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前,一首《忐忑》火遍网络,几乎全国人民都认识了龚琳娜。魔性的曲风、夸张的动作、浮夸的表演、听不懂的音乐,网友们带着猎奇的心态去听她唱歌,也给她贴上了“哗众取宠”“雷人”“想红想疯了”的标签。
素材来源:《2011湖南卫视跨年演唱会》
龚琳娜学院派的民歌唱法起源于美声,以真假混声为主,无论大嗓还是小嗓、汉族还是藏族,只有一个标准唱法,最终形成“千人一声”。
龚琳娜曾经崩溃到哭,也逐渐开始尝试。先用小花旦,再用秦腔,没想到禁锢自己的东西一下子就消失了,她逐渐变成了一个充满求知欲的学生,只要知道了某位歌手的名字,就马上去查资料。如果无法掌握歌唱的技巧,就模仿他们的唱腔。
经过几年的试炼,龚琳娜在唱法里融合了戏曲里的生旦净丑,还有黄梅戏、秦腔等地方戏曲,以及彝族、藏族等少数民族唱腔。带着积累了六七十首古诗词的音乐,他们在国外跑音乐会和艺术节,钻进巴伐利亚的森林里光脚唱歌。
在这样的不断尝试下,终于有外国观众听懂了。演出结束后有观众在后台等她,向龚琳娜告白说听她的声音听到流泪。这不仅证明了二人的尝试是正确的,更加证明了中国古诗词和音乐之美是不分国界的。
尽管他们的音乐在“墙外开花”,但那时,国内还没有那么多音乐厅和剧场,也没有音乐制作人看好他们的先锋唱法。
人们把《忐忑》定义为搞怪和搞笑,认为龚琳娜唱歌“疯疯癫癫”。10年过去了,纵使做过多种尝试,“神曲教母”的标签仍然贴在她的身上。
但龚琳娜并不介意,她认为懂的人自然能听懂《忐忑》。在卡萨帝《24节气生活》立夏篇中,龚琳娜提到《忐忑》这首歌。她说这首歌的编曲和演唱都是非常超前和突破的。有争议是好事,会激发更多音乐人去创新。如果这个时代的音乐也可以百家争鸣,中国音乐才会整体发展起来。
凭借《忐忑》带来的关注度,她的音乐会从恭王府开到了新加坡,曾侯乙编钟被搬上舞台。2017年,龚琳娜用大型音乐作品《云河山》敲开了纽约林肯中心的大门。
她从“神曲”走入人们的视野,又用自己的实力证明,传统文化的基因流淌在我们每个人的血脉中,只是等待被唤醒。
素材来源:《歌手2019》
在这里,龚琳娜和老锣系统地整理唱过的古诗词,并且添加了新的编曲,整合成“24节气歌”。开始系统创作以来,龚琳娜每日翻阅网友推荐的《王力古汉语字典》,每首与节气对应的古诗词,都是由人大中文系的专家朋友甄选推荐。
这24首古诗词音乐从意境到内容呼应着24节气。谈到创作初衷,龚琳娜说:“24节气歌区别于流行歌,因为流行歌是某种情绪的表达,而节气歌将情绪与节气相连,我们更能感知到这个季节发生了什么。我们在大城市住久了,对大自然越来越不敏感了,通过这些歌可以打开你敏感的器官。”
而今,24节气已然渗透到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之中。在昨天播出的卡萨帝《24节气生活》立夏篇中,龚琳娜化身为“立夏”的节气探寻家,带着她对诗词、音乐、节气的独家感悟,一起探索节气背后隐藏的文化内涵和传统智慧。
正如她在节目结尾谈到的,传统文化串联的是我们中国人独特的诗意日常。古人的生活方式给予现代人很多启迪。立夏之日,饯别春天,是因为古人如珍惜自己一样珍惜春光,同时又以热爱之心,迎接夏日繁荣。
探索更多美学,尽在智家APP
呼吸时刻
你对龚琳娜的印象是怎样的呢?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