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所大学的精神气质该由谁来诠释?
一所大学的培养成果该由谁来印证?
问题的答案或许多样,
但最终都离不开两个字——校友
测绘与规划学院自2004年5月成立以来
已经培育了10届毕业生
为社会输送了一批又一批的建设者与接班人
那么,他们现在都在哪些岗位上创造价值呢?
让我们走进校友系列之刘科
——走过地球最南端的人
刘科,男
测绘与规划学院2012届地理科学专业毕业生
现为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博士生
曾参加中国第32次南极科考
哇!很崇拜有木有?!
什么?要他讲讲南极的见闻?
别着急别着急
我们刘科学长做了一打的科考日志呢~
让我们来走进他的南极科考日志~
1前言
我是刘科,是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侯书贵教授的一名博士研究生,我将参加中国第32次南极科考,沿途我将记录自己的所见所闻,一起分享给大家!
这次南极科考我们南京大学共有三名队员参加,分别是信息管理学院的邓三鸿副教授、大气科学院的姜鹏研究员以及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的我。其中邓三鸿老师全程随船负责信息管理工作;姜鹏老师在第二航段从智利上船,前往中山站越冬,主要负责气象观测工作,将在中山站度过541天;而我在中山站下船,在中山站短暂停留后,继续深入南极内陆1300km,去往南极昆仑站,途中将经过南极海拔最高点,这次我主要的考察任务是南极深冰芯钻探以及中山站到昆仑站断面表层雪采样!
2出发
2015年11月7日,中国第32次南极科学考察欢送仪式在上海极地科考码头举行。在码头,除了科考队员外及其亲友外,还有来自全国的多家电视台现场报道采访,最令人感动的还有几个来自北京汇文一小的几个小朋友们,看着他们可爱的样子,顿时让阴雨的天气晴朗起来。上午10点整欢送仪式正式开始,国家海洋局副局长向第32次南极考察队队长授队旗,并送上祝福。仪式结束后,全体考察队员登上雪龙号。
全体队员登船后,拖车收起登船梯。“船动了!”突然有小朋友喊道!这时,送别的人群沸腾起来,大家向船上高喊着祝福的话语,语气带着依依不舍之情。这时全体考察队也集体向岸上送别的人群高喊:“报效祖国!报效人民!”,声音铿锵有力,场面甚是壮观。这时,我扭头看到身边的队员眼里含着泪花!雪龙船渐行渐远,码头的人依依不舍的仍在那里迟迟不肯离开。队员也纷纷拿出手机,向国内或码头的亲人说上最后一句话,很快我们的手机就没有信号了!
2.1出发前的码头
2.2出发前在雪龙船前合影
2.3前来送行人群
3海上航行
11月8日,雪龙号在海上已经走了一天,感觉好像走了很远的样子,眼前都是一片深蓝的海洋,然而打开GPS发现,我们还在中国领海范围内!GPS的航速显示,我们航行的速度为每小时30km/h,难怪船长曾开玩笑说我们就好比骑着自行车去南极。不久后,GPS航线上显示我们逐渐接近钓鱼岛和赤尾屿的纬度,这里虽是中国领海,但是目,前和日本之间仍有领海争议!果不其然下午一架日本海上巡逻机从船的右舷飞过,在不远处掉头又从左舷飞回。据老队员说每年去南极都会遇到这架飞机,回来时他们还会来!但是,日本人来归来,钓鱼岛是中国的领土主张我们是永远不会改变的!
3.1雪龙船尾部激起的浪花
3.2雪龙船行驶在浩瀚的海洋中
3.2蔚蓝的大海
3.3海上晚霞
3.4在雪龙船头与大海合影
3.5同学签名祝福的旗帜
4 南极大学
为加强考察队员之间进行学术交流,同时丰富大家的船上的生活,考察队每年都会开展南极大学课程,为期两个月。在起航后,就会在考察队中召集南极大学教授,他们来自各个学科领域,从科研到生活甚至包括南极的一些基本生存技能,可以教会我们很多东西!
11月10日下午3点,全体考察队员集中于雪龙船多功能厅,举行南极大学开学典礼。考察队总领队秦为稼兼任南极大学校长,会上介绍了南极大学概况。从领队的讲话得知,南极大学已经有20多年的历史了,有多位考察队员已经多次在南极大学讲过课,秦为稼领队计划为这些教授颁发南极大学终身教授的荣誉证书,让很多老队员甚是欣慰!典礼后,秦为稼领队率先做了第一场报告“锻造重器,指日可待”,报告中详细介绍了各个国家在南极考察的现状,对比了各国极地考察船的参数异同,并介绍了中国第二艘极地考察查船的组建情况。报告中我们了解到中国第二艘极地考察船已经在建造中,其各项功能都优于雪龙号,排量13000吨,破冰能力可以突破1.5米,可前后双向破冰,我相信拥有这艘破冰船后中国的极地考察事业定会更上一层楼!
4.1南极大学开学典礼
5船员生活
雪龙船上的生活很规律,每天7:15吃早饭,11:15吃午饭,5:15吃晚饭,为什么这里这么强调吃饭呢,因为船上的生活很单调,在晕船的状态中,感觉每天还没有做点什么事就又该吃饭了!因为我们大多数的时间只能在宿舍里呆着,也可以搞点别的娱乐活动,当然这一切的前提是你不晕船!其实没有出过海的人多少会有点不适应,我们内陆队的厨师在第一天就晕船吐了。我个人觉得不晕船的最好方法就是不要在宿舍闲着,找点事情做,就会感觉船上的生活还挺有意思!船上有一个小小的健身房和篮球馆,每天下午我都去光顾一下,让生活充满一点乐趣!
除此之外,队里也会组织一些活动,比如歌唱比赛!雪龙船在进入赤道附近相对平静的海域时都会组织“雪龙最强音”唱歌比赛,拔河比赛,喝啤酒比赛!这都是每年过赤道时都要组织的活动,全体船员都会参加。唱歌比赛我也积极报名参加,无奈五音不全在初赛就被淘汰出局。拔河比赛是过赤道时最有意义的活动,队员在船尾后甲板上聚集,在赤道附近拔河,宣告我们正式进入南半球。
进入南半球我们的路线就从太平洋转向了印度尼西亚的岛屿之间,距离陆地的距离相对就较近,有时在船的左右舷可以远远的看到岛屿,在路过这样的海域时我们晚上就要进行防海盗巡逻,两个小时一班轮换,我和另外三个队员值两点到四点的班,夜半的星空和湿热的水汽完全跟我们北方的夜晚不同,没有一点冷的感觉。我们值班的时间正值农历月初,夜空没有月光,加上天空有云,海面上一片漆黑,站在船尾感觉如果掉进海里瞬间就可能会消失掉,这样的天气估计海盗也不敢来吧!值完班已经凌晨四点,我们将对讲机和手电筒交给下一班队员就去睡觉了,虽然我们都知道海盗来的概率不大,但是我们都很认真的执行任务,感觉还是蛮有意义的一天!
像这样的巡视工作还有很多,比如检查抽烟的安全巡视、冷藏集装箱的温度检查等,这些都是看似简单的工作,但是却至关重要。比如,抽烟必须在固定的抽烟室,因为甲板上到处都是航空油罐以及一些油气的通气口,因此船上在宿舍和甲板上都是不允许吸烟的,只能都指定的房间里抽烟。冷藏集装箱的温度检查工作,关乎我们吃的食品的安全问题,一旦冷冻出了问题,我们的食材就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因此这个巡查工作是每天都要进行,一天巡查三次。这些食材不光是我在航行途中的食材,还包括中山站、长城站的物资补寄,一旦出了问题,对考察站的影响是非常大的,他们很可能吃不上新鲜的水果和蔬菜,因此,我们在检查温度时,都特别认真,保证每一个集装箱都不出任何问题!
5.1三人间船员宿舍
5.2赤道拔河比赛
5.3“雪龙最强音”歌唱比赛
5.4秦为稼领队献唱
5.5内陆昆仑队穿越赤道时合影留念
6靠港补寄
11月19日,雪龙船驶进了澳大利亚弗里曼特尔的锚地,半个月来我们第一次近距离看到了陆地,本以为很快就可以下船了,但是港口好像对进港时间有严格限制,我们在锚地等了两天时间才准许进港,听船员说进港好像都是这样,但是我们却迫不及待地想登陆了。第三天我们终于停靠在货运码头,没错就是货运码头,因为要补寄物资,因为是货运码头,船员无法通过海关,我们依然下不了船。紧接着忙碌的一天开始了,我们的物资主要是食品和燃油以及大型机械设备。首先是大型的机械,主要雪地车,其中有我国贵州自主研发的全地形雪地车,这是我国自主研发的设备首次亮相南极。除此之外,还有几辆雪地摩托和卡特彼勒雪地车,卡特彼勒雪地车是最霸气的,它其实就是一个大型的履带拖拉机,可拖挂5个重雪橇集装箱,是我们内陆考察的最有力的运输工具。
集装箱装船由船上的吊车吊运,可是对于蔬菜食品这样的小件只能我们徒手搬进冷藏库,我们所有队员站成一排,从船下一直通到冷藏库,一下午就把食材全部搬运完了。但是,到了晚上我们仍有800桶航空燃油没有吊运完毕。到了下班时间,澳洲码头的工作人员很守时,全回家了,码头的叉车就不能用了,为了赶时间,一桶桶燃油只能我们自己往集装箱里装,这样浩浩荡荡的滚油桶任务就开始了,我们把一桶桶航空燃油滚进集装箱,再依次排好,果然是人多力量大,没几个小时我们就把所有燃油全部装载完毕,想必第二天澳洲码头的人肯定很惊奇我们是怎么把燃油装上的。接着,我们连夜把船从货运码头移到了客运码头,这样我们就有了一天时间下船自由活动。第二天,没有任务安排,我们就自行前往西澳首府珀斯自由活动,这一天没有晕船的烦恼,加上澳洲初夏晴朗的天气,真的是美好的一天!晚上8点我们就归队了,10点整船准时离港,开赴南极中山站!
6.1雪龙船停靠澳洲弗里曼特尔港口
6.2澳洲弗里曼特尔港口
6.3澳洲弗里曼特尔港口的海豚
6.4港口的傍晚
7穿越魔鬼西风带
11月27日,我们到达了南大洋西风带。南大洋西风带是位于南纬45°-60°之间的一个海域。这里常年盛行西风,气旋活动强力,终年刮着六级以上的大风,因此这里的多阴雨天气,风浪极大。海水由于天气的原因多不再是蓝色,而是灰黑色,因此也有人称这里是“黑色的南大洋”。在无动力帆船航海时代,船只进入这个海域简直是一场噩梦。
11月26日,我们经历了离开弗里曼特尔后最后一个平静的日子。雪龙船气象台发布,第二天我们可能遇到4-6米的涌浪,队长通知我们把屋里的行李都堆放稳妥了,水杯盖子一定要拧紧了。果然从晚上开始风浪有所改变了,船头撞击巨浪发出的“嘣”的声音,激起的浪花就打到我们的窗户上,我的宿舍在船头,从窗外可以清楚的看到外边的巨浪,一声接一声,雪龙船此刻经历着巨大的考验。此时,我们已经意识到进入了真正的西风带,不过这个拥有40cm钢板的破冰船,对付这点风浪还是不在话下的。
但是,船体的剧烈晃动还是给考察队员带来了极大的挑战,晕船是必不可少的。这一天中午我已经晕的吃不下饭了,住在我上铺的小潘已经吐的不能下床了,而且他只要一吃东西就吐,所以一天吐三次已经成了他的家常便饭了,我们形象的称他“潘三吐”。刚开始我们对队员呕吐还有怜悯之情,到后来吐的多了,我们也看习惯了,大家各忙各的,晕船也不算什么大事。风浪大时,在船上走起来也很困难,一会超重,一会失重,就好比一脚踩在地球上,一脚踩在月球上,此时有关科考的活动很难继续了,船头的甲板已经完全封闭,我只能在三楼自己的房间看着外边的大浪一次次的打在窗户上,此时船头向一个巨大的勺子,一次次被海水灌满,然后再把水倒掉,我们此时只能躺在船上祈祷这样的天气赶紧过去!
7.1西风带的大浪(晕船太严重没有在此拍摄更多的照片)
8进入浮冰区
西风带的大浪持续了两天,之后风浪越来越小,外边气温越来越低,海面也开始平静了,而此时由于风浪减小,吃饭的人也越来越多,各项娱乐活动也开始举行了,比如投篮比赛,乒乓球比赛,50K扑克比赛等。当然,不能只是娱乐了,一些科考的准备工作在过了西风带以后就开始陆续开始了。我们内陆昆仑队,就率先在篮球场再次进行了垂直攀登训练,以保障掉进冰裂隙里的人能够顺利自救。当然,这是我们最不希望发生的,但这些基本技能是我们必须掌握的。
由于纬度越来越高,白天的时间越来越长,而且也有时差的变化,隔一两天雪龙船就通知我们把时间往后调一小时,截止目前我们已经比北京时间晚了三个小时了。由于逐渐接近高纬度海域,很快我们就可以看到冰山了,考察队还举办了一个“猜冰山”活动,看看谁能猜到冰山出现的大致纬度。我猜的是59°30′30″S,结果在58°S多一点就出现了第一座冰山,据说有时候大的冰山可以漂到澳洲附近的海域。
12月2日,距到达中山站的时间还有两天,我们已经穿越了极圈,晚上睡觉时候天还没有黑,周围的浮冰越来越密集,浮冰厚度有的将近一米左右,由于出来的时候没有戴墨镜,在外边不宜停留过长时间,我们拍完照片就丛丛回去了,接下来还要开一个关于中山站卸货方案的会议,下午还要开一个我们昆仑队内部的工作协调会,总之是在到达中山站前的这几天我们已经开始忙碌起来了。
8.1考察队员在雪龙船篮球场进行垂直攀爬训练
8.2密集的海冰
8.3冰山
8.4巨大的平顶冰山,和四个足球场差不多大
8.5南极的贼鸥
8.6浮冰区在雪龙船直升机甲板上留影
9勇破陆缘冰,挺近中山站
12月3日,我们已经可以看到南极大陆边缘了,船的左右舷偶尔可以看到企鹅,这时雪龙船周围的海冰已经很密集了,而船头不远处已经是连成一片的陆缘冰了。陆缘冰是靠近大陆边缘的海冰,厚度在1米以上,是破冰船最难破的海冰,世界上现役的破冰船中很少可以破冰1.5米以上,因此陆缘冰是雪龙船最大的挑战。此时雪龙船已经停止航行,因为对前方的冰情不能准确判断,因此雪龙船派出了直升机前去视察冰情,确定好合适的航线后,雪龙船才可以破冰前行。
中午时,直升机返航,雪龙船开始破冰航行,与我想象中的破冰完全不同,之前我觉得这么一个庞然大物开足马力冲击海冰,海冰还不是瞬间会裂开一条大的裂缝,结果却是完全出人意料。在破冰之前船头聚集了几个考察队员,他们准备录下这一精彩的时刻,然而当雪龙船第一次开足马力撞上海冰后,海冰基本没有反应。可能是此处的冰太厚,雪龙船后退向另一个方向再次开辟航道,这次海冰开裂了,但是也只是裂开了并不算很长的一条裂缝,接着一次次的后退前进,艰难的破冰航行在持续进行着。下午我再去看的时候,已经雪龙船已经开辟出一条将近一千米的航道,看似不远的一条冰上航道,雪龙船可是费了不少功夫。因为要冰上卸货,雪龙船要尽可能的向陆地方向破冰前行,这样足够厚的海冰才能保证海冰上卸货的安全性,在之前各国在海冰上卸货期间均有事故发生,何况这次物资中卡特彼勒雪地车重达25吨,要求海冰足够厚才能承受这么一个大家伙,因此雪龙船要一直破冰到明天才能进行海冰卸货。此时,驾驶台应该是最忙的了,向他们致敬!
12月5日,雪龙船停止破冰,考察队员乘直升机,从雪龙船奔赴中山站,比原计划提前了3天到达。卸货及后续科考任务相继开始,大家到了最忙碌的时刻,闲暇时间里我会继续记录下后续的考察内容,在这里向国内的老师,同学们问好!希望你们天天开心!10天后,我们将继续前往南极内陆的昆仑站,届时我们只能通过卫星电话与外界联系,基本算是与世隔绝了,在这里提前向大家拜年了,大家新年快乐,我们明年见!
9.1直升机冰上探路
9.2企鹅群
9.3阿德雷企鹅
9.4企鹅跳水
9.5企鹅跳跃海冰裂隙
9.6帝企鹅
9.7雪龙船破冰前行
9.8雪龙船开足马力破冰
9.9雪龙船在陆缘冰上撞开的裂缝
南极科考日志到此结束
有木有被震撼到?
好好学习吧~~
你也可以成为更优秀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