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夏,当代中国几十位德高望重的文物考古专家,从四面八方云集并州,在山清水秀的悬瓮山下,饶有兴致地对一座新发现的汉白玉石椁墓进行考察研究。面对着刚从泥土中露出容颜的石椁,观赏着那精湛绝伦的汉白玉浮雕,这些博学多识,对历史和考古有着极深造诣的权威们,一个个都按捺不住激动喜悦之情,对它发生一声声感慨和赞叹,给予极高的评价……
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农民王秋生一锹铲出个意外的惊喜,王郭村又一次成为人们注目的焦点。
七月流火。汾河岸畔的晋源区,那些天正在搞村村通油路会战。酷热的阳光下,王郭村义务修路也已进行了40多天。住在村南头的村民王秋生为了防止雨水浸泡院墙,想在靠庄稼地的一侧挖个小排水渠,不料刚动了几锹就碰上一块硬石头,他试着再往前挖,还是石头。此时,忠厚的王秋生万万没有想到,自已这一锹竟然又一次惊动了一个千年沉。他只是奇怪,赶忙从屋里叫出媳妇来看,邻居们听到了,也来看热闹,大家看来看去看不出个究竟,就又向下挖,奇怪的事情又随之发生了:这块石头上有凿痕,而且有棱有角。大家有点莫名其妙了。其实,上点年纪的人都记得,脚下的这块地叫“石猪窝”,平整土地之前这里曾是一片荒丘墓地,石猪、石碑随处可见。于是,他们猜测这大概是个墓子。按村里的习俗,五月里是不能动墓的。于是他们商量着先看住,等过了五月再说。7月9日,在王郭村指导修路的区干部得知此事后,很快报告区文物旅游局,区文物旅游局马上赶往王郭村进行调查,当即安排专人保护现场,于7月10日开始,组织专业人员顺着石板,由路边向南开始扩土清理。当三块并排的石板延伸到两米时,边缘出现,并发现一枚“开元通宝”和两块光面汉白玉石片。经过清理,一个由三块汉白玉石凿制拼接的单檐歇山顶和绳纹砖砌成的墓室外北壁显现出来了。这到底是啥,一时间成了一个谜。那么,让我们先把视线从石椁墓里跳出来,对王郭村乃至晋源区做一番纵向和横向的探视。
这是一个十分有趣的事,在清理中发现,距石椁仅仅50厘米的地方,竟然横着一个粗壮的直么达70厘米的水泥管。这是4年前村里铺设的一条汾河引水管。人们不禁惊叹,当时的铺管人竟然如此粗疏,让这个与自已失之交臂的宝贝儿又地黑暗中苦苦等待了4年。
一个月后,清理发掘工作顺利结束,一座砖单室墓,终于露出了“庐山真面目”。该墓残存墓和甬道10余米,墓室平面呈现弧边方形,长宽各3.8米。从发掘中可以看出,此墓早年曾被盗,椁顶让人打开过。然而人们首先关心的是,仅留下一抔白骨的墓主到底是谁呢?
墓中有墓在志两合,一合的盖有志,为男主人的。另一合盖上无文,残损严重,当为女主人的。精美的墓石碑上钦镌刻的文字告诉我们,男主人姓虞名弘,字莫潘,鱼国人,生前任射声校尉、领并代介三州乡团,仪同三司等职。此人在北朝曾一度“检校萨保府”,职掌袄寺及西域诸国事务,在59岁时殁于并州晋阳府第,于隋开皇十三年(公元592年)由石椁盛殓,黄土掩坦,迄今已度过了1400个岁月。
然而,在对墓主的身世有了初步的了解之后,人们仍然弄不清楚,虞弘那个鲜为人知的出生地“鱼国”,究竟是个什么样的国家,处于什么位置。中西?西亚?还是西域某一不知名的小地方?专定们查问了权威的辞书,浩繁的典籍,至今仍是推测惴度,没有确切的定论。但从墓中石俑,尤其是椁壁浮雕中的人物形象来看,墓主的出生地鱼国至少也应在西域中亚地区吧。
历史就是这样捉弄人,一个有着谜一般名儿的国度,竟然从史籍中俏无声息地漏掉了。果真是史载之阙失吗?也许是一天,我们终然还会在基于某一个地方发现它。
精美的浮雕,堪称人类瑰宝:高超的技艺,令人叹为观止。反映的生活内容,有待进一步考证。
虞弘墓汉白玉石椁为我国首次发现,它居于墓室中部偏后,为仿木结构的建筑形式,由椁顶、椁壁、椁座三部分构成。椁顶形制为歇山顶,三开间。椁座下四周各垫两个兽头,结构准确,造型生动,面部朝外,背负椁座。墓中残存着10余个人物俑,有待从俑、武士俑和伎乐俑,均为石质彩绘,雕刻精细栩栩如生。其余出土物有八棱形汉白玉石柱、莲花座、白瓷碗、铜币等80余件,变十分考究。
然而,最令人叫绝的当数石椁正面、里面正壁和两侧壁以及椁座四周的彩绘浮雕。今天,面对流派纷呈、百花争妍的造型艺术世界,我们对1400多年前先民的雕刻技艺,仍感到佩服不已。
1、丰富的生活内容。墓主生活在几个不同地域,历经几个不朝代,阅历不同寻常。所以,从作品中可以看到同样多重的生活层面:有盛大的宴饮情景,有热烈的乐舞场面,有雄捍的狩猎图像,有温馨的家居气氛,还有浩荡的出行阵势,可谓丰富多彩,蔚然大观。对此,有人认为这些五彩纷呈的生活图景,可能是墓主生前官僚身份、逸乐生活以及理想愿望的全面表现,但也有人认为这也许是当时多姿多彩的社会生活的集中反映。狩猎图中,那些骑着大象、骆驼的斗士与雄狮搏斗的场面甚为惨烈,令人不寒而粟。那么,这是真实的情景吗?有人把这些和其它部分相参照对比,认为这可能上当时类似“乐舞百戏”的一部分,属主体画的从属画,对主题内容起陪衬作用。在这个精彩画面中列坐的乐队是庞大的,有伐鼓的,有击磬的,有吹奏的,有弹拨的,还有舞蹈的,这是“百戏”中的主要节目,刻在图中的突出位置。面对它,我们仿佛身于高台之是,观看百戏陈杂,聆听乐音齐奏。这些充满动感的画面,足以让我们窥视到当时社会生活的原貌,正如著名历史学家翦伯赞所说:“除了古人的遗物之外,再没有一种史料比绘声绘色画更能反映出历史上的社会之具体的形象”。
2、鲜明的特色。图中人物皆深目、高鼻、卷发、有浓须者。其服饰、器皿、乐器、舞蹈以及花草、树木、动物,典型的如衔绶鸟、带绶马、带绶羊以及葡萄形纹饰等,都来自波斯诸国,洋溢着浓烈的中亚生活气息,反映着墓主人的、宗教习俗和萨珊特色,而与中原韵味相去甚远。
3、高超的艺术水准。当年的艺术家以石为地,以刀代笔,使隋代的绘画艺术、雕刻艺术在这一独特的艺术形态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作者立足于现实主义,人物造型是写实的,比例适度,结构准确,姿态生动,表情自然,然而,作者又不仅限于此,他们把浪漫主义的夸张和幻想有机地揉合进去,极大地丰富了作品的表现力,也抒发了美好的憧憬和追求。如疾驰的奔马居然生出双翅,后腿衍变成彩云,大有天马行空,腾云驾雾之势;天上的飞鸟被赋予了人格化的灵性,口衔花枝与人同乐,可谓匠心独运,寓意深邃。
汉白玉浮雕采用的散点透视法则,打破时空概念,使整体画面显得饱满紧凑,丰富有序,主次分明,繁而不乱。即使那些专作装饰以衬托主题思想的图案,也雕刻得细致入微,令人叫绝。浮雕还施以彩绘和描金,颜色以红、绿、黄、黑色为主,其中黄色为描金,历经千年至今仍艳丽如初,在阳光下愈发流光溢彩,绚烂无比。
总之,不论浮雕描写的是社会还是个人的生活,均无不带有隋化艺术醇厚朴实、大气雄浑的风采,先人们严谨的写实,大胆的夸张,合理的想象,精湛的技艺,都能使今天的美术家从中得到灵感和启发。因此,它不仅有重要的历史价值,而且具有重要的美学价值。
虞弘此人在北朝、隋朝非同寻常的经历,其本身即是这种历史背景的真实写照。贸易是一种手段,与之并生的必然是各的交流、碰撞和逐步融合。虞弘墓石椁外部造型基本采用汉式建筑,但雕刻内容、人物造型则完全保留其本特色。这件堪称“中西合璧”的汉白玉浮雕艺术品,其所包含的历史信息异常丰富,令发掘工作者一时难以识读,同时引起国内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专家们一致认定,这是我国迄今发现的唯一一座采用浮雕和彩绘描金手法,以反映中亚地区为内容的汉白玉石椁,也是反映古化中西交流最集中、最丰富的一批实物资料,对研究北朝时期和隋代中西交流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在中国美术史上也确实是值得华章大书的造型艺术珍品。
来源:《文物世界》 2000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