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2012年赵薇执导的《致青春》、徐峥执导的《泰囧》接连成为“爆款”,演而优则导就成为近几年中国电影市场上一个十分显著的现象。在过去的一年里,由演员当导演推出的作品有十几部,尽管相对国产电影全年400多部的产量,它们占据的比例并不高,却是其中自带流量与关注度的一批作品。
处女作普遍票房口碑低
去年由演员转型而来的导演中,有一部分交出的已经是第二份考卷,更多人则是首执导筒。前者包括吴京的《战狼2》、苏有朋的《嫌疑人X的献身》、韩寒的《乘风破浪》以及大鹏的《缝纫机乐队》;后者则有王宝强的《大闹天竺》、黄磊的《麻烦家族》、黎明的《抢红》、王啸坤的《有完没完》、蔡康永的《吃吃的爱》、李晨的《空天猎》、高晓攀的《兄弟,别闹!》和正在上映的吴君如的《妖铃铃》。
无论口碑还是票房,前者都完胜后者。票房最高的当属《战狼2》(56.8亿元),《乘风破浪》紧随其后,拿下10.49亿元。《嫌疑人X的献身》虽然票房不及前两部,但也是一部合格的商业类型片。影视风向标主编胡建礼认为,这显示出经过《左耳》的历练,苏有朋已是一位水平稳定的成熟商业片导演。
黎明执导的《抢红》(1690万元)和高晓攀执导的《兄弟,别闹!》(1209万元)票房和评分都垫底,豆瓣评分分别为3.3分和3.1分。其他几部中,王宝强的《大闹天竺》虽然拿下7.58亿元票房,但主要靠的是明星效应和春节档期。另外,《空天猎》和《妖铃铃》也各自突破3亿元,但无论票房好坏,这些导演处女作口碑全部不及格,豆瓣评分大多集中在3分-5分之间。胡建礼分析,演员跨界当导演,拍出的作品其实有一定共性,比如最容易出彩的是演员表演和台词,容易失控的则是对影片的整体把握,特别是影片的结构和内涵,需要好好磨炼。
影视投资人谭飞认为,相比前几年,演员想要凭借导演处女作一鸣惊人、成功转型,门槛已经变得越来越高,因为“观众的要求越来越高,虽然你做演员的时候名气大,但如果导演的作品不好,观众还是不会买账”。
跨界当导演成“瘾”
几年下来,演员作为导演在电影市场上的征战,并不都是成功的,真正转型顺利的是少数,更多人的作品投向市场,很快就变成了炮灰。
影评人赛人表示,其实无论在世界影坛还是中国影坛,演而优则导都是一个不曾间断的传统。而且,在电影的各个工种中,演员转型当导演,成功率远远高于其他。他随手举出一大堆例子,比如吴天明、张艺谋、李行、侯孝贤、李翰祥、张艾嘉等,“所以我不同意很多演员当导演就说明导演门槛降低了这种说法,你怎么能知道人家就导不出好片子呢?”
确实,演员转型做导演,有着太多先天优势。胡建礼分析道,明星有知名度和影响力,不仅筹拍电影时容易拉到投资,而且票房有粉丝消费基础,宣传起来事半功倍,很容易在市场上获得成功。影评人崔汀认为,当下中国电影市场热钱很多,很多投资商都是有钱没项目,“演员只要业内关系处得不错,不仅是投资,剧本、团队也很容易找到。而且很多演员比较了解观众。”
那么,为什么有些演员拍出的作品却不受认可?著名制片人方励认为,这其中的关键因素就是拍片动机,“有的演员在这个圈子里待久了,有表达的冲动,有自己的想法;还有一种,是被资本裹挟,这几年不是特别流行IP么?明星的名字也算是一种IP,仓促上马、圈钱,对观众不负责任。”他回忆起当初帮韩寒的导演处女作《后会无期》担任制片时,就是看中了韩寒的“不着急”和“有冲动”,“他第一次来找我谈的时候是2011年,说有当导演的想法,也已经和摄影搭档廖拟拍过几部短片,但直到2014年才开始拍电影。”
新一波跨界作品在路上
还没来得及从去年这批跨界作品中缓过神来,最近又有几位演员执导的作品即将上映了。比如即将与观众见面的张歆艺自导自演的爱情片《泡芙小姐》,据说为了这部导演处女作,她耗费近两年时间,期间几乎推掉了所有其他的工作。
就在刚刚过去的12月底,另外一批跨界影片也不约而同地杀青了。12月23日晚,刘若英在微博发文,宣布自己的导演处女作《后来的我们》杀青。电影由周冬雨和井柏然领衔主演,讲述一段类似歌曲《后来》的爱情故事,将于今年与观众见面。去年12月24日,喜剧演员小沈阳也宣布自己首当导演的电影《猛虫过江》杀青,这部电影筹备近两年,拍摄三个多月,由曾主演《我的少女时代》的台湾女演员宋芸桦担任女一号。
除了这些拍完的作品,还有一些也已经开机或正在筹备当中。比如歌手吴克群自导自演的爱情电影《为你写诗》近日就传出在广州开机的消息,片名来自于他曾演唱的一首歌曲。宋小宝执导的喜剧片《发财日记》也宣布将于春节后开机。另外,梁家辉的华语电影版《深夜食堂》、黄渤的《一出好戏》和钟汉良的《沙漏》也都在拍摄中。
避免成炮灰需要多沉淀
这么多正在路上的作品,如何避免成为炮灰呢?
香港导演陈可辛曾表示,在众多演员里,他很看好黄渤当导演,因为好演员当导演其实更容易,黄渤“不仅分析能力过人,也有丰富的片场经验”。赛人也提到,好的演员尤其是话剧演员,往往容易成为好的导演,“这是因为他们在表演时要照顾到很多东西,比如对戏的演员,比如台下观众的反应,这其实是一种导演思维的训练。现在很多影视演员连自己都照顾不好,更不用提更复杂的导演思维了。”
谭飞说,许多演员转型当导演,其实是一件好事儿,“说明我们的行业更加开放、包容,但坏的一方面就是很多人可能因此浮躁。”他说,导演是一个杂家,需要储备很多知识和实践能力,要多学习,“一部电影至少得用两三年来搞,演员们得做好准备放弃掉很多东西,比如很多赚钱的机会,导演这个工种来不得半点虚假。”
“无论做什么都会有失败的经验,电影需要沉淀,很少有导演一上来接连几部都特别好的,真想好了要做导演,就得静下心来拍上十年。”在崔汀看来,真正的好导演,应该什么类型都拍,“现在这些演员转型当导演,拍的影片类型太单一了,不是喜剧片就是爱情片,应该多尝试不同的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