后她给出的待遇不低于这个数字,并且将这笔钱完全置于阳光之下给到和睦家的医生。
但李碧菁认为和睦家并不是简单地利用钱来吸引人才,更重要的是选择那些和他们有一样的想法,希望做一些有意思、创新的事情,愿意参与到这个工作中的人。这些人可以在不一样的工作环境下做不一样的事情,让这些人才意识到他们是在做推动行业发展的事情,让他们觉得是在做有用、有意义的事。
和睦家不做品牌输出,只做管理输出。所以就算给再多钱,他们也不会把品牌给你,和睦家要 100% 管理医院,这也是他们能一直保持优质服务的关键。
这两年和睦家开始选择性地与二线城市合作,选择的条件有两点:
首先,要看这个地方的经济能否承担得了我们这样水平的医疗服务。因为我们不愿意降低服务或者质量的水平,这是第一;
其次,这个地方有没有足够的医疗人才,或者是否是一个能够吸引很好的医疗人才的地方。所以我们考虑的地方是富裕的二线城市,有很好的医科大学的地方,或者是当地条件就好,北京、上海的人才愿意到那儿去。
品牌不仅是跟用户分享的东西,也需要跟员工分享,和睦家会不断给员工进行企业培训,医疗跟别的行业不一样,员工不能像客户一样跟着医生到诊室去看,所以只能靠不断的培训,需要员工真正热爱这个行业才可以。
和睦家的服务不错,就是有点儿贵
外界说起和睦家,通常反应是和睦家不错,只不过很贵,和睦家是一个生孩子的好地方,只不过很贵,很显然,这是品牌没有得到有效传播所导致的。
在和睦家看病,肯定有人付得起,有人付不起。和睦家看重的是做好自己的服务、治好病、做好预防,如果用户觉得好,自然会互相转达。
“你说和睦家贵,如果跟公立医院比,你免不了要送红包送礼品给医生,也许送,也许不送,都加在一起,虽然我们要比公立医院贵,但我们严格禁止医生收礼物,这是底线,因为我们给医生的待遇已经非常高了。”
“你再看北京上海的街上,有多少人在开奔驰、特斯拉以上的车,很多人出去吃饭一顿花多少钱,有些人提的包的价钱与在和睦家生孩子的价钱差不多。如果外界这么拿我们和公立医院比,那我们不发这个愁,我们只希望把这个工作做好。”
但李碧菁也有自己的烦恼,她害怕和睦家被别人说成是拿病人的痛苦来拼命赚钱的企业,这与她 20 年前创办和睦家的初衷是相背离的。
两周以前,李碧菁获得了她在中国 38 年后的永久居留证,上一个拿到这份殊荣的是美国篮球运动员马布里。
-END-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创业邦杂志
ID:ichuangyebang 作者:鹧鸪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