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韩”破冰:中国为什么必须进口BIGBANG和EXO | 棱镜

“限韩”破冰:中国为什么必须进口BIGBANG和EXO | 棱镜

棱镜 日韩男星 2017-11-28 16:24:17 441

作者 | 熊少翀

编辑 | 刘利平

2016年11月,宋仲基原本要来中国拍戏,价钱都谈好了,9000万元人民币。投资方还专门在北京首都机场给他准备一架24小时待命的私人专机,方便他拍戏期间可以随时返回韩国家中休息。

 

后来这事儿还是黄了。彼时,韩国艺人们几乎都被迫停止了在华商业活动。

 

如今,越来越多的信号显示,中韩冰冻期可能很快就要结束。

 

2017年11月24日,吴宇森导演、张涵予主演的犯罪动作片《追捕》上映。影片中,女二号杀手“紫雨”由韩国艺人河智苑饰演。在过去一年,几乎很难看到以韩国艺人为主要卡司的影片在华上映。

 

接近湖南卫视的知情人士也告诉腾讯财经《棱镜》,“芒果台”最近已重新开始考虑引进韩国一档饮食类综艺节目。而在过去一年里,中国各大电视台都急于撇清和韩国的关系,《我是歌手》《奔跑吧兄弟》《花样姐姐》等多档涉韩综艺纷纷改名。

 

事情的确在发生变化。今年初,郑智薰(Rain)和金泰熙的婚礼在中国近乎“静音”。而10月31日,曾与郑智薰搭档出演韩剧《浪漫满屋》的宋慧乔,与宋仲基的婚讯却在中国各大媒体和社交网络上刮起旋风。这被业内人士解读为,“舆论正在放开。”

 

山雨欲来风满楼。新一轮“韩流”已在冰面下暗暗涌动。防弹少年团(BTS)在华演唱会等数个新项目正在洽谈中。不久后,BIGBANG、EXO和Super Junior们就可以重返中国一个个万人欢呼的大舞台。这里的金主和粉丝们等待已久。

 

但中国的娱乐公司不免感到尴尬——即使“限韩”将韩国艺人挡在国门之外,他们也无从填补相当一部分中国年轻人的追星需求。对后者而言,他们可以不去韩国旅游,不买韩国汽车,却必须追逐韩国明星。至少从目前来看,这是一个中国本土娱乐公司还无力取代的市场。

 

BIGBANG数万人演唱会现场


韩星来华“捞金”梦碎的一年

 

2015年,韩国女艺人具惠善第一次跑到中国拍电视剧,而且是女一号。但最终2017年10月在电视台播出时,她的近景戏份全部被剪掉了。

 

这部由中国影视剧王牌公司“华策影视”(300133.SZ)投拍的剧,名叫《传奇大亨》,身为出品人之一的张翰担任男一号。早在2016年1月杀青后,这部剧却迟迟不能播出。

 

曾主演《一起来看流星雨》的中国演员张翰,自己成立了工作室。这两年为了扩张,他一口气拍了包括《传奇大亨》在内的四部电视剧。这四部剧中,每部都有韩国演员,包括朴敏英、高俊熙等人,都在中国具有相当人气。未曾料,这些当时的“加分项”反而成为后来的致命包袱。

 

换掉具惠善之后的《传奇大亨》

 

除了临时剪去具惠善的戏份,并找中国女演员贾青重拍补上的《传奇大亨》,张翰的其他三部剧至今未能播出。

 

业内人士告诉腾讯财经《棱镜》,在过去一年,因为有韩国艺人参演而不能播出的国产电视剧,已超过了50部。

 

韩国当红男艺人金圣柱的境遇甚至不如具惠善。

 

去年,芒果影视、嘉行传媒、乐视视频联合出品电视剧《漂亮的李慧珍》。这部剧改编自韩剧《她很漂亮》,其中男二号“林一木”原本由金圣柱出演,宣传海报都已放出,却因“限韩”,紧急被中国演员张彬彬替下。

 

“限韩”的杀伤力并不止于影视行业。腾讯财经《棱镜》从韩国旅游发展局获得的统计数据显示,从2016年7月起,不同于往年的逐月攀升,中国赴韩旅游人数从90万的高峰直线下滑至20万的低谷。今年1-9月,中国赴韩旅游总人数仅为319万,同比腰斩。

 

制图:熊少翀,数据来源:韩国旅游发展局


这样消极的氛围,对历来推行“文化立国”、“文化输出”政策的韩国是一个沉重打击。文娱产业对韩国的重要性不亚于电子、重工和汽车。而韩国文化产业出口比例高达70%,其中将近一半是出口至中国。

 

“中国市场对韩国艺人来说至关重要。”韩国四大娱乐公司之首的SM公司培养了EXO、东方神起、Super Junior、少女时代等诸多超人气偶像团体,这家公司的海外市场总监Rayn告诉腾讯财经《棱镜》,韩国艺人在中国演出的身价通常是在韩国的十几倍。不仅如此,倘若能在中国市场得到认可,回到韩国时身价又能大涨,“捞金”效应非常显著。

 

不成文的限制击碎了这一切。

 

在过去一年,涉韩电影在中国大陆的银幕上几乎消失。电视剧中,韩国演员的镜头则被逐一剪去,有些甚至直接下架。而韩国歌手想要举办规模达到万人的演唱会,都无法获得当地文化局的批准。

 

这是韩国娱乐公司的利空,却是中国娱乐公司的利好。


抢占空出的市场

 

今年1月,一支平均年龄比当年TFboys还要小的中国本土男子偶像团体出道了。这个由中国娱乐公司“乐华娱乐”推出的新组合名叫YHboys,有7名成员,最小的10岁,最大的也只有13岁。

 

出道后,YHboys接连发布了几支单曲,并在微博上吸引了上百万粉丝,还有了粉丝后援会。

 

平均年龄不到12岁的中国本土男子偶像团体YHboys


“限韩限制了韩国艺人在华收入和发展机会,却是中国人的机会。”Rayn说,如果中国的娱乐公司顺势推出几个大型偶像团体,有可能就直接抢下这个市场了,“只要能跟韩国人做的水平一样,那本国人肯定比韩国、日本、美国人的机会要大很多,毕竟他们还要面临语言阻隔和巨大的文化差异。”

 

仅从商业角度上看,这也是一件值得考虑的事情。在注意力稀缺而线上流量越来越难获取时,粉丝经济所带来的流量效应成为to B消费领域不可忽视的力量。但并非所有艺人都能带来可观的流量。这是一个异常现实且残酷的行业。虽然艺人总数很多,资源却都在往极少数头部艺人集中。他们的商业价值、代言带货能力在全体艺人中已远不是“二八法则”所能概括——可能比人们想象中还要极端。

 

现状则是,中国本土的头部艺人根本不够填充整个市场,尤其是年轻受众市场。

 

中国在发掘艺人方面,和美国等大多数国家一样,主要有两个渠道。一是音乐、戏剧等专业学院的培养,二是通过《超级女声》《快乐男声》《加油好男儿》《中国好声音》等选秀节目。但前者以理论学习为主,并不为学生对接市场,后者在做过几季后,瓶颈也很快显现,收视热度下滑,艺人发掘效果大打折扣。

 

“中国的艺人会有青黄不接的时候,像杨幂、唐嫣这些人已经三十多岁,而20岁出头,又有一定颜值和实力的艺人实在凤毛麟角,所以杨洋鹿晗他们才总有底气喊出天价片酬。”Rayn说,中国的艺人大多是班科出身,除了极少数一夜爆红的,绝大多数人是在大学毕业后,再经过几年的沉淀等成名机会,那时很可能就快30岁了。

 

而韩国不同。韩国的艺人都是经纪公司包装出来的,他们从十四五岁开始学习,出道时才20岁,这个年纪正好能完全填补学生群体的追星需求。

 

除了单个艺人,中国艺人市场在偶像团体方面也有很大的空缺。在百度的组合类明星人气榜上,前10名至少有7名是韩国团体。这个动态榜单是根据粉丝给艺人赠送虚拟鲜花的数量自动生成,反映的基本是中国年轻人的喜好。

 

不知是巧合,还是有意为之,2016年下半年,也就是“限韩”之后,中国推出了数支偶像团体,包括“X玖少年团”、“SWIN”等等。在“韩国军团”集体缺席的过去一年中,他们迅速抢占市场,发单曲、开演唱会、参加电视节目,非常活跃,赢得不少拥趸。

 

2016年9月出道的“X玖少年团”


这些新组合与十几年前的台湾歌唱组合SHE,甚至更早时期的小虎队一样,都是通过选秀比赛选拔而来,属于一边培养一边商业化运作的养成模式。当下已经成名的TFboys和SNH48同属此类。

 

盛产偶像团体的韩国,采用的则是先集中培训、再出道运营的练习生模式。韩国至今仅有不到5200万人口,人口基数太小,使得韩国娱乐公司必须重视对有潜力的素人的培养。这一模式日臻成熟后,反而让韩国克服天生短板,成为世界娱乐强国。

 

为了抢占市场,中国已有上百家娱乐公司开始走韩国的路子。乐华娱乐是第一家,也是规模最大的一家。

 

成立于2009年的乐华娱乐,也是在今年才头一回从零开始培养新人。这家公司在艺人经纪方面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品牌知名度,目前签下了韩庚、周笔畅、阿杜、黄征等三十多位中国艺人。2013年,乐华娱乐还与韩国娱乐公司Pledis Entertainment签约合作,代理后者旗下孙淡妃、After School、Orange Caramel(橙子焦糖)等十几位艺人的在华业务。

 

最早成名于韩国偶像团体Super Junior的韩庚,也是这家公司的股东之一。2001年,时年17岁的韩庚参加了韩国SM公司在中国举行的“H.O.T.China Audition Casting”选拔活动,以3000:1的比例在众多参选者中脱颖而出,成为SM公司练习生,赴韩培训五年后出道。

 

乐华娱乐则复制了韩国的练习生模式。从2010年开始,乐华娱乐每年都要从中国挑选几十个16到20岁的年轻人,送到韩国去培训两三年,再从韩国出道。

 

乐华娱乐CEO杜华告诉腾讯财经《棱镜》,因为“限韩”影响,从今年开始,乐华娱乐在北京建立了练习生培训基地。

 

基本上每个月,乐华娱乐都会在全国各地组织一场选拔。艺人培训市场热度不低,“每场都有一两千人报名”,但杜华说,他们的标准很严苛,有时候一场只能挑出三五个人,也可能一个都挑不到。

 

杜华是练习生遴选的最后拍板人。她的选拔标准有三条。第一是颜值和外形,由于选的都是十几岁的小朋友,为了预判风险,有时还需要考虑其父母遗传因素,例如身高。第二是唱、跳、演等综合素质。第三是人品,需要懂得感恩。杜华说,他们不希望培养出来的艺人是个“白眼狼”,“动不动闹解约”。

 

乐华娱乐在北京进入培训阶段的练习生已经有了几十人,培训周期大约是两到三年。“做一个团出来大概需要5000万元以上。这个钱是公司的成本。艺人不需要支付任何费用,吃喝拉撒、培训费用都是公司出。”杜华说。

 

但杜华心里也明白,哪怕是通过这个方式培训出来的艺人,和韩国出厂的艺人相比,依然难有竞争力。


“韩国军团”造星秘笈

 

韩国的艺人产业是按照工业流水线的思路来运作的。用Rayn的话说,“艺人只是商品。”

 

韩国“造星”主要有四道工序:选拔、培训、考核,以及包装出道。

 

选拔主要是每年在韩、中、日、泰等多个国家进行的练习生大范围招募和挑选。SM、JYP等规模较大的韩国娱乐公司,每年会招大约100名练习生。招来的练习生,包括生活费在内的所有费用都由公司承包。

 

此前出道过的艺人,或者是在娱乐公司呆了十几年却因各种原因没有出道的“准艺人”,成为培训练习生的主要师资。比如前男子演唱组合H.O.T成员安七炫,就是SM公司的老师。

 

长达五到八年的培训期内,练习生会得到声乐、舞蹈、表演、创作、外语,甚至礼仪、情商等多方面的培训。韩国娱乐公司还会针对某个艺人的特长进行强化训练,即所谓“艺人专攻”。中国虽早有“因材施教”的教育方法,在眼下的娱乐行业却是很少见的。

 

譬如韩国JYP公司旗下艺人裴秀智,这个女孩子其实是做演员的料,但公司最初培养她的时候是放在唱跳组合里面。那为了不埋没这样的人才,JYP专门针对裴秀智做了一个技能专攻的课程,她才及时转型。

 

1994年出生的韩国演员裴秀智


礼仪训练也是韩国练习生培训的重头。“从韩国培训出道的艺人总给人一种斯文有涵养的感觉,他们向人鞠躬都是九十度弯腰。”那些“哈韩”的年轻人谈起自己的偶像时,经常提起这一点。冯小刚也不止一次在公开场合称赞吴亦凡“有礼貌”。混娱乐圈,人脉意味着一切。这种礼仪涵养,就是提升竞争力的砝码。

 

乐华娱乐基本也是按照这个路数培训练习生,但培训周期只有两到四年,是韩国模式的一半,而学习强度并不会相应加大。

 

杜华也承认,一般一个成熟、有实力的团,至少需要4年时间才能造出来。只练两到四年,唱跳演的功底都会稍弱一些。但缩短培训期实属无奈。“中国娱乐行业整个氛围是浮躁的。那么多一夜成名的,如果让他们都坐五到八年的冷板凳,谁坐得住?”

 

而在韩国,一进入练习生阶段,这帮十四五岁的孩子就被灌输了一个理念,“要想圆明星梦,就要忍受常人不能想象的痛苦和煎熬”,“这里就是一个军事部队,你的所有生活状态和同龄人是完全不一样的”。Rayn年轻的时候也做过练习生,学过歌,跳过舞,知道当中的艰辛。

 

任何一家韩国娱乐公司都不会白养着几百号练习生。根据平时表现,月度、季度考核有两到三次不合格的练习生就会被清退。而被清退的人数,每年会有一百多人。这些十几岁的小孩就像发水灾时抱在大树枝干上求生的人,水位在不断上升,只有一直拼命往上爬,才不至于被别人踩在脚下,被大水冲走。

 

正值演艺事业巅峰的吴亦凡和鹿晗


在韩国的娱乐工业体系中,艺人相当于一颗螺丝钉。经历九死一生才出道后,他们会与公司签下5到10年的经纪约,收入分成通常是7:3,有时甚至8:2,公司占大头。艺人的这部分收入还要分一些给经纪人。基本上出道前五年,艺人都在给公司免费打工。而在多数时候,艺人并不知道自己下一个通告是什么,都是公司说了算。

 

甚至,有些韩国娱乐公司还规定,从进公司(练习生时期)到出道三年内,不准谈恋爱。出道满五年时,谈恋爱必须跟公司报备。五年以上的艺人,才有自由恋爱的“权利”。

 

艺人这样弱势的地位,曾一度引发韩国艺人解约潮,加上行业里各种潜规则,导致多位艺人自杀。直到2010年,韩国政府出台《艺人保护法》,情况才有所改善。

 

中国则完全不同。中国的艺人,尤其是成名的艺人,拥有很强的自主性。他们通常会自己成立工作室,而不受经纪公司的限制。但有时候团队的不专业,会给他们带来很多问题。

 

譬如吴亦凡、鹿晗、张艺兴等人,成名后回国单飞,他们在经纪事务上都会不同程度地让其父母家人插手。这样的现象在中国娱乐圈非常普遍。

 

知情人士告诉腾讯财经《棱镜》,2016年,张艺兴要拍偶像剧《求婚大作战》中国版,原本女一号是SNH48里的鞠婧祎,但张艺兴的母亲非要让另一个女演员陈都灵来演,结果导致张艺兴和丝芭娱乐(SNH48的运营公司)关系很僵。热播网综《极限挑战》还一度闹着要封杀张艺兴,“就是因为张艺兴的母亲跟摄制组关系搞得很不好。”

 

韩国娱乐公司的强势大包大揽,却也给了艺人专业化的运作和包装,从而可能具备更强的市场竞争力。Rayn告诉腾讯财经《棱镜》,虽然“限韩”在中国尚未彻底解禁,但已有投资方在找他们,想要投资防弹少年团(BTS)后续在中国的大型演唱会。因为萨德事件影响,这个在中国拥有超高人气的偶像团体在华的演唱会计划一直搁浅,而台湾场和香港场都早已做完了。

 

所有韩国艺人都想来中国。2009年,“来华发展的韩星第一人”张娜拉在一档韩国综艺节目中一时失口说,“没钱了就去中国拍戏。”从此几乎断送了她在中国的演艺事业。

 

但Rayn觉得,张娜拉只是无意道出了一个现实。“如果中国人能自己吃透这个市场,还有韩国人什么事呢?”

 



版权声明

棱镜·腾讯新闻出品 | 第195期

运营编辑:范晟男

本文版权归“棱镜”公众号所有,如需转载请在文后留言,经允许后方可转载,并在文首注明来源、作者及编辑。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鼓励,我会继续努力的!

文章地址:

用户邮箱:

打赏金额:USDT

点击”去打赏“,即可进行打赏支持本文章哦

发表评论